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CcxXzOrGH china.huanqiu.comarticle事关每个学生 体质强健“二十条”举措详解/e3pmh1nnq/e7tl4e309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举措。具体了解↓充分保障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时间,是保障体育运动的前提。此次《意见》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对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做出了最低学时的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意见》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要统筹课内外、校内外,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 于素梅:实际上是强调孩子的锻炼时间一定要增加,一定要保证。它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育人,更需要孩子有更多的实践活动,更多的锻炼空间、时间,让孩子得到身心健康的促进。高校学生体育课要开足 要形式多样对于高等教育阶段,《意见》要求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本科最低144学时、高职最低108学时的要求,推动高校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有强度的课外体育锻炼。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养成锻炼习惯保障体育运动时间的同时,也要提高运动质量。《意见》提出要一体化推进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实施形式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喜欢体育、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提升体育课程育人效果。《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走班制、俱乐部制等实施方式,促进体育课与体育活动更加灵活贯通。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立足学校即可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长沙虹桥小学:“走班上课”定制体育课堂体育课,怎么走班呢?湖南长沙虹桥小学,将同一年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时间上体育课,同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位学生从足球、篮球、跳绳和健美操四大项目中选修一门进行系统学习,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跨班重组,形成专项教学班,从而让学生重点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此外,学校还推行“学生运动能力等级认证”评价方式,通过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内容设计,确保学生真正“学会、学好”。面向全体学生 大力开展班级赛、校级赛此外,《意见》还提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足篮排三大球为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赛、校际赛,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样态。今年以来,北京的中小学校园里各类“班超”已花式开赛,学生们在运动中释放活力,感受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 周凯: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19.6万场班级联赛,近60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我们更追求的是学生的深度参与、全面参与。所有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在篮球、足球、排球当中至少选修一个方向。我们以此为突破口,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场地限制如何破解 评价改革如何跟上长期以来,场地限制和设施不足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因校制宜改造空间 随时随地能运动《意见》将“推动场地设施拓展升级”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将改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升级改造总体安排、因校制宜推进运动空间升级改造、鼓励创设小型化运动锻炼场景等举措。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珊瑚鲁能小学,建校之初也曾面临学生体育活动无场地、器材单一等难题,为了让学生们“处处可运动、人人能参与”,学校一方面建设了迷你小球场、笼式小球场等32个小型运动场所;另一方面,重构了校园空间,利用墙面、屋顶、荒坡等区域,打造球类训练墙、屋顶足球教室等,将校园每一寸空间都赋予运动功能。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校长 王俪嘉:让我们的运动场所用小空间来换取时间、换取效率,把这些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死角都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我们学校去年的体制健康优良率达到了90%以上。体育评价要改革 让学校真正重视体育如何确保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切实落地见效?《意见》提出,要深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重要指标,淡化考试选拔性、强化正向激励、加强过程性评价等举措,引导各地各学校真正以学生为本,重视体育。近年来,山东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指标,纳入对各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纳入高校分类考核。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鹏:山东十六市全面实施体育中考改革,将日常参与纳入评价。针对高校学生体质下滑问题,实施大学生体质提升专项行动。今年全省中小学生体质抽测优良率比上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也有了显著改观。1763525921034责编:李莹莹央视新闻客户端1763526070293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dd84ce5a4047529650590f5df5dac1c2.jpg{"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教育部等五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实施学生体质强健计划的意见》,以强健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为目标,提出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举措。具体了解↓充分保障大中小学生体育运动时间时间,是保障体育运动的前提。此次《意见》明确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并对高等教育阶段的体育课程做出了最低学时的要求。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意见》提出,基础教育阶段要统筹课内外、校内外,积极推进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学校上下午各安排一次不少于30分钟有质量的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所长 于素梅:实际上是强调孩子的锻炼时间一定要增加,一定要保证。它的背后实际上就是育人,更需要孩子有更多的实践活动,更多的锻炼空间、时间,让孩子得到身心健康的促进。高校学生体育课要开足 要形式多样对于高等教育阶段,《意见》要求严格落实体育课程本科最低144学时、高职最低108学时的要求,推动高校面向三年级以上学生(包括研究生)开设形式多样的体育课程,组织学生每周至少参加3次有强度的课外体育锻炼。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 养成锻炼习惯保障体育运动时间的同时,也要提高运动质量。《意见》提出要一体化推进教学改革,从课程设计、实施形式等方面展开,让学生喜欢体育、掌握技能、形成习惯,提升体育课程育人效果。《意见》提出,要积极探索走班制、俱乐部制等实施方式,促进体育课与体育活动更加灵活贯通。学校要合理安排课程教学内容,让学生立足学校即可熟练掌握至少一项运动技能,养成体育锻炼习惯。长沙虹桥小学:“走班上课”定制体育课堂体育课,怎么走班呢?湖南长沙虹桥小学,将同一年级的学生集中在同一时间上体育课,同时要求从小学三年级到六年级,每位学生从足球、篮球、跳绳和健美操四大项目中选修一门进行系统学习,学校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跨班重组,形成专项教学班,从而让学生重点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此外,学校还推行“学生运动能力等级认证”评价方式,通过分层教学与个性化内容设计,确保学生真正“学会、学好”。面向全体学生 大力开展班级赛、校级赛此外,《意见》还提出,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足篮排三大球为重点,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赛、校际赛,形成人人有项目、班班有活动、校校有特色、周周有比赛的学校体育发展新样态。今年以来,北京的中小学校园里各类“班超”已花式开赛,学生们在运动中释放活力,感受足球运动的独特魅力。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处处长 周凯: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了19.6万场班级联赛,近600万人次中小学生参与。我们更追求的是学生的深度参与、全面参与。所有北京市的中小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都要在篮球、足球、排球当中至少选修一个方向。我们以此为突破口,系统地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场地限制如何破解 评价改革如何跟上长期以来,场地限制和设施不足一直制约着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呢?因校制宜改造空间 随时随地能运动《意见》将“推动场地设施拓展升级”作为主要任务之一,提出将改进学校体育场地设施条件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升级改造总体安排、因校制宜推进运动空间升级改造、鼓励创设小型化运动锻炼场景等举措。位于重庆市主城区的珊瑚鲁能小学,建校之初也曾面临学生体育活动无场地、器材单一等难题,为了让学生们“处处可运动、人人能参与”,学校一方面建设了迷你小球场、笼式小球场等32个小型运动场所;另一方面,重构了校园空间,利用墙面、屋顶、荒坡等区域,打造球类训练墙、屋顶足球教室等,将校园每一寸空间都赋予运动功能。重庆市南岸区珊瑚鲁能小学校长 王俪嘉:让我们的运动场所用小空间来换取时间、换取效率,把这些所谓传统意义上的死角都充分地利用了起来。我们学校去年的体制健康优良率达到了90%以上。体育评价要改革 让学校真正重视体育如何确保学生体质强健计划“二十条”切实落地见效?《意见》提出,要深化学校体育评价改革,将体质提升、技能增强、运动参与、习惯养成等作为评价重要指标,淡化考试选拔性、强化正向激励、加强过程性评价等举措,引导各地各学校真正以学生为本,重视体育。近年来,山东将“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全省教育系统唯一指标,纳入对各市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将高校学生体质健康纳入高校分类考核。山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李鹏:山东十六市全面实施体育中考改革,将日常参与纳入评价。针对高校学生体质下滑问题,实施大学生体质提升专项行动。今年全省中小学生体质抽测优良率比上年提升了21个百分点,高校学生的体质状况也有了显著改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