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Uho china.huanqiu.comarticle云南:陶莎莎/e3pmh1nnq/e3pmtdr7f陶莎莎推荐理由:她多次放弃了回京工作的机会,深深的扎根在了这片边疆的热土上,忠实履行一名基层女警的神圣职责,忠诚为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坚强的毅力忠诚履行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维护稳定、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爱民固边等工作中屡立战功,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荣获嘉奖。为维护边疆的和谐稳定和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事迹:陶莎莎进入公安边防部队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忠实履行一名基层女警的神圣职责,忠诚为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坚强的毅力忠诚履行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维护稳定、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爱民固边等工作中屡立战功,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荣获嘉奖,2009年7月被红河州金平县委评为“优秀民警村官”;2010年1月被红河州政法委评为“优秀警务区民警”;2010年3月被云南妇联评为“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2010年3月被红河州委、州政府评为“百名优秀红河女性”;2010年7月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10月荣立二等功一次。总队和红河州委政法委先后下发《向陶莎莎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受到部局傅宏裕政委、总队那顺巴雅尔总队长、刘本红政委、州委刘一平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2010年10月,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田欣、副部长吴贵荣分别作出批示,将陶莎莎列入“云岭楷模”重大典型宣传对象。11月2日,在总队首长和政治部领导高度重视下,省委宣传部组织国家、省、市主流媒体“云岭楷模”栏目集中刊发、播出红河边防支队勐桥边防派出所民警村官陶莎莎先进事迹,形成浓烈宣传氛围。2011年8月,当选公安边防部队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户籍活字典2008年7月陶莎莎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口县南溪边防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派出所户籍管理工作最为繁琐复杂。要做好这些琐碎的工作,必须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陶莎莎同志正是这样去实践的。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陶莎莎同志特别注重日常学习,各级领导的讲话、上级出台的各项便民服务政策、有关工作要求,她都烂熟于胸,同志们有什么问题不明白,都乐意去问她,因此,同志们都叫她上级政策、业务知识的“活字典”。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陶莎莎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了一套“日清、月结、季核、年总”的先进工作方法,定期对办理户口进行校对核查,有效保证了户口登记项目和人口统计数据准确无误,大大提高了户籍口管理工作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户籍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户籍管理工作不仅有较强的服务性,同时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但由于一些群众对户籍管理方面的法律不了解,往往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误解,陶莎莎同志却总是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从不因群众不理解和刁难而斤斤计较。2008年9月份,正是大中专毕业生落户的高峰期,一位老大爷来派出所为儿子办理户口迁入手续,陶莎莎通过核对证件,发现其户口迁移证和身份证的出生日期不符,这种情况,按规定不能落户口,可那位老大爷一听就火了,把迁移证往桌上一摔,就吼道:“年龄不符也是你们派出所的事,不给落户口得有个说法。”当时,户籍室有许多等着办户口的群众,都说这老人太不冷静。但是陶莎莎考虑到老人可能为儿子分配工作的事着急,她并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作解释,并告诉老人需要补办的手续和方法,后来,经与有关派出所进行联系,核对情况后,顺利为其办理了落户手续。