9CaKrnJAbn3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专家称汶川地震促使雅安地震提前发生/e3pmh1nnq/e3pmtdr7f昨日,宝兴县,震后废墟一片,车辆或翻转,或被砸坏。晨报特派雅安记者 郝笑天/摄雅安地震已经进入了第三天,人们对这次地震本身的形成以及和5年前汶川地震关系的讨论仍在继续,毕竟两者震中的距离仅有85公里。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至于短时间内发生上千次余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同时他认为,雅安地震可能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汶川震后发生上万次余震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消息,截至21日22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756次。对于这样频发的余震,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 资料显示,汶川地震后的余震次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超过了万次。孙士鋐指出,一般来说,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都会比较多。余震次数多也与这几年中国台网观测力度增加有关。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比以前增强了,以前只能记录2级以上地震,现在1级地震也能监测到,因而人们会感觉余震比较多。事实上,此次的余震大部分是小余震,大余震并不多。从20日发生地震到昨天8点,监测到19次4级以上的地震,这个余震数比较正常。是否为汶川余震出现争议昨天,报道称有来自美国、日本的地震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就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和此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给出的“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答案不同。而雅安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结论,似乎决定了两者到底“亲密”到了什么程度。事实上,“余震”的定义本就在国际上看法不一。按照孙士鋐的说法,人们判断余震的依据大多是经验。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余震是建立在地震系列基础上,有一组地震,在时间、空间上有一定相关性,最大的是主震,之前的地震为前震,之后的地震为余震。如何判定两个地震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空间相对集中,时间上相对靠近,可以叫作余震。而一次大地震后,出现了集中的余震,之后又平静下来,如果再发生的地震仍然称为“余震”就有些牵强。另外,汶川地震余震范围有300多公里,这次地震与这个余震区有一定距离,两地中间段是没有地震的,因此判断不作为余震比较合理,只能说两者有一定相关性,受力条件、孕育过程相似。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地震与地球动力学学科组组长郑勇同样认为,余震本身就很难定义。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余震要比主震震级小2级,而且这两次地震相差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很难说此次地震是一次余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推它一把不是余震关系,两者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郑勇的答案是,汶川地震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让这次早晚会发生的地震提前了出现的时间。郑勇打比方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概率可能是50%,有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加到了60%至7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也要发生地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是推了它一把。郑勇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地段的板块应力在不断提升,和水库是一样的道理,修好水库后就要不断蓄水,蓄水多了,水就会往下泄,如果把坝修高,应力就会积累,终究有一天会垮坝,会溢出。如果以前的坝基还能把水挡得住,但如果这时候来了“汶川地震”,相当于把水位抬高了,地震也就更容易发生一些,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属于促发作用。震级容易测但啥时震难测汶川地震对雅安地震的促发作用是否可以提前预测?对此,郑勇解释说,目前可以通过地表观测大致了解这个断层上已经积累了多少应变力,比如弯一根筷子,在没断之前可以一直弯下去,但到了一定强度,一下就断了。雅安地震也是一样,知道已经积累了很多应变力,但是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时会有多大,这与地壳的强度,岩石的性质有关系,因而很难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震很难预测的原因。郑勇指出,地震预测包括三要素,时间、地点和大小,有时候可以通过断层的形态和应变积累,甚至可以判断未来地震的震级大概有多大,但什么时候发生就很难说。地震预测是高度复杂的事情。雅安地震或促发周边地震既然汶川地震促发了雅安地震,雅安地震之后是否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呢?