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vpY1txIs0作者:姜峰 原韬雄 王欣悦china.huanqiu.comarticle活力中国调研行丨矿坑变景区!重庆这个村修复生态,竹海生金/e3pmh1nnq/e3pra70uk微风,竹海,一阵轻雨,浇灭蝉鸣。沿山蜿蜒而上,绿意在眼前肆意蔓延。到了,重庆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这儿“掰苞谷都有时差”,恰是“火炉”重庆的一处清凉所在,吸引众多游客。“冰美式好了!”村中的一处咖啡馆,57岁村民张隆琴“家门口”就业,成了一名嬢嬢咖啡师。“一个月工资3500块,满意得很!”这处“村咖”叫“矿山咖啡”,一旁修复后的矿坑现在成了游人露天休闲的所在。张隆琴说,“我家老头儿以前就是矿工。现在这景色,以前哪敢想。” 曾经的猎神村大力开采石膏矿,村民不是矿厂股东就是矿工。钱袋鼓了,村子却遍地“天坑”“白肚”,水脏地陷,到处灰蒙蒙一片,晚上连星星都看不见。2017年,梁平区委、区政府组织猎神村党总支到浙江学习,猎神村痛定思痛,决定舍弃矿山经济,恢复绿水青山,学习安吉经验、借鉴德清做法,走一条新路。“矿山关了,那就是断了命根子!”村民们意见大,最难缠的一个,把床搬到村党总支书记陈宗寿家里头。“统一村民思想,就得腿一遍遍跑,嘴一遍遍磨。”陈宗寿带着村干部努力做通群众工作,猎神村先后关停5座石膏矿。一场生态修复攻坚战在猎神村打响,全村施行自然恢复为主、工程恢复为辅的综合整治。而一条以小微湿地为切入点的湿地保护与利用路径也在此展开: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将原有石膏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微调,实施以“一河一湖一槽一田”为纽带的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扎根。“那位‘搬床’的村民,现在成了护林员。他说,‘要不是咱换了路子,我这肺气肿真不知道咋办了’。”陈宗寿说。2024年,猎神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000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万元。猎神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环境好不好,人说了不算,鸟说了算。”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唐宏说。随着湿地保护成效不断提升,青头潜鸭、棉凫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梁平“安家”。目前,梁平已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乡村小微湿地400余个,6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梁平以沟、塘、渠、堰、井、泉、溪、田等小微湿地资源为基础,创新性探索出“小微湿地+生态保育”“小微湿地+生态产业”“小微湿地+自然教育”等一系列保护发展模式。梁平“小微湿地+”融合发展模式已在重庆全市推广。1755322158699责编:王怡人民日报客户端重庆频道175532215869911[]{"email":"wangyi@huanqiu.com","name":"王怡"}
微风,竹海,一阵轻雨,浇灭蝉鸣。沿山蜿蜒而上,绿意在眼前肆意蔓延。到了,重庆梁平区竹山镇猎神村,这儿“掰苞谷都有时差”,恰是“火炉”重庆的一处清凉所在,吸引众多游客。“冰美式好了!”村中的一处咖啡馆,57岁村民张隆琴“家门口”就业,成了一名嬢嬢咖啡师。“一个月工资3500块,满意得很!”这处“村咖”叫“矿山咖啡”,一旁修复后的矿坑现在成了游人露天休闲的所在。张隆琴说,“我家老头儿以前就是矿工。现在这景色,以前哪敢想。” 曾经的猎神村大力开采石膏矿,村民不是矿厂股东就是矿工。钱袋鼓了,村子却遍地“天坑”“白肚”,水脏地陷,到处灰蒙蒙一片,晚上连星星都看不见。2017年,梁平区委、区政府组织猎神村党总支到浙江学习,猎神村痛定思痛,决定舍弃矿山经济,恢复绿水青山,学习安吉经验、借鉴德清做法,走一条新路。“矿山关了,那就是断了命根子!”村民们意见大,最难缠的一个,把床搬到村党总支书记陈宗寿家里头。“统一村民思想,就得腿一遍遍跑,嘴一遍遍磨。”陈宗寿带着村干部努力做通群众工作,猎神村先后关停5座石膏矿。一场生态修复攻坚战在猎神村打响,全村施行自然恢复为主、工程恢复为辅的综合整治。而一条以小微湿地为切入点的湿地保护与利用路径也在此展开:利用山势、小溪、梯田、水塘,将原有石膏矿山塌陷区进行人工微调,实施以“一河一湖一槽一田”为纽带的乡村小微湿地生态修复建设,建成山地梯塘小微湿地群。“靠山吃山”到“养山护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扎根。“那位‘搬床’的村民,现在成了护林员。他说,‘要不是咱换了路子,我这肺气肿真不知道咋办了’。”陈宗寿说。2024年,猎神村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超6000万元,解决就业300余人,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6万元。猎神村先后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环境好不好,人说了不算,鸟说了算。”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唐宏说。随着湿地保护成效不断提升,青头潜鸭、棉凫等珍稀鸟类纷纷在梁平“安家”。目前,梁平已建成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乡村小微湿地400余个,6个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梁平以沟、塘、渠、堰、井、泉、溪、田等小微湿地资源为基础,创新性探索出“小微湿地+生态保育”“小微湿地+生态产业”“小微湿地+自然教育”等一系列保护发展模式。梁平“小微湿地+”融合发展模式已在重庆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