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P72qzHYzjO china.huanqiu.comarticle艺人行程“白菜价”!究竟是谁在贩卖艺人信息?/e3pmh1nnq/e3pra70uk近几年,机场、火车站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星现场”,粉丝拥堵出口、挤占公共通道,甚至为了近距离拍摄,与其他旅客发生冲突,扰乱公共秩序。这些粉丝究竟是如何获取到艺人出行信息?又是谁在贩卖艺人信息? 花几十元购买艺人信息到手后再加价转卖 张某原本是一名艺人的粉丝,喜欢到机场追星并拍摄照片,拍的照片多了,她发现每次出发前,总会有人询问她是否能帮忙代拍照片。 几次代拍经历后,找张某代拍的粉丝越来越多,还有人提出可以专门付费找她代拍。就这样,张某变成了全职“代拍”。 为了接到更多代拍业务,张某加入了很多代拍群。一位自称叫“张平”的人找到了她,张平自称在航空公司上班,可以查询艺人的航班号。 对于“张平”,张某起初并未完全信任,她先从“张平”那里购买了一位艺人的个人信息,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艺人的航班号、出行信息。张某赶到机场,果然拍到了这位艺人。之后,两人开始频繁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经常委托张某代拍的粉丝主动联系上她,希望定时从张某处购买她所需要的艺人行程信息。张某心想这样可以分摊追星成本,便答应了。此后,张某开始复制这种模式,向上家“张平”购买明星信息,每条50—80元,然后转手加价卖给其他人。张平说,刚开始转卖一条信息加价100元左右,后来根据明星的火热程度,最多能加到1000元左右一条信息。2024年4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据查,张某交易了上百条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获利超过2万元人民币。 航空公司外包客服 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出售 舒某就是一直和张某进行交易的人,她一直用“张平”这个假名字和张某对接,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些艺人的信息,是因为她在航空公司外包的客服公司上班。据舒某供述,她的办公电脑里有一套航空公司的内部客服系统,只要输入乘机人的名字,就可以显示对方预定的航班信息,乘机人的身份证号。舒某与张某交易时,会根据张某提出的艺人名字,输入进系统进行查询。 据舒某交代,航空公司外包人员也有相关的保密制度,包括不能带手机进行录音录像,但是她利用可以登录航空公司购票系统的职务便利,把相关的信息记录在纸上,趁主管不备带出,把相关的信息再发送给她的下家,从而进行牟利。 法院审理查明,舒某非法获取100多条艺人的航班信息、身份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张某,从中获利共计13100元。 法院审理认为: 张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同时,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利益,并依法对她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张某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2.3万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舒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以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同时判令其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一万三千一百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并禁止被告人舒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职业。 大量艺人出行信息充斥社交平台记者调查发现,在贩卖艺人信息这条灰色产业链上,除了信息泄露源头方以及倒卖信息中间商外,网络平台该承担什么责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用“飞机”的动画符号、航班缩写字母“hb”等进行搜索,随即出现数十条相关内容,有的标明“白菜价自查航班信息”,还有的写着“自查10000个内娱明星的身份证号”等。记者私信一个账号,对方要求先转账1元,才能进入明星航班信息群。转账后,记者迅速被拉入另一个聊天群。群内几乎隔几个小时就更新一组艺人的行程,甚至还有近2天内准备出行的30余位艺人的信息。只要付3元,一名艺人近期包含详细航班号、出发及到达时间的信息便会私信“秒发”给你。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网络平台要建立健全算法在赋能优质内容传播、违法行为识别发现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应用。 同时,专家指出,平台企业还应强化人工审核力度、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还应联动,不断加大对发布这些违法、不良信息账号人员的惩治力度。专家表示,治理违法信息需从“治标”转向“治本”,不能只盯着违法帖子。帖子违法是表象,根源在账号持有人的违法活动,需关注账号背后实名认证的个人与机构关联。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法治在线》 总台央视记者/曾晓蕾 张译丹 邹其元 李旭晨 1762944727549责编:李莹莹央视新闻176294472754911[]{"email":"liyingying@huanqiu.com","name":"李莹莹"}
