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XGVL china.huanqiu.comarticle行走、拍摄蜀道近30年 他与陈忠实有个未完的约定/e3pmh1nnq/e3pn60p0i陈忠实当年和他约定“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2005年10月13日至14日,著名作家陈忠实来到广元采风,陈洋曾陪他去走古蜀道的翠云廊。当听说拦马墙的翠云廊保存得最好,牛头山、云台山上还有古驿道遗存时,陈忠实曾和他约定:“这次在广元的时间有限,等今后有机会了再来广元,到时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然而,陈洋不会有机会赴这个约了。今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去世,也给陈洋留下了一个遗憾。还记得今年4月29日上午,陈洋正在书吧凭窗喝茶看书。他的朋友光甫在手机上看新闻,突然对他说:“陈忠实去世了……”陈洋赶忙掏出手机,当时各大网站头条新闻正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今日上午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陈洋很悲伤,反复念叨:“忠实先生,你说过还要来广元,让我再带你去走古蜀道,怎么说话不算数,你咋说走就走了呢?”陈洋说,2005年10月,他陪陈忠实走剑门关时,一路上,陈忠实兴致盎然,甚至童心未泯。在剑门关楼,陈忠实发现身着铠甲的守卫原来是两个大美女时,62岁的他像小孩子一样去站在美女中间,让陈洋给他拍照。在郭沫若题写的“剑门关”石碑处,陈忠实说:“郭沫若题写的剑门关这几个字,很是霸气!”说完后,便要求单独与陈洋拍张照片。在剑门关,陈洋还与陈忠实、熊召政、赵智、刘玉明等人合影留念。走翠云廊的古蜀道时,陈忠实感叹:“真没想到你们四川古蜀道还保存得这么完好,蜀道是长安到成都的道路,如今在我们陕西的遗迹都很少了。”当陈洋介绍拦马墙翠云廊最好,牛头山、云台山上还有古驿道遗存时,陈忠实认真地对他说:“这次在广元的时间有限,等今后有机会了再来广元,到时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陈洋感慨人生苦短,昨天的话音还犹在耳,可先生已驾鹤西去也。陈忠实逝世后,陈洋为他写了一篇博客,并留下一首诗——古蜀道还在那大山里寂寞地等待着你的再来,可你才73岁就无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美国老太太贾和普也才73岁,人家明年都还要来走古蜀道,可是你……斯人驾鹤去,空留白鹿原。离离原上草,衣襟被泪沾。蜀道春色在,古柏数千年。人生实在短,追忆已枉然。忠实先生,一路走好……一年举办两场走蜀道活动他最大的梦想:蜀道申遗成功近几年,陈洋已经退居二线,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蜀道申遗做好宣传工作。今年4月,他通过朋友圈集结了30多名“同道中人”,举办了“走蜀道助申遗”的活动,重走子午道。在这场活动中,他西安的朋友发出感慨:“蜀道不仅是四川人的事,也是陕西人的事,更是全人类的事。”今年5月,陈洋又组织了一群四川朋友走皇柏大道,让广元人了解身边的历史与文化。其间,一位广元朋友惭愧地说:“过去,我都不晓得蜀道,也没走过蜀道,我缺位了!”让更多人认识蜀道、了解蜀道和保护蜀道,成了陈洋给自己认领的新任务。他说,他最大的梦想是看着蜀道申遗成功。人物档案陈洋1962年生于绵阳,行走、研究、拍摄蜀道金牛道近30年,并致力于宣传和保护蜀道。陈洋最大的心愿是蜀道能够申遗成功,今年,他还为助力蜀道申遗举办了两场重走蜀道活动。蜀道申遗已进入冲刺阶段。蜀道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历史长河里,不乏修蜀道、护蜀道之人。在金牛道上的广元,就有一个文化人研究了蜀道近30年,也拍摄了蜀道近30年。因为热爱蜀道,他向身边人宣传蜀道,带领朋友走蜀道和拍蜀道,也与著名作家陈忠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的美国老太贾和普等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陈洋。一个生于1962年的绵阳人。11年前的10月,陈洋陪伴著名作家陈忠实走翠云廊时,陈忠实曾和他有个约定:“有机会再来广元,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但这个约定无法实现了,今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去世,让陈洋悲痛万分。行走蜀道从剑门关出发,两天挺进昭化古城从小,陈洋就喜欢文学。