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CaKrnJCi76 china.huanqiu.comarticle农妇讨薪成功一年接千次求助 称愿“天下无欠薪”/e3pmh1nnq/e3pn60p0i一句实话点燃的 “ 讨薪风暴 ”1962年出生的熊德明,如今已是年过半百。与10年前那个说话直来直去的普通农妇相比,熊德明的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和淡然。2003年10月24日,重庆市云阳县农妇熊德明割完猪草后,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年后,这位憨厚的农民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幸福的巧遇。熊德明至今对那一幕记忆深刻——总理询问了她和其他村民很多民生问题,当总理问到村子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有没有欠钱的事时,天性耿直的她在其他人都沉默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说了一句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时有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 “当时一直是话到嘴边,想着家里缺钱,打工又拿不到钱,所以说了。”话说完后,熊德明有点担心。丈夫也埋怨她不该说实话,因为村干部之前提醒过他们不要“乱说话”。但熊德明没想到,被拖欠的工资很快就于当晚送到了她手上。更让熊德明没想到的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讨薪风暴”在她的一句实话后拉开序幕。当年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12月初,国家发改委等6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贯彻《通知》,限期清偿拖欠工程款,严罚拖欠农民工工资者。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规定,对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纠纷,要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全国自上而下的“清欠行动”迅速展开:上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公安局110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行“365天监察无休”,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重庆警方设立农民工讨薪机构,专配民警立案追查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并着力解决政府拖欠款;北京建立“清欠”长效机制;山东防止产生新的拖欠;浙江建立健全了担保体系;江西从源头上预防“清欠”;海南多渠道筹资解决欠薪;四川建立工程备料预付制度……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熊德明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成为全国皆知的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将她评选为当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她: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她说了一句话,让全社会都“听”到了。熊德明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她和更多的农民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钱;惶恐的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她对生活的掌控和认识。“想做农民工的代言人,帮他们讨薪真是太难了”熊德明“火”起来了,她甚至成了“农民工讨薪”的一个符号。熊德明为自己讨薪成功后,不到一年时间,她就在家里接待了不下1000名上门求她帮着讨薪的人:一个包工头匆匆从河南坐火车跑到熊德明家,央求熊德明“跟总理说说”,替自己和12名农民工讨工钱。熊德明哭笑不得:“你也想得太简单了,我哪里见得了总理!”她去云阳县城参加一个活动,一到家就有一大群手持欠条的人欢呼着将她团团围住。听他们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讨要工钱的艰辛和愤怒后,熊德明无奈地说:“我必须给你们说实话!其实我就是一个煮饭喂猪的,我没得能力帮你们去要工钱。”人群炸开了锅:“大妹子,你给温总理打个电话不就中了?”