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网讯(记者刘青霞摄影报道)1月13日13时,冬日的阳光暖暖地洒在乌鲁木齐县托里乡白建沟夏力哈尔家的土炕上。
中午放学回家的叶儿达那坐在炕边,眼睛一直注视着门外,直到干爸马森进门,叶儿达那的小脸上才浮现出开心的笑容。
今年6岁半的叶儿达那,在托里乡中心小学上一年级,他的爸爸夏力哈尔是托里派出所的一名联防队员,妈妈古丽帕瑞是家庭主妇,干爸马森是托里派出所教导员。
“我的小叶儿达那现在是名小学生了,等干爸这两天不忙了,陪你一起去上课。”马森轻轻地抚摸着叶儿达那的头,轻声说道。
叶儿达那是名脑瘫儿,医学上又称脑性瘫痪,是婴儿出生前后由各种原因引起的非进行性脑损伤或脑发育异常所导致的中枢性运动障碍。
马森记得,三年前,他第一次见到叶儿达那时,这个小男孩有些自闭,胆子小,不和外人说话,握他的手、摸他的头,他会刻意地避开。在叶儿达那的世界里,只有爸爸妈妈,没有小伙伴。
46岁的马森是回族,从警23年,有一个18岁的女儿和6岁儿子。每每看到儿子,他总会想起比儿子只大17天的叶儿达那。虽然是同龄人,但是从叶儿达那身上却看不出六七岁孩子的活泼,马森决定和夏力哈尔家结对认亲,帮助叶儿达那更好地康复。
“逢年过节,我和妻子、两个孩子都会到夏力哈尔家走亲戚,看望叶儿达那。”马森说。
起初,三个孩子之间有些生疏,可是一顿饭的功夫,儿子就和叶儿达那玩到一块去了。据马森了解,夏力哈尔家靠放牧为生,经济条件在乡里原本不错,这几年给孩子看病和做康复治疗,一年的费用都在数万元。家里的牛羊也越来越少,经济状况一年不如一年。为了帮夏力哈尔一家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马森和派出所领导商量,给夏力哈尔安排了一个联防的工作。
有一天,马森到夏力哈尔家串门,叶儿达那的妈妈说:“孩子这种情况,上不了学,没有文化,如果我们不在了,他以后该怎么办?”
听到对方这样说,马森劝说他们一定要让孩子上学,只有多接触外面的世界,性格才会开朗,有助于叶儿达那的康复。
在马森的劝说和鼓励下,两个月前,叶儿达那走进了托里乡中心小学,成为了一名小学生。
刚入学时,看到同学们能跑能跳、能说能笑,可自己连说话的吐字发音都模糊不清,叶儿达那很自卑。马森就鼓励他主动和同学交朋友,经过一个月的熟悉,叶儿达那在学校有了好朋友。
“如果没有亲戚马森一家,经常来看望和鼓励叶儿达那,他不会有这么大的进步。我们两家现在最大的心愿是能找到一个治疗脑瘫方面的专家,帮助孩子尽快恢复健康。”夏力哈尔说。
【记者手记】真情收获
刚见到叶儿达那时,记者尝试着和他握手交朋友,但是他推开了。可是当马森伸出手时,叶儿达那的小手慢慢伸了过来,马森笑了,羞涩的叶儿达那也笑了。
孩子的感情世界是最单纯的,谁对他好,他就会对谁好。叶儿达那对马森的信任来自马森一家对他们的真情付出。
都说日久见人心。三年的相处,两个不同民族的家庭从陌生到熟悉,两家的孩子也成了兄弟姐妹。用马森的话说,人心都是肉长的,只有真心付出,就会有真情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