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nLC9作者:张晓芳china.huanqiu.comarticle从新疆看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e3pmh1nnq/e3pmtdr7f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日电(记者张承志张鸿墀曹志恒)去年发生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中国为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所作的积极探索和努力。然而,回首以往,人们有理由认为,即使发生了“7.5”事件,即使在新疆及其他少数地方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也不能否认中国为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和共同发展所制定实施的方针政策和基本方略,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成功的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它将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几十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对以下几点印象深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民族平等的坚持是真诚和坚定的。虽然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人们在中国感受不到大汉族主义和民族歧视的气息,民族沙文主义是不被允许的。民族平等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各族人民自觉的意识。长久以来,中国对民族团结的大力弘扬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在首都北京著名的天安门广场,在中国各地的许多重要场所和节庆大典上,时常可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它既是一种政治宣示,更体现了一种大政方针。对民族团结事迹的弘扬和表彰等各种活动,均对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中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全国一盘棋,保证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有利于充分体现让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和本地区事务的精神,使维护少数民族利益具有制度上的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国各民族正当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同时,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更重要的是,它也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多资料:中国的少数民族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也有了很大提高。起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其总体规划思路中很重要的方面,就着眼于使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快发展。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而言之,坚持民族平等,弘扬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构成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方略。这样的方略即体现了很高的道义和文明水平,体现了实现民族团结和睦的内在要求,又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因此,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一些地区民族矛盾激化,国际上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仍然保证了民族团结的大局和民族关系的基本稳定。很显然,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从总体上保持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局是来之不易的、难能可贵的。然而,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努力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在新疆,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始终存在,为了实现其分裂图谋,他们必然要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甚至采取激烈的暴力恐怖手段。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多管齐下,促建设、重民生、反分裂。今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动员组织各地力量支援新疆发展,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来说,既有坚持和继承,也有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问题专家分析指出,就广义的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政策措施而言,也就是说,不仅仅在新疆,中国将把重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重视促进生产的发展,更要通过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中国动员各地力量支援新疆,可以看出,是希望新疆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更大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比较快地得到提高。通过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有效地去除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专家同时指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民族问题就能顺利解决、民族团结就会实现是不全面的。从国外的现实情况来看,分离主义和民族冲突不会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而消失。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加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大有助益。发展是硬道理与高度重视民生相结合在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上具有普遍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不久前指出,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去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后,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同时,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分裂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中国高层领导人明确表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海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将给予坚决打击。事实告诉人们,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对国家有利,对各族人民有利;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对国家不利,对各族人民同样不利。一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已经切身感受到了破坏民族团结带来的危害。随着各民族群众越来越看清分裂势力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政治野心,而受害的则是广大人民,他们一定会在与分裂势力的斗争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责任编辑:张晓芳1278032820000责编:佚名新华网127803282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新华网乌鲁木齐7月1日电(记者张承志张鸿墀曹志恒)去年发生在中国新疆乌鲁木齐的“7.5”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中国为妥善解决民族问题所作的积极探索和努力。然而,回首以往,人们有理由认为,即使发生了“7.5”事件,即使在新疆及其他少数地方有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也不能否认中国为实现各民族团结和睦和共同发展所制定实施的方针政策和基本方略,从总体上看仍然是成功的和具有持久生命力的,它将随着形势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和完善。几十年来,中国各族人民对以下几点印象深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民族平等的坚持是真诚和坚定的。虽然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汉族人口占绝大多数,但人们在中国感受不到大汉族主义和民族歧视的气息,民族沙文主义是不被允许的。民族平等的思想意识已经成为各族人民自觉的意识。长久以来,中国对民族团结的大力弘扬形成了强大的社会舆论环境。在首都北京著名的天安门广场,在中国各地的许多重要场所和节庆大典上,时常可见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万岁的标语。它既是一种政治宣示,更体现了一种大政方针。对民族团结事迹的弘扬和表彰等各种活动,均对人们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中国在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结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和增强各民族的团结,保证全国一盘棋,保证中央政府宏观政策的有效贯彻实施,有利于充分体现让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和本地区事务的精神,使维护少数民族利益具有制度上的保障。中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全国各民族正当的宗教活动受法律保护。同时,尊重与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作为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方面,一直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和反复强调。更重要的是,它也得到了各族群众的充分理解和支持,并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更多资料:中国的少数民族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是中国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的重要着力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和其他地区一样,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总体上也有了很大提高。起始于2000年的西部大开发,其总体规划思路中很重要的方面,就着眼于使少数民族聚集地区的经济得到更快发展。中国的西部大开发实施10年来,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简而言之,坚持民族平等,弘扬民族团结,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构成了中国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的基本方略。这样的方略即体现了很高的道义和文明水平,体现了实现民族团结和睦的内在要求,又与中国的国情相适应。因此,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在一些地区民族矛盾激化,国际上恐怖主义和极端势力蔓延的背景下,中国仍然保证了民族团结的大局和民族关系的基本稳定。很显然,中国作为一个民族众多、人口众多的大国,能够从总体上保持民族团结稳定的大局是来之不易的、难能可贵的。然而,中国追求和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努力也同样面临着挑战。在新疆,分裂势力的破坏活动始终存在,为了实现其分裂图谋,他们必然要挑拨民族关系,制造民族纠纷,甚至采取激烈的暴力恐怖手段。面对这种挑战,中国政府多管齐下,促建设、重民生、反分裂。今年5月,中央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并动员组织各地力量支援新疆发展,一系列富有创新精神的政策措施的推出,对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方略来说,既有坚持和继承,也有完善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问题专家分析指出,就广义的维护民族团结实现社会稳定政策措施而言,也就是说,不仅仅在新疆,中国将把重民生、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仅重视促进生产的发展,更要通过发展促进就业,提高收入水平,改善福利水平,缩小贫富差距,让人们能够更多地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中国动员各地力量支援新疆,可以看出,是希望新疆能够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实现更大发展,新疆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比较快地得到提高。通过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有效地去除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专家同时指出,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民族问题就能顺利解决、民族团结就会实现是不全面的。从国外的现实情况来看,分离主义和民族冲突不会随着国家的现代化而消失。但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增加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无疑大有助益。发展是硬道理与高度重视民生相结合在解决民族问题、实现民族团结上具有普遍意义。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不久前指出,新疆同全国一样,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同时,新疆还存在着分裂势力分裂祖国的活动。这就决定了做好新形势下新疆工作必须紧紧围绕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这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来进行。去年新疆乌鲁木齐发生“7.5”事件后,人们看到了中国政府为促进新疆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促进新疆各族人民的团结和维护社会稳定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同时,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对分裂的决心也是坚定不移的。中国高层领导人明确表示,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对海内外“三股势力”的渗透和破坏活动,将给予坚决打击。事实告诉人们,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对国家有利,对各族人民有利;制造民族矛盾,破坏民族团结,对国家不利,对各族人民同样不利。一年来,新疆各族人民已经切身感受到了破坏民族团结带来的危害。随着各民族群众越来越看清分裂势力的所作所为只是为了实现少数人的政治野心,而受害的则是广大人民,他们一定会在与分裂势力的斗争中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责任编辑:张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