事后,这位老大爷还专门到派出所来找陶莎莎同志道歉。由于工作认真细致,方法得当,陶莎莎经手整理的各类户口档案,办理户籍迁移、农转非、居民身份证等各种手续,没有一份出现差错,合格率达到了100%。构建群防群治保平安由于工作的需要,2008年12月陶莎莎调入勐桥所工作。勐桥边防派出所治安环境复杂,各类女性违法犯罪活动较多。在陶莎莎调入之前,由于所内没有女干警,对女性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搜查、审讯和看管等工作难以开展,大量违法犯罪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为更好地开展治安工作,勐桥所面向社会招聘苗、瑶、傣、壮、哈尼五个少数民族女青年6名,组建了女子联防队协助派出所工作。陶莎莎调入到勐桥所工作后,便接手担任女子联防队队长,带领女子联防队开展各项工作。怎么才能更好地发挥女子联防队的作用,突出女子联防队员的优势,促使联防队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经过陶莎莎仔细思量,决定在女子联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联防队员综合素质,使全体联防队员业务水平达到了工作要求,完全胜任了治安巡逻、法制宣传、协助办案等一系列工作。在陶莎莎的带领下女子联防队员充当了“法律知识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辖区治安报账员”、“户籍业务办证员”等多种角色,为派出所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工作中陶莎莎针对辖区街道外地经商人员较多,安全需求较高和村寨村民民风朴实的特点,积极在辖区构建治安信息网络。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控的工作中去,她组织派出所的联防队员,每晚开展街道巡逻,开设法制宣传班,定期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氛围,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先后在各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了10个治安报警点,每个报警点布建2名治安信息员,3个乡村小学,布建了16个治安联络员。形成了以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员、治安信息员为点的信息网络。治安信息网络的建立,为破获辖区盗窃案件提供了有利的信息保障。今年来,由治安信息网络提供破获的行政案件11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2人;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有效地打击了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和维护了辖区的稳定。村委会的好助手由于日常出色的工作表现,2009年3月,陶莎莎被金平县勐桥乡政府任命为桥头村委会副总支书,担任桥头村委会的民警村官。担任村官民警伊始,陶莎莎就决心当好村委会的好助手。调处矛盾纠纷是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纠纷反映的是村民群众间的利益冲突,调处不及时,就会损害群众利益。作为村官民警的陶莎莎积极投入到村委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中。她从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利益着眼,依法、依情、依理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准确把握调解时机和“火候”。社区内有两位居民比邻而住,两家平日里一直和睦相处。可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也不知什么原因,其中一户居民家中养着的一条狗扑向另一人撕咬,将其面部严重损伤。两下结下了“梁子”。受伤的一方坚持不要钱只要脸,要把自己的脸修复如初。声称对方如果做不到就要泼硫酸把对方的脸照样损伤。养狗的一方一看对方要求如此无理,当即剑拔弩张就扛上了,也声称原本还过意不去想赔偿对方的现在一个子也不出了,因为是狗咬的就去找狗说话。夹在中间的陶莎莎两头奔波。桥头村委会的村支书回忆说,仅仅是这一起纠纷,陶莎莎把双方当事人召集起来在村委会调解就不下10余次,这还不算陶莎莎单独登上两家人的门所做的说服工作。最后结局终于是皆大欢喜,纠纷以赔偿损失了结,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2009年以来,经陶莎莎调解的20多起纠纷,件件做到了当事双方满意,创造了纠纷调解无积压、无上访两项“零”纪录。如何才能当好村官民警尽快熟悉警务区情况,陶莎莎制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就是扎根社区,把自己溶于社区居民之中,与村委会的同志一起走村串寨,熟悉掌握辖区内的六个村民小组的情况,对各村民小组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每到一处,她都会向辖区村民分发印有自己联系方式和联系电话的警民联系卡,与村民聊聊家常拉进与村民之间的距离。