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VBrM作者:汤龙china.huanqiu.comarticle锻铸大国工匠 打造职业教育营口样本/e3pmh1nnq/e3pn60p0i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营口市从2012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到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新专业,再到成为东北第一个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办学的地级城市,营口职业教育发展得到底如何?5月7日,营口市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活动周期间,17所职业院校面向全社会宣传营口市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教学成果和品牌专业,展示职业院校师生技艺绝活儿,让全市形成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市,崇尚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树立了职业教育新形象。培养工匠 自身要有工匠精神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然而,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和一线技术工人认识有偏差,在很多家长看来,考高中,上大学,就会有体面的工作,而考中职,毕业后当个蓝领技工有些丢人。“2003年以前,我们生拉硬拽,每年也只能招来200来人。那时候每招一名学生可真难!”,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的负责人回忆当年的情形不胜感慨。面对这样的现实,成立于1958年的营口农业工程学校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坚守中不断地自我更新。经过几届校领导的努力,如今该校已经连续七年突破招生计划,并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首批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匠精神”实际是敬业精神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作为培养“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职业教育院校自身先要具备“工匠精神”。为此,营口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今,已经培养省级名师、专业带头人6人,市级名师、专业带头人21人,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设省级以上示范专业29个,市级骨干专业21个,开设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新专业5个。政策扶持 让职教驶入快车道今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诞生150周年。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20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从400所增加到1327所,在校生由100多万增加到1000多万,办学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营口市把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取措施给予支持和扶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营口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营口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营口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在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上,2012年以来,营口市职业院校争取省级以上建设资金1.37亿元,专门用于加强示范校、实训基地及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内涵质量;市、县两级政府也先后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3.47亿元,新建校舍两所,异地置换校舍一所。2012年,鲅鱼圈区政府投资1.9亿元,新建占地12.6万平,建筑面积6万平的鲅鱼圈区职教中心。同年,营口市戏曲学校异地搬迁后,市政府又投入700万元,在新校区新建1360平方米的艺术实训楼。2014年,市政府投入1.5亿元,新建了占地9.81万平,建筑0.84万平的体育运动学校。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营口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科学发展和布局优化,制订了《营口市中等职业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方案》。2012年撤销了3所学校,合并了1所学校。目前,营口市中等职业学校由19所已整合至15所,提前完成了省定“十二五”调整目标。下一步,营口还将继续推进中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将辽南技师学院整合至营口技师学院。“小河有水大河满”,如今营口市的17所职业院校中,包括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省级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校2所;国家级重点校6所,省级重点校3所。在校生3.2万人,共开设专业117个,其中毕业生就业率92%以上。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省市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引入双元制 培养当代新工匠今年初,营口市政府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签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成为东三省第一个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办学的地级城市。营口市3所院校迎合产业发展新方向,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食品检测领域与德国工商大会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0余名教师在中德职业教育示范推广中心培训,参加德国“双元制”能力小组,成为装备制造、汽保等行业的技术大师,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助推产业升级转型。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尝试厂中校、校中厂、厂校融合、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能顶岗,定岗就顶用,与岗位对接,确实让学生们在职业院校学到了精湛的技能,培育出符合“中国制造2025”国际通用技术人才,将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5月12日,在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的课堂上,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机械零件切削实践。传统的学徒制,讲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而“双元制”,一方面继承了这个传统,一方面和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又不完全一样。学校负责人说,“双元制”模式,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在引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后,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充分利用优秀的汽车维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研发与推广、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基地,并使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成为面向德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本地区各类交通运输、销售与维修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手记:大国工匠 不能只靠呼唤中国人“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术”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根深蒂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谁都说得出,但回到现实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当工人。