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QhFie作者:china.huanqiu.comgallery照亮明日城市——厦门新观察/e3pmh1nnq/e3pn6eiep1501061640000责编:zhangjinjin新华社150106164000011[]{"gallery":{"members":[{"desc":"这是厦门鼓浪屿的美丽景色(7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r\n 城市抱负:小空间与大愿景\r\n 厦门的小是出了名的。\r\n 它辖区面积小、经济规模偏小、人口规模在同等城市中也偏小。作家高云览描写厦门的篇章以《小城春秋》命名,来过厦门的人也往往留下一句“美,但真小”。\r\n 小是厦门的特质。曾经,厦门为小而纠结。如今","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26\/20170726053506386.jpg"},{"desc":"厦门正在解开这个疙瘩。\r\n 记者在厦门采访发现,无论城市决策者,还是广大市民,都在跳出“小”心思,谋划“大”格局。\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26\/20170726053506663.jpg"},{"desc":" 这是记者从往返鼓浪屿和厦门市区的轮渡上拍摄的厦门岛景色(7月3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r\n ——以空间规划引领城市大愿景。\r\n 厦门有“海上花园”的禀赋,有对外开放的基因。她不指望“填海造陆”变大,也不愿意“摊大饼”式扩张。\r\n 厦门变“大”,始于站位。认清资源禀赋、机遇挑战、时代使命,把自身发展放到党和国家重大战略以及深化改革的时代大坐标中去谋划。\r\n “到建党100年时,建成美丽中国的典范城市;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展现中国梦的样板城市。”2014年统筹城市发展的纲领性文件《美丽厦门战略规划》如此展望。\r\n 不只有愿景,还有具体定位:从国际、国家、对台、区域和城市五个层面,明晰厦门在不同维度中的发展目标。\r\n “在中国城市规划里,厦门的这个规划是贯彻党中央‘美丽中国’执政理念的一次开创性实践,针对传统做了一系列突破性变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说。\r\n 这些目标并非说说而已,厦门通过立法程序让规划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确保“一张蓝图管到底”。\r\n ——以自我突破推动城市大发展。\r\n 这种跨越,既有空间上的,也有概念上的。\r\n 空间跨越不拘一格:通过“跨岛发展”,形成“一岛一带多中心”的空间格局,推进岛内外一体化;依托“大海湾战略”,以港口、机场、流域和区域交通的整合推进厦漳泉同城化,推进各种要素在这个“金三角”内自由流动。\r\n 概念上的跨越,则是“飞地经济”。比如,把厦门的腹地延伸到百公里外的龙岩,一批产业项目入驻厦龙山海协作经济区——一块相当于18个鼓浪屿大小的地方。\r\n “飞起来的不仅是经济,还带动了厦门发展理念、治理经验和创新能力的延伸。”厦门市副市长孟芊说。\r\n ——以战略自觉实现城市大作为。\r\n 厦门是块“试验田”。\r\n “特区建设以来,厦门一直肩负着为国家改革开放试验探路的使命,从经济特区、台商投资区、保税港区,到自由贸易试验区,无不如此。”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裴金佳说。\r\n 三十多年“试验”不仅将封闭的海岛前线小城变成生机勃勃的现代化海滨城市,更锻造了厦门改革创新的灵魂、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敢闯敢试的胆识。\r\n 立足于点,由点及面,在关键处谋划战略格局,这是厦门面向未来发展的逻辑起点。\r\n 对厦门而言,物理空间有限,但挖潜自己、挖潜与国家战略的对接处、挖潜与外部世界的关联处,空间是无限的。\r\n 经济特区、自贸试验区、对台合作前沿、“一带一路”建设枢纽城市……这些使命注定了厦门的不平凡。她是带动区域的支点,是撬动海峡西岸的杠杆,是连接中外的纽带。\r\n 身处大时代,拥有大梦想,一个美丽的“大厦门”呼之欲出。\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26\/20170726053506839.jpg"},{"desc":"这是航拍的厦门市思明区(2016年12月16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r\n 城市远见:地上城与地下城\r\n 厦门的地上城,光鲜亮丽。\r\n 来厦门的人,常常惊叹于她的“高颜值”:这里,天风海涛,万石涵翠,鸟语花香;这里,经济活跃,社会包容,市民文明。每一个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发展的机会,邂逅热爱的角落。\r\n 但对一座现代化城市而言,只有地上的光鲜是不够的。厦门正在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到地下城的建设上。\r\n 向地下要空间,厦门已建成长约30公里、纳入总长超过320公里各类管线的地下综合管廊。\r\n 去年9月,超强台风“莫兰蒂”登陆厦门,近70万株树木倒伏,电网、通信等市政设施受损严重。但湖边水库、集美新城核心区、集美大道综合管廊内的市政管线却在地下管廊的保护下安然无恙。\r\n “要不是因为‘莫兰蒂’,大家对地下管廊建设的思想还没那么统一,没觉得多紧迫、多必要。”集美区政协副主席、新城开发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陈友谊说。\r\n","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26\/20170726053506857.jpg"},{"desc":"这是记者航拍的厦门海沧嵩屿码头全景(2016年12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魏培全 摄\r\n ——从规划入手实现“上下同心”。\r\n 厦门对地下城建设的重视,来自于地面上若隐若现的“城市病”的警醒:交通越来越拥挤,市政管线抵不住狂风暴雨,“道路挖了建、建了挖”的魔咒挥之不去……\r\n 出于对城市发展规律的清醒认识,厦门明确提出:地下城建设既是一笔欠账,也是一篇大文章,要抓紧推进地下空间规划建设。\r\n 目前","url":"\/\/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726\/2017072605350635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