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R1r china.huanqiu.comarticle首位女航天员刘洋:被祖国需要很幸福/e3pmh1nnq/e3pmtdr7f将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刘洋 被祖国需要很幸福孙秀艳 宗兆盾 余建斌眼前的刘洋,一头干练的短发,神态沉稳安静,眉宇之间有着女兵特有的飒爽和坚毅,和熟人口中那个军乐团里的黑管吹奏者、空军演讲比赛的得奖选手、文艺演出的主持人似乎很难融为一体。渴望飞翔因为热爱,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我国首位将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又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执行任务的代表,刘洋自然是乘组中的“焦点”。“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短短两年就要飞天,这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除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身经百炼珍惜幸运,克服风险挑战2009年,刘洋作为空军运输机飞行员,刚好赶上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她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选。入队刚两年,又赶上了我国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定选考核,成功入选任务乘组。幸运的垂青,来自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艰苦磨练。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晨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她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飞行并不浪漫,而是充满了风险和挑战。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仪表飞行。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才女丽人体味幸福,诠释理想追求作为年轻人,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的刘洋给杨利伟这位前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杨利伟说,因为年龄有十三四岁的差距,从性格到对事物的看法,刘洋和他们都“非常不一样”。但刘洋也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使命感,骨子里的军人味很浓。刘洋说,两年时间,她从来没有逛过街,也没有看过电影。“不少人问我:这种日子很辛苦吧,学习训练这么紧张,很累吧?我真的没有感觉到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幸福,是一种被组织信任、被祖国需要的幸福。”刘洋小时候生活在河南郑州一家工厂的家属院,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是邻居们教育孩子的榜样。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更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作为妻子,每每说到自己的爱人,刘洋的心里总是充满爱与感激。已经快34岁,还没有孩子,刘洋也跟爱人讨论过这个“计划”。“只能等执行完任务了。”刘洋腼腆地笑了。不断进取 素质全面 协调力强景海鹏 再度飞天从零开始本报记者 孙秀艳 余建斌2008年,景海鹏从“神七”下来,有点小小的遗憾:因为时间短、任务重,在太空虽然拍了一些照片、视频,但是跟自己的要求还差得远,“没有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拍下来”。那个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有机会重上太空,弥补这个遗憾。机会为有准备的人而留,这话用在景海鹏身上,非常贴切。“神六”入选乘组梯队,“神七”执行任务,“神九”担任指令长。其实,“神七”任务刚结束,景海鹏就已全力投入载人交会对接专项训练。此次任务,他将与航天员刘旺、刘洋一道,共同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景海鹏一步一个脚印。这些脚印的背后,是艰苦的付出,是执着的坚守。不用说专业技能水平多高、训练多么刻苦,一件小事也许可以折射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去年10月,景海鹏应邀回母校解州中学作报告。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坐在露天的操场上,报告席却设在搭着凉棚的主席台上,他执意不肯。他说:“我是来向各位老师、校友报告自己离开母校20多年间的学习工作经历的,应该站着向大家汇报。”最后,他走下主席台,站在操场上整整讲了4个半小时。或许,他把生活中的细节都当做对自己的考验、对意志品质的锻炼。“进取心非常强、素质非常全面、协调配合能力非常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用三个“非常”评价他的“爱将”。“工作、学习过程中,他把荣誉放一边,和我们同甘苦、共命运,是我们的榜样”,“神九”搭档刘旺这样表达对他的敬意。作为航天员队伍中的“新兵”,刘洋对这位老大哥非常敬佩,“参加学习训练,他比我们这些初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还认真。”