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qS0D作者:王潇china.huanqiu.comarticle金灿荣:从中苏比较的角度看中国的改革/e3pmh1nnq/e3pmtdr7f谢谢论坛主办方邀请给我这个机会,非常荣幸,今天清华百年校庆喜庆,我也跟着沾点光。我05年在人文学院做了半年的委任讲座教授,也跟清华挂钩。当时给论坛报的题目《从中苏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改革》,我们走到今天是从改革这个路径当中走过来的,正确地理解改革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的中国现状,有助于理解未来的走向。中苏之间的共性,我们都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了一个新的制度,后革命社会经历了改革,我们在共性当中可以找到一些差异,这个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联的改革失败了,中国的改革成功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用这两个做比较好一点。但是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准备的内容后来又超出这个范围多了一点,我今天的逻辑稍微跟原来准备的不一样。我先讲第一个假设,我的假设是这样的学习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我们都是上帝的造物,上帝他老人家本来是不犯错误的,但是作为上帝的造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大学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是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谁能够迅速的从错误当中学习不再犯错误。作为上帝的造物作为人做得最好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候吃N次堑长一智,还有吃N次堑不长一智,就出局了。中、美、苏跟一般的大国不一样,是超大型国家,国家学习能力可以用一个指标来看就是改革,而这三家可以用改革的角度比较它的学习能力和看它的前途。苏联失败主要原因是改革没成,美国赢得冷战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冷战期间进行了一场没有叫做改革的改革,而且改革成功了,今天我们中国势头不错原因也是我们改革成功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主流精英犯了一个错误,他们错误的解释冷战结束的原因和结果,冷战结束的原因是苏联不打了就放弃了冷战,不是美国击败了苏联。结果是美国赢了,原因是苏联放弃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有的无论左右美国的主流精英都认为美国赢得了冷战,不仅结果是它赢了,而且结果也是它了,美国今天或是这个思维。这是美国在冷战之后犯错误的一大原因,而且现在没有跳出来。它错误理解了冷战结束的原因和结果因此犯了一些错误,按道理它应该知道冷战结束其实是俄国人送给他的胜利,他们两家实际在冷战后期的博弈是不相上下的,两个重量级拳手打了11个回合点数差不多,进入第12个回合,苏联告诉裁判我拉肚子不打了,美国赢了,是这种情况。美国应该理解这个情况以后感谢上帝感谢俄罗斯,应该三顾茅庐请俄罗斯一同治天下,坦率说这么做我们今天中国的日子难过得多。美国傲慢行为不当,对待所有的国家都是行为不当的,对苏联像战败国一样,对中国也是颐指气使,1993年银河号事件从国际法的事件中国是非常屈辱的,我们的墙上降下美国的空降兵。对付阿拉伯世界也是偏好以色列,对非洲对拉美是遗忘。整个重大历史事件理解错误导致一种傲慢,行为不当,行为不当形成了很多矛盾。中国人化悲愤为赚钱的动机,我们经济发展了,俄国人是郁闷时不时给美国捣一点小鬼,最可怕的是阿拉伯兄弟化悲愤为人肉炸弹于是有了911。 坦率讲,到今天为止我觉得美国的主流精英还没有从这个误区里面跳出来,我本人在美国四个会议上交会议论文,他们看了很生气。美国人的解释不是我们笨是布什笨,布什走了之后就好了。美国要不跳出这个东西进行下一轮改革这个问题大了。中国过去30年改革应该是成功的,改革的发起者1978年12月底,任何一个人想象不到今天中国的成就,它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这是一个事实。今天总结改革经验是有事实依据的。现在谈中国模式是不是早点?再过几年中国人均到了世界人均的时候再谈就比较有说服力,去年底全球69亿人,全球GDP61万亿美元,人均八千多。我们中国是4300,世界人均的一半。