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SL0 china.huanqiu.comarticle神九航天员将在太空过端午吃八宝饭代替粽子/e3pmh1nnq/e3pmtdr7f6月16日晚21时左右,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逃逸塔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搜寻到。找到神九逃逸塔残骸据悉,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由内蒙古阿拉善盟边防支队、阿拉善盟右旗旗委政府组成的神州九号飞船逃逸塔搜寻工作组在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后,成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戈壁处搜寻到神州九号飞船逃逸塔残骸。目前内蒙古阿拉善盟边防派出边防所干警对逃逸塔残骸进行24小时守候,等待相关部门进行回收。五次变轨后自动对接天宫昨天凌晨1时30分,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变轨,随后又进行四次变轨,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变轨时间是今天早晨5时前后。按照计划,神九于6月18日17时到17时30分之间,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于24日12时40分到13时10分之间进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这次神九追赶天宫的方式和神八完全相同,即经过5次变轨使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正后方,直线距离52公里、垂直距离50公里轨道的位置,天宫一号会在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上等待着神舟九号的到来。暂无科学实验和操作题目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按照飞行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首次变轨时,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实时监控了神九的变轨全过程,在此期间他们的服装已经从白色的航天员舱内压力服装换为蓝色的航天员舱内工作服。飞天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在平静中度过,这一晚由景海鹏值班,刘旺和刘洋休息。按照天地同步的原则,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航天员的作息时间也要大致和地面上同步,白天进行工作,晚上以休息为主。三位航天员实行轮流值班,始终保持有一个人值班,另外两个人休息的状态。据了解,在飞船发射后,18日和天宫一号对接之前,没有给航天员安排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操作题目。这两天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尽快适应天空环境,为之后和天宫一号对接做相关的准备。此次神九航天员将在天上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难忘的“太空端午节”里他们将吃上特地准备好的八宝饭来代替粽子。此次神九将在轨飞行13天,在完成所有在轨试验任务之后,三名航天员将乘坐神九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怀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也将再次迎来我们的英雄航天员。 新华社 北京晚报太空中的第一顿早餐主食:什锦炒饭;副食: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饮料:浓香奶茶。——这是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17日清晨在神舟九号飞船上享用的第一顿早餐食谱。 “在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我们提供了7大类、70余种中式食品随航天员征战太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可以确保航天员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食品。”这次任务为航天员准备的食品,突出了“中国味道”,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川味辣酱、柠檬茶……相比早期以压缩饼干、点心为主的航天食谱来说,有了质的飞跃。陈斌说,神九任务食品以中式传统特色食品为主体,具有耐贮藏、感官接受性好、适应航天员个性饮食需求的特点,使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也能够体验到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了防止航天员饮食单一,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食谱周期为4天,也就是说,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航天员食品在研制的过程中,按照“营养平衡主副食搭配”的原则,在满足重量和体积严格受限的前提下,广泛征求航天员意见,充分考虑航天员口味特点,每一项食品研制出来时,先请航天员品尝并填写“感官评价表”,只有在60分以上的食品才能入选这次任务的食谱。科研人员还针对空间环境下女性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设计出满足女航天员饮食需要的飞行食谱,以充分保障女航天员首次参加载人飞行的饮食健康和营养平衡。 新华社进行第一次天地通话从16日晚入轨,到17日傍晚完成三次变轨,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了第一个24小时,太空生活平安顺利,身体状况良好。