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IYqP china.huanqiu.comarticle十年义务扫全楼 感召邻里同参与/e3pmh1nnq/e3pn60p0i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王霄一封居民来信,正在西城区引发一场寻找身边默默无闻活雷锋的行动。写信者介绍了这样一位邻居:李润梅,十年如一日默默打扫全楼的环境卫生,在所有13层楼的外窗上贴窗花、摆绿植,给楼里的314户居民门前铺地板革防尘……凭一人之力,把这栋没有物业的老楼收拾得干净、温馨。在她的感召下,如今邻居们也纷纷加入到义务打扫、守护楼道卫生的行列中。有的人搬了家,还把这股新风尚带到了新住所,影响了更多的人。置办27样清洁具宣西大街上有片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4号楼,是人们常说的筒子楼,外观上已显老态,可一进楼道,别有洞天。 40年前的木头楼梯扶手,漆已斑驳,却一尘不染;每层24户,长长的楼道里,不见垃圾;走廊的旧暖气片脚下铺上了地板革,不起土。抬头再瞧,楼道里灯笼高挂,窗台下花团锦簇,花旁盆中鱼儿畅游,一派生机盎然……社区负责人王洁告诉记者,这都是李润梅辛劳的成果。52岁的李润梅住在十层,敲开房门时,她正在家往玻璃刷上绑毛巾。她说,这是自己的发明,吸水不起毛,擦起东西很趁手。像这样的工具,10年来她已记不清用坏了多少,光是工具的种类就有塑料桶、钢丝球、百洁布、棕榈刷……多达27种。“有的专门擦纱窗,有的专门清理犄角旮旯,总之全用得上。”李润梅快人快语,说话时也不放下手中的活计。1999年下岗后,李润梅选择了自谋职业。平时就是热心肠的她,这下富裕时间一多,更是忍不住想为大伙做点事。那时的楼道因为常年无人打理,杂乱无章。她先从自家所在10层开始“攻坚”,每天清早不到5点就出门,清垃圾、扫窗台、擦扶手……日日不间断。随后,又开始向周边的楼层“渗透”,直到把整个楼13层全“包圆儿”了。“活多了,早上时间不够,就利用下午、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打扫,反正一天下来整个楼清理一遍。”李润梅话语中透着自豪、得意。三十年没擦的窗户亮堂了去年三伏天,李润梅又干了件大活儿。楼道里面已经干净了,可作为“脸面”的纱窗、玻璃窗仍是三十几年没好好擦洗了,打外面一瞧,满是污泥,李润梅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去年夏天,她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光是清洗剂就买了20桶,用的抹布数不过来。每天清早,李润梅带着双层口罩“上岗”,玻璃窗擦不了两三块,一桶新水就变成泥汤。一趟趟回家换水,把自家下水道都堵了。虽然脏、累,但看着油腻腻的窗子一点点透出亮来,李润梅说她心里也亮堂了。更让她高兴的是,老伴儿金振常心疼她,理解她,更支持她,工作之余,也来给她搭把手。就这样,经过一个来月的奋战。全楼数百块窗户焕然一新。紧跟着又开始装饰:从各家住户收集来废旧矿泉水瓶,放进水,插上太阳花、牡丹花、富贵竹……元旦前,李润梅又自掏腰包,给每个窗子上贴了窗花,挂上了红灯笼。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一眼望去,整个4号楼红彤彤一片,煞是养眼。街道涌现出一批“李润梅”李润梅擦亮的,不只是楼道的玻璃窗,还有同住在4号楼的314户居民的心灵之窗。大伙被她的热心、辛劳感动,眼下,不少居民自觉加入到了清扫、维护大楼卫生的队伍中来。给西城区政府部门写信介绍李润梅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寄信人落款“扑生”,她说,自己在北京租住过很多地方,寄居过大杂院,也搬上过筒子楼,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4号楼里这位热心肠的李大姐。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扑生”已经搬出了宣西大街,但在新居,她仍会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全家打扫楼道,邻里街坊有了难心事一定会主动上前搭把手。她说,这是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不能丢。社区负责人王洁透露,其实,这些年来,背着李润梅给社区、街道写表扬信的不只“扑生”一人。也有很多其他社区的居民在挖掘自己身边的“李润梅”。如今,整个广内街道已经出现了一批默默无闻义务服务的“李润梅”,他们每天都在用自身的光和热,感染、鼓励着身边更多的人。上图:李润梅在美化楼道。记者手记榜样的力量巩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对道德模范社会价值的精辟概括。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导向、一片道德高地。她可以感染周边人,传递正能量。所谓见贤思齐。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在赞叹李润梅十年义务扫全楼的默默奉献时,更欣喜的看到:李润梅的善举仿佛一颗火种,在她周边已燃旺了一种无私服务他人、热心奉献社会的氛围,并被“扑生”们带走,散播得更远。所谓薪火相传。我们身边从来就不乏默默无闻的道德榜样,他们让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们可信、可亲、可学。这样的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的教科书。采访李润梅时,我们感觉到她竟是那样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幸福,人也显得比同龄人年轻许多。问她幸福何来?她道,因为周围的人都需要我。