通过结合公安边防大走访活动,把“知民意、解民难、近民心”的工作思路贯穿到工作实际中,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对辖区户访了一遍,练就过硬的业务“硬功”,对自己的辖区变动做到“底数清、变动明、更新快”的工作要求,摸清了辖区暂住人口 2300人,出租户50家,企事业单位25家,行业场所15,个体户40户,掌握了9名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走访群众262户1378人,收集群众热点问题20个,向乡党委政府反映有关情况16条。自担任民警村官以来,陶莎莎热爱人民,甘当公仆,扎根警务区,辛勤耕耘,以“专心、真心、热心”来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本着“知民意、解民难、近民心”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爱民固边战略的实施,有力保障了桥头村委会“平安、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爱民固边真心为民民警村官只有立足村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通过爱民固边大走访工作,陶莎莎了解到山区农村的生活情况较为贫困,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比如: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房屋破损不能维修,孩子不能上学等情况。针对此类问题,陶莎莎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所支部反映情况,四处奔走积极协调助民资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存在困难。2009年8月14日,勐桥所村官民警陶莎莎在对大滩难民寨五保户家庭走访时发现,该村一聋哑孤寡老人罗阿匠住房狭窄腐朽面临坍塌,家徙四壁除了锅碗和一张由几个木板拼凑而成的“床”之外几乎无其它东西。见到此情景陶莎莎心酸不以,下定决定要帮助罗阿匠老人安度晚年。回到所上之后陶莎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党委政府和所支部的支持和关心下,为老人购买建材新建了住房。经过近一月的努力,老人的新房终于顺利的完工,为了使老人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安度晚年,陶莎莎个人为聋哑老人罗阿匠购买了铁床、厨柜、桌椅、被褥、电视机及卫星接收器等生活用品,并亲手将助民资金1000元慰问金送到了老人的手中,当8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搬进新房的时候,老人激动地一边拉着派出所民警的手,一边着急地用手比划。旁边的村民笑着说,这是老人家在说谢谢,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这些群众的贴心人!2009年12月陶莎莎在辖区苦初邑村走访时,了解到该村村民刘文亮家中房屋破败,土地少,只靠夫妻两人长年在外打短工维持家用,生活较为贫困,加之其两名子女的高额学杂费(长女刘瑶在大理就读大学三年级,为全村唯一一名大学生),为这个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更大的困难,为此,刘某也曾多次表示,想让其子女辍学回家务农以减轻家庭负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陶莎莎积极向金平县财政局汇报该情况,为刘文亮一家协调到助民资金2000元及修筑房屋的各类物资,并个人与刘瑶达成扶对子长期对其进行资助直至顺利完成学业,为刘文亮一家缓解了生活压力,重拾了生活信心。金平县人大白主任和金平县财政局官局长在勐桥乡调研时,在听说民警村官陶莎莎真心为民的事迹后,立即主动联系上陶莎莎帮助解决了部分助民资金,并鼓励陶莎莎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在担任村官工作期间,陶莎莎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7起,解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50人,资助困难儿童6人,照顾孤寡老人3人。13461311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潇环球网134613114000011[]{"email":"wangxiao@huanqiu.com","name":"王潇"}
陶莎莎推荐理由:她多次放弃了回京工作的机会,深深的扎根在了这片边疆的热土上,忠实履行一名基层女警的神圣职责,忠诚为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坚强的毅力忠诚履行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维护稳定、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爱民固边等工作中屡立战功,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荣获嘉奖。为维护边疆的和谐稳定和安宁做出了突出贡献。