……熊德明实在没有能力帮他们讨薪,只能尽自己所能帮这些远道而来的讨薪者们解决一点吃饭和住宿的问题。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招待十几个人吃饭,她去3个邻居家共借了5斤面条,下了满满两大锅。在来访者吃面条时,她又摸黑跑了1里多路,在8个乡亲家借了10床棉被,在两间房子里打好了6个地铺,才将他们一一安顿好。这些事情成了熊德明“成名”后的“主旋律”。“那些没拿到工钱的人,本来就没钱,花起路费来找我,我又的确帮不上忙,总觉得别人花了钱没办到事,心里不好过。”提起当年,熊德明仍然心有愧疚。2004年11月,架不住一拨又一拨来访者的劝说,熊德明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维权”之旅。她有两个表兄弟在温州打工多年,在那边得了矽肺病,厂里始终不给他们治疗,无奈之下只能一再请求她这个“名人”过去帮忙维权。与熊德明一起过去的,还有10多家贴身采访的媒体记者。到达温州永强机场,20多名来自重庆云阳、巴南、鱼洞、合川以及四川达县、邻水等地的农民工纷纷围住她,各自拿着证明材料向她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一位妇女“扑通”一下跪在她脚下哭道:“大嫂,我丈夫在温州患矽肺病死了,欠下10多万元医疗费,他们一直在拖,你千万要为我们做主呀!”熊德明和那个妇女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事实证明,熊德明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温州的5天,她什么事情都没办成,甚至连欠薪者的面都见不上。与前去讨薪路上的“风光”相比,熊德明回去的路可以用“灰溜溜”来形容——她最后连返程的机票钱都是找别人借的。“想做农民工的代言人,帮他们讨薪真是太难了!”熊德明在这次的经历后感慨说。再有讨薪者上门求助,熊德明只能平静地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会养猪的农民,我想安安静静地养猪。”回家养猪,是熊德明在一时的喧嚣之后最真实的想法。至于农民工权益,至于讨薪,她相信,有总理的关心,有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终究会得到解决。事实上,各地的“清欠行动”在最初的“讨薪风暴”后步入常态,效果开始渐渐显现。到2007年,全国各地偿还拖欠工程款1834亿元,其中清付农民工工资330亿元;2006年到2010年间,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强力参与下,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数额逐年下降;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为数千万劳动者清偿工资超过1000亿元。愿 “ 天下无欠薪 ”“成名”后,接待来访者、到县城一家工厂打工、帮助讨薪,曾成为熊德明一时生活的全部。帮助讨薪失败后,她决定脚踏实地地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养猪。2005年5月8日,熊德明的养猪场正式成立,取名叫“熊德明专业合作社关爱猪场”。让她感恩的是,靠着一句实话积攒起来的名气和社会各界帮助,这些年她的养猪场越来越红火。以前,她最多只能养二十几头猪。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她的养猪场能养上千头猪。现在,“关爱猪场”一年能出栏1000多头肥猪。整个养猪场由熊德明与丈夫、儿子3人打理,一年下来,满打满算毛收入有20多万元。前年,家里还给儿子买了一辆小汽车。但即使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熊德明也没能远离“讨薪”这个词。与当年一天十几拨农民工上门求助相比,现在情况大为改观,但一年中,她也要接待10余拨请求帮助讨薪的人。就在前一阵子,还有一个安徽的农民工给她打电话,说在上海建楼,工程完了钱却没拿到。遇到这些事,熊德明还是忍不住会烦恼:“我就是一个农民,一个连大字也识不了几个的农民。帮不了他们,我也很难受。”熊德明只能心贴心地劝慰对方:“都是农民,我晓得那点钱的用处,也晓得欠薪会给我们这样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困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法院,作为我个人,真是做不了什么!”事实上,我国的清欠道路并不平坦。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对“恶意欠薪”入罪作了明确规定。但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办理拖欠工资案件21.8万件,较上年增长7.5%。去年1月至11月,全国因企业拖欠工资引发的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90起,占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总数的50.8%。