在景海鹏的影响和带动下,航天员们都养成了在地面模拟太空生活的习惯。记者看到,他们用过的纸巾、喝过的矿泉水瓶盖,都会很自然地装进训练服衣兜,盖好兜盖,再用粘扣粘牢。“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标准也很高。对我们来说,每次任务结束以后,从零开始。”景海鹏坦白心迹。即将成为中国首位两度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显得十分平静。他说,“航天员的职业就是飞行,不可能因为飞过一次,就可以躺在成绩和荣誉上面睡大觉。”脑子灵光 好学肯钻 信念坚定刘旺 追求梦想心向太空本报记者 孙秀艳 余建斌“航天英雄”杨利伟谈起刘旺,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小老弟”。在我国1998年选拔产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刘旺年龄最小,比其他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小了四五岁,他同时也是大家公认“脑子最灵光的一位”,不仅因为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考核成绩突出,更因为他好学肯钻、学习能力很强。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初接触刘旺的人会觉得他有点儿内向,聊得深了,才知道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他深爱着这个事业,爱着这个集体,他为成功飞天的战友们荣耀。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在空中报告伞打开的一刻,为战友安全归来,他满眼泪花;载人航天任务每次成功执行后,他都会发短信向战友祝贺。有人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他,入选“神九”乘组,水到渠成。“神九”的焦点之一就是飞船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刘旺将担任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手,亲手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而这个对接过程,他已在地面模拟器上训练了1500多次。“个人素质、知识积累,各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由他来执行手动对接任务,我们绝对放心。”航天员中心的专家们都这么说。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接时两个航天器对接机构的角度偏差不能超过4度,但在训练中,刘旺坚持把标准提高到了0.2度。按照正常操作程序,操作手应按照显示屏上的对接图像和参数进行操作,但他自我加压,要求自己在显示系统出现异常,甚至无参数显示的条件下,也能精确操控对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有一次到交会对接模拟训练现场检查,要求刘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机操作,结果在各种不同任务状态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周总高兴地挑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这个驾驶员选得好!”刘旺说,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面之后,那将是他最激动的时刻。“神九”航天员热点话题解密本报记者 余建斌飞行乘组如何选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谈及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选拔问题时介绍说:“神九”任务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选拔基本一致,分为初选、定选两个阶段,并在发射前对飞行乘组状态进行最终确认,选拔中,着重对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行考核。初选阶段主要是根据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等综合素质进行选拔,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我国首批航天员和两名女航天员里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和两名女航天员,确定了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初选完成后,进行了乘组的定选,进入初选的9名航天员进行了乘组搭配训练,再一次进行考核排序,2012年3月底,确定了由2男1女共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和2男1女共3名航天员组成的备份航天员。在定选过程中,主要是侧重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手控交会对接项目的训练成绩和心理素质。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首次亮相,对于女航天员的选拔,陈善广介绍,航天员系统在对女性航天员进行选拔时,针对“神九”任务特点对女航天员的要求、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训练完成情况、训练计划安排以及交会对接任务特点等因素制定了新的训练考评标准、医学鉴定标准、心理素质评价标准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最终,成功选拔出执行这次任务的女航天员。