主要事迹:陶莎莎进入公安边防部队工作以来,她始终牢记并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警察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忠实履行一名基层女警的神圣职责,忠诚为民,爱岗敬业,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保持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不断进取的工作作风,以坚强的毅力忠诚履行职责,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在维护稳定、治安防范、侦查破案、爱民固边等工作中屡立战功,荣立三等功1次,多次荣获嘉奖,2009年7月被红河州金平县委评为“优秀民警村官”;2010年1月被红河州政法委评为“优秀警务区民警”;2010年3月被云南妇联评为“云南省巾帼建功标兵”;2010年3月被红河州委、州政府评为“百名优秀红河女性”;2010年7月被公安部边防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10月荣立二等功一次。总队和红河州委政法委先后下发《向陶莎莎同志学习的决定》,并受到部局傅宏裕政委、总队那顺巴雅尔总队长、刘本红政委、州委刘一平书记等领导的亲切接见。2010年10月,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田欣、副部长吴贵荣分别作出批示,将陶莎莎列入“云岭楷模”重大典型宣传对象。11月2日,在总队首长和政治部领导高度重视下,省委宣传部组织国家、省、市主流媒体“云岭楷模”栏目集中刊发、播出红河边防支队勐桥边防派出所民警村官陶莎莎先进事迹,形成浓烈宣传氛围。2011年8月,当选公安边防部队第三届“十大边防卫士”。2011年,被评为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户籍活字典2008年7月陶莎莎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毕业后,分配到河口县南溪边防派出所担任户籍民警。派出所户籍管理工作最为繁琐复杂。要做好这些琐碎的工作,必须从心底里热爱这份工作,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陶莎莎同志正是这样去实践的。为了适应工作的需要,陶莎莎同志特别注重日常学习,各级领导的讲话、上级出台的各项便民服务政策、有关工作要求,她都烂熟于胸,同志们有什么问题不明白,都乐意去问她,因此,同志们都叫她上级政策、业务知识的“活字典”。在全面提高自身素质的基础上,陶莎莎还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总结了一套“日清、月结、季核、年总”的先进工作方法,定期对办理户口进行校对核查,有效保证了户口登记项目和人口统计数据准确无误,大大提高了户籍口管理工作质量,有力地推动了户籍管理工作的健康发展。 户籍管理工作不仅有较强的服务性,同时还有很强的政策性和原则性,但由于一些群众对户籍管理方面的法律不了解,往往会对我们的工作产生误解,陶莎莎同志却总是以一颗平和、宽容的心去对待,从不因群众不理解和刁难而斤斤计较。2008年9月份,正是大中专毕业生落户的高峰期,一位老大爷来派出所为儿子办理户口迁入手续,陶莎莎通过核对证件,发现其户口迁移证和身份证的出生日期不符,这种情况,按规定不能落户口,可那位老大爷一听就火了,把迁移证往桌上一摔,就吼道:“年龄不符也是你们派出所的事,不给落户口得有个说法。”当时,户籍室有许多等着办户口的群众,都说这老人太不冷静。但是陶莎莎考虑到老人可能为儿子分配工作的事着急,她并没有发火,而是耐心地作解释,并告诉老人需要补办的手续和方法,后来,经与有关派出所进行联系,核对情况后,顺利为其办理了落户手续。事后,这位老大爷还专门到派出所来找陶莎莎同志道歉。由于工作认真细致,方法得当,陶莎莎经手整理的各类户口档案,办理户籍迁移、农转非、居民身份证等各种手续,没有一份出现差错,合格率达到了100%。构建群防群治保平安由于工作的需要,2008年12月陶莎莎调入勐桥所工作。勐桥边防派出所治安环境复杂,各类女性违法犯罪活动较多。在陶莎莎调入之前,由于所内没有女干警,对女性违法犯罪嫌疑人的搜查、审讯和看管等工作难以开展,大量违法犯罪案件得不到及时查处。为更好地开展治安工作,勐桥所面向社会招聘苗、瑶、傣、壮、哈尼五个少数民族女青年6名,组建了女子联防队协助派出所工作。陶莎莎调入到勐桥所工作后,便接手担任女子联防队队长,带领女子联防队开展各项工作。怎么才能更好地发挥女子联防队的作用,突出女子联防队员的优势,促使联防队工作更上一个台阶。经过陶莎莎仔细思量,决定在女子联防队实行军事化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队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联防队员综合素质,使全体联防队员业务水平达到了工作要求,完全胜任了治安巡逻、法制宣传、协助办案等一系列工作。在陶莎莎的带领下女子联防队员充当了“法律知识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辖区治安报账员”、“户籍业务办证员”等多种角色,为派出所各项基础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工作中陶莎莎针对辖区街道外地经商人员较多,安全需求较高和村寨村民民风朴实的特点,积极在辖区构建治安信息网络。为得到群众的支持和调动群众主动参与治安防控的工作中去,她组织派出所的联防队员,每晚开展街道巡逻,开设法制宣传班,定期为群众进行法制宣传,不断增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氛围,提高群众的防范意识和参与意识。先后在各主要街道路口设立了10个治安报警点,每个报警点布建2名治安信息员,3个乡村小学,布建了16个治安联络员。形成了以派出所民警、联防队员、治安信息员为点的信息网络。治安信息网络的建立,为破获辖区盗窃案件提供了有利的信息保障。