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sGTT作者:贺超china.huanqiu.comarticle西藏边疆行:吉隆口岸基础设施简陋 红砖“守卫”界碑/e3pmh1nnq/e3pmtdr7f界碑环球时报•环球网“让边疆不再遥远”赴西藏特派记者仲伟东报道 10月6日中午,“让边疆不再遥远”报道组从吉隆镇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驶过了那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23公里盘山公路,来到了吉隆边防口岸。吉隆口岸与樟木口岸截然不同,至少从经济层面讲,这个即将开放的口岸比樟木差得太多。在樟木边检站的贸易市场,尼泊尔商户和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在吉隆口岸,记者并未见到一名尼泊尔人或者游人经过。吉隆边境检查站的副政委李兴建解释说,这是因为吉隆口岸的交通状况非常不便。但在两个边境口岸,最鲜明、最引人注意的都是飘扬的五星红旗。吉隆口岸的边防设施显然无法与樟木口岸相比。在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桥”两端,分别矗立着两块“53”号界碑。吉隆口岸的“48”号界碑位于一座废弃的吊桥桥头附近,不过,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战士们还是非常用心地用红色的砖块排成一个边长约莫1.5米的正方形,将界碑围在其中,并在界碑前面用红砖排成“中国”两个字。 在界碑后面是已经废弃的吊桥,以吊桥的中间线为界,一方属于中国,另一方属于尼泊尔。在中方的吊桥桥头,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对面桥头则插有尼泊尔旗帜。在与吊桥平行的上游约二、三十米处,一架新吊桥已经建成。而在不远处,在建的公路桥已经建有两只桥墩,不过由于尼方担心公路桥可能会损毁己方的文化遗产,暂时停止了公路桥的建设。131829870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网13182987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界碑环球时报•环球网“让边疆不再遥远”赴西藏特派记者仲伟东报道 10月6日中午,“让边疆不再遥远”报道组从吉隆镇出发,经过一个半小时的颠簸之后,终于驶过了那曲曲折折、坑坑洼洼的23公里盘山公路,来到了吉隆边防口岸。吉隆口岸与樟木口岸截然不同,至少从经济层面讲,这个即将开放的口岸比樟木差得太多。在樟木边检站的贸易市场,尼泊尔商户和游客络绎不绝;但是在吉隆口岸,记者并未见到一名尼泊尔人或者游人经过。吉隆边境检查站的副政委李兴建解释说,这是因为吉隆口岸的交通状况非常不便。但在两个边境口岸,最鲜明、最引人注意的都是飘扬的五星红旗。吉隆口岸的边防设施显然无法与樟木口岸相比。在樟木口岸的“中尼友谊桥”两端,分别矗立着两块“53”号界碑。吉隆口岸的“48”号界碑位于一座废弃的吊桥桥头附近,不过,驻守在这里的边防战士们还是非常用心地用红色的砖块排成一个边长约莫1.5米的正方形,将界碑围在其中,并在界碑前面用红砖排成“中国”两个字。 在界碑后面是已经废弃的吊桥,以吊桥的中间线为界,一方属于中国,另一方属于尼泊尔。在中方的吊桥桥头,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对面桥头则插有尼泊尔旗帜。在与吊桥平行的上游约二、三十米处,一架新吊桥已经建成。而在不远处,在建的公路桥已经建有两只桥墩,不过由于尼方担心公路桥可能会损毁己方的文化遗产,暂时停止了公路桥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