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4LzF china.huanqiu.comarticle寻找“红色密码”:中共二大续上革命火种 首部党章制定/e3pmh1nnq/e3pn60p0i在上海喧嚣的街旁,川流不息的高架桥下,假山流水与茂林修竹的角落,坐落着一幢二层的灰白砖木建筑,静谧中散发着历史的沉稳与庄严。殊不知95年前,12位共产党人就是汇聚于此,召开了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连续秘密奋战8日,续上了革命的火种,照亮了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内忧外患之际 中共二大续上革命火种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会议就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北路7弄30号。据史料记载,中共二大共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在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其余两次都因历史久远而无从查考。时局紧张。此前一大会址曾遭巡捕干扰,后来陈独秀又在 “老渔阳里”2号被捕,而现在开会的李达寓所,离前两处暴露过的地点,都不到2公里。李达寓所,还是他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社址,就在满屋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中共二大,就在柴禾堆的“火种”旁开幕了。 在严峻的内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青涩但不失智慧,情况危急却仍能沉着应对,于是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党章》、统一战线等,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毋庸置疑,中共二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创造了七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诞生了第一部党章 确定铁的纪律中共二大召开的地点,名为“辅德里”。辅德里处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汇处,相对较为安全,那里是共产党在上海尚未暴露的联络站。中央局选择这里作为开会地点,颇费心思。二大会址曾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深巷内前门后门都可通行。周围整片相同的石库门房屋,使得这一处淹没其中,并不抢眼。而党创办的平民女校正对李达家的后门,万一突发情况便于疏散。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而小会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二大会址纪念馆一处并不宽敞的客厅里,中间放置一张八仙桌和几张方凳,东西两侧靠墙各摆放一只茶几和两把靠背椅,还原了当时开会的场景。据李达夫人王会悟老人回忆,当时没有正式布置会场,比较朴素简陋,就是加了几张凳子。两只柳条箱放在窗口,上面铺一块布,当桌子用,“他们持续不断地开,下楼吃饭的时候,也在饭桌上讨论会务。”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50多个党员,中共二大召开,全国党员人数达195人。这一年间,党的组织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吸收党员、开展工人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学习研究和传播建党理论方面也有新的提高。在这个背景下,制定党的章程,已是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中共二大担负起创建首部党章的历史重任。中共二大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11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正是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首部党章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6章29条,对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分别作了具体规定。传承红色基因 AR技术让历史“可触摸”据馆方工作人员介绍,中共二大纪念馆为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282平方米,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纪念馆展区面积1170平方米,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临时展厅六个展区组成。细心一点,你会发现,延安中路高架在此有个小转弯,其实原因就是当年建设高架道路时,考虑到二大会址的特殊革命意义而专门让路。1959年,二大会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静安区投入100万元,修缮了中共二大会址,恢复了会址的历史原貌,并建立了二大纪念馆。200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八十周年之际,隶属于区档案局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5月开始对纪念馆进行扩建修缮,年底竣工,2009年元旦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今年,为迎接中共二大召开95周年,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2月开始闭馆整修,改造提升基本陈列。经历了四个多月,6月30日起重新对外开放。据介绍,馆内有300余件珍贵史料,同时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让历史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大屏幕展示、录音视频表现,甚至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AR技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再现了历史场景,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如序厅的LED顶幕折屏色彩饱满,一则极具震撼效果的开场短片回顾了建党初期的历史;基本陈列展厅里,参观者拨动转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的11项重要文件就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党章展厅里,观众可以在透明的触摸屏上,翻阅党的历史上先后制定或部分修改通过的十多部党章;借助裸眼3D成像技术,观众还可以透过光影,在纪念馆的整体和剖面模型中完成一次“微旅行”。