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3P80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今起重开 AR提升“亲历”感/e3pmh1nnq/e3pmh1obd原标题: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开 AR技术提升“亲历”感东方网记者张欢6月30日报道:经历了四个多月的闭馆整修,位于老成都北路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今天(6月30日)起重新对外开放。上午,开馆仪式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东门绿地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与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共同为新馆揭幕。据悉,此次整修对馆内布局进行了调整,新增部分文物史料和主题展品,并引入了最新的多媒体互动展陈技术,丰富和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优化馆内格局,观展更流畅在过去的20年里,中共二大会址曾经历过几次修复和改造。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静安区委、区政府对其进行修复,旧址纪念馆于2002年建成开放;2009年,再次修缮改扩建后的新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5周年,二大纪念馆于2月15日启动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程,力求打造“石库门里的纪念馆”“红色之源中心城区的新地标”。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旧址纪念馆开放区域分为两层,一层有序厅、基本陈列展厅、会议原址区、党章展厅、专题展厅、平民女校旧址等。据馆方介绍,通过此次改造,原本位于二层的展区被移至楼下,使主要的陈展内容集中在一层,优化了参观路线,便于观众更流畅地浏览和体验。从基本陈列展厅至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址之间,还设计了一段“绿色长廊”,添置了座椅和绿色植物,为参观者提供了休憩和交流的场所。据了解,原本馆内仅在二楼有一处活动室,由于公共活动区较少,限制了馆内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的数量,无法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需求。此次调整后,二层的空间被整体利用起来,拓展为党章研究教育室和两个多功能厅,可以同时容纳更多团队开展主题活动。更新史料展品,铭记党的初创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北路7弄30号。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的初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借由整修的契机,馆方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展陈内容,并新增了一批近年来新征集到的报刊资料和珍贵党章版本。党章展厅里,60余本党章铺满了整整一面墙,在这些党章集锦中,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摩到由最早一版党章按原比例制作的复制件。在纪念馆的序厅,一座主题雕塑和四面浮雕为纪念馆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主题雕塑由四个人物组成,分别代表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喻意在党的二大诞生的“民主革命纲领”大旗的指引下,工农青妇运动蓬勃开展。四面浮雕则分别从工农青妇运动四个主题展开画面,采取现代艺术与写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再现峥嵘岁月。引入AR技术,“见证”历史时刻纪念馆的上一次修缮完成于2009年,距今相隔八年。改造前,陈展手段较为单一,多为文物资料和文字展板的组合,或陈列于玻璃柜,或“素面迎客”。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纪念馆的陈展方式也升级换代。如序厅的LED顶幕折屏色彩饱满,一则极具震撼效果的开场短片回顾了建党初期的历史;基本陈列展厅里,参观者拨动转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的11项重要文件就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党章展厅里,观众可以在透明的触摸屏上,翻阅党的历史上先后制定或部分修改通过的十多部党章;借助裸眼3D成像技术,观众还可以透过光影,在纪念馆的整体和剖面模型中完成一次“微旅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开会的辅德里625号设在李达的寓所内,而他屋内楼梯转角处的书房则是中共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旧址所在。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会议原址区域无法让人过于亲近,纪念馆特别将该处的场景复原,单独设置展区。除配备电子显示屏,请来了“虚拟主持人”外,还首次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戴上特制的设备,就仿佛回到95年前的开会场景,“触摸”一下桌椅和茶杯,“身临其境”地感受近百年前的党史风云。来源:东方网1498812720000责编:何卓谦中国搜索网149881272000011["9CaKrnK3P4h","9CaKrnK3OYC","9CaKrnK3OXj","9CaKrnK3OQG","9CaKrnK3OQq"]//himg2.huanqiucdn.cn/attachment2010/2017/0630/20170630045248281.jpg