选拔有何特殊医学标准?直系亲属不能有遗传病和传染病史。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绍说,对航天员包括女航天员整个医学方面要求非常严,在临床方面不能有任何潜在的疾病,必须具有很好的生理储备和对特因环境的耐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非常关注家族遗传病的因素和传染病的问题,主要是关注其直系亲属有没有传染病史和遗传病史。是否生育不做硬性要求。李勇枝说,从国外的女航天员来看,30岁左右是比较好的执行任务的年龄,这个年龄生理功能的储备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非常好,稳定性好。选拔女航天员必须是已婚、最好是已育,已婚主要考虑她的心理承受程度,包括对待方方面面问题的能力表现,对于已育,主要是考虑到航天飞行对生育影响目前还是未知的,从国外的载人航天飞行史看,女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回来以后,生育并没有发现问题。前庭功能是首要项目。李勇枝说,对航天员选拔还要考虑的特殊指标主要是航天环境耐受能力检测指标,包括前庭功能的指标情况,包括航天员的抗超重能力、抗缺氧能力等。航天员进入微重力环境的时候,首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运动病,飞行前三天是运动病的高发期,主要症状是呕吐、恶心、头晕。前庭耐力的诊断对于运动病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对航天员来说,前庭功能是首先的测定项目,尽量地把前庭耐力好的人选进来。“神九”航天员如何分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说,3名航天员各有分工,刘旺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景海鹏作为指令长负责整体,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实验任务。无论是主份乘组和备份乘组当中,都有已经进入过太空的男航天员。陈善广说,是这样考虑的:第一,航天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和资源保障,培训和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十分不容易。对他们自身来讲,航天员应该能够根据需要,担当重任,再度飞天是他们的一个职责;第二,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飞行的次数和机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会看到飞行过的航天员也会增加。这一次从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为了航天员乘组的整体考虑,采取以老带新。它能有效地保证飞行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发挥飞行过的航天员所具备的丰富的飞行经验,对乘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稳定作用。航天员如何训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介绍说,航天员备战“神九”,一共有四大重点训练,包括交会对接技术训练、目标飞行器和组合体技术训练、飞船技术训练和空间实验训练,并有3个大型模拟器作为主要训练工具。此次“神九”航天员的重点训练是交会对接技术训练。吴斌介绍说,交会对接技术训练细分了很多理论和技术的科目,包括仪表、对接手柄的体验、操作,还有交会对接过程中的应急和故障处置等。其中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就是能够准确地通过两个手柄驾驶飞船和位于前方的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对接到一起。为了使航天员能够具备准确精准的技能,从实战出发,在训练中设置了从严从难的对接条件。吴斌说,在太空中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对接之前要有一个对接条件,只有飞船满足速度、姿态、视线等条件才能允许航天员驾驶飞船对接,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接的条件比较苛刻。训练专家还在训练过程中随机投放故障,让航天员去准确判断、识别和处置。1339793340000责编:朱马烈人民日报133979334000011["9CaKrnJvR0V","9CaKrnJvQU8","9CaKrnJvQTm","9CaKrnJvQKS","9CaKrnJvQKT"]{"email":"zhumalie@huanqiu.com","name":"朱马烈"}
将成为首位进入太空的中国女性刘洋 被祖国需要很幸福孙秀艳 宗兆盾 余建斌眼前的刘洋,一头干练的短发,神态沉稳安静,眉宇之间有着女兵特有的飒爽和坚毅,和熟人口中那个军乐团里的黑管吹奏者、空军演讲比赛的得奖选手、文艺演出的主持人似乎很难融为一体。渴望飞翔因为热爱,飞得更高更远作为我国首位将飞向太空的女航天员,同时又是第二批航天员中首位执行任务的代表,刘洋自然是乘组中的“焦点”。“神九”任务中,刘洋主要负责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试验管理,内容达数十项。对于一位进入航天员大队刚满两年的“新兵”,这的确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刘洋深知自己的责任,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到今年6月首飞,两年来,她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短短两年就要飞天,这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新纪录。