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mXGi china.huanqiu.comarticle70年人均预期寿命增长一倍,中国为什么能?/e3pmh1nnq/e3pmh1obd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77岁。 70年,人均预期寿命长一倍。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连年创造历史新高,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历史新低。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岁, 超过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岁。 中国人的寿命是如何提高的?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 首先得益于中国人体质的提升, 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饮食水平提高带来的直接结果。 除了摄入热量和蛋白质的增加, 中国人的饮食供给越来越丰富, 蔬菜和水果越来越多。 2019年7月10日,顾客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一家超市选购水果。(新华社记者胡攀学 摄) 2018年8月11日,河北省深州市星火畜禽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在了解鸡蛋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如今, 中国人在营养摄入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在营养增长背后,是中国强大的食品生产能力。 中国如何消灭传染病? 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健康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 许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2019年4月2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童在接种疫苗。(新华社记者郝群英 摄) 在政府的组织下,人们自发改善环境。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一个月北京市民就捕杀1600万只老鼠和1200万只苍蝇。 从那时开始, 北京就基本消灭了霍乱和鼠疫。 1953年6月,北京前炒面胡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会宣传队正在向群众讲解蚊、蝇怎样传染疾病。(新华社记者毛松友 摄) 1952年7月31日,西南民族学院的师生开展校舍和个人清洁卫生活动(新华社记者孙忠靖 摄) 1966年1月17日,全国卫生红旗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在春节前夕,又掀起一个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图为佛山市滘边街居民在洗刷街道。(新华社记者李开远 摄) 2017年, 中国的肺结核和梅毒发病率分别为0.061%和0.034%。 而在全世界,这个数据分别为0.134%和1%。 中国的医院为何越来越好? 从1949年到2018年, 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量, 分别增长了约271倍、18倍和99倍。 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基层社区和乡村。 每年, 中国新增近万个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包括近100座等级最高的三甲医院。 医疗卫生机构接纳病人的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达到83.1亿人次。 在中国, 每千人拥有4.55张病床, 高收入国家则只有4.11张。 中国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 其速度超过财政支出的增幅。 2018年这个数字是1.5万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6.288%, 中高等收入国家仅为5.855%。 未来,除了寿命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国民的体质会继续增强, 疾病进一步减少, 更加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 这就是“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总监制:周宗敏 策划:倪四义 监制:冯瑛冰 出品人:王进业 制片人:苏会志 钱彤 执行制片:程瑛 张正富 郑晓奕 导演:山旭 执行导演:田德伦 冯春 张晶雪 统筹:杨光 刘沛 制作:江育东 视觉设计:郭超 翻译审校:赵颖 章博宁 Katie Capstick 1569138600000责编:王丹新华社156913860000011["9CaKrnKmFxl","9CaKrnKmF7U","9CaKrnKmhQO","9CaKrnKlQw3"]//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9/0922/20190922035159823.gif{"email":"wangdan@huanqiu.com","name":"王丹"}
1949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不足35岁。 2018年,这个数字达到77岁。 70年,人均预期寿命长一倍。 中国为什么能做到?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连年创造历史新高, 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历史新低。 作为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 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水平4岁, 超过中高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岁。 中国人的寿命是如何提高的?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 首先得益于中国人体质的提升, 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饮食水平提高带来的直接结果。 除了摄入热量和蛋白质的增加, 中国人的饮食供给越来越丰富, 蔬菜和水果越来越多。 2019年7月10日,顾客在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一家超市选购水果。(新华社记者胡攀学 摄) 2018年8月11日,河北省深州市星火畜禽专业合作社,养殖户在了解鸡蛋生产情况。(新华社记者李晓果 摄) 如今, 中国人在营养摄入方面已经与发达国家不相上下。 在营养增长背后,是中国强大的食品生产能力。 中国如何消灭传染病? 传染病是发展中国家国民健康的最大威胁。 在中国, 许多最严重的烈性传染病都得到了有效控制。 预防接种是控制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 中国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 2019年4月25日,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妇幼保健院,一名儿童在接种疫苗。(新华社记者郝群英 摄) 在政府的组织下,人们自发改善环境。 上世纪五十年代, 一个月北京市民就捕杀1600万只老鼠和1200万只苍蝇。 从那时开始, 北京就基本消灭了霍乱和鼠疫。 1953年6月,北京前炒面胡同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分会宣传队正在向群众讲解蚊、蝇怎样传染疾病。(新华社记者毛松友 摄) 1952年7月31日,西南民族学院的师生开展校舍和个人清洁卫生活动(新华社记者孙忠靖 摄) 1966年1月17日,全国卫生红旗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在春节前夕,又掀起一个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图为佛山市滘边街居民在洗刷街道。(新华社记者李开远 摄) 2017年, 中国的肺结核和梅毒发病率分别为0.061%和0.034%。 而在全世界,这个数据分别为0.134%和1%。 中国的医院为何越来越好? 从1949年到2018年, 中国的医疗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和病床数量, 分别增长了约271倍、18倍和99倍。 绝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分布在基层社区和乡村。 每年, 中国新增近万个医疗卫生机构。 其中包括近100座等级最高的三甲医院。 医疗卫生机构接纳病人的能力不断提升, 2018年达到83.1亿人次。 在中国, 每千人拥有4.55张病床, 高收入国家则只有4.11张。 中国在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 其速度超过财政支出的增幅。 2018年这个数字是1.5万亿元人民币。 2016年中国在医疗卫生方面的投入占GDP的6.288%, 中高等收入国家仅为5.855%。 未来,除了寿命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国民的体质会继续增强, 疾病进一步减少, 更加健康、幸福、快乐地生活。 这就是“健康中国”的发展目标。 总监制:周宗敏 策划:倪四义 监制:冯瑛冰 出品人:王进业 制片人:苏会志 钱彤 执行制片:程瑛 张正富 郑晓奕 导演:山旭 执行导演:田德伦 冯春 张晶雪 统筹:杨光 刘沛 制作:江育东 视觉设计:郭超 翻译审校:赵颖 章博宁 Katie Capst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