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okDU china.huanqiu.comarticle调查称中国人跟风心态严重 信仰缺失成主因/e3pmh1nnq/e3pmtdr7f阅读提示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从历史上看,跟风现象古已有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选择“一般”的占2.4%;选择“不好说”的占0.3%。调查结果表明,当今时代,跟风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跟风热”来表述目前中国的种种从众现象毫不为过。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由于风潮的背后缺乏相应的抑制或者平衡机制,因此,助长了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娱乐类节目,如选秀、相亲节目”的占15.2%;选择“小孩上兴趣班跟风”的占12.3%;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占11.9%;分别排在前三位。1282298880000责编:佚名人民网-人民论坛12822988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阅读提示近年来,社会生活中“跟风”现象有愈演愈烈之势。“跟风”现象折射了社会转型期的浮躁心态。中国人为啥爱跟风?跟风的程度如何?如何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等等。针对以上公众关注的问题,人民论坛杂志做了关于“中国人跟风心态”的问卷调查,截止到7月22日,共有5214人参与。此外,人民论坛记者书面调查了220人,总计5434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从历史上看,跟风现象古已有之,元明清各朝各代都有。“您认为当今中国人跟风的程度如何”,调查结果显示:选择“非常严重”的占75.3%;选择“比较严重”的占22.0%;选择“一般”的占2.4%;选择“不好说”的占0.3%。调查结果表明,当今时代,跟风现象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用“跟风热”来表述目前中国的种种从众现象毫不为过。据人民论坛杂志记者了解,“跟风”之“潮”遍及社会各个领域和阶层,从某类型服饰的跟风到炒股、房地产买卖的跟风,从日常消费的跟风到文化消费的跟风,从广告明星代言的跟风到电视栏目的跟风,从留学跟风到文凭跟风,这一浪高过一浪的跟风潮,“成就”了不少影视明星、文化名人、明星企业、电视台。由于风潮的背后缺乏相应的抑制或者平衡机制,因此,助长了浮躁的社会氛围和社会心理。中央党校向春玲教授指出:跟风的一个直接的心理机制源于人们有从众心理,即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中国,这种行为不仅时时有,而且处处有——常突然而起,又轰然而散,且循环往复。“您认为当前哪类跟风现象较严重”,调查结果显示,选择“娱乐类节目,如选秀、相亲节目”的占15.2%;选择“小孩上兴趣班跟风”的占12.3%;选择“养生热班跟风”的占11.9%;分别排在前三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