现在讲学术上有价值,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人家不服,再过个五年讲达到人均跟世界水平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了。中国改革陈共有很多原因,我只讲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跟以前苏联的改革相比我们有如下六个特点。苏联改革52年到64年八年进行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开始乱改了,把自己改没了。苏联改革基本的路径坦率讲本身不是很顺利,但是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赫鲁晓夫改革,如果赫鲁晓夫八年改革能够成功的话,路径是不一样的。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失败,而小平改革顺利发展到今天大家认为很成功,我自己觉得是如下六个特点可以解释:第一,中国改革的动力非常强劲。我们刚从文革走出来,大家都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改进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动力非常强。第二,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这一点是清楚的。怎么过河小平不知道,请大家摸着石头过河,走向彼岸一个发达的市场体系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而赫鲁晓夫没有这个东西,赫鲁晓夫提倡改革的时候他定的目标还是1980年实现发达社会主义,2000年进入共产主义。赫鲁晓夫真是很自信,他不接受西方发达的那一面,跟尼克松厨房辩论的时候坚信苏联的体制能赢最后会埋葬美国。邓小平没有这想法,没有那种制度上内在的傲慢,他真的愿意学。我们这个改革目标很明确。第三,改革与开放携手并进。如果在封闭体系改革就不会有创新,比如苏联改革主要是调整政策,把投资的秩序从重、轻、农,发展的是还是集体农庄,没有制度创新。中国由于开放整个改革当中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第四,多主体改革,苏联是单一主体改革,权利都在中央政府的技术官僚手上,投资只有一个主体就是中央政府的技术官僚,而中国不一样,中国改革至少有五个主体,中央政府当然还是一个主体,第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整个过程当中非常积极,第三个是外资,第四个是中国九亿农民,第五个是民营资本,先是个体户后来变成民营资本家。苏联单一主体改革和多主体改革这个区分是最主要的,中国的地方成为主体导致了清华钱颖一先生讲的区域经济,当然钱先生强调省的作用,张五常先这个思路又强调县的作用。无论省域经济县域经济,地方主体很重要,这个是不用说的。另外中国的农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农民带来很多新的创新,土地承包、农民工、乡镇企业、小城镇化,这都是中国的创新。另外,外资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适应全球化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中国的改革这个特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多主体性带来政治上的后果,就是过去30年中国政治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不是政治体系本身的变化而是政治背景变化,那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彻底变了。原来我们是强国家弱社会,现在是强国家社会也不弱,第五,非边主义,增量改革,不是把原来国营企业简单的干掉,而是保留国营企业的情况下发展民营、私人资本,增量改革相对代价比较小。这个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不同,俄国人按照北京话讲比较鲁,性子比较直,遇到阻力铁棒横扫铁棒加粗,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思维。中国改变非边主义看上去不是很爽,但是社会代价相对较低,振动较小,最终结果较好。第五,外交政策韬光养晦,苏联是满世界跟美国PK,把它的力量投放到跟国家利益没有什么关系的地方,苏联跑到安哥拉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格林纳达跟美国PK,现在看是非常愚蠢的事情。中国外交上走的路韬光养晦,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还有别的比较方法,革命后社会的不同我总结这么六个特点,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批判。