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AboA作者:感到china.huanqiu.comarticle直击震后灾区生活:首家小卖部坚决不涨价/e3pmh1nnq/e3pn60p0i直击芦山群众震后生活 面对灾害大家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沿途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到,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和3年前的玉树地震相比,面对突然而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当地人说:“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妇女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年轻人主动把帐篷让给老人孩子前晚9时,广州日报记者一行从广州出发抵达四川雅安多营,距离目的地芦山县仅有28公里。没想到,由于交通管制,这短短的28公里路花费了6小时。 地震发生后,大量救援车辆和社会车辆涌到灾区,造成通往芦山县的道路严重拥堵。为保证生命通道畅通,随后警方和军方进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本报记者驾驶的车辆也被拦在路口,最终,我们坐上了一辆前往芦山县的救护车,才最终于昨日凌晨2时多赶到芦山县。这时的老城区一片漆黑,已没有一个居民,街道上遍布瓦砾和碎玻璃。黑夜里只有闪着警灯的警车来回穿梭,防范发生偷盗事件。城里的居民都被集中到新城区安置,夜里,始终亮着灯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成了城里的地标,马路边的草地上躺着各种睡姿的人。路边的一块草地也成了我们睡觉的地方,还有的记者忙着发稿,只是在指挥部旁的板凳上眯了一会。在新城区,记者遇到了51岁的何秀华。她2009年跟随丈夫来到芦山县做工,地震发生后,房子虽未坍塌,但墙面出现了裂缝。一些老乡选择步行到雅安市搭乘汽车回老家,但何秀华夫妇决定先留在芦山县看看情况。前天下午,何秀华夫妇找到了救灾帐篷安置下来。晚上6时多,她和丈夫在广场里升起一个炉子,还来不及烧饭就被志愿者借来煮饺子。“第一次放了十包,所有人都围过来,一下就分完了;接下来又下了十包饺子,到最后,我们的柴也烧光了。”好在晚上7时多的时候,又有志愿者派发煮好的米饭和腌菜,大家总算能吃饱了。本地人罗阿姨的运气则没何秀华那么好。她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12岁的孩子,等到把一大家十几口人安顿好,早已错过了领饭的时间,只能凑合着吃点干粮。进入深夜,余震仍然不断。轻微且绵延不绝的晃动像摇篮曲催人入睡,但偶然几下强烈的晃动让受惊的人们瞬间坐起来,生怕错过逃命的机会。许多人挤不进有限的帐篷,便裹着棉被睡在户外的草地上。到昨天早上,救援物资终于运到了芦山县城,人们开始排队领取早餐。街上陆续出现一些热心市民及民间团体为大众提供免费的粥水。许多志愿者帮助运送救援物资、清扫路面垃圾、分发食物。摩托车司机亦免费提供接送服务。当被问及将来要住到哪里时,许多失去家园的芦山人都表示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援给了他们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余震也不那么害怕了。”罗阿姨说。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随着救援工作进入下半段,小城里的防疫工作也紧张地展开了。一条从水库里引水的管道即将架设,部分区域将用上自来水。小城的震后生活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记者 杨帆、何涛、李钢、刘晓溪)1366591744000责编:haina广州日报136659174400011[]{"email":"haina@huanqiu.com","name":"haina"}
直击芦山群众震后生活 面对灾害大家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沿途所见所闻让记者感到,与5年前的汶川地震和3年前的玉树地震相比,面对突然而来的自然灾害,灾区少了一份慌乱,多了一些理性和秩序。当地人说:“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妇女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年轻人主动把帐篷让给老人孩子前晚9时,广州日报记者一行从广州出发抵达四川雅安多营,距离目的地芦山县仅有28公里。没想到,由于交通管制,这短短的28公里路花费了6小时。 地震发生后,大量救援车辆和社会车辆涌到灾区,造成通往芦山县的道路严重拥堵。为保证生命通道畅通,随后警方和军方进行了严格的交通管制。本报记者驾驶的车辆也被拦在路口,最终,我们坐上了一辆前往芦山县的救护车,才最终于昨日凌晨2时多赶到芦山县。这时的老城区一片漆黑,已没有一个居民,街道上遍布瓦砾和碎玻璃。黑夜里只有闪着警灯的警车来回穿梭,防范发生偷盗事件。城里的居民都被集中到新城区安置,夜里,始终亮着灯的芦山县人民医院成了城里的地标,马路边的草地上躺着各种睡姿的人。路边的一块草地也成了我们睡觉的地方,还有的记者忙着发稿,只是在指挥部旁的板凳上眯了一会。在新城区,记者遇到了51岁的何秀华。她2009年跟随丈夫来到芦山县做工,地震发生后,房子虽未坍塌,但墙面出现了裂缝。一些老乡选择步行到雅安市搭乘汽车回老家,但何秀华夫妇决定先留在芦山县看看情况。前天下午,何秀华夫妇找到了救灾帐篷安置下来。晚上6时多,她和丈夫在广场里升起一个炉子,还来不及烧饭就被志愿者借来煮饺子。“第一次放了十包,所有人都围过来,一下就分完了;接下来又下了十包饺子,到最后,我们的柴也烧光了。”好在晚上7时多的时候,又有志愿者派发煮好的米饭和腌菜,大家总算能吃饱了。本地人罗阿姨的运气则没何秀华那么好。她上有70多岁的老人,下有12岁的孩子,等到把一大家十几口人安顿好,早已错过了领饭的时间,只能凑合着吃点干粮。进入深夜,余震仍然不断。轻微且绵延不绝的晃动像摇篮曲催人入睡,但偶然几下强烈的晃动让受惊的人们瞬间坐起来,生怕错过逃命的机会。许多人挤不进有限的帐篷,便裹着棉被睡在户外的草地上。到昨天早上,救援物资终于运到了芦山县城,人们开始排队领取早餐。街上陆续出现一些热心市民及民间团体为大众提供免费的粥水。许多志愿者帮助运送救援物资、清扫路面垃圾、分发食物。摩托车司机亦免费提供接送服务。当被问及将来要住到哪里时,许多失去家园的芦山人都表示很迷茫,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办。但来自社会各界的支援给了他们强大的心理支持,“有余震也不那么害怕了。”罗阿姨说。当地人告诉记者,“现在救灾帐篷数量少,但年轻人都主动让给老人和小孩住,这说明地震并不可怕,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一定能够渡过难关。”随着救援工作进入下半段,小城里的防疫工作也紧张地展开了。一条从水库里引水的管道即将架设,部分区域将用上自来水。小城的震后生活正在紧张有序地展开……(记者 杨帆、何涛、李钢、刘晓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