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Hg5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中宣部:文化体制改革推进力度大、社会波动小/e3pmh1nnq/e3pra70uk中国网 高聪中国网11月11日讯 11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三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国网现场直播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表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他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考虑:一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二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挑战,四是主动适应高新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提出的新要求,五是切实解决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文化引领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历史的抉择。孙志军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十年的探索前行,思路清、措施实、效果好,是我国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近期媒体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报道。他说,不少同志讲,没有想到这项改革推进的力度这么大、变化这么大,而社会波动却这么小,文化工作者理解、支持、参与总体反映很好。他表示,文化体制改革比较明显的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主要是区分两大类型,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事业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市场主导。其次,尊重两大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两对关系,一个是文化发展之“魂”与文化传播之“体”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么多年来已经有6900多家事业单位核销了,已经有近30万人的事业身份注销了。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副省级以下城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主体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机制。三是大的变化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蓬勃发展。同时,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财政投入为主体,覆盖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初步解决了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由小到大,规模实体不断增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日益显现,使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最后,他指出,总的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可以说开创了新的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推进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1352620500000责编:nielubin中国网13526205000001["9CaKrnJxHfB","9CaKrnJxHe0","9CaKrnJxHca","9CaKrnJxH7F","9CaKrnJxDE4","9CaKrnJxCAs"]{"email":"nielubin@huanqiu.com","name":"nielubin"}
中国网 高聪中国网11月11日讯 11日下午,十八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多功能厅举办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第三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介绍文化体制改革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中国网现场直播中宣部副部长、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孙志军表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全局,着眼于世情、国情、党情深刻变化,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 他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主要考虑:一是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二是有效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三是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带来的新挑战,四是主动适应高新科技特别是现代信息传播技术日新月异提出的新要求,五是切实解决多元多样多变环境下文化引领发展的突出问题,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可以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时代的呼唤、人民的期盼、历史的抉择。孙志军认为,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改革十年的探索前行,思路清、措施实、效果好,是我国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大亮点。近期媒体对这项工作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报道。他说,不少同志讲,没有想到这项改革推进的力度这么大、变化这么大,而社会波动却这么小,文化工作者理解、支持、参与总体反映很好。他表示,文化体制改革比较明显的三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明确了新的文化建设理念,主要是区分两大类型,就是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明确文化事业政府主导,文化产业市场主导。其次,尊重两大规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处理好两对关系,一个是文化发展之“魂”与文化传播之“体”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加强”。二是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主要是政事、政企、事企分开和管办分离。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这么多年来已经有6900多家事业单位核销了,已经有近30万人的事业身份注销了。积极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副省级以下城市的文化、广电、新闻出版行政主体有效整合。初步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社会监督、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充满生机活力的文化产业生产经营机制。三是大的变化是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蓬勃发展。同时,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原则,以财政投入为主体,覆盖城乡公共文化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初步解决了特别是农村贫困地区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等基本文化权益问题。以企业为主体,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由小到大,规模实体不断增强,促进转方式、调结构的作用日益显现,使其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点。最后,他指出,总的看,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可以说开创了新的局面,初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在十八大精神指引下,这条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推进我国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