原标题: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重开 AR技术提升“亲历”感东方网记者张欢6月30日报道:经历了四个多月的闭馆整修,位于老成都北路的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于今天(6月30日)起重新对外开放。上午,开馆仪式在中共二大会址纪念馆东门绿地举行,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董云虎与静安区委书记安路生共同为新馆揭幕。据悉,此次整修对馆内布局进行了调整,新增部分文物史料和主题展品,并引入了最新的多媒体互动展陈技术,丰富和提升了观众的参观体验。优化馆内格局,观展更流畅在过去的20年里,中共二大会址曾经历过几次修复和改造。2001年纪念建党80周年之际,静安区委、区政府对其进行修复,旧址纪念馆于2002年建成开放;2009年,再次修缮改扩建后的新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今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95周年,二大纪念馆于2月15日启动了基本陈列改造提升工程,力求打造“石库门里的纪念馆”“红色之源中心城区的新地标”。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旧址纪念馆开放区域分为两层,一层有序厅、基本陈列展厅、会议原址区、党章展厅、专题展厅、平民女校旧址等。据馆方介绍,通过此次改造,原本位于二层的展区被移至楼下,使主要的陈展内容集中在一层,优化了参观路线,便于观众更流畅地浏览和体验。从基本陈列展厅至中共二大第一次全体会议会址之间,还设计了一段“绿色长廊”,添置了座椅和绿色植物,为参观者提供了休憩和交流的场所。据了解,原本馆内仅在二楼有一处活动室,由于公共活动区较少,限制了馆内举办各类讲座、培训的数量,无法满足广大党员和群众的需求。此次调整后,二层的空间被整体利用起来,拓展为党章研究教育室和两个多功能厅,可以同时容纳更多团队开展主题活动。更新史料展品,铭记党的初创1922年7月16日至23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第一次全体会议就在上海原公共租界南成都路辅德里625号李达的寓所中举行,也就是如今的成都北路7弄30号。这次会议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提出党的统一战线思想——民主联合战线的思想,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制定了第一部《中国共产党章程》……在党的初创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借由整修的契机,馆方将学术界的最新研究成果转化为展陈内容,并新增了一批近年来新征集到的报刊资料和珍贵党章版本。党章展厅里,60余本党章铺满了整整一面墙,在这些党章集锦中,观众可以近距离地观摩到由最早一版党章按原比例制作的复制件。在纪念馆的序厅,一座主题雕塑和四面浮雕为纪念馆增添了不少艺术气息。主题雕塑由四个人物组成,分别代表工人、农民、青年和妇女,喻意在党的二大诞生的“民主革命纲领”大旗的指引下,工农青妇运动蓬勃开展。四面浮雕则分别从工农青妇运动四个主题展开画面,采取现代艺术与写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形式,再现峥嵘岁月。引入AR技术,“见证”历史时刻纪念馆的上一次修缮完成于2009年,距今相隔八年。改造前,陈展手段较为单一,多为文物资料和文字展板的组合,或陈列于玻璃柜,或“素面迎客”。随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发展,纪念馆的陈展方式也升级换代。如序厅的LED顶幕折屏色彩饱满,一则极具震撼效果的开场短片回顾了建党初期的历史;基本陈列展厅里,参观者拨动转盘,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的11项重要文件就清晰地投射在大屏幕上;党章展厅里,观众可以在透明的触摸屏上,翻阅党的历史上先后制定或部分修改通过的十多部党章;借助裸眼3D成像技术,观众还可以透过光影,在纪念馆的整体和剖面模型中完成一次“微旅行”。值得一提的是,当年开会的辅德里625号设在李达的寓所内,而他屋内楼梯转角处的书房则是中共第一个秘密出版机构——人民出版社的旧址所在。出于文物保护的需要,会议原址区域无法让人过于亲近,纪念馆特别将该处的场景复原,单独设置展区。除配备电子显示屏,请来了“虚拟主持人”外,还首次引入AR增强现实技术,观众戴上特制的设备,就仿佛回到95年前的开会场景,“触摸”一下桌椅和茶杯,“身临其境”地感受近百年前的党史风云。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