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S1JK作者:吴海波china.huanqiu.comarticle南京公共汽车:1974年以前全是国外老式旧车/e3pmh1nnq/e3pn60p0i南京首条有轨电车计划将于今年8月在河西开通运营。这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无论是“大辫子”无轨电车,还是可容纳140人的铰接式公交车,都在很多南京人的记忆中,留下或浓或淡的一笔。你还记得,那些年乘过的公交车,以及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吗?1974年以前的南京公共汽车全是国外老式旧车1918年,南京名士佘恒等人欲创办“金陵长途汽车公司”,1921年,佘恒说服了几位有影响的地方士绅,与他们共同发起成立“宁垣长途汽车公司”。因遭人力车业、马车业反对,延至1924年4月,宁垣公司的公交车才驶上街头。当时的路况极差,车开起来东倒西歪,颠得乘客屁股生疼,年老体弱者更是不堪忍受。车虽定员12人,可有时能挤进40人。至1927年8月,宁垣公司终告歇业。1928年,商人赵于朔创办关庙汽车公司,行驶夫子庙到下关江边一线,在经营管理上不采用在站上售票的惯例,首次设售票员随车售票。开业不久,因政府机关随意借车,军警乘车不买票,亏损过巨,仅5个月,即告停业。1929年1月,赵于朔又重新招股创办振裕汽车公司,招用女售票员20余人,开创了公共汽车招用女工的先例。因营业迭受军警滋扰,至12月停业。 1928年,由归国华侨出资的兴华汽车公司成立;其后,1931年5月5日,由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和民国要员吴稚晖、李石曾等投资创办的“南京江南长途汽车股份公司”成立了。他们与兴华公司并营,通过一系列商战终于吞并了兴华公司,争取了市内公交的专营权。至抗战前,江南公司公交车由6辆猛增到300多辆;职工增至1600多名;城郊线路发展达8条。抗日战争爆发,江南公司有201辆汽车被征作军用,尚剩80余辆车随政府撤离南京。1946年4月,江南公司带旧车48辆回南京,续办市内公共汽车业务。1947年9月,官商合办的首都汽车公司与江南公司共同经营市区线路。首都公司客车系向美国克雷司勒公司订购T234型道奇牌货车改装而成,车身漆色上为淡黄,下为朱红。江南公司客车由雪佛兰、司蒂倍克、福特等牌汽车改装,车身漆色上为乳白,下为天蓝。民国时期,南京公共汽车皆为国外产品,厂牌繁杂,1924年至1930年间,公共汽车多为小型车,动力小,载客少,设备亦较简陋,车厢低矮,木长条坐椅,车门设在车厢后面,行车颠簸时人头可触及车顶。上世纪50年代,公共汽车均为国外产的老式旧车,厂牌杂、车型不一,完全依靠修配维持使用。公交职工为了多出车,尽一切努力寻找废旧料,采用“修、补、拼、改、代、焊、接”多种方法解决所需的配件。1958年起,开始购用国产解放牌新客车,至1974年,淘汰了所有的国外各种牌号旧车,全部使用国产汽车。留在南京人记忆中的“大辫子”和“大通道”我不会忘记记忆中的电车,翘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努力想与梧桐树的枝叶来个亲密接触,不会忘记驾驶员下车拉辫子的动作,我觉得电车与南京的梧桐和民国建筑最协调了。说电车过时了吗?还是不美观?否!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依然保留着有轨电车,我觉得很漂亮,那可是街上一道古朴的风景。 ——网友“sunnyclub”1957年,因客流增长,车辆不够,江南公司试制客车挂车,在客车与挂车之间制动采用电力式传动并加装保险链条及挂车脱钩自动制动开关,挂车转向装置采用转盘式。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在南京街头出现的无轨电车,蓝白相间,圆头圆脑,因为车顶上有两根电线,被大家称为“大辫子”。1960年,南京兴建无轨电车,全部工程投资638.35万元。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南京广场多、绿化好、道路宽窄不一的特点,参照兄弟城市的经验,采用不同的架设方法。中山路、中央路、中山南路等道路,用单臂链式悬吊;新街口、鼓楼、热河路等3个广场用蛛网式钢索结构,其中鼓楼广场中央不立电杆,保持广场宽广和谐的特色,在技术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整个线网架设,不仅节约投资,而且保护了城市绿化。1975年,公交修配厂试制成ND-661铰接式电车。因为前后两节车厢可容纳140人左右,被乘客们称为“大通道”。1995年,南京开始出现公交单车,一改大通道的拖沓形象,单车轻松地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欢迎。从1959年第一辆铰接车投入运营,直到1998年9月,南京市区淘汰所有铰接式公交车,改用单车无人售票车,大通道公交车淡出历史舞台。