郑勇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但必须要进行定量计算,才能进行定性。目前,该所正在进行这样的定量计算,预计今天会有一个结果。之后通报给中科院、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以供参考。对那些已经锁定积累了很大应变力的断层,但还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对于有民众认为“汶川地震了,四川都不会大地震了”的说法,郑勇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指出,有专家提到,地震跨周期是5千年或者1万年,是指在发生地震的破裂面上再发生同样大地震,需要积累几千年或者上万年。虽然这次地震在同一个断层,但汶川地震时,雅安的断层并没有破裂,就比如筷子的一边劈开了,另一边还是可以劈开的。云南地震和此震关系不大郑勇介绍说,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就像两块面团挤压也会隆起,变得很高,向外走。在青藏高原向东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四川盆地这块很硬的东西,就被挡住了,于是青藏高原在四川盆地边缘堆积起来了,形成了龙门山这样一个断裂带。而在四川,地震带并不只有龙门山一条,但它却是最“强悍”的。一般来说,断层越长,地震就会越大,比如四川攀枝花也发生过地震,但由于其所处断层比较小,地震也不会特别大。而龙门山断层长度达到了近500公里。据郑勇介绍,除四川外,我国昆仑山地震带断层也比较长,2001年发生过8.1级地震,但是那个地方基本没有人,因此没有人员伤亡。今年2月,我国云南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因为那里也有很多地震带,是构造活跃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也会有几次5级至6级的中强级地震。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地方地震频发,能量在不断释放,没有发生特大地震。郑勇介绍说,云南的地震带摩擦系数很小,容易发生地震,“卡”得力量不够大,有应力积累就断了。而龙门山地震带是属于逆冲型地震,平时“卡”得很紧,一旦爆发,爆发力就会极强。就像人拉弹弓一样,刚一拉开就放出,劲就不会特别大,如果拉开很长时间再发,力量就比较大。郑勇指出,由于不处于同一地震带,今年2月的云南频发地震和此次地震关系不大。晨报记者 韩娜■看法黄金72小时可延长新华社电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教授21日表示,现在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呼吁现场救援人员加强搜救排查。“现在四川地震灾区处于15到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同样天气不冷不热,救援人员手脚灵活,便于实施救援。”聂高众说,“提请现场搜救队人员抓紧时间排查搜救。”■声音专业化救助更重要据新华社电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级地震后,公安消防、部队、武警、医疗卫生等一支支救援力量纷纷向灾区挺进,也不乏一些没有联系上亲人的群众、志愿者赶往灾区。对此,救援专家指出,要树立专业救援的意识,为专业队伍留出宝贵资源,才能确保在黄金72小时内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亲历过汶川地震实战救援的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何宁指出,专业的救援体现在队伍组建、救援装备、救援训练、力量调派、实战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化。何宁认为,黄金72小时之内,重在生命救助为主,后期才是防疫、恢复重建。汶川地震后,百姓自发组织志愿和社会团体也好,急于赶赴灾区想参与救助,想法很好,但得看当地专业救援力量是否够、交通力量是否允许,否则反而会影响救援。1366591140000责编:贺超北京晨报136659114000011["9CaKrnJAbhJ","9CaKrnJAaYv","9CaKrnJAaWw"]//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3/0422/20130422084030817.jpg{"email":"hechao@huanqiu.com","name":"贺超"}
昨日,宝兴县,震后废墟一片,车辆或翻转,或被砸坏。晨报特派雅安记者 郝笑天/摄雅安地震已经进入了第三天,人们对这次地震本身的形成以及和5年前汶川地震关系的讨论仍在继续,毕竟两者震中的距离仅有85公里。记者采访了中科院、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专家,对公众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至于短时间内发生上千次余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同时他认为,雅安地震可能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汶川震后发生上万次余震来自中国地震局的消息,截至21日22时,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7.0级地震共记录到余震1756次。对于这样频发的余震,孙士鋐认为是正常现象。 资料显示,汶川地震后的余震次数在不到一个月时间里就超过了万次。孙士鋐指出,一般来说,主震-余震型地震,余震都会比较多。余震次数多也与这几年中国台网观测力度增加有关。目前我国的地震监测能力比以前增强了,以前只能记录2级以上地震,现在1级地震也能监测到,因而人们会感觉余震比较多。事实上,此次的余震大部分是小余震,大余震并不多。从20日发生地震到昨天8点,监测到19次4级以上的地震,这个余震数比较正常。是否为汶川余震出现争议昨天,报道称有来自美国、日本的地震专家认为,此次地震就是汶川大地震的余震,和此前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专家给出的“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答案不同。