另外,当前有些职业教育只是停留于肤浅的技能驯化教育,以迎合当下短缺的技术市场需求,在个人素质的教育上存在短板,这与“大国工匠”的距离相差甚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成为工人是无比自豪的事情,甚至有的领导干部都把子女送去工厂就业。可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让子女当工人?如今提到“大国工匠”,人们常常想起许振超、李斌、王钦峰、徐强这些人。但是中国有着数以亿计的工人,只有几个人被推上这样的位置,还远远不够。“不够”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大多数工人的地位。大国工匠的出现,不能只靠呼唤。1463958401000责编:千帆人民网1463958401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迫切需要技术技能型人才、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能人才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辽宁省营口市从2012年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到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新专业,再到成为东北第一个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办学的地级城市,营口职业教育发展得到底如何?5月7日,营口市第二届职业教育活动周启动。活动周期间,17所职业院校面向全社会宣传营口市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教学成果和品牌专业,展示职业院校师生技艺绝活儿,让全市形成弘扬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强市,崇尚技术技能的良好氛围,树立了职业教育新形象。培养工匠 自身要有工匠精神2016年全国“两会”上,“工匠精神”第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全国两会中代表委员们讨论的热点。 然而,受中国传统“精英教育”的影响,社会上对职业教育和一线技术工人认识有偏差,在很多家长看来,考高中,上大学,就会有体面的工作,而考中职,毕业后当个蓝领技工有些丢人。“2003年以前,我们生拉硬拽,每年也只能招来200来人。那时候每招一名学生可真难!”,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的负责人回忆当年的情形不胜感慨。面对这样的现实,成立于1958年的营口农业工程学校并没有随波逐流,而是在坚守中不断地自我更新。经过几届校领导的努力,如今该校已经连续七年突破招生计划,并于2014年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国家首批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工匠精神”实际是敬业精神和对职业操守的坚持。作为培养“大国工匠”和“工匠精神”的主阵地,职业教育院校自身先要具备“工匠精神”。为此,营口加强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如今,已经培养省级名师、专业带头人6人,市级名师、专业带头人21人,取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7项。建设省级以上示范专业29个,市级骨干专业21个,开设对接产业集群发展新专业5个。政策扶持 让职教驶入快车道今年是《职业教育法》颁布实施20周年,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诞生150周年。我们有着世界上最大规模的职业教育。20年来,我国的高职院校从400所增加到1327所,在校生由100多万增加到1000多万,办学规模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大。营口市把职业教育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采取措施给予支持和扶持,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营口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意见》《营口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实施意见》《营口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营口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在优化职业教育布局结构上,2012年以来,营口市职业院校争取省级以上建设资金1.37亿元,专门用于加强示范校、实训基地及专业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和内涵质量;市、县两级政府也先后投入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资金3.47亿元,新建校舍两所,异地置换校舍一所。2012年,鲅鱼圈区政府投资1.9亿元,新建占地12.6万平,建筑面积6万平的鲅鱼圈区职教中心。同年,营口市戏曲学校异地搬迁后,市政府又投入700万元,在新校区新建1360平方米的艺术实训楼。2014年,市政府投入1.5亿元,新建了占地9.81万平,建筑0.84万平的体育运动学校。在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营口市积极推进职业学校科学发展和布局优化,制订了《营口市中等职业学校结构布局调整方案》。2012年撤销了3所学校,合并了1所学校。目前,营口市中等职业学校由19所已整合至15所,提前完成了省定“十二五”调整目标。下一步,营口还将继续推进中等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将辽南技师学院整合至营口技师学院。“小河有水大河满”,如今营口市的17所职业院校中,包括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1所,省级发展改革示范校建设校2所;国家级重点校6所,省级重点校3所。在校生3.2万人,共开设专业117个,其中毕业生就业率92%以上。这些技术技能型人才已经成为省市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和实体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引入双元制 培养当代新工匠今年初,营口市政府与德国工商大会上海代表处签订《中德职业教育合作备忘录》,成为东三省第一个与德国工商大会合作办学的地级城市。营口市3所院校迎合产业发展新方向,在高端装备制造、汽车、食品检测领域与德国工商大会共同打造国际一流的“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20余名教师在中德职业教育示范推广中心培训,参加德国“双元制”能力小组,成为装备制造、汽保等行业的技术大师,帮助企业技术攻关,助推产业升级转型。职业教育与企业共建跨企业培训中心,尝试厂中校、校中厂、厂校融合、大师工作室等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培养的学生,毕业能顶岗,定岗就顶用,与岗位对接,确实让学生们在职业院校学到了精湛的技能,培育出符合“中国制造2025”国际通用技术人才,将合格制造变成优质制造、精品制造。5月12日,在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的课堂上,数控技术及应用专业的学生们正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机械零件切削实践。传统的学徒制,讲究“在学中做,在做中学”;而“双元制”,一方面继承了这个传统,一方面和过去的“师傅带徒弟”又不完全一样。学校负责人说,“双元制”模式,改变了我国职业教育“重理论,轻实践”的弊病。在引进“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后,营口市农业工程学校充分利用优秀的汽车维修教育教学资源,建设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专业技术研发与推广、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研究创新等多功能于一体的职业教育教学基地,并使其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学校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成为面向德资企业、合资企业及本地区各类交通运输、销售与维修企业培养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基地。手记:大国工匠 不能只靠呼唤中国人“学而优则仕”、“重学术轻技术”的文化传统和思想根深蒂固。“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谁都说得出,但回到现实中却很少有人愿意当工人。另外,当前有些职业教育只是停留于肤浅的技能驯化教育,以迎合当下短缺的技术市场需求,在个人素质的教育上存在短板,这与“大国工匠”的距离相差甚远。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能成为工人是无比自豪的事情,甚至有的领导干部都把子女送去工厂就业。可现在又有多少人愿意让子女当工人?如今提到“大国工匠”,人们常常想起许振超、李斌、王钦峰、徐强这些人。但是中国有着数以亿计的工人,只有几个人被推上这样的位置,还远远不够。“不够”的不仅仅是数量,还有大多数工人的地位。大国工匠的出现,不能只靠呼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