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zURv china.huanqiu.comarticle2012“边疆之星”年度人物——吾斯曼江/e3pmh1nnq/e3pmtdr7f吾斯曼江,男,维吾尔族,大专文化,新疆喀什麦盖县人,1977年10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2001年6月入党,现任塔什库尔干县边防大队科克牙尔边防派出所副所长。该同志坚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用真心、动真爱、施真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促进辖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在工作中由其本人总结提炼的“群众工作四法”(即:走访群众工作法、宣传群众工作法、组织群众工作法、服务群众工作法),简单实用,群众满意,效果明显。因工作成绩突出,2007、2008连续两年被塔什库尔干县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支队评为“辖区通”和优秀干部;2008年被喀什地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总队表彰为群众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被部局表彰为新时期群众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9月,被国务院和中央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0年3月8日,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人民群众满意优秀公安派出所所长;2010年3月26日又光荣当选“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2010年5月4日,被自治区团委、青联、少工委评为“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2010年11月23日,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6月22日被公安边防管理局评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吾斯曼江同志的先进事迹还被搬上了2010年公安部春晚舞台。该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情洒高原铸和谐警民吾斯曼江负责的克尔琴村、科克牙尔村,群众居住高度分散,东西横跨50多公里,平均海拔3500多米,自然环境恶劣、地形复杂险峻、交通极为不便。2005年,他刚到责任区工作第一周,由于不熟悉辖区地形两次“迷路”,成为派出所的“笑柄”。克尔琴村95%为柯尔克孜族群众,前任警官是群众喜爱的柯尔克孜族警官,当得知吾斯曼江这个维吾尔族警官代替他时,村民们不欢迎、不接纳他。为了打破僵局,他把精力放在密切警民关系上。一般群众拒绝他,他就从村党员干部、护边员、联防队员家庭入手,主动靠上去打招呼、拉家常。群众对维吾尔语听不懂,他就把村干部当老师,学习柯尔克孜语,用群众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村民外出极不方便,他就在下管区时,把面粉、清油、茶叶、蜡烛、糖果等生活用品带上,送给急需的群众。部分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帕米尔高原,甚至没有照过像,他就借助采集人口信息之机,免费为每家每户村民照张“全家福”。点滴小事,真心为民,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不到一年,他的人口“双向熟悉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由于根扎在群众之中,开展管理、防范、打击、服务工作就得心应手。民警村官固基层政权吾斯曼江兼任科克牙尔村村支部副书记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充分发挥部队组织建设的优势,先后对村委会工作职责、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等5类39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从培养基层党团干部入手,发展党员6名、团员24名,促进了党员队伍年轻化和活力,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科克牙尔村边境地区毗邻的境外和内腹地区敌情复杂,他充分发挥公安边防群众工作的优势,加强管控工作,争取资金投入支持,在辖区建起了规范的警务室,真正将警务室建成了“警民联系点、矛盾纠纷调解点、情报信息收集点、法律知识宣传点、巡逻防范支撑点”,为喀什边防支队在高原边境村队推开警务战略提供了样板,积累了经验。在边境线上发展4个党小组,定期培训护边员,落实“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制度,形成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格局。广泛宣传促民族团结科克牙尔乡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40公里,有8个重要通外山口、要道,猖獗的泰比力克、伊斯兰解放党等民族分裂势力一直想乘机在帕米尔高原生根作窝。他虽然是维吾尔族,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最痛恨的是极个别搞恐怖破坏、闹民族分裂的少数维吾尔族败类,他们的极端暴行为影响团结、影响稳定、影响发展,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所不能容忍的”。