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w1R8 china.huanqiu.comarticle新华时评:“飞天之路”印证“中国道路”/e3pmh1nnq/e3pmtdr7f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贾永、徐壮志)暂别天宫返神州,圆梦九天又一回。从神舟九号飞船结束环绕地球13天的太空之旅回到祖国的那一刻起——中国航天,站在了又一个新起点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用20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9次神舟起飞,凝聚中华民族圆梦太空的寄托;一条飞天之路,浓缩了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梦想化为现实的康庄之路。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源自党中央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深情关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的太空探索才真正起步。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始了圆梦九天的壮丽起飞。从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到把航天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从航天产业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对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作出周密部署……是党中央一系列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推进了载人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协调,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把一个个崭新的高度镌刻在茫茫太空之中。遇到挫折给予鼓励,取得进展激励祝贺,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一次次把关怀、把勉励、把重托送到科研人员和参试人员中间。神舟连着中南海,从1999年11月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升空,到3位航天员今日巡天归来,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壮美飞行,无不起自同一个港湾。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国力。攀登科技高峰需要雄心壮志,更需要综合国力的支撑。早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不久,中国科学家就曾设计出名为“曙光”一号的飞船样品。然而,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足,被迫于1972年中止下马。这一年,我国的GDP仅为2500多亿元。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时,我国的GDP已达到26900多亿元;力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以及微电子等与载人航天相关领域,也伴随着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搁浅20年的载人航天计划,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无论是载人飞船、梱绑式火箭设计的高起点,还是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天基一体化航天测控网建立,无不奠基于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形成的雄厚科技实力;无论大漠戈壁崛起的世界一流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还是京郊田野矗立的现代化航天城,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带来的强大经济基础。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所推进的民族伟大复兴激发的雄心壮志。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包括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直接参与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单位3000多个。不论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不论发射一线、指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是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不论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还是默默奉献的医监医保人员,众志成城的航天人和齐心协力的全国大协作,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能够凝聚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再一次显示出来。一个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必然是能够创造伟大奇迹的民族。凭着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在种种难关面前敢于胜利的顽强精神,中国航天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的创新之路,不仅探索出了依托重大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而且突破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飞船,到独具特色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从高可靠性的交会对接技术,到高效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载人航天领域的一系列“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自强不息和智慧创造,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航天,提升国家实力;航天,拉动国民经济。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拉动了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运行头10年,就发现了10个稀有金属矿和117个油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同样带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加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领域。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在8年内建成。可以预料,未来的中国载人航天,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放飞神舟,飞天之路见证了这条创造奇迹的跨越之路;领航中国,飞天之路印证了这条超越梦想的复兴之路。太空漫漫,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航天的长征还在起步阶段。天路遥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依然会有艰难险阻。但,如同一枚强力助推器,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已经加注到了托举中华民族腾飞的巨型火箭上——神舟与神州必将飞得更高、更远。太空之路,前景广阔;中国道路,前途光明。1340946540000责编:贺超新华网134094654000011["9CaKrnJw1NC","9CaKrnJw1Nq","9CaKrnJw1MS"]{"email":"hechao@huanqiu.com","name":"贺超"}
