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5x5c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中国理论语言学前沿及协作应用高层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举行/e3pmh1nnq/e3pn60v4l2017年10月14日上午8:30,中国理论语言学前沿及协作应用高层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7教报告厅开幕。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委员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阳爱民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境内外近30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英汉语比较委员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主持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阳爱民副校长致开幕词阳爱民副校长在致辞中感谢了出席的专家学者们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发展给予的支持。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对国内的理论语言学研究意义重大,并寄望各位与会者在本次论坛中碰撞出更多学术火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致辞李瑞林教授在致辞中说到,语言学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语言问题就是世界问题,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世界。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论坛共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贡献智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致辞徐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盛事,多个学派的代表们集中汇报各自学科的研究范式、方法和理念,以此相互参照、相互启发。他特别对这一契机的创造者、本次论坛的召集人彭宣维教授表达了敬意。他认为学科创新需要相互碰撞、整合发酵,从而在一个又一个新的层次上构建新的范畴、设立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以此推动学科的进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次论坛为期两天,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理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八大理论语言学团体代表齐聚广外,包括认知语言学会、形式语言学会、功能语言学会、语言与符号学会、语言哲学学会、语用学会、心理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会(排名按学会英译名首字母顺序)。主旨发言专家有陈新仁教授(南京大学)、程工教授(浙江大学)、董燕萍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自然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国文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刘正光教授(湖南大学)、卢德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莫爱屏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钱冠连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束定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汪磊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铭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温宾利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小璐教授(清华大学)、杨延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和周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排名按姓氏首字母顺序)。两天共19场主旨发言,安排紧凑,议题广泛涉及语言哲学、系统生态语言学、符号学视角的语言文化学、认知与语言、生成语言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语言发展研究和语言障碍诊断等研究领域。专家们将就各自学科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式、前沿动态及其如何协作应用各抒己见。集众家之言于一堂,是本次论坛的最大特色。论坛携手八大语言学学会,从多个视角和维度展现语言研究的乾坤,促进不同学科对话交流、互相启发。这次学术盛宴将很好地拓宽青年学者和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初学者的视野。我们随机采访的数位参会者中不乏刚刚接触语言研究的硕士生。他们纷纷表示很期待满满两天的学术大餐,以往的研究和阅读多局限于导师的研究领域和流派,而参加这次论坛将有机会广泛地接触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范式、了解不同的语言模型,必然能更全面地了解语言研究和自身的研究定位,对今后的研究道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论坛发起人彭宣维教授指出,理论语言学各个分支有必要形成独立学科,但在当今大数据和大协作时代不同学科和理论模块之间的协作也很必要,正因为此才有了想法促成此次论坛,以推动国内语言研究和应用,让我国学者在国际学界发出更有价值的中国声音。150822282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刘洋环球网150822282000011[]//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1017/14/53/20171017025354366.png{"email":"liuyang@huanqiu.com","name":"刘洋"}
2017年10月14日上午8:30,中国理论语言学前沿及协作应用高层论坛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北校区7教报告厅开幕。论坛由中国英汉语比较委员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主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阳爱民副校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分别致开幕辞。境内外近300名专家学者和师生出席了本次论坛。中国英汉语比较委员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会长、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彭宣维教授主持论坛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阳爱民副校长致开幕词阳爱民副校长在致辞中感谢了出席的专家学者们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语言学发展给予的支持。他表示本次论坛的举办对国内的理论语言学研究意义重大,并寄望各位与会者在本次论坛中碰撞出更多学术火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李瑞林教授致辞李瑞林教授在致辞中说到,语言学是一个开放包容、不断推陈出新的学科,语言问题就是世界问题,研究语言就是研究世界。他希望与会专家学者通过本次论坛共同建构有中国特色的学术话语体系,为中国话语的国际传播贡献智慧。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徐海教授致辞徐海教授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是一次盛事,多个学派的代表们集中汇报各自学科的研究范式、方法和理念,以此相互参照、相互启发。他特别对这一契机的创造者、本次论坛的召集人彭宣维教授表达了敬意。他认为学科创新需要相互碰撞、整合发酵,从而在一个又一个新的层次上构建新的范畴、设立新的研究领域和视角,以此推动学科的进步,带动相关学科的发展。本次论坛为期两天,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外语研究与语言服务协同创新中心主办,协办单位包括中国认知语言学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形式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功能语言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语言与符号学研究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中西语言哲学专业委员会、中国逻辑学会语用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心理语言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社会语言学会。本次论坛汇集了国内理论语言学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八大理论语言学团体代表齐聚广外,包括认知语言学会、形式语言学会、功能语言学会、语言与符号学会、语言哲学学会、语用学会、心理语言学会、社会语言学会(排名按学会英译名首字母顺序)。主旨发言专家有陈新仁教授(南京大学)、程工教授(浙江大学)、董燕萍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何自然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国文教授(华南农业大学)、刘正光教授(湖南大学)、卢德平教授(北京语言大学)、莫爱屏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钱冠连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冉永平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束定芳教授(上海外国语大学)、田海龙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汪磊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铭玉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王寅教授(四川外国语大学)、温宾利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杨小璐教授(清华大学)、杨延宁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辉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和周兢教授(华东师范大学)(排名按姓氏首字母顺序)。两天共19场主旨发言,安排紧凑,议题广泛涉及语言哲学、系统生态语言学、符号学视角的语言文化学、认知与语言、生成语言学、语用学、神经语言学和二语习得、社会语言学、语言发展研究和语言障碍诊断等研究领域。专家们将就各自学科的研究背景、研究范式、前沿动态及其如何协作应用各抒己见。集众家之言于一堂,是本次论坛的最大特色。论坛携手八大语言学学会,从多个视角和维度展现语言研究的乾坤,促进不同学科对话交流、互相启发。这次学术盛宴将很好地拓宽青年学者和对语言研究感兴趣的初学者的视野。我们随机采访的数位参会者中不乏刚刚接触语言研究的硕士生。他们纷纷表示很期待满满两天的学术大餐,以往的研究和阅读多局限于导师的研究领域和流派,而参加这次论坛将有机会广泛地接触不同的学科和研究范式、了解不同的语言模型,必然能更全面地了解语言研究和自身的研究定位,对今后的研究道路规划有更清晰的认识。论坛发起人彭宣维教授指出,理论语言学各个分支有必要形成独立学科,但在当今大数据和大协作时代不同学科和理论模块之间的协作也很必要,正因为此才有了想法促成此次论坛,以推动国内语言研究和应用,让我国学者在国际学界发出更有价值的中国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