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K0KFn china.huanqiu.comarticle建强堡垒,兼顾民生/e3pmh1nnq/e3pn60p0i“成立党小组,盖好了小队部,村民有了议事的场所,有了表达诉求的好途径,思想活跃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3组党支部书记图尔逊?艾萨说。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第三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工作队入驻玉斯屯克和田村,他们坚持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任务,针对村党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着力在强思想、强整改、强堡垒、强能力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现在是农闲,我们每周三、五、日都会在小队部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每周二、四、六村民集体学习,周一是全体村民升国旗活动。小队部建成后发挥的作用很大,增强了村干部、党员的公信力、凝聚力,及时向村民传达了党的好政策,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很高。” 据图尔逊?艾萨介绍,他分管的小组有42户村民,其中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4名,7名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唱起“群英会”针对村级组织情况难掌握、工作难推进、要求难落实、群众难发动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创新管理模式,指导村党支部将党组织向前延伸,在村民小组设立了基层组织,成立了小队部和党支部,让原来唱“独角戏”的小队长,改唱了“群英会”,让原来“单打独斗”的小组长进了村小队“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工作合力,为村级干部成长搭建了平台,开辟了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壮大了,细胞才能旺盛起来,肌体才能强大起来。工作队积极动员有知识、有技能、有作为,思想上进步、政治上可靠的村民向党组织靠拢,截至2016年底,全村申请入党的村民93人。“工作队还从村民骨干中、‘能人’中、老党员子女中、懂双语的年轻人中有针对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每人结对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2016年全年分三批发展村民党员18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工作队总领队赵处明介绍说。基础设施筑牢“文化阵地”2016年,工作队还为村委会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设立了农民夜校、便民服务室、培训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并搭建了一座群众大舞台。从此,村委会每天热闹的像巴扎(集市),从天不亮到夜已深,村民络绎不绝。“我每周一都会来参加村委会的活动,学汉语、学技能、听讲座,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了解年轻人的思想,自己的心态也感觉年轻了不少。” 玉斯屯克和田村2组村民塔吉古丽?阿卜都热合曼说道。2016年,工作队利用新建成的活动中心举办大会宣讲30次,国旗下宣讲45次。全村先后组织文体活动16次,开展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技术能手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孩子等评选活动,全年表彰奖励578人次,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崇尚文明、追求积极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文化阵地’的教育引领作用,村民在文化活动中感悟,在知识培训中升华,在技能传授中提高。通过广泛开展‘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村‘十支队伍’、‘草根’宣讲员作用,把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和福祉,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出来,感染和影响了大批村民。”工作队队员马建军说。注重民生引领脱贫致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一切都围绕一个“民”字,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中,人民群众是绝对的主角,脱贫致富是最终的期盼。结合实际情况,工作队指导玉斯屯克和田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做好现有的特色产业,把有潜力的产业培育起来。通过支持村引进资金技术实施了1000亩的核桃密植园改造,成活率达95.5%,让村民在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信心。有产量就要有销路。“为了让核桃能够及时加工,拓展销路,工作队积极支持村里核桃合作社发展壮大。通过修建合作社厂房,硬化晾晒场地,改善生产条件,并协调购买1套核桃分级剥青皮清洗生产线和3套核桃剥皮清洗机,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在提高核桃加工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实力。”