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VFI作者:蔡文清china.huanqiu.comarticle神九航天员天宫生活:骑自行车抗失重/e3pmh1nnq/e3pn60p0i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在天宫的生活到底怎样,人们充满了好奇。记者从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天上的生活既充实又有规律,还很特别。6:00—8:00起床、洗漱、早餐洗脸用湿纸巾擦值夜班的航天员准备早餐,其他两名航天员起床。航天员首先要进行个人清洁。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的牙刷是特制的,没有刷柄,牙膏已提前附在刷毛上。使用时,要先把牙刷套在手指上,利用手指进行口腔清洁。由于太空缺水,航天员洗脸时,只能用湿纸巾进行擦拭。个人清洁完成后,航天员要进行常规医学检查,主要是测量自己的血压和体温,进行体重测量等,并与地面医监医保人员进行通话。 上述工作全部做完后,航天员开始吃早餐。早餐后,进行交接班,前一天夜里值班的航天员开始睡眠。8:00—20:00实验、防护、午休骑自行车抗失重这段时间里,除补觉的航天员外,其他两名航天员要在天宫一号里工作,主要进行空间医学实验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等。为了对抗长时间失重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航天员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失重防护措施,例如使用自行车功量计进行锻炼,每次使用太空“自行车”锻炼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在此期间,航天员吃过午餐后,除值班的航天员外,其他两人会有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20:00—23:00擦澡、刮脸、娱乐边刮胡子边收集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航天员要准备睡觉了。睡觉前,首先要进行个人卫生清洁。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医监及医学实验设备研究室副主任许志告诉记者,失重环境下无法像地面一样进行淋浴,需要使用准备好的擦头巾和擦澡巾,擦头巾和擦澡巾上均匀覆盖了特制的洗发液和沐浴液,从包装中取出后直接进行擦拭,使用完毕后放在废物收集装置内。为了保证清洁卫生,男性航天员还要进行胡须处理,首先要用剃须膏覆盖胡须部位,再使用剃须刀进行清洁。与地面不同的是,为了防止胡须飘散,航天员在剃须过程中需要随时用湿巾进行擦拭,把剃下来的胡须收集起来。在个人卫生清洁结束后,除了值夜班的航天员,其他两人会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航天员可以利用舱载个人计算机,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文学和影视作品等。23:00—6:00睡觉睡觉戴眼罩耳塞除了值夜班的航天员,其他两人会钻进温馨舒适的睡袋,戴上眼罩与防噪声耳塞,进入甜美的梦乡。此时,值夜班的航天员会继续开展相关实验研究。(记者 蔡文清 通讯员 宗兆盾 朱霄雄 )天宫日志24日午后手控交会对接6月20日6时18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九天宫组合体在太空中进行了第一次姿态调整,由原先倒飞转为正飞,变成飞船在前、天宫在后的正常飞行姿态,这也是组合体的标准飞行姿态,为下一次交会对接做好了准备。3天前,神舟九号飞船追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者“拥吻”,组成了航天员的一个“新家”,“总管家”天宫一号提供飞行动力。但此时飞船在后,天宫在前,所以组合体是倒着飞的。预计24日神九和天宫一号将分离,当天12时40分到13时10分前后,由航天员手动操作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J177天宫一号外壳可用八年本报讯(记者张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体结构焊接技术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树君上午表示,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经受住了太空环境的考验,从目前表现看,天宫一号外壳使用八年没有问题。陈树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北工大机电学院长期进行“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及装备”的科研工作。从2005年起,学院科研团队与北京卫星制造厂合作,开始进行天宫一号主体结构焊接工艺的技术攻克,“2007年进入实际焊接,2010年‘天宫一号’主结构焊接完成交付。”作为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体积庞大,加上太空环境复杂,昼夜温差极大,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陈树君说,焊接天宫一号时先进行纵向焊接,再环状焊接,焊缝总长约100米,每道焊缝电焊起弧1个半小时,电源必须确保电弧不出现任何波动。最终完工时,天宫一号进行氦质谱检漏,漏率小于10的负8次方,“确保了这间‘大房子’外壳必须严丝合缝。”陈树君说,天宫一号设计使用寿命是2年,不过从目前看,它的外壳在太空中的表现要好于预计,“使用八年都没有问题。”