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L5G4 china.huanqiu.comarticle这5位河南教授中可能要诞生院士 为什么是他们?/e3pmh1nnq/e3pn60p0i好激动!5月15日晚中国工程院公布521名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商报君从密密麻麻521位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看到5个熟悉的名字。他们分别是郑州大学王复明、河南工业大学卞科、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和田克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他们都是我省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如“科技功臣”王复明是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粮食储藏与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卞科研究成果在国内20多家大型仓储企业和40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粮食储存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康相涛专注于研究品种鸡改良,田克恭则是把“兽医”这一职业做到了梦想极致,张新友则专注于花生的品种改良……总结一下,原来“高冷尖”的准院士们都是医生啊,有人是高速公路医生,有人是兽医,有人是植物医生,嘻嘻~~~一号“准院士”人物:王复明职务: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年龄:58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提名方式:中国科协简介:河南省沈丘县人,1957年3月出生,郑州大学首批高端人才培养对象,曾被评“河南省科技功臣”“高速公路医生”王复明: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王复明身上有很多闪亮标签,如“科技功臣”、“海龟”、“博士后”、“首席科学家”等等,用一个通俗的解释也讲明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那就是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专治高速公路裂缝顽疾的专科“医生”。 裂缝是高速公路的“通病”、“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开膛破肚”或加铺顶层沥青,不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很难治愈。王复明的这套无损检测与快速维修整套技术,不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就像给公路做CT一样,每小时可检测上百公里。”但该项技术的“瓶颈”在于如何解析无损检测信号。“就像医生给病人做了B超,要从B超结果反推哪儿有问题,找到病灶,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王复明对该项目关于路面材料性能反演这一核心内容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创造性地建立了解析无损检测信号的新方法,不用“开膛破肚”,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维修一处病害。据公开报道资料显示,1957年,王复明出生于河南沈丘,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当起了水利技术员。1977年恢复高考,他被郑州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录取。1994年,王复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4月,王复明谢绝了美方的挽留,放弃“绿卡”携全家回国。他刚回来时,国内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资金缺乏还不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单位根本不欢迎他们去做无损检测现场试验,免费都不愿意。 为了推广这项高新技术,王复明开着自己筹措资金买来的检测设备车,带着两个助手,从1994年到2000年,跑遍了十多个省、区、市,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 60余期,无偿检测公路近2万公里。经过3年多的研究和探索,2003年他终于找到了用高聚物注浆的修复方法,开发了以无损检测技术为基础的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不需开挖,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开放交通。可以说,这项成果为高速公路病害诊断和快速处治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二号“准院士”人物:卞科职务: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年龄:54岁研究方向:食品工程提名单位:中国科协简介: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粮食储藏与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卞科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为国家储粮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4年,这两项新技术在国内20多家大型仓储企业和40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粮食储存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节电节能15%以上,小麦加工企业单位产能提高20%以上,产品出率提高3%以上,大幅提高了小麦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三号“准院士”人物:康相涛职务: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年龄:52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提名单位:中国科协简介:1962年8月生,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康相涛:为固始鸡插双“科技翅膀”翻阅康相涛的资料,有这样一篇文章:不少吃过河南“固始鸡”的人都说:“味道比想象中的还好”。