而雅安地震是不是汶川地震余震的结论,似乎决定了两者到底“亲密”到了什么程度。事实上,“余震”的定义本就在国际上看法不一。按照孙士鋐的说法,人们判断余震的依据大多是经验。他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余震是建立在地震系列基础上,有一组地震,在时间、空间上有一定相关性,最大的是主震,之前的地震为前震,之后的地震为余震。如何判定两个地震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一般来说,空间相对集中,时间上相对靠近,可以叫作余震。而一次大地震后,出现了集中的余震,之后又平静下来,如果再发生的地震仍然称为“余震”就有些牵强。另外,汶川地震余震范围有300多公里,这次地震与这个余震区有一定距离,两地中间段是没有地震的,因此判断不作为余震比较合理,只能说两者有一定相关性,受力条件、孕育过程相似。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该所地震与地球动力学学科组组长郑勇同样认为,余震本身就很难定义。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余震要比主震震级小2级,而且这两次地震相差时间也比较长,因而很难说此次地震是一次余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推它一把不是余震关系,两者又有着怎样的联系?郑勇的答案是,汶川地震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让这次早晚会发生的地震提前了出现的时间。郑勇打比方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概率可能是50%,有了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就增加到了60%至70%。也就是说,如果没有汶川地震,雅安也要发生地震,汶川地震相当于是推了它一把。郑勇进一步解释说,这个地段的板块应力在不断提升,和水库是一样的道理,修好水库后就要不断蓄水,蓄水多了,水就会往下泄,如果把坝修高,应力就会积累,终究有一天会垮坝,会溢出。如果以前的坝基还能把水挡得住,但如果这时候来了“汶川地震”,相当于把水位抬高了,地震也就更容易发生一些,增大了雅安地震发生的可能性,属于促发作用。震级容易测但啥时震难测汶川地震对雅安地震的促发作用是否可以提前预测?对此,郑勇解释说,目前可以通过地表观测大致了解这个断层上已经积累了多少应变力,比如弯一根筷子,在没断之前可以一直弯下去,但到了一定强度,一下就断了。雅安地震也是一样,知道已经积累了很多应变力,但是什么时候发生,发生时会有多大,这与地壳的强度,岩石的性质有关系,因而很难判断,这也就是为什么地震很难预测的原因。郑勇指出,地震预测包括三要素,时间、地点和大小,有时候可以通过断层的形态和应变积累,甚至可以判断未来地震的震级大概有多大,但什么时候发生就很难说。地震预测是高度复杂的事情。雅安地震或促发周边地震既然汶川地震促发了雅安地震,雅安地震之后是否会促发龙门山断裂带其他地方的地震呢?郑勇认为这是很有可能的,但必须要进行定量计算,才能进行定性。目前,该所正在进行这样的定量计算,预计今天会有一个结果。之后通报给中科院、中国地震局等相关部门,以供参考。对那些已经锁定积累了很大应变力的断层,但还没有发生过地震的地方,需要重点关注。对于有民众认为“汶川地震了,四川都不会大地震了”的说法,郑勇认为这是一种误解。他指出,有专家提到,地震跨周期是5千年或者1万年,是指在发生地震的破裂面上再发生同样大地震,需要积累几千年或者上万年。虽然这次地震在同一个断层,但汶川地震时,雅安的断层并没有破裂,就比如筷子的一边劈开了,另一边还是可以劈开的。云南地震和此震关系不大郑勇介绍说,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挤压形成的,就像两块面团挤压也会隆起,变得很高,向外走。在青藏高原向东走的过程中,遇到了四川盆地这块很硬的东西,就被挡住了,于是青藏高原在四川盆地边缘堆积起来了,形成了龙门山这样一个断裂带。而在四川,地震带并不只有龙门山一条,但它却是最“强悍”的。一般来说,断层越长,地震就会越大,比如四川攀枝花也发生过地震,但由于其所处断层比较小,地震也不会特别大。而龙门山断层长度达到了近500公里。据郑勇介绍,除四川外,我国昆仑山地震带断层也比较长,2001年发生过8.1级地震,但是那个地方基本没有人,因此没有人员伤亡。今年2月,我国云南地区发生过多次地震,因为那里也有很多地震带,是构造活跃地区,每年都会发生多次地震,也会有几次5级至6级的中强级地震。但也正是由于这个地方地震频发,能量在不断释放,没有发生特大地震。郑勇介绍说,云南的地震带摩擦系数很小,容易发生地震,“卡”得力量不够大,有应力积累就断了。而龙门山地震带是属于逆冲型地震,平时“卡”得很紧,一旦爆发,爆发力就会极强。就像人拉弹弓一样,刚一拉开就放出,劲就不会特别大,如果拉开很长时间再发,力量就比较大。郑勇指出,由于不处于同一地震带,今年2月的云南频发地震和此次地震关系不大。晨报记者 韩娜■看法黄金72小时可延长新华社电 中国地震应急指挥系统首席专家聂高众教授21日表示,现在灾区的气候条件较好,有利于提高被埋压人员的存活几率。呼吁现场救援人员加强搜救排查。“现在四川地震灾区处于15到25摄氏度,被埋人员很可能存活超过72小时。同样天气不冷不热,救援人员手脚灵活,便于实施救援。”聂高众说,“提请现场搜救队人员抓紧时间排查搜救。”■声音专业化救助更重要据新华社电 四川雅安芦山发生7级地震后,公安消防、部队、武警、医疗卫生等一支支救援力量纷纷向灾区挺进,也不乏一些没有联系上亲人的群众、志愿者赶往灾区。对此,救援专家指出,要树立专业救援的意识,为专业队伍留出宝贵资源,才能确保在黄金72小时内最大限度地挽救生命。亲历过汶川地震实战救援的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何宁指出,专业的救援体现在队伍组建、救援装备、救援训练、力量调派、实战经验等方面的专业化。何宁认为,黄金72小时之内,重在生命救助为主,后期才是防疫、恢复重建。汶川地震后,百姓自发组织志愿和社会团体也好,急于赶赴灾区想参与救助,想法很好,但得看当地专业救援力量是否够、交通力量是否允许,否则反而会影响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