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SXm china.huanqiu.comarticle广西:陶建明/e3pmh1nnq/e3pmtdr7f陶建明推荐理由:他是广西十大孝心人物,也是偏远山村走出来的苦孩子,村民们互相关照的习惯,在他心中播下了爱心的种子。他每年给养老院、村里的老人发封包,无偿给贫困山区的村民建房,还在大学里设置奖学金,累计投入公益经费约千万元。在“抠门”的人之中,他肯定不是最“低碳”的;企业家之中,他不是最富有的;公益之路上,他也不是走得最远的。可是他身上,有着中国式农民朴实的助人情感,亦有现代企业家克己为人的“富人良心”。人物事迹:陶建明每年的收入是7位数。但他赚钱不都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更有能力帮助别人,他每年把公司六成以上的收入用来做慈善,关爱老人、辅助弱势、乐于助学。 他敬重自己家乡的老人。上世纪70年代,陶建明从有工作开始,每年都把省下的钱拿回家乡,春节前用来慰问本村和周边村屯的老人。请老人们吃饭,给他们发慰问品和红包。这一习惯一直坚持了20多年,挣的钱少,红包薄些,挣得多,红包厚些。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如今,每年回家乡慰问老人,都要“发”掉几万元。老人的红包他很下心思,一是换新钱,给老人图个好彩头;二是有零钱也有整钞,老人方便花。为了让老人们有个活动的地方,2006年,陶建明捐资100多万元给村里建起老年人活动中心,还给村里铺上了水泥路。他更关注广西其他地方的老人。广西很多地方的敬老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广西有几个麻风村,都在偏僻的山村,里边住着不少老人。每一个麻风村,他都去过。他给老人带去慰问品,每家安上电视,还组织大学生及其他义工组织和麻风病老人聊天,给他们带去情感上的慰藉。除了老人,陶建明另一个公益对象是教育届人士。中国大熊猫之父、北京大学的潘文石教授醉心大熊猫和白海豚、白叶猴研究,在广西崇左建立了研究基地。他们缺少研究经费,最艰难时,一天只吃一顿饭。2012年,陶建明专程到崇左拜访潘教授,那是他们第一次会面,陶建明捐出了10万元现金。2011年年底,他在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陶建明奖学金”,一次性投入5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承诺奖金用完会继续注资。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村民,也曾得到过陶建明的帮助。百色平果县大石山区有个贫困村,人们住的是破烂的茅草房,要翻过大山,走几公里出去背水。陶建明花费100多万,在镇政府附近建了几十套房子,接通水管,修好公路,找好种植基地,将这个村整体搬迁出来。村民可以在种植基地上工作,还可以照料原来自己的农田。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和家人,陶建明都很抠门。他一台手机用9年,穿打了补丁的皮鞋,身上的衣服多是批发市场捡来的便宜货。吃饭也很省,在外就餐经常吃米粉——价格便宜,广西普通老百姓常吃。为了不浪费,每到收割稻谷的季节,他的母亲经常到别人地里捡拾别人不要的谷粒,在当地传为美谈。他为何要“抠”自己,“助”别人?原因很简单,陶建明出生于广西偏僻山村,兄弟姐妹多,家里穷。小时候,村民帮助过他家。长大后,他便饮水思源,努力报恩。13460344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王潇环球网134603442000011[]{"email":"wangxiao@huanqiu.com","name":"王潇"}
陶建明推荐理由:他是广西十大孝心人物,也是偏远山村走出来的苦孩子,村民们互相关照的习惯,在他心中播下了爱心的种子。他每年给养老院、村里的老人发封包,无偿给贫困山区的村民建房,还在大学里设置奖学金,累计投入公益经费约千万元。在“抠门”的人之中,他肯定不是最“低碳”的;企业家之中,他不是最富有的;公益之路上,他也不是走得最远的。可是他身上,有着中国式农民朴实的助人情感,亦有现代企业家克己为人的“富人良心”。人物事迹:陶建明每年的收入是7位数。但他赚钱不都是为自己,而是为了更有能力帮助别人,他每年把公司六成以上的收入用来做慈善,关爱老人、辅助弱势、乐于助学。 他敬重自己家乡的老人。上世纪70年代,陶建明从有工作开始,每年都把省下的钱拿回家乡,春节前用来慰问本村和周边村屯的老人。请老人们吃饭,给他们发慰问品和红包。这一习惯一直坚持了20多年,挣的钱少,红包薄些,挣得多,红包厚些。少则几十,多则几百。如今,每年回家乡慰问老人,都要“发”掉几万元。老人的红包他很下心思,一是换新钱,给老人图个好彩头;二是有零钱也有整钞,老人方便花。为了让老人们有个活动的地方,2006年,陶建明捐资100多万元给村里建起老年人活动中心,还给村里铺上了水泥路。他更关注广西其他地方的老人。广西很多地方的敬老院,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广西有几个麻风村,都在偏僻的山村,里边住着不少老人。每一个麻风村,他都去过。他给老人带去慰问品,每家安上电视,还组织大学生及其他义工组织和麻风病老人聊天,给他们带去情感上的慰藉。除了老人,陶建明另一个公益对象是教育届人士。中国大熊猫之父、北京大学的潘文石教授醉心大熊猫和白海豚、白叶猴研究,在广西崇左建立了研究基地。他们缺少研究经费,最艰难时,一天只吃一顿饭。2012年,陶建明专程到崇左拜访潘教授,那是他们第一次会面,陶建明捐出了10万元现金。2011年年底,他在广西医科大学建立了“陶建明奖学金”,一次性投入50万元,奖励品学兼优的贫困生,每人一次性奖励2000元。并承诺奖金用完会继续注资。生活在自然条件恶劣的村民,也曾得到过陶建明的帮助。百色平果县大石山区有个贫困村,人们住的是破烂的茅草房,要翻过大山,走几公里出去背水。陶建明花费100多万,在镇政府附近建了几十套房子,接通水管,修好公路,找好种植基地,将这个村整体搬迁出来。村民可以在种植基地上工作,还可以照料原来自己的农田。对别人大方,对自己和家人,陶建明都很抠门。他一台手机用9年,穿打了补丁的皮鞋,身上的衣服多是批发市场捡来的便宜货。吃饭也很省,在外就餐经常吃米粉——价格便宜,广西普通老百姓常吃。为了不浪费,每到收割稻谷的季节,他的母亲经常到别人地里捡拾别人不要的谷粒,在当地传为美谈。他为何要“抠”自己,“助”别人?原因很简单,陶建明出生于广西偏僻山村,兄弟姐妹多,家里穷。小时候,村民帮助过他家。长大后,他便饮水思源,努力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