他们可能想不到,是科技的力量让“固始鸡”从河南“飞向”了全国,不仅圆了农民的脱贫致富梦,也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国人的食物品质和生活质量。康相涛就是为固始鸡插上翅膀的科技专家。康相涛致力于鸡品种改良,培育出了固始鸡蛋用、肉用配套系以及矮小型绿壳蛋鸡等8个新品系,已在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和贵州等省市推广转化,为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号“准院士”人物:田克恭现任职务:科技部下属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龄:51岁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提名方式:院士提名简介: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万荣县汉薛镇人。他主编了我国首部实验动物病毒学专著《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填补了兽医学科无系统介绍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专著的空白;他在国际上第一个揭示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并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活疫苗和诊断试剂,解决了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个世界性难题。“兽医”田克恭:48岁跳槽“为理想打工”【语录】原来在美国,兽医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与医生、律师相当,兽医不仅仅是我爷爷认为的劁猪骟马工作,兽医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有媒体这样形容田克恭的职业路:从最初无奈地选择兽医,到后来走上兽医科学研究之路;从军事医学科学院意气风发的青年研究员,到中国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资深专家,再到告别体制,加盟企业,田克恭一直坚守着他钟爱的兽医事业。1978年恢复高考,当时上高中的田克恭喜欢化学,所以他高考第一志愿是上海化工学院,第二志愿是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报的专业是农业气象和土壤化学,无奈被调剂到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我至今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的心情有多失望。”田克恭回忆说,当年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去了北京。那时候,兽医是个不被人们看好的专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有些人甚至中途退学。为此,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系每年有一个特别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先是组织同学们去天安门、长城、动物园等地游玩,让新生放松心情,然后邀请兽医界的前辈为新生“打气鼓劲”。“至今,我依然十分怀念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刘瑞三先生。”田克恭说,通过刘瑞三先生的入学教育,他了解到,原来在美国,兽医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与医生、律师相当,同时他也明白了,兽医不仅仅是劁猪骟马,兽医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田克恭暗下决心—今后要在预防兽医学领域有所建树。2012年,田克恭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公职,来到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国家科技部依托普莱柯生物组建的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选择在48岁的时候“跳槽”,需要莫大的勇气,但田克恭有自己的看法,“科技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不想‘吃老本’,我希望自己回头来看的时候,每一步都是进步。”田克恭说,他把自己的这次转变叫“为理想打工”。田克恭的理想是什么呢?他说,在健康问题上,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都是平等的,也是息息相关的。预防兽医学保证的是动物健康,也是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但同时,他也提出,如果一种产品,只让动物长得又快又好,但若违规超剂量或超时限添加,则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的问题,抑或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不能算是优秀的产品。“预防兽医学最终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理念。”五号“准院士”人物:张新友现任职务: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年龄:51岁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提名方式:院士提名简介:男,1963年8月出生,河南太康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带领团队培育花生新品种23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育成国际领先的“远杂9102”等种间杂交品种,建立了花生转基因技术体系并获得油酸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品系。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广花生新品种9500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7部。公开资料显示,“花生医生”张新友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花生研究,一直在花生科研和成果转化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主持或参与选育花生新品种10个,其中利用远缘杂交及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远杂9102、远杂9307,是中国第一个直接利用花生野生种选育的品种。