马建军介绍。同时,工作队还在村委会指导成立了服装刺绣合作社,协调了8台缝纫机,支持妇女创业就业。“我们合作社从2016年10月成立至今,已发展了15名成员,现在订单正在逐渐增加,收入也会逐渐提高,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服装刺绣合作社负责人图妮萨古丽?伊敏说。打铁还需自身硬。2016年,工作队队员自觉把责任当信任、把压力当动力,把吃苦当快乐、把奉献当幸福,把村里当家园、把村民当亲人,一茬一茬接着干,一项一项用力干,一个一个拼命干,一心一意为民干,为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李晓啸)1487842735000责编:千帆人民网-新疆频道148784273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成立党小组,盖好了小队部,村民有了议事的场所,有了表达诉求的好途径,思想活跃了,工作积极性也提高了。”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3组党支部书记图尔逊?艾萨说。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第三批“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以下简称“访惠聚”)工作队入驻玉斯屯克和田村,他们坚持把加强村党组织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重要任务,针对村党组织建设突出问题,着力在强思想、强整改、强堡垒、强能力上下功夫,取得了良好效果。“因为现在是农闲,我们每周三、五、日都会在小队部组织党员学习活动,每周二、四、六村民集体学习,周一是全体村民升国旗活动。小队部建成后发挥的作用很大,增强了村干部、党员的公信力、凝聚力,及时向村民传达了党的好政策,干部群众参与热情很高。” 据图尔逊?艾萨介绍,他分管的小组有42户村民,其中正式党员2名,预备党员4名,7名入党积极分子。基层党组织唱起“群英会”针对村级组织情况难掌握、工作难推进、要求难落实、群众难发动等突出问题,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老干部局驻村工作队创新管理模式,指导村党支部将党组织向前延伸,在村民小组设立了基层组织,成立了小队部和党支部,让原来唱“独角戏”的小队长,改唱了“群英会”,让原来“单打独斗”的小组长进了村小队“班子”,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工作合力,为村级干部成长搭建了平台,开辟了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新途径。 党员是党组织的“细胞”,党员队伍壮大了,细胞才能旺盛起来,肌体才能强大起来。工作队积极动员有知识、有技能、有作为,思想上进步、政治上可靠的村民向党组织靠拢,截至2016年底,全村申请入党的村民93人。“工作队还从村民骨干中、‘能人’中、老党员子女中、懂双语的年轻人中有针对性培养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每人结对培养2名入党积极分子。2016年全年分三批发展村民党员18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组织部驻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镇玉斯屯克和田村工作队总领队赵处明介绍说。基础设施筑牢“文化阵地”2016年,工作队还为村委会新建了村民活动中心、党员活动中心,设立了农民夜校、便民服务室、培训教室和图书阅览室,并搭建了一座群众大舞台。从此,村委会每天热闹的像巴扎(集市),从天不亮到夜已深,村民络绎不绝。“我每周一都会来参加村委会的活动,学汉语、学技能、听讲座,了解各项惠民政策,了解年轻人的思想,自己的心态也感觉年轻了不少。” 玉斯屯克和田村2组村民塔吉古丽?阿卜都热合曼说道。2016年,工作队利用新建成的活动中心举办大会宣讲30次,国旗下宣讲45次。全村先后组织文体活动16次,开展种植能手、养殖能手、技术能手以及好婆婆、好媳妇、好丈夫、好孩子等评选活动,全年表彰奖励578人次,鼓励村民勤劳致富、崇尚文明、追求积极向上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文化阵地’的教育引领作用,村民在文化活动中感悟,在知识培训中升华,在技能传授中提高。通过广泛开展‘爱祖国、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发挥村‘十支队伍’、‘草根’宣讲员作用,把党和政府给予的关怀和福祉,用朴实的语言、生动的故事讲出来,感染和影响了大批村民。”工作队队员马建军说。注重民生引领脱贫致富“访民情、惠民生、聚民心”一切都围绕一个“民”字,在这场声势浩大的活动中,人民群众是绝对的主角,脱贫致富是最终的期盼。结合实际情况,工作队指导玉斯屯克和田村制定了发展规划,做好现有的特色产业,把有潜力的产业培育起来。通过支持村引进资金技术实施了1000亩的核桃密植园改造,成活率达95.5%,让村民在科学化、规模化种植实践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增强信心。有产量就要有销路。“为了让核桃能够及时加工,拓展销路,工作队积极支持村里核桃合作社发展壮大。通过修建合作社厂房,硬化晾晒场地,改善生产条件,并协调购买1套核桃分级剥青皮清洗生产线和3套核桃剥皮清洗机,作为村集体资产入股合作社,在提高核桃加工机械化水平的同时,增强了村集体经济的实力。”马建军介绍。同时,工作队还在村委会指导成立了服装刺绣合作社,协调了8台缝纫机,支持妇女创业就业。“我们合作社从2016年10月成立至今,已发展了15名成员,现在订单正在逐渐增加,收入也会逐渐提高,相信以后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服装刺绣合作社负责人图妮萨古丽?伊敏说。打铁还需自身硬。2016年,工作队队员自觉把责任当信任、把压力当动力,把吃苦当快乐、把奉献当幸福,把村里当家园、把村民当亲人,一茬一茬接着干,一项一项用力干,一个一个拼命干,一心一意为民干,为深化“访惠聚”驻村工作做出了积极努力和贡献。(李晓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