要在两年时间里浓缩训练两位搭档14年的训练知识,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他路。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和寂寞。除了单调乏味的生活,更大的挑战是各种身体适应性训练。按照刘洋现在的成绩,她可以像男航天员一样,8倍于自己的重量压在身上,依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正常操作。身经百炼珍惜幸运,克服风险挑战2009年,刘洋作为空军运输机飞行员,刚好赶上在空军飞行员中选拔第二批航天员,她通过层层考核,顺利入选。入队刚两年,又赶上了我国实施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她以优异成绩通过定选考核,成功入选任务乘组。幸运的垂青,来自她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和艰苦磨练。为了能早日飞上天,她付出了比别人多几倍的汗水。每天晨练,别人跑5公里,她就跑7公里,刮风下雪从不间断。2001年毕业后,刘洋被分配到广空航空兵某师。她刻苦钻研飞行技术,在同批女飞行员中第一位“放单飞”。飞行并不浪漫,而是充满了风险和挑战。2002年9月的一天,刘洋驾驶战鹰进行仪表飞行。飞机起飞离地10米左右时,突然听到“砰”的一声巨响,一股鲜血喷到风挡玻璃上,座舱内立刻便充满了焦糊味。危急时刻,刘洋表现出年轻飞行员少有的镇定,她集中精力保持飞机状态,和机组成员密切协同,实施紧急着陆。成功降落后一检查,飞机共撞上了18只信鸽,有两只被吸进了进气道。如果应急处理稍有差池,后果不堪设想。才女丽人体味幸福,诠释理想追求作为年轻人,思维活跃、性格开朗的刘洋给杨利伟这位前辈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杨利伟说,因为年龄有十三四岁的差距,从性格到对事物的看法,刘洋和他们都“非常不一样”。但刘洋也有着比同龄人更强的使命感,骨子里的军人味很浓。刘洋说,两年时间,她从来没有逛过街,也没有看过电影。“不少人问我:这种日子很辛苦吧,学习训练这么紧张,很累吧?我真的没有感觉到辛苦,反而觉得非常幸福,是一种被组织信任、被祖国需要的幸福。”刘洋小时候生活在河南郑州一家工厂的家属院,因为学习成绩好,一直是邻居们教育孩子的榜样。她是家里的独生女,更是父母的“贴身小棉袄”。作为妻子,每每说到自己的爱人,刘洋的心里总是充满爱与感激。已经快34岁,还没有孩子,刘洋也跟爱人讨论过这个“计划”。“只能等执行完任务了。”刘洋腼腆地笑了。不断进取 素质全面 协调力强景海鹏 再度飞天从零开始本报记者 孙秀艳 余建斌2008年,景海鹏从“神七”下来,有点小小的遗憾:因为时间短、任务重,在太空虽然拍了一些照片、视频,但是跟自己的要求还差得远,“没有把祖国的大好河山拍下来”。那个时候他根本没有想到,自己还有机会重上太空,弥补这个遗憾。机会为有准备的人而留,这话用在景海鹏身上,非常贴切。“神六”入选乘组梯队,“神七”执行任务,“神九”担任指令长。其实,“神七”任务刚结束,景海鹏就已全力投入载人交会对接专项训练。此次任务,他将与航天员刘旺、刘洋一道,共同执行我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景海鹏一步一个脚印。这些脚印的背后,是艰苦的付出,是执着的坚守。不用说专业技能水平多高、训练多么刻苦,一件小事也许可以折射景海鹏对自己的要求:去年10月,景海鹏应邀回母校解州中学作报告。看到老师和同学们坐在露天的操场上,报告席却设在搭着凉棚的主席台上,他执意不肯。他说:“我是来向各位老师、校友报告自己离开母校20多年间的学习工作经历的,应该站着向大家汇报。”最后,他走下主席台,站在操场上整整讲了4个半小时。或许,他把生活中的细节都当做对自己的考验、对意志品质的锻炼。“进取心非常强、素质非常全面、协调配合能力非常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用三个“非常”评价他的“爱将”。“工作、学习过程中,他把荣誉放一边,和我们同甘苦、共命运,是我们的榜样”,“神九”搭档刘旺这样表达对他的敬意。作为航天员队伍中的“新兵”,刘洋对这位老大哥非常敬佩,“参加学习训练,他比我们这些初次执行任务的航天员还认真。”在景海鹏的影响和带动下,航天员们都养成了在地面模拟太空生活的习惯。记者看到,他们用过的纸巾、喝过的矿泉水瓶盖,都会很自然地装进训练服衣兜,盖好兜盖,再用粘扣粘牢。“我对自己要求很严,标准也很高。对我们来说,每次任务结束以后,从零开始。”景海鹏坦白心迹。即将成为中国首位两度飞上太空的航天员,景海鹏显得十分平静。他说,“航天员的职业就是飞行,不可能因为飞过一次,就可以躺在成绩和荣誉上面睡大觉。”脑子灵光 好学肯钻 信念坚定刘旺 追求梦想心向太空本报记者 孙秀艳 余建斌“航天英雄”杨利伟谈起刘旺,总是亲切地称他为“小老弟”。在我国1998年选拔产生的首批14名航天员中,刘旺年龄最小,比其他航天员的平均年龄小了四五岁,他同时也是大家公认“脑子最灵光的一位”,不仅因为他基础理论扎实、专业技术考核成绩突出,更因为他好学肯钻、学习能力很强。从1998年进入航天员大队至今,刘旺是航天员考试取得第一最多的人。“神五”、“神六”、“神七”,前三次选拔成绩都不错,可是身体方面总是差那么一点点,连身边的同事都替他遗憾。“但对载人航天的追求、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他一直坚持,从不放弃。”初接触刘旺的人会觉得他有点儿内向,聊得深了,才知道他是个重感情的人。他深爱着这个事业,爱着这个集体,他为成功飞天的战友们荣耀。杨利伟从太空返回,在空中报告伞打开的一刻,为战友安全归来,他满眼泪花;载人航天任务每次成功执行后,他都会发短信向战友祝贺。有人说,“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他,入选“神九”乘组,水到渠成。“神九”的焦点之一就是飞船与天宫的手控交会对接。刘旺将担任手控交会对接操作手,亲手操控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对接。而这个对接过程,他已在地面模拟器上训练了1500多次。“个人素质、知识积累,各方面都具备了良好的条件,由他来执行手动对接任务,我们绝对放心。”