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o6YN作者:朱稳坦china.huanqiu.comarticle记者潜伏数年写小说揭烟草业内幕/e3pmh1nnq/e3pmtdr7f今年2月22日,原广西来宾烟草局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在网上爆出,有不少网友感叹“烟草这么容易赚钱,局长这么容易当”。同时,重庆希尔顿酒店被封,也牵出了其实际控制人彭治民的发迹史:他是靠走私、倒卖香烟完成了原始积累。烟草,这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国家垄断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最近,一部被誉为“首部揭秘中国烟草行业内幕的小说”———《黑烟》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韩龙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烟草行业当了三年“卧底”,熟悉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烟草行业假烟泛滥的情况非常严重,他历尽艰险写出来,就是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超过90%的人都抽过或买过假烟韩龙对记者说,据调查,超过90%的人都抽过假烟或者买过假烟,甚至有的人抽了一辈子的烟,居然不知道是假烟。 假烟分两种:一类是由烟贩子自己制作的假烟,有些“讲究的”会高薪聘请一些技师专门配料;另外一种是“接嘴”假烟。以玉溪为例,天下秀与玉溪口感接近,但天下秀价格便宜,每包只需几元。烟贩子就用真品天下秀,将其过滤嘴切掉,重新加上标有玉溪标志的过滤嘴。一般假玉溪每条30元,但是“接嘴”后,假玉溪烟每条价格就飙升到60元左右。这种以假乱真的把戏,很多资深烟民都识别不了。书中披露了这样一则生意经:“如果是过路的,那就毫不犹豫地卖给他假烟,这种钱不赚白不赚;如果是附近居民,经常来买烟的,那就尽量卖给他们真烟。但不是永远卖真烟给他们,如果一个经常抽低档烟的人有一天突然来买中高档烟,那肯定不是自己抽,十有八九是为了送礼,这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把假烟拿给他……”记者卧底三年,亲历走私、造假全过程韩龙起初接触烟草这个行业,初衷并不是为写作,而是作为一名记者对这个神秘而充满暴利的行业进行调查、暗访。2007年初,通过某市烟草局长的引荐,韩龙以“烟贩子”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成了一名卧底记者。三年时间,他熟悉了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暴利以及烟草部门部分官员的腐败以及人性的贪婪。这三年,韩龙曾无数次和大大小小的烟贩子、官员、“黑社会”打交道,在几方的利益纠葛和博弈中行进。他曾经面对过竞争对手的威胁和恐吓,也曾经与“黑社会”发生冲突。在一次交易的过程中,韩龙的记者身份险些暴露,“黑社会”的数把长刀直逼他的喉咙和胸口,最后他拒不承认,方才活了下来。“有一次,我和当时私烟界一个很有名气的大烟贩子共同倒了一大批货,那几乎是我们两个人的全部身家了,结果在仓库里被烟草稽查堵住了。对方大概有十几个人,我们只有四个人。当时我就想,完了,不但血本无归,肯定还要坐牢。但是那个大烟贩子没有慌,他和另外两个手下瞬间掏出了枪,用枪口指着烟草稽查的人说:‘出去,不然我就打死你们。’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是他全部的身家,如果束手就擒,在他看来和死没什么两样。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和解了,我们的烟没有被没收,给了对方十万块钱。”韩龙说:“暗访中最难的就是取证,很多生产量大的制假窝点以及存放返销烟的仓库都隐藏得很好,外人不易察觉,有的窝点采用全封闭式,连生产时产生的垃圾都处理了。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再大的生意,烟贩子都不会轻易和你做。”出书过程中多次被恐吓,有人要“卸他一条腿”今年年初,韩龙考虑再三,决定将其卧底多年所得到的内幕揭露出来,写成小说。虽然韩龙采用了小说的形式,把涉及人名、地名的地方都做了处理,但还是引发了很多猜测和“对号入座”。因书中影射了某市烟草局的某位官员,详细揭露了返销烟的利益链,在书出版不久,韩龙就接到过恐吓电话,对方要求韩龙“马上停止写作,不然卸一条腿”。韩龙回应:“你把我的两条腿都卸了也没用。我倒下了,迟早有一天会有其他人站出来说。”韩龙说:“他们的恐吓电话,也证明了他们的心虚。我在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心里有鬼的人才会往自己身上贴。我写书是为了把政策的漏洞呈现出来,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全社会可以监督。”既然是一部小说,那么真实成分有多少?