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白水县位于陕西渭南市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山少沟多,制约发展因素众多。据统计,2016年白水全县贫困户达1.2745万户,人数达3.9938万人。如何发挥产业优势,解决脱贫问题,成了摆在白水党政干部面前的难题。
2016年初,白水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推动机制,定向发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通过白水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示范带动,白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退出29个,贫困户减至2956户,人数减至9893人。
一年多的时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离不开全县124位第一书记的积极配合,张家源村第一书记刘文杰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源村位于杜康镇镇区西南5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512户2510人,其中贫困户28户。2016年初,刘文杰被选派到张家源村任第一书记,恰逢全县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和村两委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识别工作。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要想实现脱贫,必须依靠上级政策,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依靠部门配合协作,依靠党员示范引领,依靠群众自我力量。在与镇包联领导村两委商议后,共同制定出以产业发展为带动,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实施村办企业,增强造血功能为动力的扶贫模式。
张家源村通过51名党员“一对一”帮扶的模式,点对点,面对面的了解群众,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改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受群众欢迎。同时,结合“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刘文杰带领大家边干边学,边学边改,扶贫工作越干越顺利。目前已有19户57人脱贫,计划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新卓村的第一书记陈诚,原是某国企的一名高管,2015年被派往新卓村任第一书记。新卓村全村456户1546人,其中78户212人为贫困户。在陈诚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开展脱贫工作,2016年底,全村已实现全部脱贫。陈诚告诉记者,在他刚来到这个村时,村里还是泥泞的土路,村两委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具体规划。他在与村上49名党员每月讨论一次,每月观摩一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适合新卓村发展的四条路。第一条路,是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使群众相信政府,配合政府。同时,在全村的努力下,2016年11月底,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这条路汇集全村66户227人,使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第三条路,是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通过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互助协作小组,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第四条路,是健康之路,陈诚通过联系,让村民与医学专家连线问诊,同时,向村民发放健康饮品、保健品等,有效的解决了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村,雷牙镇尧头村具有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但是之前的领导班子十几年不换届,工作无作为的情况使得尧头村成了有名的贫困县。
尧头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共280户,1356人,其中贫困户58户188人,全村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果面积1000亩,可实施灌溉面积1800亩,主导产业以豆制品加工和苹果种植为主,现有豆腐加工户40余户,是陕西省以豆腐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下半年,党荣军被下派到尧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党荣军上任后,积极带领大家学习“两学一做”指导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任后的党荣军,通过走访入户,和干部谈、和群众谈、和党员谈,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标准手工豆腐加工、新建标准苹果示范园的发展计划。
截至目前,党荣军已为26户贫困户办理了信用贷款共72万元,为8户产业扶持类贫困户办理了无息贷款24万元,另外为58贫困户全部免费安装了广电网络机顶盒。同时,在巷道卫生百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党荣军全程参与,组织干部和群众200余人,拆除土厕183个,门前猪圈41个,清理整平全部巷道拉运土方500余车6700余方。新建隔离墙1100米,手绘墙体画1600平方,并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栽植樱花和松块各550株、核桃和百日红各400株,安装路灯266盏。党荣军出色的业绩也为村里带来了荣誉,2016年,尧头村村党支部被中共渭南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荣军个人被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作为白水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开展组织工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白水县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委员会中的一员,该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网上直销、实体展示、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销售苹果、芦花鸡、丹参、手工艺品等产业。公司目前建设果园980多亩、丹参种植园3000多亩,加上芦花鸡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园。通过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免费苗等措施,等到产品成熟,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产品帮贫困户销售,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目前已带动全县将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白水县一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现有党员6名。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党支部成立四年来,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中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抄写党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以土地入股和产品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共支付果农收购基金4900多万元,使果农增收850多万元,户均收入增加15800元左右,带动2600户果农发展生产,为全县50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同时,在爱心回报社会活动中,公司共资助42名贫困大学生累计30余万元。