近年来,乌鲁木齐“7.5”事件、喀什“7.30”暴恐案件发生后,为了让辖区各族群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确保人心稳定,他将民族团结宣讲作为日常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带领责任区警官深入辖区602平方公里,采取召开座谈会、形势分析会、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声讨活动,深入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滔天罪行,引导牧民群众正确认识事件本质,引导广大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避免误听谗言,误入歧途。扶贫助民致共同富裕辖区地处高原高寒环境,世代以放牧为生的村民别说种菜,就连吃菜的习惯都没有,从而造成许多高发病和地方病。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2007年3月,他在科克牙尔村推广“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刚开始,许多村民对种植大棚蔬菜都持观望态度,他便耐心动员,建立3家 “试验户”。为减轻群众负担,他自掏腰包600元钱,从喀什购买土豆、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等12种蔬菜种子,并把派出所高原温室大棚里学来的培土、育苗、田间管理技术,手把手地教给群众。三家“试验户”当年每户增收2000多元。现在全村种植大棚蔬菜的牧民已增加到16户。2007年10月,他在科克牙尔村开设“牧民夜校”,定期邀请技术人员给牧民讲解种养殖、缝纫、刺绣等专业技能,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能力。2011年,他又将平原土鸡养殖引进辖区,先后投入5000余元,取得了初步成功,并移交帮扶对象,成为了掌握帕米尔高原土鸡养殖技术第一人。六年来,他先后与辖区8名孤寡老人、11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拿出8000多元工资帮助牧民解决生活难题,对350名村民进行了“牧民夜校”培训,促成165名青年走出高原到新疆和内地城市务工。热情执法保一方安宁“有事找小吾”成为了辖区人民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小吾在村里转悠,我们晚上睡觉都感觉很踏实,有安全感!”在村口开小商店的村民李秀琴如是说。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对边境地区缺乏了解,又是客居他乡,自然而然处在了“弱势群体”地位,而吾斯曼江则扮演着他们“守护神”的角色。2006年5月份,辖区314国道1700公里处因施工方案变动工地被迫停工,包工头胡某却以工程未完成等多种理由拒付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群情激愤,欲到县委进行上访并聚集了一帮人准备找胡某“算账”。吾斯曼江了解后,立即向所领导做了汇报,并同另一名警官深入工地调查,稳住了群情激奋的民工们。找到胡某时,胡某为将工钱据为己有,私下拿出5000元红包塞给吾斯曼江,并许诺事后以3万元的好处费作为答谢,此举被吾斯曼愤然拒绝,经过批评教育和法律宣传,使民工们认识到了讨要工钱的正确渠道,也使胡某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主动将拖欠的17.2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到33名农民工手中。为感谢吾斯曼江的帮助和挽救, 33名农民工在工头胡某的带领下,将一面刻有“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吾斯曼江的手中。吾斯曼江同志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目前该同志始终坚守在高原一线,以胸怀群众疾苦,胸怀稳定大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品质,忠诚地守护着祖国西部的万里边防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安边防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13649564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贺超环球网136495644000011[]{"email":"hechao@huanqiu.com","name":"贺超"}
吾斯曼江,男,维吾尔族,大专文化,新疆喀什麦盖县人,1977年10月出生,1996年12月入伍,2001年6月入党,现任塔什库尔干县边防大队科克牙尔边防派出所副所长。该同志坚持把群众当主人、当亲人、当老师,用真心、动真爱、施真情,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促进辖区各民族和睦相处、安居乐业,在工作中由其本人总结提炼的“群众工作四法”(即:走访群众工作法、宣传群众工作法、组织群众工作法、服务群众工作法),简单实用,群众满意,效果明显。因工作成绩突出,2007、2008连续两年被塔什库尔干县评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2007年连续两年被支队评为“辖区通”和优秀干部;2008年被喀什地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被总队表彰为群众工作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被部局表彰为新时期群众工作先进个人;2009年9月,被国务院和中央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2010年3月8日,被自治区公安厅表彰为人民群众满意优秀公安派出所所长;2010年3月26日又光荣当选“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2010年5月4日,被自治区团委、青联、少工委评为“新疆青少年民族团结标兵”;2010年11月23日,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1年6月22日被公安边防管理局评为全国公安边防部队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吾斯曼江同志的先进事迹还被搬上了2010年公安部春晚舞台。