“远杂9102”等远缘杂交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我省现有多少名院士?在豫工作院士仅19人河南商报曾经就我省院士分布状况做过调查,目前,全省共有19位专职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这19位院士中,有不少是中央驻豫单位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就有一批,如王家耀、许其凤、邬江兴、高俊等。已故老院士朱尊权曾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细数起来,河南本土院士少之又少。其中,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是河南培养的第一位本土院士,2003年当选。随后,2009年当选的申长雨、张改平也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本土院士。201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得在豫工作的院士人数达到19人。河南的第一位院士出现在1991年。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俊伟,以其在炼油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在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河南拥有本土院士则在12年后。2003年,已在郑州大学任教45年的吴养洁,因为长期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由此看来,中国工程院公布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河南本土院士候选人多达5名,可谓创历史新高。-------------------新闻背景:中国工程院公布521名院士候选人名单无处级以上干部5月15日晚,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具体名单详见中国工程院官网)。同时公布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认定规则(试行)》和《致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的一封信》。据了解,这是工程院院士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处级以上干部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变化1:无处级以上干部候选人今年院士增选与历次院士增选最大的不同是,本次院士增选规定,候选人只能在院士提名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中选择一种提名渠道。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中国工程院制定了院士候选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认定规则。变化2:增选增加“终选”机制过去院士候选人仅由候选人所在学部范围投票选举,此次增加了“终选”机制。今年新当选院士将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将考察候选人在更广学术范围内的认可度。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变化3:候选人年龄下调5岁同时,候选人年龄上限相较往年下调了5岁,实际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注重提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时注重提名来自工程技术一线的科技专家。工程院提出,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答疑解惑【关于院士增选的几个解释】1、院士待遇如何?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政府大幅提高两院院士的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新当选的两院院士,自当选之月起发给院士津贴。2、啥样人能成为一名院士?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3、院士选举流程是什么?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来源:河南商报官方微信)1431855078000责编:千帆河南商报1431855078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好激动!5月15日晚中国工程院公布521名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商报君从密密麻麻521位有效候选人名单中看到5个熟悉的名字。他们分别是郑州大学王复明、河南工业大学卞科、河南农业大学康相涛和田克恭、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张新友。他们都是我省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研究成果广泛应用于我们生活中,如“科技功臣”王复明是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粮食储藏与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卞科研究成果在国内20多家大型仓储企业和40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粮食储存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康相涛专注于研究品种鸡改良,田克恭则是把“兽医”这一职业做到了梦想极致,张新友则专注于花生的品种改良……总结一下,原来“高冷尖”的准院士们都是医生啊,有人是高速公路医生,有人是兽医,有人是植物医生,嘻嘻~~~一号“准院士”人物:王复明职务: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水利与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年龄:58岁研究方向:岩土工程提名方式:中国科协简介:河南省沈丘县人,1957年3月出生,郑州大学首批高端人才培养对象,曾被评“河南省科技功臣”“高速公路医生”王复明: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王复明身上有很多闪亮标签,如“科技功臣”、“海龟”、“博士后”、“首席科学家”等等,用一个通俗的解释也讲明他的研究方向和成果,那就是病路险坝“微创”修复技术开拓者,专治高速公路裂缝顽疾的专科“医生”。 裂缝是高速公路的“通病”、“难病”。