谢谢大家!金灿荣简介金灿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伟伦讲座教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工作部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等。此外,还在国防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政治、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外交决策研究、大国战略研究等。经常为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今日关注”做节目嘉宾,曾为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授课嘉宾,并为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授课的华人教授。编辑书籍7本,翻译书籍5本,发表各类文章600余篇。为多家政府机构讲座,包括全国政协、空军司令部、成都军区、国家行政学院、广东省政府等。责任编辑:王潇1303180140000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佚名环球网130318014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谢谢论坛主办方邀请给我这个机会,非常荣幸,今天清华百年校庆喜庆,我也跟着沾点光。我05年在人文学院做了半年的委任讲座教授,也跟清华挂钩。当时给论坛报的题目《从中苏比较的角度看中国改革》,我们走到今天是从改革这个路径当中走过来的,正确地理解改革有助于理解我们今天的中国现状,有助于理解未来的走向。中苏之间的共性,我们都通过革命的手段建立了一个新的制度,后革命社会经历了改革,我们在共性当中可以找到一些差异,这个差异可以解释为什么苏联的改革失败了,中国的改革成功了,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性,用这两个做比较好一点。但是在准备的过程当中我准备的内容后来又超出这个范围多了一点,我今天的逻辑稍微跟原来准备的不一样。我先讲第一个假设,我的假设是这样的学习能力的强弱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我的出发点是这样的,我们都是上帝的造物,上帝他老人家本来是不犯错误的,但是作为上帝的造物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公司一个大学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是犯错误的,关键的问题是谁能够迅速的从错误当中学习不再犯错误。作为上帝的造物作为人做得最好的是吃一堑长一智,绝大部分人绝大部分时候吃N次堑长一智,还有吃N次堑不长一智,就出局了。中、美、苏跟一般的大国不一样,是超大型国家,国家学习能力可以用一个指标来看就是改革,而这三家可以用改革的角度比较它的学习能力和看它的前途。苏联失败主要原因是改革没成,美国赢得冷战主要原因是美国在冷战期间进行了一场没有叫做改革的改革,而且改革成功了,今天我们中国势头不错原因也是我们改革成功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的主流精英犯了一个错误,他们错误的解释冷战结束的原因和结果,冷战结束的原因是苏联不打了就放弃了冷战,不是美国击败了苏联。结果是美国赢了,原因是苏联放弃了。冷战结束以后美国所有的无论左右美国的主流精英都认为美国赢得了冷战,不仅结果是它赢了,而且结果也是它了,美国今天或是这个思维。这是美国在冷战之后犯错误的一大原因,而且现在没有跳出来。它错误理解了冷战结束的原因和结果因此犯了一些错误,按道理它应该知道冷战结束其实是俄国人送给他的胜利,他们两家实际在冷战后期的博弈是不相上下的,两个重量级拳手打了11个回合点数差不多,进入第12个回合,苏联告诉裁判我拉肚子不打了,美国赢了,是这种情况。美国应该理解这个情况以后感谢上帝感谢俄罗斯,应该三顾茅庐请俄罗斯一同治天下,坦率说这么做我们今天中国的日子难过得多。美国傲慢行为不当,对待所有的国家都是行为不当的,对苏联像战败国一样,对中国也是颐指气使,1993年银河号事件从国际法的事件中国是非常屈辱的,我们的墙上降下美国的空降兵。对付阿拉伯世界也是偏好以色列,对非洲对拉美是遗忘。整个重大历史事件理解错误导致一种傲慢,行为不当,行为不当形成了很多矛盾。中国人化悲愤为赚钱的动机,我们经济发展了,俄国人是郁闷时不时给美国捣一点小鬼,最可怕的是阿拉伯兄弟化悲愤为人肉炸弹于是有了911。 坦率讲,到今天为止我觉得美国的主流精英还没有从这个误区里面跳出来,我本人在美国四个会议上交会议论文,他们看了很生气。美国人的解释不是我们笨是布什笨,布什走了之后就好了。美国要不跳出这个东西进行下一轮改革这个问题大了。