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U9K china.huanqiu.comarticle内蒙古:王布和/e3pmh1nnq/e3pmtdr7f王布和推荐理由:王布和,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西哲里木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从医23年。2001年被评为盟、旗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2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5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人物事迹:王布和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农牧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在他那里,有钱没钱都能看病吃药治疗,对待贫困的群众,不仅提供免费的食宿,还赠送回家的路费。一批批患者健康地离去,一个个病人慕名而来。20余年的时间里,他就这样接待、救治了60余万人。在王布和的卫生院里,至今没有划价这个部门,工作流程就是开方、拿药或是治疗。王布和说:“救死扶伤、帮贫济困是我从小学医的初衷,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也是我行医的目的。”多年来,他播洒爱心,不仅为四面八方来求医的患者解除病痛,还将爱心洒向家乡的各族父老乡亲。早在八十年代初,西哲里木嘎查由于地处偏僻,不通电,这与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于是布和大夫拿出一万多元赞助嘎查拉了电,结束了嘎查不通电的历史。嘎查有一位残疾特困户叫哈日巴拉,布和大未扶持他家16年,每年从看病到备春耕的种子、化肥等物资都帮他解决。2001年他家的土房成了危房,布和又拿出一万多元给他盖了砖木结构的两间新房,并建了院套,拉了电,打了井。为改善嘎查办学条件,1998年王布和大夫拿出4千元翻修了学校房舍,并为学校打了一眼井。他还从1996年开始每年向教育捐献2千元,逐年有计划地分配给全旗各中小学,如今已有十几所中小学校受益。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导致附近十几个屯子的人无法通行。布和大夫又自己筹资26万元修建了一座新的水泥桥,为嘎查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王布和不仅为农牧民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而且在当地树起了一座“爱心”的丰碑,成为人们心目中优秀乡村医生的楷模。13461215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潇环球网134612154000011[]{"email":"wangxiao@huanqiu.com","name":"王潇"}
王布和推荐理由:王布和,蒙古族,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西哲里木镇西哲里木嘎查卫生室乡村医生,从医23年。2001年被评为盟、旗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2002年荣获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被中央电视台评选为“感动中国”西部十大新闻人物之一,2005年荣获全国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称号。人物事迹:王布和20年如一日,兢兢业业为农牧民群众解除病痛之苦,在他那里,有钱没钱都能看病吃药治疗,对待贫困的群众,不仅提供免费的食宿,还赠送回家的路费。一批批患者健康地离去,一个个病人慕名而来。20余年的时间里,他就这样接待、救治了60余万人。在王布和的卫生院里,至今没有划价这个部门,工作流程就是开方、拿药或是治疗。王布和说:“救死扶伤、帮贫济困是我从小学医的初衷,为家乡父老乡亲服务,为家乡的发展出力,也是我行医的目的。”多年来,他播洒爱心,不仅为四面八方来求医的患者解除病痛,还将爱心洒向家乡的各族父老乡亲。早在八十年代初,西哲里木嘎查由于地处偏僻,不通电,这与农牧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形成了强烈反差。于是布和大夫拿出一万多元赞助嘎查拉了电,结束了嘎查不通电的历史。嘎查有一位残疾特困户叫哈日巴拉,布和大未扶持他家16年,每年从看病到备春耕的种子、化肥等物资都帮他解决。2001年他家的土房成了危房,布和又拿出一万多元给他盖了砖木结构的两间新房,并建了院套,拉了电,打了井。为改善嘎查办学条件,1998年王布和大夫拿出4千元翻修了学校房舍,并为学校打了一眼井。他还从1996年开始每年向教育捐献2千元,逐年有计划地分配给全旗各中小学,如今已有十几所中小学校受益。1998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冲毁了嘎查通往镇里的桥梁,导致附近十几个屯子的人无法通行。布和大夫又自己筹资26万元修建了一座新的水泥桥,为嘎查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方便,乡亲们亲切地称这座桥为“布和桥”。 王布和不仅为农牧民解除了病痛的折磨,而且在当地树起了一座“爱心”的丰碑,成为人们心目中优秀乡村医生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