近几年,机场、火车站成为许多粉丝的“追星现场”,粉丝拥堵出口、挤占公共通道,甚至为了近距离拍摄,与其他旅客发生冲突,扰乱公共秩序。这些粉丝究竟是如何获取到艺人出行信息?又是谁在贩卖艺人信息? 花几十元购买艺人信息到手后再加价转卖 张某原本是一名艺人的粉丝,喜欢到机场追星并拍摄照片,拍的照片多了,她发现每次出发前,总会有人询问她是否能帮忙代拍照片。 几次代拍经历后,找张某代拍的粉丝越来越多,还有人提出可以专门付费找她代拍。就这样,张某变成了全职“代拍”。 为了接到更多代拍业务,张某加入了很多代拍群。一位自称叫“张平”的人找到了她,张平自称在航空公司上班,可以查询艺人的航班号。 对于“张平”,张某起初并未完全信任,她先从“张平”那里购买了一位艺人的个人信息,不到半个小时,就收到了艺人的航班号、出行信息。张某赶到机场,果然拍到了这位艺人。之后,两人开始频繁交易。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位经常委托张某代拍的粉丝主动联系上她,希望定时从张某处购买她所需要的艺人行程信息。张某心想这样可以分摊追星成本,便答应了。此后,张某开始复制这种模式,向上家“张平”购买明星信息,每条50—80元,然后转手加价卖给其他人。张平说,刚开始转卖一条信息加价100元左右,后来根据明星的火热程度,最多能加到1000元左右一条信息。2024年4月,张某被公安机关抓获。据查,张某交易了上百条公民个人信息,累计获利超过2万元人民币。 航空公司外包客服 用纸笔偷记艺人行程出售 舒某就是一直和张某进行交易的人,她一直用“张平”这个假名字和张某对接,之所以能够拿到那些艺人的信息,是因为她在航空公司外包的客服公司上班。据舒某供述,她的办公电脑里有一套航空公司的内部客服系统,只要输入乘机人的名字,就可以显示对方预定的航班信息,乘机人的身份证号。舒某与张某交易时,会根据张某提出的艺人名字,输入进系统进行查询。 据舒某交代,航空公司外包人员也有相关的保密制度,包括不能带手机进行录音录像,但是她利用可以登录航空公司购票系统的职务便利,把相关的信息记录在纸上,趁主管不备带出,把相关的信息再发送给她的下家,从而进行牟利。 法院审理查明,舒某非法获取100多条艺人的航班信息、身份信息等公民个人信息贩卖给张某,从中获利共计13100元。 法院审理认为: 张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被判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同时,检察机关认为张某的行为侵犯了公共利益,并依法对她提起公益诉讼,法院判令张某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2.3万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 舒某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处以有期徒刑十个月,缓刑一年,同时判令其支付公共利益损害赔偿款一万三千一百元,在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就侵犯公民个人信息行为向社会公众公开赔礼道歉,并禁止被告人舒某在缓刑考验期内从事航空客服代表类职业。 大量艺人出行信息充斥社交平台记者调查发现,在贩卖艺人信息这条灰色产业链上,除了信息泄露源头方以及倒卖信息中间商外,网络平台该承担什么责任?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用“飞机”的动画符号、航班缩写字母“hb”等进行搜索,随即出现数十条相关内容,有的标明“白菜价自查航班信息”,还有的写着“自查10000个内娱明星的身份证号”等。记者私信一个账号,对方要求先转账1元,才能进入明星航班信息群。转账后,记者迅速被拉入另一个聊天群。群内几乎隔几个小时就更新一组艺人的行程,甚至还有近2天内准备出行的30余位艺人的信息。只要付3元,一名艺人近期包含详细航班号、出发及到达时间的信息便会私信“秒发”给你。 近年来,中央网信办持续加强信息推荐算法治理,发布《关于开展“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通知》,明确网络平台要建立健全算法在赋能优质内容传播、违法行为识别发现等方面的社会治理应用。 同时,专家指出,平台企业还应强化人工审核力度、加强人工智能技术在相关领域的应用,相关部门和平台企业还应联动,不断加大对发布这些违法、不良信息账号人员的惩治力度。专家表示,治理违法信息需从“治标”转向“治本”,不能只盯着违法帖子。帖子违法是表象,根源在账号持有人的违法活动,需关注账号背后实名认证的个人与机构关联。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综合《法治在线》 总台央视记者/曾晓蕾 张译丹 邹其元 李旭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