据了解,“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及装备”在“天宫一号”上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J067航天员生化检测结果成功下传本报讯(记者蔡文清 通讯员宗兆盾 朱霄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昨天通报: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在轨体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成功下传,这是中国首次开展体液应激水平在轨监测,标志着中国在轨医监生化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健康监测与预警需求,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医监生化检测装置,可以在轨检测体液中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重要标志物硝基酪氨酸,为评价航天员在轨健康状态提供客观依据。在组合体飞行段,航天员在轨采集体液,经预处理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实时传回地面医监医保支持人员的计算机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为实现体液微量样本的实时快速检测,该中心创新性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微流路伺服系统,突破材料生物相容性、密闭性和特异性生物分子膜制备等关键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通过研究发现,神舟九号航天员体液检测指标正常,这表明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良好。据悉,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前,飞行乘组航天员还将进行一次在轨体液检测,通过与飞行前、飞行中指标比对,可有效评估载人航天飞行时人体应激水平状态。J177天宫健康卫士:医监生化检测试件神九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13天之久,他们的安全与健康状况都要通过航天员医监检测装置反馈回地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所正是生产这些医监生化检测装置的单位。他们生产的十多种最大容积不过35毫升、最小容积只有0.6毫升的试件,能随时检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并将数据自动分析后传递至地面,以便地面人员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医监医保提供依据。用于检测航天员尿液的试件,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操作易行,加工精致,使航天员实现了“傻瓜式”操作。生化检测盒实验袋及生化试剂包内,有缓冲液袋、再生液袋、废液袋、抗体袋、样品袋、冲洗液袋等多达16种“袋袋”,每一种的规格都很小且功能各异。由于“天宫”是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太空家园”,舱内除了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必备生存条件要达到要求外,其他所有航天员在用的产品也都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对舱内环境及设备无害。为了达到医监生化检测所用试件的性能要求,研制组提供了一万多件试件,经过了气密性、耐高温性能等多方面的检验,顺利通过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组织的评审。现在这些特殊的试件正在为神九航天员服务,为航天员适时提供生理医疗检测,构筑安全、适宜的太空生活环境。(记者 蔡文清 通讯员 席玲)1340272128000责编:haina北京晚报134027212800011[]{"email":"haina@huanqiu.com","name":"haina"}
景海鹏、刘旺、刘洋三位航天员在天宫的生活到底怎样,人们充满了好奇。记者从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获悉,天上的生活既充实又有规律,还很特别。6:00—8:00起床、洗漱、早餐洗脸用湿纸巾擦值夜班的航天员准备早餐,其他两名航天员起床。航天员首先要进行个人清洁。航天员在太空使用的牙刷是特制的,没有刷柄,牙膏已提前附在刷毛上。使用时,要先把牙刷套在手指上,利用手指进行口腔清洁。由于太空缺水,航天员洗脸时,只能用湿纸巾进行擦拭。个人清洁完成后,航天员要进行常规医学检查,主要是测量自己的血压和体温,进行体重测量等,并与地面医监医保人员进行通话。 上述工作全部做完后,航天员开始吃早餐。早餐后,进行交接班,前一天夜里值班的航天员开始睡眠。8:00—20:00实验、防护、午休骑自行车抗失重这段时间里,除补觉的航天员外,其他两名航天员要在天宫一号里工作,主要进行空间医学实验和失重生理效应防护等。为了对抗长时间失重环境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航天员们需要采取一定的失重防护措施,例如使用自行车功量计进行锻炼,每次使用太空“自行车”锻炼大约需要50分钟时间。在此期间,航天员吃过午餐后,除值班的航天员外,其他两人会有半小时左右的午休时间。20:00—23:00擦澡、刮脸、娱乐边刮胡子边收集经过一天的辛勤工作,航天员要准备睡觉了。睡觉前,首先要进行个人卫生清洁。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医监及医学实验设备研究室副主任许志告诉记者,失重环境下无法像地面一样进行淋浴,需要使用准备好的擦头巾和擦澡巾,擦头巾和擦澡巾上均匀覆盖了特制的洗发液和沐浴液,从包装中取出后直接进行擦拭,使用完毕后放在废物收集装置内。为了保证清洁卫生,男性航天员还要进行胡须处理,首先要用剃须膏覆盖胡须部位,再使用剃须刀进行清洁。与地面不同的是,为了防止胡须飘散,航天员在剃须过程中需要随时用湿巾进行擦拭,把剃下来的胡须收集起来。在个人卫生清洁结束后,除了值夜班的航天员,其他两人会有两个小时左右的活动时间,航天员可以利用舱载个人计算机,欣赏自己喜欢的音乐、文学和影视作品等。23:00—6:00睡觉睡觉戴眼罩耳塞除了值夜班的航天员,其他两人会钻进温馨舒适的睡袋,戴上眼罩与防噪声耳塞,进入甜美的梦乡。