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YvEw china.huanqiu.comarticle一个资源型城市的绿色革命——沙河市绿色发展纪实/e3pmh1nnq/e3pn60p0i资源型城市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沙河市把目标对准荒山沟壑,积极引导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矿老板煤老板将巨额资金投向荒山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600多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区摆开战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发展生态旅游,如今这里瓜果飘香,绿色正在成为昔日荒山秃岭的主色调。企业投入,荒山沟壑创新业沙河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山区丘陵总面积667.68平方公里,其中荒山总面积34万亩,宜林荒山26万亩,适宜开发的经济沟22.5万亩。沙河是一座以煤、铁矿、玻璃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在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高排放、高污染曾经是沙河的另一个形象。近年来,沙河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致力蹚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当记者走进沙河市西部崎岖的山路沟壑中,目极之处全是绿色。沙河市委办公室主任张继红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满山绿色,多是原来的矿老板煤老板转型后集团式开发。 据记者了解,利多公司老板乔治,以前经营煤炭,2011年转型后投入生态农业开发。该集团总投资6.2亿元开发2万多亩荒山,目前开发面积已达5000多亩,重点以种植国家储备林、珍贵苗木和蔬菜大棚为主,并引进以色列(莫沙夫)模式及高效设施自动化技术等。康源公司是一家专门种植薄皮核桃和生态养殖的企业,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被省林业厅评选为“省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康源公司老板长期从事矿产开采,有10多家所属矿山企业,过去几年矿产品行情上涨阶段,对农业开发投入缺乏积极性,近几年在去产能大背景下,非常关注农业生态板块,2015年康源公司薄皮核桃产业盈利达到200多万元。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由河北宝晟集团开发,占地2万余亩。宝晟集团老板张保国是当地有名的煤老板,集团转型农业开发以后,陆续投入2亿多元,使原本荒芜一片、乱石漫滩的红石沟变成了集花卉、蔬菜、瓜果、林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并行发展的生态区,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上万人。沙河市农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占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开发园区项目54个,其中以种植薄皮核桃、板栗和优质苹果为代表的园区30个;以畜牧养殖为主的园区2个;兼有农业生态综合一体化的农业园区22个。全市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8.55万亩,已开发24万亩,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6.99亿元,实现年产值3.3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谋划实施山区开发1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41.7亿元。政策扶持,多措并举促转型沙河市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黑”色的资源类开发向“绿”色的生态农业转型,除了市场因素以外,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多措并举出台扶持政策也是主要推手。政策帮扶。沙河市人民政府结合矿山企业转型,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办法》《沙河市2015年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沙河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招商、立项、税收、资金、土地、环保等相关环节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帮助、促进企业转型。政策激励。沙河市委、市政府早在2007年9月就联合出台《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办法》。该《办法》规定,鼓励个人和企业承包荒山荒坡荒滩,承包期在50年以上的,见效前可无偿使用;对于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荒山开发单位,以及全国名牌农产品商标,除上级单位奖励外,市政府再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于参与荒山开发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以及注册资本5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项目建成后,从企业获利年度起,上缴所得税1年~5年全额返还,第六年开始减半返还。截至2015年,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奖励资金1000余万元。政策倾斜。沙河市政府明确,对于参与荒山开发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的企业,市财政和农业开发办优先将其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据沙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上级部门有关水利设施、土地整治等项目,大都向开发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比如,红石沟的土地整治项目,国家投入资金就有8000多万元。“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投入到全市50多个农业开发园区的土地、水利、小流域治理、道路整修以及配套工程资金累计达3亿元,增强了开发者转型发展的后劲。科技引领,校企联动增效益荒山开发离不开科技支撑。沙河市科技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校企联动直接对接是最有效的方式。随着沙河市荒山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3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红石沟农业园区设立了“沙河综合试验站”。去年,市政府与北京农学院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沙河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荒山综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引领下的荒山综合开发,首先体现的是生态效益。沙河市区西部的荒山,过去由于矿山开采炸山采石,使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通过综合开发,山变绿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乔治站在其开发的5000余亩珍贵苗木中间一块空地举例说,林木对净化空气、改变空气质量影响太大了,去年有几次严重雾霾天气,其他地方都是灰蒙蒙的,可林地的上空仍是蓝天白云。其次是社会效益日益显现。红石沟园区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老板张保国转型荒山开发后,将原来跟随他在煤矿工作几十年的员工全部转岗安排到新的岗位就业,目前,红石沟休闲农业园区仅管理岗位人员就有200多人,还有数百名季节性工人。