60多岁的党员王老伯一早就从杨浦赶来观展,在党章展厅内“党章图书馆”前看了半天。“党章图书馆”陈列了从1922年到2012年发布的所有党章,这回首次引入了“透明显示器”,只要在触摸屏上滑动手指,一部部党章电子版本会自动翻开。王老伯说,之前二大会址纪念馆来了好几次,对这些党章非常感兴趣,但过去纪念馆对党章的展示多是史料或者实物的呈现,看得不真切、不过瘾,现在这样看非常方便。(唐小丽 实习生梁振宇)1503032718000责编:千帆人民网1503032718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在上海喧嚣的街旁,川流不息的高架桥下,假山流水与茂林修竹的角落,坐落着一幢二层的灰白砖木建筑,静谧中散发着历史的沉稳与庄严。殊不知95年前,12位共产党人就是汇聚于此,召开了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连续秘密奋战8日,续上了革命的火种,照亮了共产党人的前行之路。内忧外患之际 中共二大续上革命火种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有中央局成员、党的地方组织的代表和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回国的部分代表。他们是陈独秀、张国焘、李达、杨明斋、罗章龙、王尽美、许白昊、蔡和森、谭平山、李震瀛、施存统等12人(尚有一人姓名不详),代表着全党195名党员。会议就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北路7弄30号。据史料记载,中共二大共举行了3次全体会议,第一次在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召开,其余两次都因历史久远而无从查考。时局紧张。此前一大会址曾遭巡捕干扰,后来陈独秀又在 “老渔阳里”2号被捕,而现在开会的李达寓所,离前两处暴露过的地点,都不到2公里。李达寓所,还是他任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社址,就在满屋柴禾堆里,藏着一本本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中共二大,就在柴禾堆的“火种”旁开幕了。 在严峻的内外形势下,中国共产党青涩但不失智慧,情况危急却仍能沉着应对,于是中共二大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和前途,指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提出《党章》、统一战线等,对中国革命具有重大的深远的意义。毋庸置疑,中共二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创造了七个“第一”: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制定了第一部《党章》,第一次公开发表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第一次比较完整地对工人运动、妇女运动和青少年运动提出了要求,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中共二大诞生了第一部党章 确定铁的纪律中共二大召开的地点,名为“辅德里”。辅德里处于公共租界和法租界交汇处,相对较为安全,那里是共产党在上海尚未暴露的联络站。中央局选择这里作为开会地点,颇费心思。二大会址曾是中央局成员李达的寓所,深巷内前门后门都可通行。周围整片相同的石库门房屋,使得这一处淹没其中,并不抢眼。而党创办的平民女校正对李达家的后门,万一突发情况便于疏散。为了保密和安全起见,二大以小组讨论为主,每次全体会议都要更换地点,而小会基本安排在党员家中。二大会址纪念馆一处并不宽敞的客厅里,中间放置一张八仙桌和几张方凳,东西两侧靠墙各摆放一只茶几和两把靠背椅,还原了当时开会的场景。据李达夫人王会悟老人回忆,当时没有正式布置会场,比较朴素简陋,就是加了几张凳子。两只柳条箱放在窗口,上面铺一块布,当桌子用,“他们持续不断地开,下楼吃饭的时候,也在饭桌上讨论会务。”中共一大召开时,全国有50多个党员,中共二大召开,全国党员人数达195人。这一年间,党的组织有所扩大,特别是在吸收党员、开展工人群众工作方面积累了经验,在学习研究和传播建党理论方面也有新的提高。在这个背景下,制定党的章程,已是党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中共二大担负起创建首部党章的历史重任。中共二大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通过了11个文件,其中最重要的一份正是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首部党章包括党员、组织、会议、纪律、经费、附则等6章29条,对党员条件和入党手续,对党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党的纪律和制度等,分别作了具体规定。传承红色基因 AR技术让历史“可触摸”据馆方工作人员介绍,中共二大纪念馆为两排东西走向的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砖木结构,建筑面积约2282平方米,基本保留了1915年始建时的建筑风貌。纪念馆展区面积1170平方米,由序厅、中共“二大”展厅、党章历程厅、中共“二大”会议旧址、平民女校旧址展厅、临时展厅六个展区组成。细心一点,你会发现,延安中路高架在此有个小转弯,其实原因就是当年建设高架道路时,考虑到二大会址的特殊革命意义而专门让路。1959年,二大会址被确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静安区投入100万元,修缮了中共二大会址,恢复了会址的历史原貌,并建立了二大纪念馆。2002年7月,中共二大召开八十周年之际,隶属于区档案局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2008年5月开始对纪念馆进行扩建修缮,年底竣工,2009年元旦正式对社会免费开放。今年,为迎接中共二大召开95周年,进一步发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2月开始闭馆整修,改造提升基本陈列。经历了四个多月,6月30日起重新对外开放。据介绍,馆内有300余件珍贵史料,同时用各种高科技手段让历史更加鲜活地展现出来,大屏幕展示、录音视频表现,甚至运用了目前最先进的AR技术,绘声绘色、栩栩如生再现了历史场景,吸引了大批参观者。如序厅的LED顶幕折屏色彩饱满,一则极具震撼效果的开场短片回顾了建党初期的历史;基本陈列展厅里,参观者拨动转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的11项重要文件就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党章展厅里,观众可以在透明的触摸屏上,翻阅党的历史上先后制定或部分修改通过的十多部党章;借助裸眼3D成像技术,观众还可以透过光影,在纪念馆的整体和剖面模型中完成一次“微旅行”。60多岁的党员王老伯一早就从杨浦赶来观展,在党章展厅内“党章图书馆”前看了半天。“党章图书馆”陈列了从1922年到2012年发布的所有党章,这回首次引入了“透明显示器”,只要在触摸屏上滑动手指,一部部党章电子版本会自动翻开。王老伯说,之前二大会址纪念馆来了好几次,对这些党章非常感兴趣,但过去纪念馆对党章的展示多是史料或者实物的呈现,看得不真切、不过瘾,现在这样看非常方便。(唐小丽 实习生梁振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