此时,值夜班的航天员会继续开展相关实验研究。(记者 蔡文清 通讯员 宗兆盾 朱霄雄 )天宫日志24日午后手控交会对接6月20日6时18分,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精确控制下,神九天宫组合体在太空中进行了第一次姿态调整,由原先倒飞转为正飞,变成飞船在前、天宫在后的正常飞行姿态,这也是组合体的标准飞行姿态,为下一次交会对接做好了准备。3天前,神舟九号飞船追上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两者“拥吻”,组成了航天员的一个“新家”,“总管家”天宫一号提供飞行动力。但此时飞船在后,天宫在前,所以组合体是倒着飞的。预计24日神九和天宫一号将分离,当天12时40分到13时10分前后,由航天员手动操作进行第二次交会对接。J177天宫一号外壳可用八年本报讯(记者张航)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主体结构焊接技术负责人、北京工业大学教授陈树君上午表示,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经受住了太空环境的考验,从目前表现看,天宫一号外壳使用八年没有问题。陈树君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北工大机电学院长期进行“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及装备”的科研工作。从2005年起,学院科研团队与北京卫星制造厂合作,开始进行天宫一号主体结构焊接工艺的技术攻克,“2007年进入实际焊接,2010年‘天宫一号’主结构焊接完成交付。”作为我国首个进入太空的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体积庞大,加上太空环境复杂,昼夜温差极大,对焊接工艺提出了极高要求。陈树君说,焊接天宫一号时先进行纵向焊接,再环状焊接,焊缝总长约100米,每道焊缝电焊起弧1个半小时,电源必须确保电弧不出现任何波动。最终完工时,天宫一号进行氦质谱检漏,漏率小于10的负8次方,“确保了这间‘大房子’外壳必须严丝合缝。”陈树君说,天宫一号设计使用寿命是2年,不过从目前看,它的外壳在太空中的表现要好于预计,“使用八年都没有问题。”据了解,“变极性等离子弧(VPPA)穿孔立焊工艺及装备”在“天宫一号”上面的成功应用,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J067航天员生化检测结果成功下传本报讯(记者蔡文清 通讯员宗兆盾 朱霄雄)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昨天通报:神舟九号任务航天员在轨体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成功下传,这是中国首次开展体液应激水平在轨监测,标志着中国在轨医监生化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针对航天飞行任务中航天员健康监测与预警需求,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原理的医监生化检测装置,可以在轨检测体液中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重要标志物硝基酪氨酸,为评价航天员在轨健康状态提供客观依据。在组合体飞行段,航天员在轨采集体液,经预处理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实时传回地面医监医保支持人员的计算机中。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副总设计师李莹辉介绍,为实现体液微量样本的实时快速检测,该中心创新性设计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块化微流路伺服系统,突破材料生物相容性、密闭性和特异性生物分子膜制备等关键技术,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通过研究发现,神舟九号航天员体液检测指标正常,这表明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良好。据悉,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前,飞行乘组航天员还将进行一次在轨体液检测,通过与飞行前、飞行中指标比对,可有效评估载人航天飞行时人体应激水平状态。J177天宫健康卫士:医监生化检测试件神九航天员在轨时间长达13天之久,他们的安全与健康状况都要通过航天员医监检测装置反馈回地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四院42所正是生产这些医监生化检测装置的单位。他们生产的十多种最大容积不过35毫升、最小容积只有0.6毫升的试件,能随时检测航天员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情况,并将数据自动分析后传递至地面,以便地面人员对航天员的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医监医保提供依据。用于检测航天员尿液的试件,设计巧妙,构思新颖,操作易行,加工精致,使航天员实现了“傻瓜式”操作。生化检测盒实验袋及生化试剂包内,有缓冲液袋、再生液袋、废液袋、抗体袋、样品袋、冲洗液袋等多达16种“袋袋”,每一种的规格都很小且功能各异。由于“天宫”是航天员工作、生活的“太空家园”,舱内除了压力、温度、湿度、气体成分等航天员必备生存条件要达到要求外,其他所有航天员在用的产品也都必须对人体无毒无害,对舱内环境及设备无害。为了达到医监生化检测所用试件的性能要求,研制组提供了一万多件试件,经过了气密性、耐高温性能等多方面的检验,顺利通过了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组织的评审。现在这些特殊的试件正在为神九航天员服务,为航天员适时提供生理医疗检测,构筑安全、适宜的太空生活环境。(记者 蔡文清 通讯员 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