白水县一职业培训中心是为学员培训烹饪、家政、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公益性培训机构。通过免费培训,达到酒店招聘要求的学员,可选择中心安置或者自主择业。目前共培训学员3000余名,培训就业率达20%以上。同时,培训中心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立有关课程,保障他们的生活,并多次组织“培训下乡”活动,将课堂搬到群众面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
据了解,白水县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县脱贫。白水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介绍说:“2017年白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同时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第一书记考核结果与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正职考核结果捆绑联动,真正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的“两学一做”宣传力度,依托党的政策,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刘雨辰)

陕西白水县位于陕西渭南市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山少沟多,制约发展因素众多。据统计,2016年白水全县贫困户达1.2745万户,人数达3.9938万人。如何发挥产业优势,解决脱贫问题,成了摆在白水党政干部面前的难题。
2016年初,白水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推动机制,定向发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通过白水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示范带动,白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退出29个,贫困户减至2956户,人数减至9893人。
一年多的时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离不开全县124位第一书记的积极配合,张家源村第一书记刘文杰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源村位于杜康镇镇区西南5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512户2510人,其中贫困户28户。2016年初,刘文杰被选派到张家源村任第一书记,恰逢全县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和村两委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识别工作。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要想实现脱贫,必须依靠上级政策,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依靠部门配合协作,依靠党员示范引领,依靠群众自我力量。在与镇包联领导村两委商议后,共同制定出以产业发展为带动,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实施村办企业,增强造血功能为动力的扶贫模式。
张家源村通过51名党员“一对一”帮扶的模式,点对点,面对面的了解群众,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改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受群众欢迎。同时,结合“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刘文杰带领大家边干边学,边学边改,扶贫工作越干越顺利。目前已有19户57人脱贫,计划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新卓村的第一书记陈诚,原是某国企的一名高管,2015年被派往新卓村任第一书记。新卓村全村456户1546人,其中78户212人为贫困户。在陈诚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开展脱贫工作,2016年底,全村已实现全部脱贫。陈诚告诉记者,在他刚来到这个村时,村里还是泥泞的土路,村两委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具体规划。他在与村上49名党员每月讨论一次,每月观摩一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适合新卓村发展的四条路。第一条路,是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使群众相信政府,配合政府。同时,在全村的努力下,2016年11月底,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这条路汇集全村66户227人,使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第三条路,是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通过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互助协作小组,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第四条路,是健康之路,陈诚通过联系,让村民与医学专家连线问诊,同时,向村民发放健康饮品、保健品等,有效的解决了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村,雷牙镇尧头村具有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但是之前的领导班子十几年不换届,工作无作为的情况使得尧头村成了有名的贫困县。
尧头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共280户,1356人,其中贫困户58户188人,全村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果面积1000亩,可实施灌溉面积1800亩,主导产业以豆制品加工和苹果种植为主,现有豆腐加工户40余户,是陕西省以豆腐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下半年,党荣军被下派到尧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党荣军上任后,积极带领大家学习“两学一做”指导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任后的党荣军,通过走访入户,和干部谈、和群众谈、和党员谈,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标准手工豆腐加工、新建标准苹果示范园的发展计划。
