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iu5作者:朱稳坦china.huanqiu.comarticle2008网络流行语盘点:背后均有故事(图)/e3pmh1nnq/e3pmtdr7f网络流行语“俯卧撑”出现在南京一处巨幅房产广告牌 (资料图片) “过去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偶’、‘稀饭’之类的词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游戏,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新鲜活泼的用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这类网络流行语其实是网络社群用来凸显和标识自己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在解释新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时说:“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并不仅仅‘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专家认为,当今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给大众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打酱油”、“做俯卧撑”等网络热词的特殊用法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其成为热词的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是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因此这些网络热词可以看作是大众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典故。急速升温的网络热词,还能沸腾多久?2008年是网络流行语异常活跃的一年,不仅在网络上“俯拾皆是”,这些词汇的“沸腾”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7月1日出现在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的“做俯卧撑”,仅仅用了数小时就成为了继“打酱油”之后网民最“受用”的流行语,“酱油族”也立马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除了论坛、贴吧等网络空间,这些网络词汇的“热效应”也已经传递到大众的日常交际中。然而,目前正以迅雷之势蔓延的2008年网络热词,究竟能沸腾多久呢?作为大学语言学教师,徐默凡认为,网络热词的出现通常有较大的偶然性,而诸如“打酱油”之类的社会新典故其实并没有产生新的可以耐人寻味的意义,何况也并不是没有词汇能表达这些热词所包含的新意义,所以这些词实际上只有修辞作用,而无语意作用,网民对这些词的使用多是出于好玩或者讽刺的心态,因而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冷却”下来。1228960740000责编:佚名新华网122896074000011[]{"email":"anonymous@huanqiu.com","name":"佚名"}
网络流行语“俯卧撑”出现在南京一处巨幅房产广告牌 (资料图片) “过去的网络流行语比如‘偶’、‘稀饭’之类的词更多的是一种语言游戏,是网友挑战现有语言规范而创造出来的比较新鲜活泼的用法。从社会语言学角度而言,这类网络流行语其实是网络社群用来凸显和标识自己个性而使用的一种语言变体。”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徐默凡在解释新旧网络流行语的变异时说:“现在的网络流行语已不再是网虫们标新立异‘不足为外人道’的专用语言。这些热词并不仅仅‘热’在网络,日常交际中也会出现。社会生活已经从现实世界开始向网络这一虚拟世界渗透,不能按照过去的习惯把一切流行语都归结为网络流行语,现在的网络热词确切地说也是一种社会热词。”专家认为,当今包罗万象的网络世界给大众的语言生活带来了很大变化,“打酱油”、“做俯卧撑”等网络热词的特殊用法是网友从社会新闻报道中提炼而来,其成为热词的原因并不在于本身的语言变异,而是在于这些词的出处即社会热点事件被大众关注,从而导致了这些词汇的流行,因此这些网络热词可以看作是大众语言生活中出现的新典故。急速升温的网络热词,还能沸腾多久?2008年是网络流行语异常活跃的一年,不仅在网络上“俯拾皆是”,这些词汇的“沸腾”速度之快也前所未有。7月1日出现在贵州瓮安事件新闻发布会上的“做俯卧撑”,仅仅用了数小时就成为了继“打酱油”之后网民最“受用”的流行语,“酱油族”也立马改口“以后不打酱油了,改做俯卧撑”。除了论坛、贴吧等网络空间,这些网络词汇的“热效应”也已经传递到大众的日常交际中。然而,目前正以迅雷之势蔓延的2008年网络热词,究竟能沸腾多久呢?作为大学语言学教师,徐默凡认为,网络热词的出现通常有较大的偶然性,而诸如“打酱油”之类的社会新典故其实并没有产生新的可以耐人寻味的意义,何况也并不是没有词汇能表达这些热词所包含的新意义,所以这些词实际上只有修辞作用,而无语意作用,网民对这些词的使用多是出于好玩或者讽刺的心态,因而一段时间后可能就会“冷却”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