该同志先后荣立个人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情洒高原铸和谐警民吾斯曼江负责的克尔琴村、科克牙尔村,群众居住高度分散,东西横跨50多公里,平均海拔3500多米,自然环境恶劣、地形复杂险峻、交通极为不便。2005年,他刚到责任区工作第一周,由于不熟悉辖区地形两次“迷路”,成为派出所的“笑柄”。克尔琴村95%为柯尔克孜族群众,前任警官是群众喜爱的柯尔克孜族警官,当得知吾斯曼江这个维吾尔族警官代替他时,村民们不欢迎、不接纳他。为了打破僵局,他把精力放在密切警民关系上。一般群众拒绝他,他就从村党员干部、护边员、联防队员家庭入手,主动靠上去打招呼、拉家常。群众对维吾尔语听不懂,他就把村干部当老师,学习柯尔克孜语,用群众喜欢和乐于接受的语言和他们交流。村民外出极不方便,他就在下管区时,把面粉、清油、茶叶、蜡烛、糖果等生活用品带上,送给急需的群众。部分村民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帕米尔高原,甚至没有照过像,他就借助采集人口信息之机,免费为每家每户村民照张“全家福”。点滴小事,真心为民,拉近了他与群众的距离。不到一年,他的人口“双向熟悉率”、群众满意率均达到100%。由于根扎在群众之中,开展管理、防范、打击、服务工作就得心应手。民警村官固基层政权吾斯曼江兼任科克牙尔村村支部副书记后,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充分发挥部队组织建设的优势,先后对村委会工作职责、村支部“三会一课”制度等5类39项规章制度进行规范,从培养基层党团干部入手,发展党员6名、团员24名,促进了党员队伍年轻化和活力,为基层组织注入了新鲜“血液”。科克牙尔村边境地区毗邻的境外和内腹地区敌情复杂,他充分发挥公安边防群众工作的优势,加强管控工作,争取资金投入支持,在辖区建起了规范的警务室,真正将警务室建成了“警民联系点、矛盾纠纷调解点、情报信息收集点、法律知识宣传点、巡逻防范支撑点”,为喀什边防支队在高原边境村队推开警务战略提供了样板,积累了经验。在边境线上发展4个党小组,定期培训护边员,落实“十户联防、邻里守望”制度,形成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的格局。广泛宣传促民族团结科克牙尔乡与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接壤,边境线长40公里,有8个重要通外山口、要道,猖獗的泰比力克、伊斯兰解放党等民族分裂势力一直想乘机在帕米尔高原生根作窝。他虽然是维吾尔族,他常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最痛恨的是极个别搞恐怖破坏、闹民族分裂的少数维吾尔族败类,他们的极端暴行为影响团结、影响稳定、影响发展,是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都所不能容忍的”。近年来,乌鲁木齐“7.5”事件、喀什“7.30”暴恐案件发生后,为了让辖区各族群众尽快了解事实真相,确保人心稳定,他将民族团结宣讲作为日常群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带领责任区警官深入辖区602平方公里,采取召开座谈会、形势分析会、集中宣讲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声讨活动,深入揭批境内外“三股势力”的滔天罪行,引导牧民群众正确认识事件本质,引导广大牧民群众深刻认识到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避免误听谗言,误入歧途。扶贫助民致共同富裕辖区地处高原高寒环境,世代以放牧为生的村民别说种菜,就连吃菜的习惯都没有,从而造成许多高发病和地方病。为了改善群众的生活质量,2007年3月,他在科克牙尔村推广“温室大棚种植技术”。刚开始,许多村民对种植大棚蔬菜都持观望态度,他便耐心动员,建立3家 “试验户”。为减轻群众负担,他自掏腰包600元钱,从喀什购买土豆、胡萝卜、西红柿、辣椒等12种蔬菜种子,并把派出所高原温室大棚里学来的培土、育苗、田间管理技术,手把手地教给群众。三家“试验户”当年每户增收2000多元。现在全村种植大棚蔬菜的牧民已增加到16户。2007年10月,他在科克牙尔村开设“牧民夜校”,定期邀请技术人员给牧民讲解种养殖、缝纫、刺绣等专业技能,增强了村民脱贫致富能力。2011年,他又将平原土鸡养殖引进辖区,先后投入5000余元,取得了初步成功,并移交帮扶对象,成为了掌握帕米尔高原土鸡养殖技术第一人。六年来,他先后与辖区8名孤寡老人、11名困难儿童结成帮扶对子,每年拿出8000多元工资帮助牧民解决生活难题,对350名村民进行了“牧民夜校”培训,促成165名青年走出高原到新疆和内地城市务工。热情执法保一方安宁“有事找小吾”成为了辖区人民群众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有小吾在村里转悠,我们晚上睡觉都感觉很踏实,有安全感!”在村口开小商店的村民李秀琴如是说。 对于外来务工人员来说,他们对边境地区缺乏了解,又是客居他乡,自然而然处在了“弱势群体”地位,而吾斯曼江则扮演着他们“守护神”的角色。2006年5月份,辖区314国道1700公里处因施工方案变动工地被迫停工,包工头胡某却以工程未完成等多种理由拒付农民工工资,农民工群情激愤,欲到县委进行上访并聚集了一帮人准备找胡某“算账”。吾斯曼江了解后,立即向所领导做了汇报,并同另一名警官深入工地调查,稳住了群情激奋的民工们。找到胡某时,胡某为将工钱据为己有,私下拿出5000元红包塞给吾斯曼江,并许诺事后以3万元的好处费作为答谢,此举被吾斯曼愤然拒绝,经过批评教育和法律宣传,使民工们认识到了讨要工钱的正确渠道,也使胡某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主动将拖欠的17.2万元工资全部发放到33名农民工手中。为感谢吾斯曼江的帮助和挽救, 33名农民工在工头胡某的带领下,将一面刻有“一心为民”的锦旗送到了吾斯曼江的手中。吾斯曼江同志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目前该同志始终坚守在高原一线,以胸怀群众疾苦,胸怀稳定大局,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贵精神品质,忠诚地守护着祖国西部的万里边防线,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公安边防官兵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的核心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