然而,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听从老师的劝说,选了理科学了数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绵阳当了几年数学老师。1985年广元建市,3年后,因为写了一些还不错的文字,他被一纸调令调至广元市文化馆。在新的岗位,因为工作关系,他开始接触蜀道。此后,近30年来,他用双脚、双眼、双手去触摸那些有关蜀道的历史,也用文字和影像留住蜀道的倩影,把蜀道的美丽推向世界。站在一棵参天古柏之下,陈洋的思绪回到了21年前。那年夏天,他第一次徒步行走藏在深山中的蜀道。当年,陈洋33岁,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他邀约了一位绵阳搞摄影的朋友,背上干粮和相机,从剑门关出发,沿着蜀道,翻越牛头山一路走到昭化古城。盛夏,太阳毒辣。但躲进蜀道,古柏遮天蔽日,阳光透过缝隙星星点点洒落进来,一点都不觉得热。沿途,鲜见人影儿,倒是蝉鸣鸟叫让蜀道热闹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柏树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他心旷神怡。累了,就住在老乡家。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第一次走进蜀道,他们行进了两天,拍回了不少蜀道沿途的民俗风情。穿越蜀道古柏下青石上,对话3000年蜀道史首次徒步蜀道,陈洋眼前的古道已断断续续。有些地方的古柏没了,有的古柏旁修起了民居,还有的古柏旁建起了公路。要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的蜀道,需要他在脑海里不断拼接。当他们走到拦马墙时,踩着地上青青的石板,望着耸入云霄姿态万千的古柏,一幅幅金戈铁马的历史画面跃入眼前。“我这是在触摸历史啊!”陈洋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撼与激动。看到蜀道靠近悬崖边那一块块石头垒起的拦马墙,令他想起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史,想起了这个墩厚的石墙功能,犹如当今高速公路两旁的防护栏。低头,青石板上一个个几百上千年前留下的马蹄印、车辙痕,让他仿佛穿越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的古时,通过蜀道快马运兵,勇锐善战的巴蜀之师助周武王战胜纣王取得天下。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古人策马奔驰在林荫道上,来到了转弯处,紧急勒马,从山谷中传出战马嘶鸣的回响。钻进蜀道,陈洋感觉自己正与3000年蜀道历史进行着对话。保护蜀道呼吁保护古道,蜀道再无拖拉机当陈洋的思绪还停留在历史长河中时,“突突突……”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冥想。不远处的蜀道上,一辆拖拉机正冒着黑烟,咆哮着碾压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上。“好痛!”陈洋说,仿佛拖拉机碾压的不是路,而是他的身子,他有了一种断骨之痛。再往前走,他发现一些石板不见踪影,一问老乡才知道有人把蜀道上的石板撬回家修了猪圈。“好可惜!如果都这样,千里蜀道岂不危在旦夕?”陈洋说,第一次徒步蜀道,除了见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蜀道之美外,他还看到了人为破坏之伤。回去后,陈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给相关部门,呼吁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建议得到了回应,后来,政府在拦马墙半山腰修了一条机耕道,蜀道从此不再受拖拉机碾压。宣传蜀道美国老太走蜀道称之为伟大的路陈洋拍蜀道、写蜀道,不少文字曾在报刊上发表。2001年,他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到广元走蜀道》一文,配有广元朝天区完全未被破坏的栈道,令美国人贾和普心驰神往。于是,贾和普买了机票,一路辗转到了广元徒步游蜀道。陈洋惊讶于一个美国人居然对蜀道感兴趣,便从此为她当起了免费向导。在广元千佛崖,一边是滚滚奔腾的嘉陵江,一边是悬崖绝壁上各朝各代雕刻的佛像,古老的金牛道便在山间蜿蜒。贾和普站在将近两米宽的石板路上大发感慨:“你们一千多年前的祖先就能修这么宽敞的路,非常了不起!”走在蜀道,贾和普找到了和古老中国对话的感觉。从此,经常带亲朋好友走蜀道。有一年,陈洋带贾和普到广元昭化的林沟徒步。走到一处驿站遗址,陈洋背了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贾和普接话“无人知是荔枝来”,还补充道,“这是说给你们皇帝的女人送荔枝的!