韩龙表示:“《黑烟》里的人物、地名都是塑造的,也就是说,小说是虚构的,但里面讲到的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一些内幕类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不是地域性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无法否认。”韩龙对记者说,假烟制造的成本,除了低廉的材料成本和少许人工费,再没有其他开支。比如一条售价500元的香烟,成本费最低的只需要几元钱,但逐级批发出去,到了终端市场,售价却和真烟相差无几,可以说是百倍的利润。1280784180000责编:佚名舜网-济南时报128078418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今年2月22日,原广西来宾烟草局局长韩峰的“香艳日记”在网上爆出,有不少网友感叹“烟草这么容易赚钱,局长这么容易当”。同时,重庆希尔顿酒店被封,也牵出了其实际控制人彭治民的发迹史:他是靠走私、倒卖香烟完成了原始积累。烟草,这个蒙着神秘面纱的国家垄断行业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好奇和关注。最近,一部被誉为“首部揭秘中国烟草行业内幕的小说”———《黑烟》由华文出版社出版。作者韩龙昨天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在烟草行业当了三年“卧底”,熟悉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烟草行业假烟泛滥的情况非常严重,他历尽艰险写出来,就是希望能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超过90%的人都抽过或买过假烟韩龙对记者说,据调查,超过90%的人都抽过假烟或者买过假烟,甚至有的人抽了一辈子的烟,居然不知道是假烟。 假烟分两种:一类是由烟贩子自己制作的假烟,有些“讲究的”会高薪聘请一些技师专门配料;另外一种是“接嘴”假烟。以玉溪为例,天下秀与玉溪口感接近,但天下秀价格便宜,每包只需几元。烟贩子就用真品天下秀,将其过滤嘴切掉,重新加上标有玉溪标志的过滤嘴。一般假玉溪每条30元,但是“接嘴”后,假玉溪烟每条价格就飙升到60元左右。这种以假乱真的把戏,很多资深烟民都识别不了。书中披露了这样一则生意经:“如果是过路的,那就毫不犹豫地卖给他假烟,这种钱不赚白不赚;如果是附近居民,经常来买烟的,那就尽量卖给他们真烟。但不是永远卖真烟给他们,如果一个经常抽低档烟的人有一天突然来买中高档烟,那肯定不是自己抽,十有八九是为了送礼,这时就要毫不犹豫地把假烟拿给他……”记者卧底三年,亲历走私、造假全过程韩龙起初接触烟草这个行业,初衷并不是为写作,而是作为一名记者对这个神秘而充满暴利的行业进行调查、暗访。2007年初,通过某市烟草局长的引荐,韩龙以“烟贩子”的身份进入这个行业,成了一名卧底记者。三年时间,他熟悉了这个行业的每一个环节,体会到了这个行业的暴利以及烟草部门部分官员的腐败以及人性的贪婪。这三年,韩龙曾无数次和大大小小的烟贩子、官员、“黑社会”打交道,在几方的利益纠葛和博弈中行进。他曾经面对过竞争对手的威胁和恐吓,也曾经与“黑社会”发生冲突。在一次交易的过程中,韩龙的记者身份险些暴露,“黑社会”的数把长刀直逼他的喉咙和胸口,最后他拒不承认,方才活了下来。“有一次,我和当时私烟界一个很有名气的大烟贩子共同倒了一大批货,那几乎是我们两个人的全部身家了,结果在仓库里被烟草稽查堵住了。对方大概有十几个人,我们只有四个人。当时我就想,完了,不但血本无归,肯定还要坐牢。但是那个大烟贩子没有慌,他和另外两个手下瞬间掏出了枪,用枪口指着烟草稽查的人说:‘出去,不然我就打死你们。’为什么?因为这里面是他全部的身家,如果束手就擒,在他看来和死没什么两样。最后的结果是,双方和解了,我们的烟没有被没收,给了对方十万块钱。”韩龙说:“暗访中最难的就是取证,很多生产量大的制假窝点以及存放返销烟的仓库都隐藏得很好,外人不易察觉,有的窝点采用全封闭式,连生产时产生的垃圾都处理了。如果没有熟人介绍,再大的生意,烟贩子都不会轻易和你做。”出书过程中多次被恐吓,有人要“卸他一条腿”今年年初,韩龙考虑再三,决定将其卧底多年所得到的内幕揭露出来,写成小说。虽然韩龙采用了小说的形式,把涉及人名、地名的地方都做了处理,但还是引发了很多猜测和“对号入座”。因书中影射了某市烟草局的某位官员,详细揭露了返销烟的利益链,在书出版不久,韩龙就接到过恐吓电话,对方要求韩龙“马上停止写作,不然卸一条腿”。韩龙回应:“你把我的两条腿都卸了也没用。我倒下了,迟早有一天会有其他人站出来说。”韩龙说:“他们的恐吓电话,也证明了他们的心虚。我在书中并没有明确指出是谁,心里有鬼的人才会往自己身上贴。我写书是为了把政策的漏洞呈现出来,希望有关部门重视,全社会可以监督。”既然是一部小说,那么真实成分有多少?韩龙表示:“《黑烟》里的人物、地名都是塑造的,也就是说,小说是虚构的,但里面讲到的一些技术层面的东西,一些内幕类的东西,都是真实的。这不是地域性的现象,而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都无法否认。”韩龙对记者说,假烟制造的成本,除了低廉的材料成本和少许人工费,再没有其他开支。比如一条售价500元的香烟,成本费最低的只需要几元钱,但逐级批发出去,到了终端市场,售价却和真烟相差无几,可以说是百倍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