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7日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启动神舟九号飞船轨控发动机,对飞船成功实施第一次远距离导引变轨。神九入轨后,航天员景海鹏顺利开启飞船返回舱舱门,3名航天员分别进入轨道舱,将舱内航天服更换为蓝色工作服。随后地面人员和三位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通话。按照飞行计划安排,3人进行了轮流值班和工作,并在轨道舱就餐和休息。截至17日18时,神舟九号飞船已在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16圈。3名航天员在10多天的太空生活中,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有哪些个人娱乐项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透露,航天员携带了音乐、文学书籍、图片、视频等4大类电子文件,其中音乐包括《航天员中心之歌》《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及军乐、轻音乐、流行歌曲、交响乐;文学书籍类主要以音频形式携带,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等评书作品。新华社神九航天员要做15项实验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外,还将承担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航天员承担的空间实验中最主要的有5项。 ——航天飞行对前庭眼动、心血管及脑高级功能影响研究。神舟九号任务飞行前、中、后同步检测动脉脉搏波、静脉脉搏、脑电和眼动。这是我国在微重力环境下首次进行的系统(人体)生理学研究实验。这项试验将促进对失重生理效应机理的系统认识,其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这次研究将解决细胞培养回路中多种试剂时序加注难题,聚焦成骨细胞对成骨因子的响应性变化,为针对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开发相关的靶标药物以及制定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开展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不仅可积累我国航天员中期空间飞行的骨代谢数据,而且可验证基于力刺激原理的骨丢失对抗仪的空间适用性,为中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骨丢失防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在轨有害气体采集与分析。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有害气体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在轨飞行中舱内的微量挥发性气体,返回地面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目标飞行器舱内的空气质量,可对目标飞行器内微量有害气体进行评估,了解飞行器内污染水平。——航天员在轨质量测量。神九任务中,3名航天员将使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的质量测量仪对人体质量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加速度方法,结合光学、力学、电子、工效、机械和材料学等先进的技术应用,精度可达到被测物体质量的±1%。质量测量仪的成功运用,填补了我国在轨质量测量技术的空白。除上述5项实验外,神九还将首次开展在轨微生物检测、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航天员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监测等10项航天医学空间实验。 新华社1340008080000责编:贺超金陵晚报134000808000011["9CaKrnJvSIY","9CaKrnJvSIt","9CaKrnJvSFz"]{"email":"hechao@huanqiu.com","name":"贺超"}
6月16日晚21时左右,神舟九号载人飞船逃逸塔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搜寻到。找到神九逃逸塔残骸据悉,神舟九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后,由内蒙古阿拉善盟边防支队、阿拉善盟右旗旗委政府组成的神州九号飞船逃逸塔搜寻工作组在经过2个多小时的搜寻后,成功在内蒙古巴丹吉林沙漠边缘戈壁处搜寻到神州九号飞船逃逸塔残骸。目前内蒙古阿拉善盟边防派出边防所干警对逃逸塔残骸进行24小时守候,等待相关部门进行回收。五次变轨后自动对接天宫昨天凌晨1时30分,神舟九号飞船进行了首次变轨,随后又进行四次变轨,第五次即最后一次变轨时间是今天早晨5时前后。按照计划,神九于6月18日17时到17时30分之间,将与天宫一号完成自动交会对接,于24日12时40分到13时10分之间进行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 神九与天宫一号对接形成组合体后,航天员将通过对接通道,进入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验舱工作和生活。这次神九追赶天宫的方式和神八完全相同,即经过5次变轨使飞船进入天宫一号正后方,直线距离52公里、垂直距离50公里轨道的位置,天宫一号会在343公里交会对接轨道上等待着神舟九号的到来。暂无科学实验和操作题目目前,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按照飞行计划,完成了各项任务。首次变轨时,航天员在返回舱内实时监控了神九的变轨全过程,在此期间他们的服装已经从白色的航天员舱内压力服装换为蓝色的航天员舱内工作服。飞天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在平静中度过,这一晚由景海鹏值班,刘旺和刘洋休息。