1995年还出现了双层公交车,最先开通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线路,后来开通了“特1线”,也就是100路。但双层大巴因为不适应主城区的道路,日渐隐退。有轨电车的历史1807年在英国威尔士,一种由马牵引的车行驶在光滑的轨道上,远比在崎岖不平的马路上行驶更快捷和舒适,此即为有轨电车的雏形。1881年,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但这种线路对街上的交通太危险了,西门子于是采用将输电线路架高的方式解决了供电和安全问题。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他试用的电车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触线输电并以钢轨为另一回路的供电方法。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满用上述方法在几条马拉轨道车路线上改用电力牵引车行驶,并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虽然这种电车的路轨是固定的,不能让路,在交通拥挤的街上造成诸多不便,巴黎、伦敦和纽约很快废弃了这样的电车,但是,还有许多欧洲大陆上的城市保留了这种有轨式电车。墨尔本拥有全球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也是全澳大利亚唯一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南京与轻轨曾擦肩而过根据南京档案馆的相关史料记载,1943年前后,汪伪政府为了改善南京的交通,曾经准备建轻轨。下关作为始发站,经中山北路到达终点站新街口。但这条线路在铺设到鼓楼以后,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投降,于是尚未铺设完成的轻轨就这么被拆除了。南京,也就此与轻轨缘悭一线。虽然当年南京没有发展有轨电车,但却修筑了我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宁省铁路”。该铁路修建于清末,拆除于上个世纪的1958年。以下关为起点,途经兴中门—铁路北街—铁路南街—鼓楼—太平北路—长江路—长白街—雨花门—中华门。据悉,“宁省铁路”之所以被称为小火车,主要是因为该铁路的铁轨宽度虽与现代火车铁轨宽度一样,但载客的火车车厢少,个头也小,可谓是火车的迷你版。小火车的叫法也由此而来。 综合《南京公用事业志》等。优点:一公里路面电车线所需的投资只是一公里地下铁路的三分之一;无需在地下挖掘隧道;相较其他路面交通工具,路面电车更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比率;路面电车因为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缺点:成本不及公共汽车低,对小型城市来说财政负担颇重;效率比地下铁路低;路面电车路轨占用路面,路面交通要为路面电车改道,并让出行车线;需要设置架空电缆。1449276945000责编:千帆中国新闻网1449276945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南京首条有轨电车计划将于今年8月在河西开通运营。这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无论是“大辫子”无轨电车,还是可容纳140人的铰接式公交车,都在很多南京人的记忆中,留下或浓或淡的一笔。你还记得,那些年乘过的公交车,以及在公交车上发生的故事吗?1974年以前的南京公共汽车全是国外老式旧车1918年,南京名士佘恒等人欲创办“金陵长途汽车公司”,1921年,佘恒说服了几位有影响的地方士绅,与他们共同发起成立“宁垣长途汽车公司”。因遭人力车业、马车业反对,延至1924年4月,宁垣公司的公交车才驶上街头。当时的路况极差,车开起来东倒西歪,颠得乘客屁股生疼,年老体弱者更是不堪忍受。车虽定员12人,可有时能挤进40人。至1927年8月,宁垣公司终告歇业。1928年,商人赵于朔创办关庙汽车公司,行驶夫子庙到下关江边一线,在经营管理上不采用在站上售票的惯例,首次设售票员随车售票。开业不久,因政府机关随意借车,军警乘车不买票,亏损过巨,仅5个月,即告停业。1929年1月,赵于朔又重新招股创办振裕汽车公司,招用女售票员20余人,开创了公共汽车招用女工的先例。因营业迭受军警滋扰,至12月停业。 1928年,由归国华侨出资的兴华汽车公司成立;其后,1931年5月5日,由国民政府中央建设委员会委员长张静江和民国要员吴稚晖、李石曾等投资创办的“南京江南长途汽车股份公司”成立了。他们与兴华公司并营,通过一系列商战终于吞并了兴华公司,争取了市内公交的专营权。至抗战前,江南公司公交车由6辆猛增到300多辆;职工增至1600多名;城郊线路发展达8条。抗日战争爆发,江南公司有201辆汽车被征作军用,尚剩80余辆车随政府撤离南京。1946年4月,江南公司带旧车48辆回南京,续办市内公共汽车业务。