这个宠女人的皇帝,就是《明皇幸蜀图》上的那个!”贾和普将蜀道与中国长城相提并论,她告诉陈洋:“长城的英文翻译是 伟 大 的 墙 Great Wall,我认为蜀道的英文翻译理所应当是伟大的路Great Road。”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美丽又独一无二的古蜀道,贾和普花费了5年时间写作并出版了《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建立了专门的古蜀道宣传网站,并带领一批批的外国友人前来参观蜀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6年6月27日,74岁的她第13次来到四川,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实习生朱双燕(图由受访者提供)1474324083000责编:千帆华西都市报1474324083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陈忠实当年和他约定“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2005年10月13日至14日,著名作家陈忠实来到广元采风,陈洋曾陪他去走古蜀道的翠云廊。当听说拦马墙的翠云廊保存得最好,牛头山、云台山上还有古驿道遗存时,陈忠实曾和他约定:“这次在广元的时间有限,等今后有机会了再来广元,到时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然而,陈洋不会有机会赴这个约了。今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去世,也给陈洋留下了一个遗憾。还记得今年4月29日上午,陈洋正在书吧凭窗喝茶看书。他的朋友光甫在手机上看新闻,突然对他说:“陈忠实去世了……”陈洋赶忙掏出手机,当时各大网站头条新闻正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陈忠实先生,今日上午因病在西安去世,享年73岁。”陈洋很悲伤,反复念叨:“忠实先生,你说过还要来广元,让我再带你去走古蜀道,怎么说话不算数,你咋说走就走了呢?”陈洋说,2005年10月,他陪陈忠实走剑门关时,一路上,陈忠实兴致盎然,甚至童心未泯。在剑门关楼,陈忠实发现身着铠甲的守卫原来是两个大美女时,62岁的他像小孩子一样去站在美女中间,让陈洋给他拍照。在郭沫若题写的“剑门关”石碑处,陈忠实说:“郭沫若题写的剑门关这几个字,很是霸气!”说完后,便要求单独与陈洋拍张照片。在剑门关,陈洋还与陈忠实、熊召政、赵智、刘玉明等人合影留念。走翠云廊的古蜀道时,陈忠实感叹:“真没想到你们四川古蜀道还保存得这么完好,蜀道是长安到成都的道路,如今在我们陕西的遗迹都很少了。”当陈洋介绍拦马墙翠云廊最好,牛头山、云台山上还有古驿道遗存时,陈忠实认真地对他说:“这次在广元的时间有限,等今后有机会了再来广元,到时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陈洋感慨人生苦短,昨天的话音还犹在耳,可先生已驾鹤西去也。陈忠实逝世后,陈洋为他写了一篇博客,并留下一首诗——古蜀道还在那大山里寂寞地等待着你的再来,可你才73岁就无声地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个美国老太太贾和普也才73岁,人家明年都还要来走古蜀道,可是你……斯人驾鹤去,空留白鹿原。离离原上草,衣襟被泪沾。蜀道春色在,古柏数千年。人生实在短,追忆已枉然。忠实先生,一路走好……一年举办两场走蜀道活动他最大的梦想:蜀道申遗成功近几年,陈洋已经退居二线,他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为蜀道申遗做好宣传工作。今年4月,他通过朋友圈集结了30多名“同道中人”,举办了“走蜀道助申遗”的活动,重走子午道。在这场活动中,他西安的朋友发出感慨:“蜀道不仅是四川人的事,也是陕西人的事,更是全人类的事。”今年5月,陈洋又组织了一群四川朋友走皇柏大道,让广元人了解身边的历史与文化。其间,一位广元朋友惭愧地说:“过去,我都不晓得蜀道,也没走过蜀道,我缺位了!”让更多人认识蜀道、了解蜀道和保护蜀道,成了陈洋给自己认领的新任务。他说,他最大的梦想是看着蜀道申遗成功。人物档案陈洋1962年生于绵阳,行走、研究、拍摄蜀道金牛道近30年,并致力于宣传和保护蜀道。陈洋最大的心愿是蜀道能够申遗成功,今年,他还为助力蜀道申遗举办了两场重走蜀道活动。蜀道申遗已进入冲刺阶段。蜀道山高谷深,道路崎岖。历史长河里,不乏修蜀道、护蜀道之人。在金牛道上的广元,就有一个文化人研究了蜀道近30年,也拍摄了蜀道近30年。因为热爱蜀道,他向身边人宣传蜀道,带领朋友走蜀道和拍蜀道,也与著名作家陈忠实、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的美国老太贾和普等结下不解之缘。