截至目前,党荣军已为26户贫困户办理了信用贷款共72万元,为8户产业扶持类贫困户办理了无息贷款24万元,另外为58贫困户全部免费安装了广电网络机顶盒。同时,在巷道卫生百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党荣军全程参与,组织干部和群众200余人,拆除土厕183个,门前猪圈41个,清理整平全部巷道拉运土方500余车6700余方。新建隔离墙1100米,手绘墙体画1600平方,并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栽植樱花和松块各550株、核桃和百日红各400株,安装路灯266盏。党荣军出色的业绩也为村里带来了荣誉,2016年,尧头村村党支部被中共渭南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荣军个人被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作为白水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开展组织工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白水县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委员会中的一员,该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网上直销、实体展示、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销售苹果、芦花鸡、丹参、手工艺品等产业。公司目前建设果园980多亩、丹参种植园3000多亩,加上芦花鸡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园。通过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免费苗等措施,等到产品成熟,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产品帮贫困户销售,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目前已带动全县将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白水县一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现有党员6名。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党支部成立四年来,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中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抄写党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以土地入股和产品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共支付果农收购基金4900多万元,使果农增收850多万元,户均收入增加15800元左右,带动2600户果农发展生产,为全县50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同时,在爱心回报社会活动中,公司共资助42名贫困大学生累计30余万元。
白水县一职业培训中心是为学员培训烹饪、家政、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公益性培训机构。通过免费培训,达到酒店招聘要求的学员,可选择中心安置或者自主择业。目前共培训学员3000余名,培训就业率达20%以上。同时,培训中心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立有关课程,保障他们的生活,并多次组织“培训下乡”活动,将课堂搬到群众面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
据了解,白水县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县脱贫。白水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介绍说:“2017年白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同时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第一书记考核结果与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正职考核结果捆绑联动,真正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的“两学一做”宣传力度,依托党的政策,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刘雨辰)

陕西白水县位于陕西渭南市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山少沟多,制约发展因素众多。据统计,2016年白水全县贫困户达1.2745万户,人数达3.9938万人。如何发挥产业优势,解决脱贫问题,成了摆在白水党政干部面前的难题。
2016年初,白水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推动机制,定向发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通过白水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示范带动,白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退出29个,贫困户减至2956户,人数减至9893人。
一年多的时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离不开全县124位第一书记的积极配合,张家源村第一书记刘文杰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源村位于杜康镇镇区西南5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512户2510人,其中贫困户28户。2016年初,刘文杰被选派到张家源村任第一书记,恰逢全县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和村两委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识别工作。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要想实现脱贫,必须依靠上级政策,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依靠部门配合协作,依靠党员示范引领,依靠群众自我力量。在与镇包联领导村两委商议后,共同制定出以产业发展为带动,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实施村办企业,增强造血功能为动力的扶贫模式。