2012年,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为622.5万劳动者追发工资200.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7%、29.5%。目前,欠薪事件呈现从建筑领域向加工制造业、服务业蔓延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部分企业不景气,拖欠工资问题有所反弹,清欠形势趋于严峻。而且与以前的集体停工、群体上访方式集体讨薪相比,现在还出现了“娃娃讨薪”、“微博讨薪”、“拜神讨薪”等新形式。在熊德明看来,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在个别企业和领域还没有实施到位,那些拿不到钱的,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执法部门只有真正“硬”起来,才会让农民工的辛苦不会白费。“希望人人干活都能拿到钱,永远没有欠薪,没有一个人再因为讨工钱来找我。”熊德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欠薪”。记者 李国1379205116000责编:千帆工人日报137920511600011[]{"email":"qianfan@huanqiu.com","name":"千帆"}
一句实话点燃的 “ 讨薪风暴 ”1962年出生的熊德明,如今已是年过半百。与10年前那个说话直来直去的普通农妇相比,熊德明的脸上多了几分自信和淡然。2003年10月24日,重庆市云阳县农妇熊德明割完猪草后,在自己家门口见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年后,这位憨厚的农民认为,这是自己一生中最为幸福的巧遇。熊德明至今对那一幕记忆深刻——总理询问了她和其他村民很多民生问题,当总理问到村子里有多少人在外地打工,有没有欠钱的事时,天性耿直的她在其他人都沉默的情况下鼓起勇气说了一句话:丈夫在外面打工时有2000多元的工钱被拖欠了一年,影响了娃儿们交学费…… “当时一直是话到嘴边,想着家里缺钱,打工又拿不到钱,所以说了。”话说完后,熊德明有点担心。丈夫也埋怨她不该说实话,因为村干部之前提醒过他们不要“乱说话”。但熊德明没想到,被拖欠的工资很快就于当晚送到了她手上。更让熊德明没想到的是,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讨薪风暴”在她的一句实话后拉开序幕。当年11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问题的通知》。12月初,国家发改委等6个部门联合召开电视电话会议要求贯彻《通知》,限期清偿拖欠工程款,严罚拖欠农民工工资者。随后,最高人民法院也出台规定,对于农民工与用人单位的劳动争议纠纷,要快立案、快审判、快执行。全国自上而下的“清欠行动”迅速展开:上海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与公安局110应急指挥中心建立应急联动机制,实行“365天监察无休”,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方式处置农民工欠薪案件;重庆警方设立农民工讨薪机构,专配民警立案追查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并着力解决政府拖欠款;北京建立“清欠”长效机制;山东防止产生新的拖欠;浙江建立健全了担保体系;江西从源头上预防“清欠”;海南多渠道筹资解决欠薪;四川建立工程备料预付制度……一辈子与土地打交道的熊德明想不到,自己居然会成为全国皆知的新闻人物。中央电视台将她评选为当年“中国年度经济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她:一个普通的农民,一个诚实的劳动者,她说了一句话,让全社会都“听”到了。熊德明既高兴又惶恐,高兴的是,她和更多的农民工拿到了属于自己的工钱;惶恐的是,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她对生活的掌控和认识。“想做农民工的代言人,帮他们讨薪真是太难了”熊德明“火”起来了,她甚至成了“农民工讨薪”的一个符号。熊德明为自己讨薪成功后,不到一年时间,她就在家里接待了不下1000名上门求她帮着讨薪的人:一个包工头匆匆从河南坐火车跑到熊德明家,央求熊德明“跟总理说说”,替自己和12名农民工讨工钱。熊德明哭笑不得:“你也想得太简单了,我哪里见得了总理!”她去云阳县城参加一个活动,一到家就有一大群手持欠条的人欢呼着将她团团围住。听他们陈述了两个多小时讨要工钱的艰辛和愤怒后,熊德明无奈地说:“我必须给你们说实话!其实我就是一个煮饭喂猪的,我没得能力帮你们去要工钱。”人群炸开了锅:“大妹子,你给温总理打个电话不就中了?”……熊德明实在没有能力帮他们讨薪,只能尽自己所能帮这些远道而来的讨薪者们解决一点吃饭和住宿的问题。她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为了招待十几个人吃饭,她去3个邻居家共借了5斤面条,下了满满两大锅。在来访者吃面条时,她又摸黑跑了1里多路,在8个乡亲家借了10床棉被,在两间房子里打好了6个地铺,才将他们一一安顿好。