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mspi作者:朱稳坦china.huanqiu.comarticle20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受灾/e3pmh1nnq/e3pmtdr7f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 民政部23日在其网站上发布《2008年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报告》,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地域广、强度大、损失重,总体形势严峻。报告显示,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03.2万公顷;倒塌房屋1097.7万间,损坏房屋2628.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752.4亿元。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巨灾连发历史罕见;二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三是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汛期周期长,局部地区干旱严重;四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五是台风登陆时间早,登陆比例高;六是灾害种类多,受灾区域广,灾害损失较常年明显偏高。 报告指出,2008年多灾并发、大灾频发的严峻形势,给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对我国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沉着应对,科学部署,举全国之力,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充分显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亲临抗灾救灾第一线,指挥抢险救援和慰问受灾群众,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全国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防灾准备和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各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外,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在历次抗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总体来看,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报告最后还指出了目前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住房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责任编辑:朱稳坦1253706300000责编:佚名新华网12537063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新华网北京9月23日电 民政部23日在其网站上发布《2008年自然灾害应对工作评估分析报告》,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发生频率高、种类多、地域广、强度大、损失重,总体形势严峻。报告显示,2008年,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约4.7亿人(次)受灾,死亡和失踪88928人,紧急转移安置2682.2万人(次);农作物受灾面积3999万公顷,其中绝收面积403.2万公顷;倒塌房屋1097.7万间,损坏房屋2628.7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752.4亿元。报告认为:2008年我国各类自然灾害呈现出如下特点:一是巨灾连发历史罕见;二是地震灾害发生频繁;三是阶段性暴雨洪涝灾害频繁发生,汛期周期长,局部地区干旱严重;四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点多面广;五是台风登陆时间早,登陆比例高;六是灾害种类多,受灾区域广,灾害损失较常年明显偏高。 报告指出,2008年多灾并发、大灾频发的严峻形势,给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对我国的自然灾害应对能力进行了一次全面检验。汶川特大地震、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等重大灾害发生后,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沉着应对,科学部署,举全国之力,有力有序有效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充分显示了驾驭复杂局面的执政能力;中央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亲临抗灾救灾第一线,指挥抢险救援和慰问受灾群众,极大地鼓舞和凝聚了全国人民战胜灾害的信心和力量;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认真组织防灾准备和抗灾救灾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了各类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外,我国自然灾害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综合减灾能力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势,在历次抗灾救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总体来看,2008年我国自然灾害应对工作克服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报告最后还指出了目前防灾抗灾救灾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乡基础设施和住房抗灾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有待进一步健全;三是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是应急物资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责任编辑:朱稳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