张家源村通过51名党员“一对一”帮扶的模式,点对点,面对面的了解群众,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改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受群众欢迎。同时,结合“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刘文杰带领大家边干边学,边学边改,扶贫工作越干越顺利。目前已有19户57人脱贫,计划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新卓村的第一书记陈诚,原是某国企的一名高管,2015年被派往新卓村任第一书记。新卓村全村456户1546人,其中78户212人为贫困户。在陈诚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开展脱贫工作,2016年底,全村已实现全部脱贫。陈诚告诉记者,在他刚来到这个村时,村里还是泥泞的土路,村两委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具体规划。他在与村上49名党员每月讨论一次,每月观摩一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适合新卓村发展的四条路。第一条路,是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使群众相信政府,配合政府。同时,在全村的努力下,2016年11月底,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这条路汇集全村66户227人,使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第三条路,是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通过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互助协作小组,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第四条路,是健康之路,陈诚通过联系,让村民与医学专家连线问诊,同时,向村民发放健康饮品、保健品等,有效的解决了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村,雷牙镇尧头村具有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但是之前的领导班子十几年不换届,工作无作为的情况使得尧头村成了有名的贫困县。
尧头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共280户,1356人,其中贫困户58户188人,全村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果面积1000亩,可实施灌溉面积1800亩,主导产业以豆制品加工和苹果种植为主,现有豆腐加工户40余户,是陕西省以豆腐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下半年,党荣军被下派到尧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党荣军上任后,积极带领大家学习“两学一做”指导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任后的党荣军,通过走访入户,和干部谈、和群众谈、和党员谈,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标准手工豆腐加工、新建标准苹果示范园的发展计划。
截至目前,党荣军已为26户贫困户办理了信用贷款共72万元,为8户产业扶持类贫困户办理了无息贷款24万元,另外为58贫困户全部免费安装了广电网络机顶盒。同时,在巷道卫生百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党荣军全程参与,组织干部和群众200余人,拆除土厕183个,门前猪圈41个,清理整平全部巷道拉运土方500余车6700余方。新建隔离墙1100米,手绘墙体画1600平方,并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栽植樱花和松块各550株、核桃和百日红各400株,安装路灯266盏。党荣军出色的业绩也为村里带来了荣誉,2016年,尧头村村党支部被中共渭南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荣军个人被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作为白水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开展组织工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白水县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委员会中的一员,该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网上直销、实体展示、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销售苹果、芦花鸡、丹参、手工艺品等产业。公司目前建设果园980多亩、丹参种植园3000多亩,加上芦花鸡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园。通过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免费苗等措施,等到产品成熟,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产品帮贫困户销售,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目前已带动全县将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白水县一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现有党员6名。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党支部成立四年来,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中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抄写党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以土地入股和产品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共支付果农收购基金4900多万元,使果农增收850多万元,户均收入增加15800元左右,带动2600户果农发展生产,为全县50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同时,在爱心回报社会活动中,公司共资助42名贫困大学生累计30余万元。
白水县一职业培训中心是为学员培训烹饪、家政、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公益性培训机构。通过免费培训,达到酒店招聘要求的学员,可选择中心安置或者自主择业。目前共培训学员3000余名,培训就业率达20%以上。同时,培训中心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立有关课程,保障他们的生活,并多次组织“培训下乡”活动,将课堂搬到群众面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
据了解,白水县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县脱贫。白水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介绍说:“2017年白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同时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第一书记考核结果与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正职考核结果捆绑联动,真正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的“两学一做”宣传力度,依托党的政策,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刘雨辰)