1947年9月,官商合办的首都汽车公司与江南公司共同经营市区线路。首都公司客车系向美国克雷司勒公司订购T234型道奇牌货车改装而成,车身漆色上为淡黄,下为朱红。江南公司客车由雪佛兰、司蒂倍克、福特等牌汽车改装,车身漆色上为乳白,下为天蓝。民国时期,南京公共汽车皆为国外产品,厂牌繁杂,1924年至1930年间,公共汽车多为小型车,动力小,载客少,设备亦较简陋,车厢低矮,木长条坐椅,车门设在车厢后面,行车颠簸时人头可触及车顶。上世纪50年代,公共汽车均为国外产的老式旧车,厂牌杂、车型不一,完全依靠修配维持使用。公交职工为了多出车,尽一切努力寻找废旧料,采用“修、补、拼、改、代、焊、接”多种方法解决所需的配件。1958年起,开始购用国产解放牌新客车,至1974年,淘汰了所有的国外各种牌号旧车,全部使用国产汽车。留在南京人记忆中的“大辫子”和“大通道”我不会忘记记忆中的电车,翘着两条长长的辫子,努力想与梧桐树的枝叶来个亲密接触,不会忘记驾驶员下车拉辫子的动作,我觉得电车与南京的梧桐和民国建筑最协调了。说电车过时了吗?还是不美观?否!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依然保留着有轨电车,我觉得很漂亮,那可是街上一道古朴的风景。 ——网友“sunnyclub”1957年,因客流增长,车辆不够,江南公司试制客车挂车,在客车与挂车之间制动采用电力式传动并加装保险链条及挂车脱钩自动制动开关,挂车转向装置采用转盘式。最早于上世纪60年代在南京街头出现的无轨电车,蓝白相间,圆头圆脑,因为车顶上有两根电线,被大家称为“大辫子”。1960年,南京兴建无轨电车,全部工程投资638.35万元。工程技术人员根据南京广场多、绿化好、道路宽窄不一的特点,参照兄弟城市的经验,采用不同的架设方法。中山路、中央路、中山南路等道路,用单臂链式悬吊;新街口、鼓楼、热河路等3个广场用蛛网式钢索结构,其中鼓楼广场中央不立电杆,保持广场宽广和谐的特色,在技术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整个线网架设,不仅节约投资,而且保护了城市绿化。1975年,公交修配厂试制成ND-661铰接式电车。因为前后两节车厢可容纳140人左右,被乘客们称为“大通道”。1995年,南京开始出现公交单车,一改大通道的拖沓形象,单车轻松地穿梭在南京的大街小巷,一出现就受到人们的欢迎。从1959年第一辆铰接车投入运营,直到1998年9月,南京市区淘汰所有铰接式公交车,改用单车无人售票车,大通道公交车淡出历史舞台。1995年还出现了双层公交车,最先开通的是南京长江大桥线路,后来开通了“特1线”,也就是100路。但双层大巴因为不适应主城区的道路,日渐隐退。有轨电车的历史1807年在英国威尔士,一种由马牵引的车行驶在光滑的轨道上,远比在崎岖不平的马路上行驶更快捷和舒适,此即为有轨电车的雏形。1881年,德国工程师维尔纳·冯·西门子在柏林近郊铺设了第一条电车轨道,靠一条铁轨通电,另一条铁轨作回路。但这种线路对街上的交通太危险了,西门子于是采用将输电线路架高的方式解决了供电和安全问题。1884年,美国人C·J·范德波尔在多伦多农业展览会上试用电车运载乘客。他试用的电车用一根带触轮的集电杆和一条架空触线输电并以钢轨为另一回路的供电方法。1888年,美国人斯波拉格在里士满用上述方法在几条马拉轨道车路线上改用电力牵引车行驶,并对车辆的集电装置,控制系统、电动机的悬挂方法及驱动方式作了改进,于是出现了现代有轨电车。1890—1920年是有轨电车在世界范围大发展的时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世界上几乎每一个大城市都有有轨电车。虽然这种电车的路轨是固定的,不能让路,在交通拥挤的街上造成诸多不便,巴黎、伦敦和纽约很快废弃了这样的电车,但是,还有许多欧洲大陆上的城市保留了这种有轨式电车。墨尔本拥有全球最大的有轨电车网络,也是全澳大利亚唯一有有轨电车的城市。南京与轻轨曾擦肩而过根据南京档案馆的相关史料记载,1943年前后,汪伪政府为了改善南京的交通,曾经准备建轻轨。下关作为始发站,经中山北路到达终点站新街口。但这条线路在铺设到鼓楼以后,抗日战争胜利,日军投降,于是尚未铺设完成的轻轨就这么被拆除了。南京,也就此与轻轨缘悭一线。虽然当年南京没有发展有轨电车,但却修筑了我国最早的城市轨道交通——“宁省铁路”。该铁路修建于清末,拆除于上个世纪的1958年。以下关为起点,途经兴中门—铁路北街—铁路南街—鼓楼—太平北路—长江路—长白街—雨花门—中华门。据悉,“宁省铁路”之所以被称为小火车,主要是因为该铁路的铁轨宽度虽与现代火车铁轨宽度一样,但载客的火车车厢少,个头也小,可谓是火车的迷你版。小火车的叫法也由此而来。 综合《南京公用事业志》等。优点:一公里路面电车线所需的投资只是一公里地下铁路的三分之一;无需在地下挖掘隧道;相较其他路面交通工具,路面电车更有效减少交通意外的比率;路面电车因为以电力推动关系,车辆不会排放废气,是一种无污染的环保交通工具。缺点:成本不及公共汽车低,对小型城市来说财政负担颇重;效率比地下铁路低;路面电车路轨占用路面,路面交通要为路面电车改道,并让出行车线;需要设置架空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