航天员中心的专家们都这么说。按照工程设计要求,对接时两个航天器对接机构的角度偏差不能超过4度,但在训练中,刘旺坚持把标准提高到了0.2度。按照正常操作程序,操作手应按照显示屏上的对接图像和参数进行操作,但他自我加压,要求自己在显示系统出现异常,甚至无参数显示的条件下,也能精确操控对接。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有一次到交会对接模拟训练现场检查,要求刘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上机操作,结果在各种不同任务状态下,他都能做到分毫不差、一次成功,周总高兴地挑起大拇指连声称赞:“这个驾驶员选得好!”刘旺说,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地面之后,那将是他最激动的时刻。“神九”航天员热点话题解密本报记者 余建斌飞行乘组如何选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主任陈善广在谈及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选拔问题时介绍说:“神九”任务飞行乘组的选拔过程与以往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选拔基本一致,分为初选、定选两个阶段,并在发射前对飞行乘组状态进行最终确认,选拔中,着重对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技术进行考核。初选阶段主要是根据航天员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知识与技能掌握情况等综合素质进行选拔,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从我国首批航天员和两名女航天员里选拔出了7名男航天员和两名女航天员,确定了执行“神九”任务的初步人员名单。初选完成后,进行了乘组的定选,进入初选的9名航天员进行了乘组搭配训练,再一次进行考核排序,2012年3月底,确定了由2男1女共3名航天员组成的飞行乘组和2男1女共3名航天员组成的备份航天员。在定选过程中,主要是侧重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在手控交会对接项目的训练成绩和心理素质。神舟九号载人飞行任务中,女航天员首次亮相,对于女航天员的选拔,陈善广介绍,航天员系统在对女性航天员进行选拔时,针对“神九”任务特点对女航天员的要求、女航天员的生理特点、训练完成情况、训练计划安排以及交会对接任务特点等因素制定了新的训练考评标准、医学鉴定标准、心理素质评价标准以及综合素质评价标准,最终,成功选拔出执行这次任务的女航天员。选拔有何特殊医学标准?直系亲属不能有遗传病和传染病史。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医监医保研究室主任李勇枝介绍说,对航天员包括女航天员整个医学方面要求非常严,在临床方面不能有任何潜在的疾病,必须具有很好的生理储备和对特因环境的耐受能力。除此之外还要非常关注家族遗传病的因素和传染病的问题,主要是关注其直系亲属有没有传染病史和遗传病史。是否生育不做硬性要求。李勇枝说,从国外的女航天员来看,30岁左右是比较好的执行任务的年龄,这个年龄生理功能的储备非常好,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非常好,稳定性好。选拔女航天员必须是已婚、最好是已育,已婚主要考虑她的心理承受程度,包括对待方方面面问题的能力表现,对于已育,主要是考虑到航天飞行对生育影响目前还是未知的,从国外的载人航天飞行史看,女航天员执行飞行任务回来以后,生育并没有发现问题。前庭功能是首要项目。李勇枝说,对航天员选拔还要考虑的特殊指标主要是航天环境耐受能力检测指标,包括前庭功能的指标情况,包括航天员的抗超重能力、抗缺氧能力等。航天员进入微重力环境的时候,首先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运动病,飞行前三天是运动病的高发期,主要症状是呕吐、恶心、头晕。前庭耐力的诊断对于运动病有着直接关系,所以对航天员来说,前庭功能是首先的测定项目,尽量地把前庭耐力好的人选进来。“神九”航天员如何分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主任白延强说,3名航天员各有分工,刘旺负责手控交会对接,景海鹏作为指令长负责整体,刘洋主要负责空间实验任务。无论是主份乘组和备份乘组当中,都有已经进入过太空的男航天员。陈善广说,是这样考虑的:第一,航天员是一个特殊的职业,航天员的选拔和培训工作,投入了非常大的精力和资源保障,培训和培养出一个合格的航天员十分不容易。对他们自身来讲,航天员应该能够根据需要,担当重任,再度飞天是他们的一个职责;第二,随着我国载人航天的发展,航天员飞行的次数和机会越来越多,这样我们会看到飞行过的航天员也会增加。这一次从完成任务的角度出发,为了航天员乘组的整体考虑,采取以老带新。它能有效地保证飞行任务的完成,同时也能发挥飞行过的航天员所具备的丰富的飞行经验,对乘组能够起到非常好的稳定作用。航天员如何训练?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选拔训练研究室主任吴斌介绍说,航天员备战“神九”,一共有四大重点训练,包括交会对接技术训练、目标飞行器和组合体技术训练、飞船技术训练和空间实验训练,并有3个大型模拟器作为主要训练工具。此次“神九”航天员的重点训练是交会对接技术训练。吴斌介绍说,交会对接技术训练细分了很多理论和技术的科目,包括仪表、对接手柄的体验、操作,还有交会对接过程中的应急和故障处置等。其中重点是手控交会对接,就是能够准确地通过两个手柄驾驶飞船和位于前方的目标飞行器准确地对接到一起。为了使航天员能够具备准确精准的技能,从实战出发,在训练中设置了从严从难的对接条件。吴斌说,在太空中飞船和目标飞行器对接之前要有一个对接条件,只有飞船满足速度、姿态、视线等条件才能允许航天员驾驶飞船对接,因此在训练过程中,对接的条件比较苛刻。训练专家还在训练过程中随机投放故障,让航天员去准确判断、识别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