陕西白水县位于陕西渭南市东北部,境内沟壑纵横,地形破碎,山少沟多,制约发展因素众多。据统计,2016年白水全县贫困户达1.2745万户,人数达3.9938万人。如何发挥产业优势,解决脱贫问题,成了摆在白水党政干部面前的难题。
2016年初,白水县委、县政府按照省、市的安排部署,遵循“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以产业扶贫和移民搬迁为重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的推动机制,定向发力,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
通过白水县委、县政府与各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配合,全体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参与、示范带动,白水县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全县贫困村退出29个,贫困户减至2956户,人数减至9893人。
一年多的时间能取得如此大的成果,除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外,还离不开全县124位第一书记的积极配合,张家源村第一书记刘文杰就是其中之一。
张家源村位于杜康镇镇区西南5公里,全村有5个自然村,512户2510人,其中贫困户28户。2016年初,刘文杰被选派到张家源村任第一书记,恰逢全县启动脱贫攻坚工作,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配合镇党委、政府开展和村两委精准扶贫贫困户的识别工作。通过走访调查,他发现要想实现脱贫,必须依靠上级政策,依靠镇党委政府支持,依靠部门配合协作,依靠党员示范引领,依靠群众自我力量。在与镇包联领导村两委商议后,共同制定出以产业发展为带动,以贫困户脱贫为目标,以实施村办企业,增强造血功能为动力的扶贫模式。
张家源村通过51名党员“一对一”帮扶的模式,点对点,面对面的了解群众,既密切了干群关系,又改变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深受群众欢迎。同时,结合“两学一做”的学习教育,刘文杰带领大家边干边学,边学边改,扶贫工作越干越顺利。目前已有19户57人脱贫,计划年底实现全村脱贫摘帽。
新卓村的第一书记陈诚,原是某国企的一名高管,2015年被派往新卓村任第一书记。新卓村全村456户1546人,其中78户212人为贫困户。在陈诚的带领下,全村大力开展脱贫工作,2016年底,全村已实现全部脱贫。陈诚告诉记者,在他刚来到这个村时,村里还是泥泞的土路,村两委也没有什么发展的具体规划。他在与村上49名党员每月讨论一次,每月观摩一次的基础上,研究制定出适合新卓村发展的四条路。第一条路,是宣传党的政策,让群众了解党的方针,使群众相信政府,配合政府。同时,在全村的努力下,2016年11月底,一条崭新的柏油路穿村而过,这条路汇集全村66户227人,使群众的出行更加方便。第三条路,是大力发展养殖种植业,通过成立果蔬专业合作社以及互助协作小组,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保证产品的质量。第四条路,是健康之路,陈诚通过联系,让村民与医学专家连线问诊,同时,向村民发放健康饮品、保健品等,有效的解决了村里看病难的问题。
相比于其他村,雷牙镇尧头村具有离县城近的区位优势,但是之前的领导班子十几年不换届,工作无作为的情况使得尧头村成了有名的贫困县。
尧头村位于县城东1公里处,辖3个自然村,共280户,1356人,其中贫困户58户188人,全村耕地面积3000亩,其中林果面积1000亩,可实施灌溉面积1800亩,主导产业以豆制品加工和苹果种植为主,现有豆腐加工户40余户,是陕西省以豆腐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示范村。2015年下半年,党荣军被下派到尧头村担任第一书记,党荣军上任后,积极带领大家学习“两学一做”指导精神,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和大力支持下,集思广益,全员参与,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上任后的党荣军,通过走访入户,和干部谈、和群众谈、和党员谈,制定了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标准手工豆腐加工、新建标准苹果示范园的发展计划。
截至目前,党荣军已为26户贫困户办理了信用贷款共72万元,为8户产业扶持类贫困户办理了无息贷款24万元,另外为58贫困户全部免费安装了广电网络机顶盒。同时,在巷道卫生百日专项整治活动中,党荣军全程参与,组织干部和群众200余人,拆除土厕183个,门前猪圈41个,清理整平全部巷道拉运土方500余车6700余方。新建隔离墙1100米,手绘墙体画1600平方,并实施了净化、绿化、亮化工程,栽植樱花和松块各550株、核桃和百日红各400株,安装路灯266盏。党荣军出色的业绩也为村里带来了荣誉,2016年,尧头村村党支部被中共渭南市委评为“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党荣军个人被县委评为“优秀第一书记”。
作为白水县委组织部直接领导下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委员会,在脱贫攻坚战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政府开展组织工作,为实现精准脱贫打下基础。
白水县一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就是委员会中的一员,该公司依托电子商务平台,采取网上直销、实体展示、线上交易、线下配送相结合的营销模式,销售苹果、芦花鸡、丹参、手工艺品等产业。公司目前建设果园980多亩、丹参种植园3000多亩,加上芦花鸡养殖基地,形成了规模巨大的产业园。通过向贫困户提供免费技术,免费苗等措施,等到产品成熟,公司再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收购产品帮贫困户销售,实现对贫困户的帮扶。目前已带动全县将近1000户贫困户脱贫。
白水县一果业有限责任公司党支部成立于2012年,现有党员6名。据该公司董事长介绍,党支部成立四年来,始终坚持以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为目标,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集中组织全体党员认真抄写党章,领会精神实质,提高思想认识。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公司以土地入股和产品入股的形式,让贫困户参与利益分红,共支付果农收购基金4900多万元,使果农增收850多万元,户均收入增加15800元左右,带动2600户果农发展生产,为全县500多名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同时,在爱心回报社会活动中,公司共资助42名贫困大学生累计30余万元。
白水县一职业培训中心是为学员培训烹饪、家政、电子商务等业务的公益性培训机构。通过免费培训,达到酒店招聘要求的学员,可选择中心安置或者自主择业。目前共培训学员3000余名,培训就业率达20%以上。同时,培训中心为残障人士专门设立有关课程,保障他们的生活,并多次组织“培训下乡”活动,将课堂搬到群众面前,让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学到知识,学到技术。
据了解,白水县计划在未来5年内实现全县脱贫。白水县县委组织部副部长李红兵介绍说:“2017年白水县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将继续坚持“大稳定,小调整”原则,加强组织领导,严肃工作纪律,同时加强第一书记考核制度,第一书记考核结果与镇包村干部、村两委正职考核结果捆绑联动,真正发挥党员带头引领作用。同时加大党的“两学一做”宣传力度,依托党的政策,早日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刘雨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