康源公司介绍说,该公司每年到核桃收获季节,每天需要雇用500多名采摘人员,为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沙河市官方数据,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荒山综合开发将再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年产值将达到27亿元,带动4万余人就业。随着供给侧改革的绿色革命实践,沙河经济正在走出生态环境恶化的泥沼。据统计,沙河矿产企业在鼎盛时期煤矿共有82家、铁矿167家。关闭整合后,现有煤矿14家、铁矿44家。面对河北省煤矿、钢铁去产能大形势,剩余矿业也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进行调整。目前由矿老板转型带头开发农业种植及旅游项目的已经有50余人,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1478668283000责编:千帆河北省人民政府网站1478668283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资源型城市如何实施供给侧改革?沙河市把目标对准荒山沟壑,积极引导不适应市场发展的矿老板煤老板将巨额资金投向荒山开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在600多平方公里的丘陵山区摆开战场,植树造林,种花种草,发展生态旅游,如今这里瓜果飘香,绿色正在成为昔日荒山秃岭的主色调。企业投入,荒山沟壑创新业沙河市地处太行山南麓,山区丘陵总面积667.68平方公里,其中荒山总面积34万亩,宜林荒山26万亩,适宜开发的经济沟22.5万亩。沙河是一座以煤、铁矿、玻璃为主导的工业城市,在支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产生了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高排放、高污染曾经是沙河的另一个形象。近年来,沙河市委、市政府痛下决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致力蹚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当记者走进沙河市西部崎岖的山路沟壑中,目极之处全是绿色。沙河市委办公室主任张继红向记者介绍,眼前的这满山绿色,多是原来的矿老板煤老板转型后集团式开发。 据记者了解,利多公司老板乔治,以前经营煤炭,2011年转型后投入生态农业开发。该集团总投资6.2亿元开发2万多亩荒山,目前开发面积已达5000多亩,重点以种植国家储备林、珍贵苗木和蔬菜大棚为主,并引进以色列(莫沙夫)模式及高效设施自动化技术等。康源公司是一家专门种植薄皮核桃和生态养殖的企业,种植面积达到7000多亩,被省林业厅评选为“省级林果产业化龙头企业”。康源公司老板长期从事矿产开采,有10多家所属矿山企业,过去几年矿产品行情上涨阶段,对农业开发投入缺乏积极性,近几年在去产能大背景下,非常关注农业生态板块,2015年康源公司薄皮核桃产业盈利达到200多万元。红石沟生态休闲农场,由河北宝晟集团开发,占地2万余亩。宝晟集团老板张保国是当地有名的煤老板,集团转型农业开发以后,陆续投入2亿多元,使原本荒芜一片、乱石漫滩的红石沟变成了集花卉、蔬菜、瓜果、林木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并行发展的生态区,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上万人。沙河市农业园区管委会提供的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全市共有占地面积1000亩以上的农业开发园区项目54个,其中以种植薄皮核桃、板栗和优质苹果为代表的园区30个;以畜牧养殖为主的园区2个;兼有农业生态综合一体化的农业园区22个。全市农业园区规划总面积38.55万亩,已开发24万亩,截至目前完成投资16.99亿元,实现年产值3.3亿元。今年以来,全市共谋划实施山区开发1000万元以上项目49个,总投资41.7亿元。政策扶持,多措并举促转型沙河市之所以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从“黑”色的资源类开发向“绿”色的生态农业转型,除了市场因素以外,地方政府顺势而为,多措并举出台扶持政策也是主要推手。政策帮扶。沙河市人民政府结合矿山企业转型,先后出台《关于大力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资金投入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办法》《沙河市2015年山区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实施方案》《沙河市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发展的意见》等文件,从招商、立项、税收、资金、土地、环保等相关环节提出具体实施意见,帮助、促进企业转型。政策激励。沙河市委、市政府早在2007年9月就联合出台《关于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优惠办法》。该《办法》规定,鼓励个人和企业承包荒山荒坡荒滩,承包期在50年以上的,见效前可无偿使用;对于获得国家级龙头企业的荒山开发单位,以及全国名牌农产品商标,除上级单位奖励外,市政府再给予10万元的奖励;对于参与荒山开发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上的内资企业以及注册资本5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企业,项目建成后,从企业获利年度起,上缴所得税1年~5年全额返还,第六年开始减半返还。截至2015年,全市共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发放奖励资金1000余万元。政策倾斜。沙河市政府明确,对于参与荒山开发面积达到2000亩以上的企业,市财政和农业开发办优先将其列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据沙河市农业开发办公室负责人介绍,近几年上级部门有关水利设施、土地整治等项目,大都向开发规模较大的企业倾斜,比如,红石沟的土地整治项目,国家投入资金就有8000多万元。“十二五”期间,市财政投入到全市50多个农业开发园区的土地、水利、小流域治理、道路整修以及配套工程资金累计达3亿元,增强了开发者转型发展的后劲。科技引领,校企联动增效益荒山开发离不开科技支撑。沙河市科技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校企联动直接对接是最有效的方式。随着沙河市荒山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市政府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学院、河北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和大学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关系,加强技术引进和成果转化。目前全市已建成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基地)3个。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在红石沟农业园区设立了“沙河综合试验站”。去年,市政府与北京农学院正式签订协议,合作建设“沙河市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荒山综合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科技引领下的荒山综合开发,首先体现的是生态效益。沙河市区西部的荒山,过去由于矿山开采炸山采石,使植被破坏严重,近年来在政府推动下,通过综合开发,山变绿了,天变蓝了,水变清了。乔治站在其开发的5000余亩珍贵苗木中间一块空地举例说,林木对净化空气、改变空气质量影响太大了,去年有几次严重雾霾天气,其他地方都是灰蒙蒙的,可林地的上空仍是蓝天白云。其次是社会效益日益显现。红石沟园区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老板张保国转型荒山开发后,将原来跟随他在煤矿工作几十年的员工全部转岗安排到新的岗位就业,目前,红石沟休闲农业园区仅管理岗位人员就有200多人,还有数百名季节性工人。康源公司介绍说,该公司每年到核桃收获季节,每天需要雇用500多名采摘人员,为周边村民就业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据沙河市官方数据,预计到“十三五”末,全市荒山综合开发将再上新台阶,现代农业年产值将达到27亿元,带动4万余人就业。随着供给侧改革的绿色革命实践,沙河经济正在走出生态环境恶化的泥沼。据统计,沙河矿产企业在鼎盛时期煤矿共有82家、铁矿167家。关闭整合后,现有煤矿14家、铁矿44家。面对河北省煤矿、钢铁去产能大形势,剩余矿业也将严格按照上级政策要求进行调整。目前由矿老板转型带头开发农业种植及旅游项目的已经有50余人,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的良性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