常规的治疗方法是“开膛破肚”或加铺顶层沥青,不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而且很难治愈。王复明的这套无损检测与快速维修整套技术,不造成对路面的破坏。“就像给公路做CT一样,每小时可检测上百公里。”但该项技术的“瓶颈”在于如何解析无损检测信号。“就像医生给病人做了B超,要从B超结果反推哪儿有问题,找到病灶,这是一个复杂的理论问题。”王复明对该项目关于路面材料性能反演这一核心内容提出新的研究思路,创造性地建立了解析无损检测信号的新方法,不用“开膛破肚”,只要半个小时就能维修一处病害。据公开报道资料显示,1957年,王复明出生于河南沈丘,高中毕业后返乡务农,当起了水利技术员。1977年恢复高考,他被郑州工学院水利工程系录取。1994年,王复明作为高级访问学者赴美国德克萨斯A&M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1993年4月,王复明谢绝了美方的挽留,放弃“绿卡”携全家回国。他刚回来时,国内在无损检测技术研究方面几乎是空白。资金缺乏还不是他面临的最大难题,很多单位根本不欢迎他们去做无损检测现场试验,免费都不愿意。 为了推广这项高新技术,王复明开着自己筹措资金买来的检测设备车,带着两个助手,从1994年到2000年,跑遍了十多个省、区、市,共举办各类技术讲座 60余期,无偿检测公路近2万公里。经过3年多的研究和探索,2003年他终于找到了用高聚物注浆的修复方法,开发了以无损检测技术为基础的高聚物注浆成套技术及装备。不需开挖,十几分钟后就可以开放交通。可以说,这项成果为高速公路病害诊断和快速处治开辟了全新的途径。二号“准院士”人物:卞科职务: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年龄:54岁研究方向:食品工程提名单位:中国科协简介:男,汉族,1960年8月出生,陕西省兴平市人,教授,硕士生导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粮食储备‘四合一’新技术研究开发与集成创新”获得了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作为河南工业大学副校长,同时也是粮食储藏与加工领域的知名专家,卞科和他的团队研发出来的“四合一”储粮新技术,为国家储粮安全提供了坚实的保障。2014年,这两项新技术在国内20多家大型仓储企业和40多家大型小麦加工企业推广应用,粮食储存损失损耗从4%降到1%以内,宜存率从70%提高到99%,储粮化学药剂使用量减少80%,节电节能15%以上,小麦加工企业单位产能提高20%以上,产品出率提高3%以上,大幅提高了小麦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明显。三号“准院士”人物:康相涛职务:河南农业大学牧医工程学院院长年龄:52岁研究方向: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提名单位:中国科协简介:1962年8月生,河南南阳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原学者。康相涛:为固始鸡插双“科技翅膀”翻阅康相涛的资料,有这样一篇文章:不少吃过河南“固始鸡”的人都说:“味道比想象中的还好”。他们可能想不到,是科技的力量让“固始鸡”从河南“飞向”了全国,不仅圆了农民的脱贫致富梦,也极大程度地改善了国人的食物品质和生活质量。康相涛就是为固始鸡插上翅膀的科技专家。康相涛致力于鸡品种改良,培育出了固始鸡蛋用、肉用配套系以及矮小型绿壳蛋鸡等8个新品系,已在河南、湖北、四川、云南、陕西和贵州等省市推广转化,为企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四号“准院士”人物:田克恭现任职务:科技部下属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年龄:51岁研究方向:预防兽医学提名方式:院士提名简介:196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学位,万荣县汉薛镇人。他主编了我国首部实验动物病毒学专著《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填补了兽医学科无系统介绍实验动物病毒性疾病专著的空白;他在国际上第一个揭示猪“高热病”发病原因,并在全球率先研制成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活疫苗和诊断试剂,解决了严重危害国内外养猪业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这个世界性难题。“兽医”田克恭:48岁跳槽“为理想打工”【语录】原来在美国,兽医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与医生、律师相当,兽医不仅仅是我爷爷认为的劁猪骟马工作,兽医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有媒体这样形容田克恭的职业路:从最初无奈地选择兽医,到后来走上兽医科学研究之路;从军事医学科学院意气风发的青年研究员,到中国农业部兽医诊断中心的资深专家,再到告别体制,加盟企业,田克恭一直坚守着他钟爱的兽医事业。1978年恢复高考,当时上高中的田克恭喜欢化学,所以他高考第一志愿是上海化工学院,第二志愿是北京农业大学(今中国农业大学),报的专业是农业气象和土壤化学,无奈被调剂到了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专业。“我至今还记得,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的心情有多失望。”田克恭回忆说,当年怀着非常复杂的心情去了北京。那时候,兽医是个不被人们看好的专业,很多人都不愿意去学,有些人甚至中途退学。为此,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系每年有一个特别针对新生的入学教育:先是组织同学们去天安门、长城、动物园等地游玩,让新生放松心情,然后邀请兽医界的前辈为新生“打气鼓劲”。“至今,我依然十分怀念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今中国农业科学院上海兽医研究所)的刘瑞三先生。”田克恭说,通过刘瑞三先生的入学教育,他了解到,原来在美国,兽医的社会地位和收入与医生、律师相当,同时他也明白了,兽医不仅仅是劁猪骟马,兽医不仅关系到畜牧业的健康发展,还关系到老百姓的身体健康,甚至关系到社会的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田克恭暗下决心—今后要在预防兽医学领域有所建树。2012年,田克恭做了一个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决定,辞去公职,来到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担任国家科技部依托普莱柯生物组建的国家兽用药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选择在48岁的时候“跳槽”,需要莫大的勇气,但田克恭有自己的看法,“科技进步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不想‘吃老本’,我希望自己回头来看的时候,每一步都是进步。”