中国过去30年改革应该是成功的,改革的发起者1978年12月底,任何一个人想象不到今天中国的成就,它超出了最乐观的预期,这是一个事实。今天总结改革经验是有事实依据的。现在谈中国模式是不是早点?再过几年中国人均到了世界人均的时候再谈就比较有说服力,去年底全球69亿人,全球GDP61万亿美元,人均八千多。我们中国是4300,世界人均的一半。现在讲学术上有价值,从传播学角度来讲人家不服,再过个五年讲达到人均跟世界水平一样,这个时候就可以了。中国改革陈共有很多原因,我只讲一点个人学习的体会。跟以前苏联的改革相比我们有如下六个特点。苏联改革52年到64年八年进行的改革,戈尔巴乔夫开始乱改了,把自己改没了。苏联改革基本的路径坦率讲本身不是很顺利,但是其中一个关键就是赫鲁晓夫改革,如果赫鲁晓夫八年改革能够成功的话,路径是不一样的。赫鲁晓夫改革为什么失败,而小平改革顺利发展到今天大家认为很成功,我自己觉得是如下六个特点可以解释:第一,中国改革的动力非常强劲。我们刚从文革走出来,大家都有很强烈的愿望要改进自己各方面的工作,动力非常强。第二,改革的目标非常明确,改革的目标是市场化,这一点是清楚的。怎么过河小平不知道,请大家摸着石头过河,走向彼岸一个发达的市场体系这一点是非常明确的。而赫鲁晓夫没有这个东西,赫鲁晓夫提倡改革的时候他定的目标还是1980年实现发达社会主义,2000年进入共产主义。赫鲁晓夫真是很自信,他不接受西方发达的那一面,跟尼克松厨房辩论的时候坚信苏联的体制能赢最后会埋葬美国。邓小平没有这想法,没有那种制度上内在的傲慢,他真的愿意学。我们这个改革目标很明确。第三,改革与开放携手并进。如果在封闭体系改革就不会有创新,比如苏联改革主要是调整政策,把投资的秩序从重、轻、农,发展的是还是集体农庄,没有制度创新。中国由于开放整个改革当中有很多创新的东西。第四,多主体改革,苏联是单一主体改革,权利都在中央政府的技术官僚手上,投资只有一个主体就是中央政府的技术官僚,而中国不一样,中国改革至少有五个主体,中央政府当然还是一个主体,第二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在整个过程当中非常积极,第三个是外资,第四个是中国九亿农民,第五个是民营资本,先是个体户后来变成民营资本家。苏联单一主体改革和多主体改革这个区分是最主要的,中国的地方成为主体导致了清华钱颖一先生讲的区域经济,当然钱先生强调省的作用,张五常先这个思路又强调县的作用。无论省域经济县域经济,地方主体很重要,这个是不用说的。另外中国的农民作为改革的主体,农民带来很多新的创新,土地承包、农民工、乡镇企业、小城镇化,这都是中国的创新。另外,外资帮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适应全球化也起了很大作用。所以中国的改革这个特点是特别特别重要的。多主体性带来政治上的后果,就是过去30年中国政治有一个非常大的变化,不是政治体系本身的变化而是政治背景变化,那就是国家与社会关系彻底变了。原来我们是强国家弱社会,现在是强国家社会也不弱,第五,非边主义,增量改革,不是把原来国营企业简单的干掉,而是保留国营企业的情况下发展民营、私人资本,增量改革相对代价比较小。这个涉及到中国的文化不同,俄国人按照北京话讲比较鲁,性子比较直,遇到阻力铁棒横扫铁棒加粗,没有四两拨千斤的思维。中国改变非边主义看上去不是很爽,但是社会代价相对较低,振动较小,最终结果较好。第五,外交政策韬光养晦,苏联是满世界跟美国PK,把它的力量投放到跟国家利益没有什么关系的地方,苏联跑到安哥拉非洲之角埃塞俄比亚、格林纳达跟美国PK,现在看是非常愚蠢的事情。中国外交上走的路韬光养晦,避免了不必要的消耗。还有别的比较方法,革命后社会的不同我总结这么六个特点,仅仅是我个人的看法,供大家批判。谢谢大家!金灿荣简介金灿荣,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国际能源与环境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伟伦讲座教授;兼任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太平洋学会学术工作部主任、中国联合国协会常务理事、中华美国学会常务理事、全国人大研究室特约研究员,中国改革开放论坛常务理事,中国外交学会理事,全国台湾研究会理事,中国和平与发展中心特约研究员等。此外,还在国防大学、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担任兼职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美国政治、中美关系、中国外交、外交决策研究、大国战略研究等。经常为中央电视台四频道“今日关注”做节目嘉宾,曾为凤凰卫视世纪大讲堂节目授课嘉宾,并为在美国密歇根大学福特公共管理学院正式授课的华人教授。编辑书籍7本,翻译书籍5本,发表各类文章600余篇。为多家政府机构讲座,包括全国政协、空军司令部、成都军区、国家行政学院、广东省政府等。责任编辑:王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