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奉献的同时,我们也收获很多。感染带动周围人的,不仅仅是李润梅的辛劳,她每天洋溢在脸上的这份心底的幸福,是传播正能量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扑生”们,正源源不断汲取着榜样的力量,在自己的内心萌蘖幸福,并不断散播。1426730024000责编:千帆北京日报1426730024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本报记者 巩峥 通讯员 王霄一封居民来信,正在西城区引发一场寻找身边默默无闻活雷锋的行动。写信者介绍了这样一位邻居:李润梅,十年如一日默默打扫全楼的环境卫生,在所有13层楼的外窗上贴窗花、摆绿植,给楼里的314户居民门前铺地板革防尘……凭一人之力,把这栋没有物业的老楼收拾得干净、温馨。在她的感召下,如今邻居们也纷纷加入到义务打扫、守护楼道卫生的行列中。有的人搬了家,还把这股新风尚带到了新住所,影响了更多的人。置办27样清洁具宣西大街上有片没有物业的老旧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4号楼,是人们常说的筒子楼,外观上已显老态,可一进楼道,别有洞天。 40年前的木头楼梯扶手,漆已斑驳,却一尘不染;每层24户,长长的楼道里,不见垃圾;走廊的旧暖气片脚下铺上了地板革,不起土。抬头再瞧,楼道里灯笼高挂,窗台下花团锦簇,花旁盆中鱼儿畅游,一派生机盎然……社区负责人王洁告诉记者,这都是李润梅辛劳的成果。52岁的李润梅住在十层,敲开房门时,她正在家往玻璃刷上绑毛巾。她说,这是自己的发明,吸水不起毛,擦起东西很趁手。像这样的工具,10年来她已记不清用坏了多少,光是工具的种类就有塑料桶、钢丝球、百洁布、棕榈刷……多达27种。“有的专门擦纱窗,有的专门清理犄角旮旯,总之全用得上。”李润梅快人快语,说话时也不放下手中的活计。1999年下岗后,李润梅选择了自谋职业。平时就是热心肠的她,这下富裕时间一多,更是忍不住想为大伙做点事。那时的楼道因为常年无人打理,杂乱无章。她先从自家所在10层开始“攻坚”,每天清早不到5点就出门,清垃圾、扫窗台、擦扶手……日日不间断。随后,又开始向周边的楼层“渗透”,直到把整个楼13层全“包圆儿”了。“活多了,早上时间不够,就利用下午、晚上的闲暇时间去打扫,反正一天下来整个楼清理一遍。”李润梅话语中透着自豪、得意。三十年没擦的窗户亮堂了去年三伏天,李润梅又干了件大活儿。楼道里面已经干净了,可作为“脸面”的纱窗、玻璃窗仍是三十几年没好好擦洗了,打外面一瞧,满是污泥,李润梅看着心里不是滋味。去年夏天,她开始啃这块“硬骨头”。光是清洗剂就买了20桶,用的抹布数不过来。每天清早,李润梅带着双层口罩“上岗”,玻璃窗擦不了两三块,一桶新水就变成泥汤。一趟趟回家换水,把自家下水道都堵了。虽然脏、累,但看着油腻腻的窗子一点点透出亮来,李润梅说她心里也亮堂了。更让她高兴的是,老伴儿金振常心疼她,理解她,更支持她,工作之余,也来给她搭把手。就这样,经过一个来月的奋战。全楼数百块窗户焕然一新。紧跟着又开始装饰:从各家住户收集来废旧矿泉水瓶,放进水,插上太阳花、牡丹花、富贵竹……元旦前,李润梅又自掏腰包,给每个窗子上贴了窗花,挂上了红灯笼。华灯初上,万家灯火,一眼望去,整个4号楼红彤彤一片,煞是养眼。街道涌现出一批“李润梅”李润梅擦亮的,不只是楼道的玻璃窗,还有同住在4号楼的314户居民的心灵之窗。大伙被她的热心、辛劳感动,眼下,不少居民自觉加入到了清扫、维护大楼卫生的队伍中来。给西城区政府部门写信介绍李润梅的,就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寄信人落款“扑生”,她说,自己在北京租住过很多地方,寄居过大杂院,也搬上过筒子楼,但印象最深刻的还是4号楼里这位热心肠的李大姐。虽然因为工作原因,“扑生”已经搬出了宣西大街,但在新居,她仍会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全家打扫楼道,邻里街坊有了难心事一定会主动上前搭把手。她说,这是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不能丢。社区负责人王洁透露,其实,这些年来,背着李润梅给社区、街道写表扬信的不只“扑生”一人。也有很多其他社区的居民在挖掘自己身边的“李润梅”。如今,整个广内街道已经出现了一批默默无闻义务服务的“李润梅”,他们每天都在用自身的光和热,感染、鼓励着身边更多的人。上图:李润梅在美化楼道。记者手记榜样的力量巩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是对道德模范社会价值的精辟概括。一个榜样,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标杆、一种导向、一片道德高地。她可以感染周边人,传递正能量。所谓见贤思齐。时代前进需要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来引领,社会发展需要道德楷模的力量来推动。我们在赞叹李润梅十年义务扫全楼的默默奉献时,更欣喜的看到:李润梅的善举仿佛一颗火种,在她周边已燃旺了一种无私服务他人、热心奉献社会的氛围,并被“扑生”们带走,散播得更远。所谓薪火相传。我们身边从来就不乏默默无闻的道德榜样,他们让抽象的价值体系变得具体生动,看得见、摸得着,让人们可信、可亲、可学。这样的榜样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鲜活的教科书。采访李润梅时,我们感觉到她竟是那样的发自内心的快乐、幸福,人也显得比同龄人年轻许多。问她幸福何来?她道,因为周围的人都需要我。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其实,奉献的同时,我们也收获很多。感染带动周围人的,不仅仅是李润梅的辛劳,她每天洋溢在脸上的这份心底的幸福,是传播正能量的最有力的催化剂;我们也相信,越来越多的“扑生”们,正源源不断汲取着榜样的力量,在自己的内心萌蘖幸福,并不断散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