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m9mY china.huanqiu.comarticle彭德怀在金门炮战中被毛批评/e3pmh1nnq/e3pmtdr7f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无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在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方面,彭德怀到底有什么值得“追查和批判”?笔者通读全书,不禁产生疑问: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在这次炮战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提议炮击金门,毛泽东致信强调“政治挂帅”早在1958年3月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就提出炮击金门和马祖的问题。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彭德怀汇报说,“经过军委、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拟定在七八月间调空军进入福建,并“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3月8日,毛泽东批复同意进行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革命,第二天美国就以“保卫美国人生命安全”和维护黎巴嫩“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为借口,悍然出动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随后英国也侵入约旦。一时间,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 7月15日,美国又宣布在远东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中东事件虽然引起台湾海峡局势进一步紧张,但这一事件毕竟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对台湾海峡的反应能力。而蒋介石却想趁火打劫,伺机扩大事态,在7月17日宣布国民党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同时加紧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为了有效打击蒋机窜扰,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牵制美国兵力,中央军委、毛泽东下定了炮击金门的决心。7月17日,彭德怀向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根据中东局势,空军要尽快入闽,炮兵准备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运,总参谋部要立即拟订部队行动计划。当晚,毛泽东又召集军委及空军、海军领导人开会,指示说: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牵制美帝国主义;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广东汕头、福建连城。会后,彭德怀连夜主持军委会议,作出具体部署:空军在27日转场,炮兵准备于25日炮击金门蒋军舰艇,封锁港口,断其海上交通。就在7月中旬,彭德怀还和总参谋长粟裕在北京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制定在金门、马祖一带实施军事行动的具体方案,主要研究了炮击金门及海、空军配合的问题。同时,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建了福州军区厦门前线指挥部,任命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为前线指挥部指挥。彭德怀、粟裕拟订的准备于25日炮击金门蒋军舰艇的计划,上报毛泽东后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至26日凌晨,参战的30个炮兵营已全部进入发射阵地,作好了射击准备。”彭德怀也有点纳闷:到底何时开炮?27日上午10时,毛泽东致信彭德怀和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内容如下:德怀、克诚同志: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日,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想得往往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彭德怀接信后,非常赞同毛泽东“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的观点,当天就用电报把信的内容传达给了叶飞。叶飞后来回忆:接到毛主席的这封信后,我反复领会,感觉到这次炮击金门不同往常,因为它与整个世界局势密切相关。如毛主席信中说的,要“政治挂帅”,不能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从前线战备情况看,要完成这次关系重大的军事行动,当然也是准备充分一些更有把握。于是我和张翼翔、刘培善同志商议,觉得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紧张。因福建沿海遭台风袭击,连降暴雨,公路、铁路塌方严重,桥梁冲毁几十座,部队也过于疲劳,特别是空军、海军入闽行动尚未完成,推迟炮击时间确实更为有利,因此,很快便复电表示坚决遵照毛主席指示办。接到叶飞和福州军区张翼翔、刘培善等人商议的意见后,彭德怀立即上报毛泽东,这就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关于“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的态度。1247451900000责编:佚名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24745190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1958年夏天开始的炮击金门的战事,已经过去50多年了。作为这场战事的组织指挥者,彭德怀元帅的历史作用长期以来被忽视了。1993年4月,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的《彭德怀传》中,有这样几处文字:“以贯彻庐山会议精神为主旨的军委扩大会议,于1959年8月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彭德怀揭发和批判的问题是极其广泛的:从平江起义的思想动机到庐山上书的政治目的,从抗日战争战略方针的贯彻执行到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无一不加以追查和批判。”在1958年炮击金门时的组织指挥方面,彭德怀到底有什么值得“追查和批判”?笔者通读全书,不禁产生疑问:当时主持中央军委日常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在这次炮战中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提议炮击金门,毛泽东致信强调“政治挂帅”早在1958年3月5日,国防部长彭德怀就提出炮击金门和马祖的问题。在给毛泽东的信中,彭德怀汇报说,“经过军委、空军和福州军区讨论”,拟定在七八月间调空军进入福建,并“准备在必要时轰炸金门、马祖”。3月8日,毛泽东批复同意进行准备,“但最后实行进入,到那时再作决定”。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发革命,第二天美国就以“保卫美国人生命安全”和维护黎巴嫩“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为借口,悍然出动海军陆战队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附近登陆,随后英国也侵入约旦。一时间,中东形势骤然紧张,成为世界矛盾的焦点。 7月15日,美国又宣布在远东的陆海空军进入戒备状态。中东事件虽然引起台湾海峡局势进一步紧张,但这一事件毕竟分散了美国的注意力,降低了它对台湾海峡的反应能力。而蒋介石却想趁火打劫,伺机扩大事态,在7月17日宣布国民党军处于特别戒备状态,同时加紧军事演习和空中侦察,摆出反攻大陆的姿态。为了有效打击蒋机窜扰,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牵制美国兵力,中央军委、毛泽东下定了炮击金门的决心。7月17日,彭德怀向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和总后勤部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根据中东局势,空军要尽快入闽,炮兵准备封锁金门及其海上航运,总参谋部要立即拟订部队行动计划。当晚,毛泽东又召集军委及空军、海军领导人开会,指示说:为了支援阿拉伯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决定在金门、马祖地区主要打击蒋介石,牵制美帝国主义;地面炮兵第一次打10万至20万发,以后每天打1000发,准备打两三个月;两个空军师在炮击的同时或稍后转场到广东汕头、福建连城。会后,彭德怀连夜主持军委会议,作出具体部署:空军在27日转场,炮兵准备于25日炮击金门蒋军舰艇,封锁港口,断其海上交通。就在7月中旬,彭德怀还和总参谋长粟裕在北京主持召开作战会议,制定在金门、马祖一带实施军事行动的具体方案,主要研究了炮击金门及海、空军配合的问题。同时,根据毛泽东的指示,组建了福州军区厦门前线指挥部,任命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叶飞为前线指挥部指挥。彭德怀、粟裕拟订的准备于25日炮击金门蒋军舰艇的计划,上报毛泽东后却迟迟没有得到回复。“至26日凌晨,参战的30个炮兵营已全部进入发射阵地,作好了射击准备。”彭德怀也有点纳闷:到底何时开炮?27日上午10时,毛泽东致信彭德怀和军委秘书长黄克诚,内容如下:德怀、克诚同志: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日,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时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一鼓作气,想得往往不周,我就往往如此,有时难免失算。你意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将此信电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彭德怀接信后,非常赞同毛泽东“政治挂帅,反复推敲,极为有益”、“不打无把握之仗这个原则,必须坚持”的观点,当天就用电报把信的内容传达给了叶飞。叶飞后来回忆:接到毛主席的这封信后,我反复领会,感觉到这次炮击金门不同往常,因为它与整个世界局势密切相关。如毛主席信中说的,要“政治挂帅”,不能单纯从军事上考虑问题。从前线战备情况看,要完成这次关系重大的军事行动,当然也是准备充分一些更有把握。于是我和张翼翔、刘培善同志商议,觉得各项准备工作比较紧张。因福建沿海遭台风袭击,连降暴雨,公路、铁路塌方严重,桥梁冲毁几十座,部队也过于疲劳,特别是空军、海军入闽行动尚未完成,推迟炮击时间确实更为有利,因此,很快便复电表示坚决遵照毛主席指示办。接到叶飞和福州军区张翼翔、刘培善等人商议的意见后,彭德怀立即上报毛泽东,这就更加坚定了毛泽东关于“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