今年来,由治安信息网络提供破获的行政案件11起,抓获违法嫌疑人12人;刑事案件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9人。有效地打击了农村违法犯罪行为和维护了辖区的稳定。村委会的好助手由于日常出色的工作表现,2009年3月,陶莎莎被金平县勐桥乡政府任命为桥头村委会副总支书,担任桥头村委会的民警村官。担任村官民警伊始,陶莎莎就决心当好村委会的好助手。调处矛盾纠纷是村委会人民调解委员会的日常工作,纠纷反映的是村民群众间的利益冲突,调处不及时,就会损害群众利益。作为村官民警的陶莎莎积极投入到村委会调解委员会的工作中。她从维护纠纷双方的合法利益着眼,依法、依情、依理做深入细致的工作,准确把握调解时机和“火候”。社区内有两位居民比邻而住,两家平日里一直和睦相处。可不料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也不知什么原因,其中一户居民家中养着的一条狗扑向另一人撕咬,将其面部严重损伤。两下结下了“梁子”。受伤的一方坚持不要钱只要脸,要把自己的脸修复如初。声称对方如果做不到就要泼硫酸把对方的脸照样损伤。养狗的一方一看对方要求如此无理,当即剑拔弩张就扛上了,也声称原本还过意不去想赔偿对方的现在一个子也不出了,因为是狗咬的就去找狗说话。夹在中间的陶莎莎两头奔波。桥头村委会的村支书回忆说,仅仅是这一起纠纷,陶莎莎把双方当事人召集起来在村委会调解就不下10余次,这还不算陶莎莎单独登上两家人的门所做的说服工作。最后结局终于是皆大欢喜,纠纷以赔偿损失了结,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2009年以来,经陶莎莎调解的20多起纠纷,件件做到了当事双方满意,创造了纠纷调解无积压、无上访两项“零”纪录。如何才能当好村官民警尽快熟悉警务区情况,陶莎莎制定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就是扎根社区,把自己溶于社区居民之中,与村委会的同志一起走村串寨,熟悉掌握辖区内的六个村民小组的情况,对各村民小组的情况做到心里有数。每到一处,她都会向辖区村民分发印有自己联系方式和联系电话的警民联系卡,与村民聊聊家常拉进与村民之间的距离。通过结合公安边防大走访活动,把“知民意、解民难、近民心”的工作思路贯穿到工作实际中,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她就对辖区户访了一遍,练就过硬的业务“硬功”,对自己的辖区变动做到“底数清、变动明、更新快”的工作要求,摸清了辖区暂住人口 2300人,出租户50家,企事业单位25家,行业场所15,个体户40户,掌握了9名重点人口的基本情况,走访群众262户1378人,收集群众热点问题20个,向乡党委政府反映有关情况16条。自担任民警村官以来,陶莎莎热爱人民,甘当公仆,扎根警务区,辛勤耕耘,以“专心、真心、热心”来服务群众,做群众的贴心人,本着“知民意、解民难、近民心”的工作思路,不断推进爱民固边战略的实施,有力保障了桥头村委会“平安、和谐、稳定”的治安环境。爱民固边真心为民民警村官只有立足村寨全心全意为群众服务,才能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各项工作才会事半功倍。通过爱民固边大走访工作,陶莎莎了解到山区农村的生活情况较为贫困,文化生活极为贫乏,比如:因家庭经济困难导致房屋破损不能维修,孩子不能上学等情况。针对此类问题,陶莎莎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和所支部反映情况,四处奔走积极协调助民资金,真心实意为群众解决存在困难。2009年8月14日,勐桥所村官民警陶莎莎在对大滩难民寨五保户家庭走访时发现,该村一聋哑孤寡老人罗阿匠住房狭窄腐朽面临坍塌,家徙四壁除了锅碗和一张由几个木板拼凑而成的“床”之外几乎无其它东西。见到此情景陶莎莎心酸不以,下定决定要帮助罗阿匠老人安度晚年。回到所上之后陶莎莎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在党委政府和所支部的支持和关心下,为老人购买建材新建了住房。经过近一月的努力,老人的新房终于顺利的完工,为了使老人能够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好的安度晚年,陶莎莎个人为聋哑老人罗阿匠购买了铁床、厨柜、桌椅、被褥、电视机及卫星接收器等生活用品,并亲手将助民资金1000元慰问金送到了老人的手中,当80岁高龄的孤寡老人搬进新房的时候,老人激动地一边拉着派出所民警的手,一边着急地用手比划。旁边的村民笑着说,这是老人家在说谢谢,感谢党和政府,感谢你们这些群众的贴心人!2009年12月陶莎莎在辖区苦初邑村走访时,了解到该村村民刘文亮家中房屋破败,土地少,只靠夫妻两人长年在外打短工维持家用,生活较为贫困,加之其两名子女的高额学杂费(长女刘瑶在大理就读大学三年级,为全村唯一一名大学生),为这个原本就并不富裕的家庭增添了更大的困难,为此,刘某也曾多次表示,想让其子女辍学回家务农以减轻家庭负担。了解到这一情况后,陶莎莎积极向金平县财政局汇报该情况,为刘文亮一家协调到助民资金2000元及修筑房屋的各类物资,并个人与刘瑶达成扶对子长期对其进行资助直至顺利完成学业,为刘文亮一家缓解了生活压力,重拾了生活信心。金平县人大白主任和金平县财政局官局长在勐桥乡调研时,在听说民警村官陶莎莎真心为民的事迹后,立即主动联系上陶莎莎帮助解决了部分助民资金,并鼓励陶莎莎在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路上坚定地走下去。在担任村官工作期间,陶莎莎共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67起,解决享受最低生活保障问题50人,资助困难儿童6人,照顾孤寡老人3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