按照天地同步的原则,在昼夜更替频繁的太空,航天员的作息时间也要大致和地面上同步,白天进行工作,晚上以休息为主。三位航天员实行轮流值班,始终保持有一个人值班,另外两个人休息的状态。据了解,在飞船发射后,18日和天宫一号对接之前,没有给航天员安排更多的科学实验和操作题目。这两天航天员的主要任务是尽快适应天空环境,为之后和天宫一号对接做相关的准备。此次神九航天员将在天上迎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在难忘的“太空端午节”里他们将吃上特地准备好的八宝饭来代替粽子。此次神九将在轨飞行13天,在完成所有在轨试验任务之后,三名航天员将乘坐神九飞船返回舱返回地球的怀抱,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四子王旗的阿木古郎草原也将再次迎来我们的英雄航天员。 新华社 北京晚报太空中的第一顿早餐主食:什锦炒饭;副食:干烧杏鲍菇、雪菜肉丝、榨菜、叉烧酱;饮料:浓香奶茶。——这是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17日清晨在神舟九号飞船上享用的第一顿早餐食谱。 “在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中,我们提供了7大类、70余种中式食品随航天员征战太空。”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介绍,“可以确保航天员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食品。”这次任务为航天员准备的食品,突出了“中国味道”,包括鱼香肉丝、松仁玉米、木须肉、黑椒牛柳、什锦炒饭、川味辣酱、柠檬茶……相比早期以压缩饼干、点心为主的航天食谱来说,有了质的飞跃。陈斌说,神九任务食品以中式传统特色食品为主体,具有耐贮藏、感官接受性好、适应航天员个性饮食需求的特点,使航天员在执行飞行任务期间也能够体验到中华传统饮食文化。为了防止航天员饮食单一,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食谱周期为4天,也就是说,航天员在轨工作、生活时,4天内不会吃到重样的食品。航天员食品在研制的过程中,按照“营养平衡主副食搭配”的原则,在满足重量和体积严格受限的前提下,广泛征求航天员意见,充分考虑航天员口味特点,每一项食品研制出来时,先请航天员品尝并填写“感官评价表”,只有在60分以上的食品才能入选这次任务的食谱。科研人员还针对空间环境下女性营养需求和生理特点,设计出满足女航天员饮食需要的飞行食谱,以充分保障女航天员首次参加载人飞行的饮食健康和营养平衡。 新华社进行第一次天地通话从16日晚入轨,到17日傍晚完成三次变轨,景海鹏、刘旺、刘洋3名航天员在太空顺利度过了第一个24小时,太空生活平安顺利,身体状况良好。 神舟九号飞船发射升空后,进入距地球表面近地点高度200公里、远地点高度330公里的椭圆形轨道。17日1时30分许,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发出指令,启动神舟九号飞船轨控发动机,对飞船成功实施第一次远距离导引变轨。神九入轨后,航天员景海鹏顺利开启飞船返回舱舱门,3名航天员分别进入轨道舱,将舱内航天服更换为蓝色工作服。随后地面人员和三位航天员进行了第一次通话。按照飞行计划安排,3人进行了轮流值班和工作,并在轨道舱就餐和休息。截至17日18时,神舟九号飞船已在预定轨道绕地球飞行16圈。3名航天员在10多天的太空生活中,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有哪些个人娱乐项目?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透露,航天员携带了音乐、文学书籍、图片、视频等4大类电子文件,其中音乐包括《航天员中心之歌》《我为祖国感到骄傲》及军乐、轻音乐、流行歌曲、交响乐;文学书籍类主要以音频形式携带,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等评书作品。新华社神九航天员要做15项实验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景海鹏、刘旺、刘洋3位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外,还将承担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航天员承担的空间实验中最主要的有5项。 ——航天飞行对前庭眼动、心血管及脑高级功能影响研究。神舟九号任务飞行前、中、后同步检测动脉脉搏波、静脉脉搏、脑电和眼动。这是我国在微重力环境下首次进行的系统(人体)生理学研究实验。这项试验将促进对失重生理效应机理的系统认识,其研究结果将为后续载人航天任务失重生理效应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的细胞学机制研究。这次研究将解决细胞培养回路中多种试剂时序加注难题,聚焦成骨细胞对成骨因子的响应性变化,为针对关键细胞信号分子开发相关的靶标药物以及制定预防措施奠定基础。——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开展空间骨丢失防护技术研究,不仅可积累我国航天员中期空间飞行的骨代谢数据,而且可验证基于力刺激原理的骨丢失对抗仪的空间适用性,为中长期空间飞行导致的骨丢失防护研究提供技术支持。——在轨有害气体采集与分析。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有害气体采集设备,实时采集在轨飞行中舱内的微量挥发性气体,返回地面进行分析,用于分析目标飞行器舱内的空气质量,可对目标飞行器内微量有害气体进行评估,了解飞行器内污染水平。——航天员在轨质量测量。神九任务中,3名航天员将使用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自主研制的质量测量仪对人体质量进行测量,其基本原理是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的线性加速度方法,结合光学、力学、电子、工效、机械和材料学等先进的技术应用,精度可达到被测物体质量的±1%。质量测量仪的成功运用,填补了我国在轨质量测量技术的空白。除上述5项实验外,神九还将首次开展在轨微生物检测、失重条件下扑热息痛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航天员睡眠清醒生物周期节律监测等10项航天医学空间实验。 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