新华网北京6月29日电(记者贾永、徐壮志)暂别天宫返神州,圆梦九天又一回。从神舟九号飞船结束环绕地球13天的太空之旅回到祖国的那一刻起——中国航天,站在了又一个新起点上。它标志着,中国从此具备了向在轨航天器进行人员输送和物资补给的能力。天地往返、出舱活动、交会对接,随着完整掌握载人航天三大基础性技术,中国开始迈向空间站时代。这是中国航天之路的新高度,也是中华民族复兴之路的新跨越。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太空行走,从单船飞行到组合体稳定运行……中国航天用20年时间,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经历的路程。9次神舟起飞,凝聚中华民族圆梦太空的寄托;一条飞天之路,浓缩了中国跨越式发展的历程。它表明:中国共产党所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把梦想化为现实的康庄之路。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中央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源自党中央对载人航天事业的深情关怀。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早仰望星空的民族之一,然而,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新中国,中华民族的太空探索才真正起步。1992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中国,开始了圆梦九天的壮丽起飞。从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的制定,到把航天工程列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从航天产业进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到对航天员选拔、大型运载火箭研制作出周密部署……是党中央一系列高瞻远瞩的科学决策,推进了载人航天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党中央审时度势、统筹协调,推动着载人航天工程把一个个崭新的高度镌刻在茫茫太空之中。遇到挫折给予鼓励,取得进展激励祝贺,在载人航天工程发展的许多重要时刻,中央领导同志或亲临发射现场慰问,或深入科研一线解决实际困难……一次次把关怀、把勉励、把重托送到科研人员和参试人员中间。神舟连着中南海,从1999年11月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升空,到3位航天员今日巡天归来,中国航天的每一次壮美飞行,无不起自同一个港湾。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所领导的改革开放积蓄的雄厚国力。攀登科技高峰需要雄心壮志,更需要综合国力的支撑。早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不久,中国科学家就曾设计出名为“曙光”一号的飞船样品。然而,由于经济和科技实力的不足,被迫于1972年中止下马。这一年,我国的GDP仅为2500多亿元。载人航天工程正式启动时,我国的GDP已达到26900多亿元;力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自动控制以及微电子等与载人航天相关领域,也伴随着改革开放飞速发展。搁浅20年的载人航天计划,终于迎来启航的曙光。无论是载人飞船、梱绑式火箭设计的高起点,还是与国际接轨的陆、海、天基一体化航天测控网建立,无不奠基于改革开放进程中所形成的雄厚科技实力;无论大漠戈壁崛起的世界一流的载人航天发射场,还是京郊田野矗立的现代化航天城,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伟大实践所带来的强大经济基础。放飞神舟,领航中国——载人航天创造的奇迹,源自党所推进的民族伟大复兴激发的雄心壮志。作为一项规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统工程,包括飞船、火箭、测控通信、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的中国载人航天,直接参与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级的单位就有110多个,配合参与单位3000多个。不论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的研制者,还是发射场、着陆场的建设者,不论发射一线、指控一线、回收一线的科研人员,还是散布于陆地和海洋上的保障人员,不论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还是默默奉献的医监医保人员,众志成城的航天人和齐心协力的全国大协作,如捆绑式火箭,汇成托举神舟飞天的强大力量。社会主义能够凝聚智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再一次显示出来。一个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必然是能够创造伟大奇迹的民族。凭着在重重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坚定意志,在种种难关面前敢于胜利的顽强精神,中国航天靠自力更生起步,在自主创新中发展,走出了一条起步晚、起点高,投入少、效益高的创新之路,不仅探索出了依托重大工程培养创新型人才和领军人物的有效途径和体制机制,而且突破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从13项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神舟飞船,到独具特色的“三垂一远”发射模式,从高可靠性的交会对接技术,到高效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载人航天领域的一系列“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向世人昭示:中华民族完全有能力依靠自己的自强不息和智慧创造,在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为人类太空探索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航天,提升国家实力;航天,拉动国民经济。美国的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拉动了计算机、超高强度材料和耐高温材料等一大批新兴科技工业群体的出现;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运行头10年,就发现了10个稀有金属矿和117个油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同样带动了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相关领域加速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我国1100多种新型材料中的80%是在空间技术的牵引下研制完成的,近2000项航天技术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卫星通讯导航、气象预报、防灾减灾、食品生产等领域。按计划,中国空间站将在8年内建成。可以预料,未来的中国载人航天,必将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活带来更为丰厚的回报……放飞神舟,飞天之路见证了这条创造奇迹的跨越之路;领航中国,飞天之路印证了这条超越梦想的复兴之路。太空漫漫,面对无垠的太空,中国航天的长征还在起步阶段。天路遥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依然会有艰难险阻。但,如同一枚强力助推器,作为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生动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已经加注到了托举中华民族腾飞的巨型火箭上——神舟与神州必将飞得更高、更远。太空之路,前景广阔;中国道路,前途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