他,就是陈洋。一个生于1962年的绵阳人。11年前的10月,陈洋陪伴著名作家陈忠实走翠云廊时,陈忠实曾和他有个约定:“有机会再来广元,你带我去走深山里的古蜀道。”但这个约定无法实现了,今年4月29日,陈忠实因病去世,让陈洋悲痛万分。行走蜀道从剑门关出发,两天挺进昭化古城从小,陈洋就喜欢文学。然而,在“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年代,他听从老师的劝说,选了理科学了数学。大学毕业后,他回到绵阳当了几年数学老师。1985年广元建市,3年后,因为写了一些还不错的文字,他被一纸调令调至广元市文化馆。在新的岗位,因为工作关系,他开始接触蜀道。此后,近30年来,他用双脚、双眼、双手去触摸那些有关蜀道的历史,也用文字和影像留住蜀道的倩影,把蜀道的美丽推向世界。站在一棵参天古柏之下,陈洋的思绪回到了21年前。那年夏天,他第一次徒步行走藏在深山中的蜀道。当年,陈洋33岁,有一股用不完的劲儿。他邀约了一位绵阳搞摄影的朋友,背上干粮和相机,从剑门关出发,沿着蜀道,翻越牛头山一路走到昭化古城。盛夏,太阳毒辣。但躲进蜀道,古柏遮天蔽日,阳光透过缝隙星星点点洒落进来,一点都不觉得热。沿途,鲜见人影儿,倒是蝉鸣鸟叫让蜀道热闹起来。在阳光的照射下,柏树散发出阵阵清香,让他心旷神怡。累了,就住在老乡家。饿了,就啃自带的干粮。第一次走进蜀道,他们行进了两天,拍回了不少蜀道沿途的民俗风情。穿越蜀道古柏下青石上,对话3000年蜀道史首次徒步蜀道,陈洋眼前的古道已断断续续。有些地方的古柏没了,有的古柏旁修起了民居,还有的古柏旁建起了公路。要在心中勾勒出完整的蜀道,需要他在脑海里不断拼接。当他们走到拦马墙时,踩着地上青青的石板,望着耸入云霄姿态万千的古柏,一幅幅金戈铁马的历史画面跃入眼前。“我这是在触摸历史啊!”陈洋抑制不住内心的震撼与激动。看到蜀道靠近悬崖边那一块块石头垒起的拦马墙,令他想起了中国道路的发展史,想起了这个墩厚的石墙功能,犹如当今高速公路两旁的防护栏。低头,青石板上一个个几百上千年前留下的马蹄印、车辙痕,让他仿佛穿越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的古时,通过蜀道快马运兵,勇锐善战的巴蜀之师助周武王战胜纣王取得天下。眼前浮现出一幕幕古人策马奔驰在林荫道上,来到了转弯处,紧急勒马,从山谷中传出战马嘶鸣的回响。钻进蜀道,陈洋感觉自己正与3000年蜀道历史进行着对话。保护蜀道呼吁保护古道,蜀道再无拖拉机当陈洋的思绪还停留在历史长河中时,“突突突……”的声音打断了他的冥想。不远处的蜀道上,一辆拖拉机正冒着黑烟,咆哮着碾压青石板铺就的古道上。“好痛!”陈洋说,仿佛拖拉机碾压的不是路,而是他的身子,他有了一种断骨之痛。再往前走,他发现一些石板不见踪影,一问老乡才知道有人把蜀道上的石板撬回家修了猪圈。“好可惜!如果都这样,千里蜀道岂不危在旦夕?”陈洋说,第一次徒步蜀道,除了见识藏在深山人未识的蜀道之美外,他还看到了人为破坏之伤。回去后,陈洋将自己的所见所闻,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反映给相关部门,呼吁要保护好老祖宗留下的宝贵财富。他的建议得到了回应,后来,政府在拦马墙半山腰修了一条机耕道,蜀道从此不再受拖拉机碾压。宣传蜀道美国老太走蜀道称之为伟大的路陈洋拍蜀道、写蜀道,不少文字曾在报刊上发表。2001年,他发表在《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到广元走蜀道》一文,配有广元朝天区完全未被破坏的栈道,令美国人贾和普心驰神往。于是,贾和普买了机票,一路辗转到了广元徒步游蜀道。陈洋惊讶于一个美国人居然对蜀道感兴趣,便从此为她当起了免费向导。在广元千佛崖,一边是滚滚奔腾的嘉陵江,一边是悬崖绝壁上各朝各代雕刻的佛像,古老的金牛道便在山间蜿蜒。贾和普站在将近两米宽的石板路上大发感慨:“你们一千多年前的祖先就能修这么宽敞的路,非常了不起!”走在蜀道,贾和普找到了和古老中国对话的感觉。从此,经常带亲朋好友走蜀道。有一年,陈洋带贾和普到广元昭化的林沟徒步。走到一处驿站遗址,陈洋背了一句“一骑红尘妃子笑”,贾和普接话“无人知是荔枝来”,还补充道,“这是说给你们皇帝的女人送荔枝的!这个宠女人的皇帝,就是《明皇幸蜀图》上的那个!”贾和普将蜀道与中国长城相提并论,她告诉陈洋:“长城的英文翻译是 伟 大 的 墙 Great Wall,我认为蜀道的英文翻译理所应当是伟大的路Great Road。”为了让全世界都知道美丽又独一无二的古蜀道,贾和普花费了5年时间写作并出版了《中国古蜀道行走指南》,建立了专门的古蜀道宣传网站,并带领一批批的外国友人前来参观蜀道,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2016年6月27日,74岁的她第13次来到四川,被聘为剑门蜀道国际大使。本版稿件采写华西都市报记者席秦岭实习生朱双燕(图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