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GyXR china.huanqiu.comarticle福州:点亮失落的南后街花灯/e3pmh1nnq/e3pn60p0i新华网福州1月10日电(刘玲玲)春节前一个月到来年三月,是福州南后街传统扎灯手工艺人谢善霖最忙碌的时候。福州素有灯市旧俗,明代万历学者王应山《闽大记》有“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的记载。而南后街作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曾经是福州市区传统花灯最大的制作和售卖集市,年年春节、元宵灯火辉煌。自从十岁起跟着奶奶一起学做花灯起,从生涩到纯熟,从风华正茂到鬓染秋霜,谢善霖对着花灯度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而这同样也是福州传统花灯制作由盛转衰的四十年。 南后街的灯笼店,曾经满街都是,如今几乎无迹可寻。而要找到这些手艺人更是不易。只有穿过几户人家的侧门,转过窄巷,越过数个深院,才能在某间小屋见到他们。谢善霖的小作坊就是其中一间。窄小的房间里站了两个人就显得捉襟见肘。地上满是散放的灯笼材料和半成品,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谢师傅扎得很快,几分钟就做好一个,向着身后一放,便又摆弄起新的竹篾来。做好的灯笼架子在他身后高高堆起,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数量仅是出自一人之手。由于花灯的买卖只有正月这几天,谢师傅平时只给寺庙扎莲花座,或者接一些丧事或者节庆用灯增加收入。等春节将近,师傅就开始集中做灯应市。制作花灯的材料有纸、布、竹、木等,需经过裁纸,染色、破竹篾、扎灯架、捏人面、糊纸等多项工序,最终才能做出一盏传统花灯。谢师傅从八月开始备料忙到正月,能扎一千多盏花灯,总共的收入,也不过三万出头而已。“夏天开始劈竹子做成这样细细的一根,没有地方买材料的!竹子啊纸啊,都要自己做自己染色。”谢师傅把两根竹篾捻在一起一折,一边用绳子缠着接合处固定,一边说:“现在的小辈都不学这个的,哪里吃得了这个苦。”谢师傅说,南后街以前有好多家专制花灯的店铺,大多是家传手艺。如今由于改建后铺面升值,不少灯笼店主无力负担租金,纷纷退出花灯行业,留下来的几家也只有正月元宵前后才能短租铺面来卖灯。更让他担心的是,扎灯手艺代代相传,但如今愿意继承家业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好多大学生来找我,还有人来拍微电影。没什么用,没有人是真正要学。”渐渐式微的福州花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扶持。2007年,南后街花灯制作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年底,南后街(花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护和传承,对于任何亟待留存的传统工艺而言都是尤为重要的“生命线”;南后街花灯,同样不例外。1420879663000责编:千帆新华网1420879663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新华网福州1月10日电(刘玲玲)春节前一个月到来年三月,是福州南后街传统扎灯手工艺人谢善霖最忙碌的时候。福州素有灯市旧俗,明代万历学者王应山《闽大记》有“沿门悬灯,通宵游赏,谓之灯市”的记载。而南后街作为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三坊七巷”的中轴线,曾经是福州市区传统花灯最大的制作和售卖集市,年年春节、元宵灯火辉煌。自从十岁起跟着奶奶一起学做花灯起,从生涩到纯熟,从风华正茂到鬓染秋霜,谢善霖对着花灯度过了四十多年的岁月,而这同样也是福州传统花灯制作由盛转衰的四十年。 南后街的灯笼店,曾经满街都是,如今几乎无迹可寻。而要找到这些手艺人更是不易。只有穿过几户人家的侧门,转过窄巷,越过数个深院,才能在某间小屋见到他们。谢善霖的小作坊就是其中一间。窄小的房间里站了两个人就显得捉襟见肘。地上满是散放的灯笼材料和半成品,几乎没有落脚的地方。谢师傅扎得很快,几分钟就做好一个,向着身后一放,便又摆弄起新的竹篾来。做好的灯笼架子在他身后高高堆起,实在难以想象这样的数量仅是出自一人之手。由于花灯的买卖只有正月这几天,谢师傅平时只给寺庙扎莲花座,或者接一些丧事或者节庆用灯增加收入。等春节将近,师傅就开始集中做灯应市。制作花灯的材料有纸、布、竹、木等,需经过裁纸,染色、破竹篾、扎灯架、捏人面、糊纸等多项工序,最终才能做出一盏传统花灯。谢师傅从八月开始备料忙到正月,能扎一千多盏花灯,总共的收入,也不过三万出头而已。“夏天开始劈竹子做成这样细细的一根,没有地方买材料的!竹子啊纸啊,都要自己做自己染色。”谢师傅把两根竹篾捻在一起一折,一边用绳子缠着接合处固定,一边说:“现在的小辈都不学这个的,哪里吃得了这个苦。”谢师傅说,南后街以前有好多家专制花灯的店铺,大多是家传手艺。如今由于改建后铺面升值,不少灯笼店主无力负担租金,纷纷退出花灯行业,留下来的几家也只有正月元宵前后才能短租铺面来卖灯。更让他担心的是,扎灯手艺代代相传,但如今愿意继承家业的年轻人却少之又少,传统技艺面临断代危险。“好多大学生来找我,还有人来拍微电影。没什么用,没有人是真正要学。”渐渐式微的福州花灯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保护和扶持。2007年,南后街花灯制作入选福建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年底,南后街(花灯)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保护和传承,对于任何亟待留存的传统工艺而言都是尤为重要的“生命线”;南后街花灯,同样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