田克恭说,他把自己的这次转变叫“为理想打工”。田克恭的理想是什么呢?他说,在健康问题上,人和人、人和动物之间都是平等的,也是息息相关的。预防兽医学保证的是动物健康,也是保证食品安全以及人类的健康。但同时,他也提出,如果一种产品,只让动物长得又快又好,但若违规超剂量或超时限添加,则可能会带来食品安全的问题,抑或可能对人类和生态环境产生不利影响,这也不能算是优秀的产品。“预防兽医学最终追求的是一种自然和谐,是‘同一个世界,同一个健康’的理念。”五号“准院士”人物:张新友现任职务: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年龄:51岁研究方向:作物遗传育种提名方式:院士提名简介:男,1963年8月出生,河南太康县人,汉族,中共党员,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带领团队培育花生新品种23个,在全国名列前茅。建立了花生远缘杂交育种技术体系,育成国际领先的“远杂9102”等种间杂交品种,建立了花生转基因技术体系并获得油酸含量明显提高的转基因品系。在分子育种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推广花生新品种9500多万亩,社会经济效益显著。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7部。公开资料显示,“花生医生”张新友1984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花生研究,一直在花生科研和成果转化领域辛勤耕耘,取得了一系列骄人的成绩。主持或参与选育花生新品种10个,其中利用远缘杂交及细胞工程技术培育的远杂9102、远杂9307,是中国第一个直接利用花生野生种选育的品种。“远杂9102”等远缘杂交品种的育成,实现了育种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我国花生远缘杂交育种跻身于世界领先行列。我省现有多少名院士?在豫工作院士仅19人河南商报曾经就我省院士分布状况做过调查,目前,全省共有19位专职院士,其中中科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2人。这19位院士中,有不少是中央驻豫单位院士,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就有一批,如王家耀、许其凤、邬江兴、高俊等。已故老院士朱尊权曾是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名誉院长。细数起来,河南本土院士少之又少。其中,郑州大学化学系教授吴养洁是河南培养的第一位本土院士,2003年当选。随后,2009年当选的申长雨、张改平也是河南为数不多的本土院士。2013年12月20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公布增选院士名单,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设计师樊会涛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使得在豫工作的院士人数达到19人。河南的第一位院士出现在1991年。中国石化集团洛阳石油化工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陈俊伟,以其在炼油工业做出的杰出贡献,在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河南拥有本土院士则在12年后。2003年,已在郑州大学任教45年的吴养洁,因为长期在物理有机、金属有机与大环化学等方面有系统的、创新性的重要研究成果,当选为中科院院士。由此看来,中国工程院公布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中,河南本土院士候选人多达5名,可谓创历史新高。-------------------新闻背景:中国工程院公布521名院士候选人名单无处级以上干部5月15日晚,中国工程院公布了经院主席团审定的521名2015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具体名单详见中国工程院官网)。同时公布的还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认定规则(试行)》和《致中国工程院有效候选人及其所在单位的一封信》。据了解,这是工程院院士章程修订后的首次增选。处级以上干部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变化1:无处级以上干部候选人今年院士增选与历次院士增选最大的不同是,本次院士增选规定,候选人只能在院士提名或有关学术团体提名中选择一种提名渠道。规定明确提出,公务员法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党政机关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原则上不作为院士候选人(军队系统参照执行)。中国工程院制定了院士候选人党政机关领导干部身份认定规则。变化2:增选增加“终选”机制过去院士候选人仅由候选人所在学部范围投票选举,此次增加了“终选”机制。今年新当选院士将由具有投票权的全体院士投票产生,将考察候选人在更广学术范围内的认可度。选举实行等额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有效票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当选。变化3:候选人年龄下调5岁同时,候选人年龄上限相较往年下调了5岁,实际年龄不得超过65周岁,注重提名符合标准和条件的优秀中青年科技专家。提名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时注重提名来自工程技术一线的科技专家。工程院提出,年龄超过65周岁的候选人,获得6位院士提名即为有效,其中本学部院士应不少于4位。年龄超过70周岁的候选人被提名次数仅限1次。答疑解惑【关于院士增选的几个解释】1、院士待遇如何?在中国,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政府大幅提高两院院士的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两院院士每人每月发放1000元津贴,资深院士津贴标准每人每年为10000元人民币,资深院士津贴免征个人所得税。新当选的两院院士,自当选之月起发给院士津贴。2、啥样人能成为一名院士?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评选需要提名,提名资格一般为: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自然科学二等奖以上;需要经过大概三轮评选才能成为院士。3、院士选举流程是什么?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 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来源:河南商报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