这些事情成了熊德明“成名”后的“主旋律”。“那些没拿到工钱的人,本来就没钱,花起路费来找我,我又的确帮不上忙,总觉得别人花了钱没办到事,心里不好过。”提起当年,熊德明仍然心有愧疚。2004年11月,架不住一拨又一拨来访者的劝说,熊德明开始了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工维权”之旅。她有两个表兄弟在温州打工多年,在那边得了矽肺病,厂里始终不给他们治疗,无奈之下只能一再请求她这个“名人”过去帮忙维权。与熊德明一起过去的,还有10多家贴身采访的媒体记者。到达温州永强机场,20多名来自重庆云阳、巴南、鱼洞、合川以及四川达县、邻水等地的农民工纷纷围住她,各自拿着证明材料向她哭诉自己的不幸遭遇。一位妇女“扑通”一下跪在她脚下哭道:“大嫂,我丈夫在温州患矽肺病死了,欠下10多万元医疗费,他们一直在拖,你千万要为我们做主呀!”熊德明和那个妇女抱在一起痛哭流涕。事实证明,熊德明把事情想得太简单了,在温州的5天,她什么事情都没办成,甚至连欠薪者的面都见不上。与前去讨薪路上的“风光”相比,熊德明回去的路可以用“灰溜溜”来形容——她最后连返程的机票钱都是找别人借的。“想做农民工的代言人,帮他们讨薪真是太难了!”熊德明在这次的经历后感慨说。再有讨薪者上门求助,熊德明只能平静地告诉他们:“我只是一个会养猪的农民,我想安安静静地养猪。”回家养猪,是熊德明在一时的喧嚣之后最真实的想法。至于农民工权益,至于讨薪,她相信,有总理的关心,有政府部门的积极参与,终究会得到解决。事实上,各地的“清欠行动”在最初的“讨薪风暴”后步入常态,效果开始渐渐显现。到2007年,全国各地偿还拖欠工程款1834亿元,其中清付农民工工资330亿元;2006年到2010年间,在各地政府部门的强力参与下,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的数额逐年下降;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各地为数千万劳动者清偿工资超过1000亿元。愿 “ 天下无欠薪 ”“成名”后,接待来访者、到县城一家工厂打工、帮助讨薪,曾成为熊德明一时生活的全部。帮助讨薪失败后,她决定脚踏实地地干回自己的老本行——养猪。2005年5月8日,熊德明的养猪场正式成立,取名叫“熊德明专业合作社关爱猪场”。让她感恩的是,靠着一句实话积攒起来的名气和社会各界帮助,这些年她的养猪场越来越红火。以前,她最多只能养二十几头猪。但是在随后的几年里,她的养猪场能养上千头猪。现在,“关爱猪场”一年能出栏1000多头肥猪。整个养猪场由熊德明与丈夫、儿子3人打理,一年下来,满打满算毛收入有20多万元。前年,家里还给儿子买了一辆小汽车。但即使养猪场办得红红火火,熊德明也没能远离“讨薪”这个词。与当年一天十几拨农民工上门求助相比,现在情况大为改观,但一年中,她也要接待10余拨请求帮助讨薪的人。就在前一阵子,还有一个安徽的农民工给她打电话,说在上海建楼,工程完了钱却没拿到。遇到这些事,熊德明还是忍不住会烦恼:“我就是一个农民,一个连大字也识不了几个的农民。帮不了他们,我也很难受。”熊德明只能心贴心地劝慰对方:“都是农民,我晓得那点钱的用处,也晓得欠薪会给我们这样的家庭带来多大的困难!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是要靠政府、靠法院,作为我个人,真是做不了什么!”事实上,我国的清欠道路并不平坦。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刑法修正案(八)》,对“恶意欠薪”入罪作了明确规定。但据来自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2012年,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办理拖欠工资案件21.8万件,较上年增长7.5%。去年1月至11月,全国因企业拖欠工资引发的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190起,占因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问题引发的百人以上群体性事件总数的50.8%。2012年,全国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共为622.5万劳动者追发工资200.8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6.7%、29.5%。目前,欠薪事件呈现从建筑领域向加工制造业、服务业蔓延趋势。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部分企业不景气,拖欠工资问题有所反弹,清欠形势趋于严峻。而且与以前的集体停工、群体上访方式集体讨薪相比,现在还出现了“娃娃讨薪”、“微博讨薪”、“拜神讨薪”等新形式。在熊德明看来,现在农民工的工资形势总体是好的,但在个别企业和领域还没有实施到位,那些拿不到钱的,是真正的弱势群体,执法部门只有真正“硬”起来,才会让农民工的辛苦不会白费。“希望人人干活都能拿到钱,永远没有欠薪,没有一个人再因为讨工钱来找我。”熊德明说,她最大的心愿,就是“天下无欠薪”。记者 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