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jxT china.huanqiu.comarticle沈国放:改革开放30年与中美关系发展轨迹/e3pmh1nnq/e3pmtdr7f首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三大变化应该是相当引人注目,一个是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持续上升,我们与世界相互依存极大的深化了,国内和国际形势互动性日益增强。第二,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国际影响和作用不断上升。第三,我们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和任何国家集团结盟。这三点在整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是非常引人注目。 三十年来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也跟这三个因素有极大的关联,明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美建交后的三十年中也经历了四个比较大的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七十年代初,当时美国亚太地区重点调整为利用中国因素来牵制苏联,当时还有越南战争因素,所以双方从战略利益角度出发相互接近。1972年尼克访华,1979年建交,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72年上海公报就是标志着两国相互隔绝时代的结束,美国把中美关系定位是友好的,但是非盟国。从79年建交以后,一直到1988年双方关系发展非常快,发展比较顺利,中间也有一些矛盾斗争,但是总体上发展比较顺利。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国际上大的环境是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国际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深刻的变化。中国国内也发生了一个风波。当时美国国内就中美关系问题有一次很大的辩论。1989年6月4日我随钱其琛外长在拉美访问,原先计划要去美国访问,那天晚上我们没睡,到底还需要不需要继续访问美国,是我们主动宣布推迟,还是等美方态度,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天早上主动宣布推迟对美国的访问。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中期,美方发现对中国制裁没有效果,中国经济在持续地发展,美方当时认为随着世界格局变化,恐怕中国国内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中国国内的变化和美方预料是相反的,中国没有垮,并且决定香港、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内形势判断错误了,经过了一场辩论后,美方决定对华实行接触加遏制,中方也是从战略高度来分析了中美关系,提出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随着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的访华,双方关系逐步改善。克林顿执政时期,双方商定要朝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现在看来当时中美之间要建战略伙伴关系有点不现实。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坚定信念是以发展经济为要务,不挑头,继续发展经济,当时中央决策是非常准确的。第四个阶段,2000年布什上台,当时背景主要是美国国内共和党上台,不管是国防部还是国务院很多鹰派人士走马上任,对克林顿时期外交政策做了重大修改,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单边主义行动和政策,布什总统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了很多不友好的言论,当时老布什到中国访问,我们希望他父亲做小布什工作,应该以稳定中美关系为大局。这个阶段中美关系矛盾比较多。后来发生了9·11事件,美国突然发现主要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后果极其严重的恐怖袭击,当时我在联合国,美国大使私下跟我说小布什上台以后对形势判断是有误的,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不对,美方开始意识到两国合作重要性,缓和了关系。9·11以后布什总统首次出访是在中国上海参加欧佩克会议,这个访问意义重大,通过这次访问,美方把中美关系定位建设性合作关系。从9·11以后美对外安全战略主要是反恐,迄今为止中美关系有竞争有摩擦有矛盾,但三十年来应该说合作的一方面是占主线。1229340540000责编:佚名中国青年报122934054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首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有三大变化应该是相当引人注目,一个是我们国家经济实力持续上升,我们与世界相互依存极大的深化了,国内和国际形势互动性日益增强。第二,国际关系中的中国因素越来越重要,我们的外交工作更加积极主动,中国国际影响和作用不断上升。第三,我们外交政策独立自主,不以意识形态划线,不和任何国家集团结盟。这三点在整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是非常引人注目。 三十年来中美关系发展过程,也跟这三个因素有极大的关联,明年是中美建交三十周年,中美建交后的三十年中也经历了四个比较大的变化阶段。第一个阶段七十年代初,当时美国亚太地区重点调整为利用中国因素来牵制苏联,当时还有越南战争因素,所以双方从战略利益角度出发相互接近。1972年尼克访华,1979年建交,也是中国改革开放开始不久,72年上海公报就是标志着两国相互隔绝时代的结束,美国把中美关系定位是友好的,但是非盟国。从79年建交以后,一直到1988年双方关系发展非常快,发展比较顺利,中间也有一些矛盾斗争,但是总体上发展比较顺利。第二个阶段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当时国际上大的环境是苏联解体,东欧发生剧变,国际格局发生了二战以后最深刻的变化。中国国内也发生了一个风波。当时美国国内就中美关系问题有一次很大的辩论。1989年6月4日我随钱其琛外长在拉美访问,原先计划要去美国访问,那天晚上我们没睡,到底还需要不需要继续访问美国,是我们主动宣布推迟,还是等美方态度,最后我们达成一致意见第二天早上主动宣布推迟对美国的访问。第三个阶段是九十年代中期,美方发现对中国制裁没有效果,中国经济在持续地发展,美方当时认为随着世界格局变化,恐怕中国国内也会发生很大变化,但是中国国内的变化和美方预料是相反的,中国没有垮,并且决定香港、澳门回归,对中国国内形势判断错误了,经过了一场辩论后,美方决定对华实行接触加遏制,中方也是从战略高度来分析了中美关系,提出了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方针。随着当时的美国国务卿贝克的访华,双方关系逐步改善。克林顿执政时期,双方商定要朝着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方向共同努力。现在看来当时中美之间要建战略伙伴关系有点不现实。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坚定信念是以发展经济为要务,不挑头,继续发展经济,当时中央决策是非常准确的。第四个阶段,2000年布什上台,当时背景主要是美国国内共和党上台,不管是国防部还是国务院很多鹰派人士走马上任,对克林顿时期外交政策做了重大修改,美国采取了一系列的单边主义行动和政策,布什总统在台湾问题上发表了很多不友好的言论,当时老布什到中国访问,我们希望他父亲做小布什工作,应该以稳定中美关系为大局。这个阶段中美关系矛盾比较多。后来发生了9·11事件,美国突然发现主要威胁不是中国,而是看不见摸不着后果极其严重的恐怖袭击,当时我在联合国,美国大使私下跟我说小布什上台以后对形势判断是有误的,把中国作为主要竞争对手不对,美方开始意识到两国合作重要性,缓和了关系。9·11以后布什总统首次出访是在中国上海参加欧佩克会议,这个访问意义重大,通过这次访问,美方把中美关系定位建设性合作关系。从9·11以后美对外安全战略主要是反恐,迄今为止中美关系有竞争有摩擦有矛盾,但三十年来应该说合作的一方面是占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