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qeIKWpbp1作者:申少铁 邱超奕 杨彦帆china.huanqiu.comarticle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e3pmh1nnq/e7tl4e309《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近日公布,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10项重点举措;根据《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每5年增长1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惠民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筑牢民生之本,加大稳就业力度。“公司完善的培训体系,让我能快速上手这份工作。”应届毕业生林威文今年入职了广东中山市康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细胞学研究助理一职。在当地政府的稳岗补贴、青年人才后备补贴等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康方生物招聘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就业政策体系的整体效能。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连续多年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聚焦民生之需,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去年底,家住四川遂宁市船山区的听障少年陈小明不慎从楼梯跌落,全身多处骨折。船山区教育局了解情况后,通过相关项目资金资助陈小明8200元。通过及时救治,陈小明康复后顺利返校,继续完成学业。我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4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医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家住山东东营市黄河路街道惠都小区的王女士患有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去年以来,她住院治疗先后花费15.55万元,通过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个人支付1.72万元。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持续深化医改。2021年以来,我国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回应民生之盼,托起“一老一小”。走进北京昌平区一家“一老一小”融合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人们的帮助下做创意手工。这里既有社区托育园,又有养老驿站,“我们希望通过探索新模式,帮助群众同时解决‘顾老、看小’难题,助力‘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建设。”该融合中心负责人李晓春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各地区积极推动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流程,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让更多群众“托得起”“放心托”。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编辑手记)杨 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两者相互牵引、彼此赋能。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保障民生离不开发展之“能”。民生是提升发展质效的“指南针”。谋民生之利,也是在谋发展之实。民生改善涵养更多有效需求,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把握两者辩证关系,推动形成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温暖的民生答卷。《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01 版)1754782698401责编:刘倩人民网-人民日报175478269840112[]{"email":"liuqian@huanqiu.com","name":"刘倩"}
《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近日公布,提出有效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等10项重点举措;根据《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对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发放补贴,每孩每年3600元;2024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9岁,“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每5年增长1岁……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强化‘一老一小’等重点民生保障服务,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突出就业优先政策导向,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落实好惠民政策,健全分层分类社会救助体系。”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转化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努力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筑牢民生之本,加大稳就业力度。“公司完善的培训体系,让我能快速上手这份工作。”应届毕业生林威文今年入职了广东中山市康方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担任细胞学研究助理一职。在当地政府的稳岗补贴、青年人才后备补贴等就业政策的支持下,康方生物招聘规模不断扩大。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十四五”以来,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稳定在1200万人以上,为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提升就业政策体系的整体效能。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连续多年开展“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等。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工就业,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规模稳定在3000万人以上。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目前我国技能人才总量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聚焦民生之需,公共服务惠及全民。去年底,家住四川遂宁市船山区的听障少年陈小明不慎从楼梯跌落,全身多处骨折。船山区教育局了解情况后,通过相关项目资金资助陈小明8200元。通过及时救治,陈小明康复后顺利返校,继续完成学业。我国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2024年,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超过95%,各级教育普及程度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果没有医保,真不知道该怎么办。”家住山东东营市黄河路街道惠都小区的王女士患有糖尿病合并肾病综合征。去年以来,她住院治疗先后花费15.55万元,通过医保、大病保险报销和医疗救助,个人支付1.72万元。为了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我国持续深化医改。2021年以来,我国新增布局114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城市医联体建设全面推开,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回应民生之盼,托起“一老一小”。走进北京昌平区一家“一老一小”融合中心,一群孩子正在老人们的帮助下做创意手工。这里既有社区托育园,又有养老驿站,“我们希望通过探索新模式,帮助群众同时解决‘顾老、看小’难题,助力‘一老一小’友好型社区建设。”该融合中心负责人李晓春说。近年来,我国不断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大力发展托幼一体服务,增加普惠托育服务供给。目前,全国护理型养老床位占比提高到64.6%,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员约1.9亿人。各地区积极推动优化生育津贴发放流程,300多个地级市和人口大县建设了托育综合服务中心,努力让更多群众“托得起”“放心托”。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编辑手记)杨 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抓民生也是抓发展”,两者相互牵引、彼此赋能。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总钥匙”。从历史性解决绝对贫困问题,到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保障民生离不开发展之“能”。民生是提升发展质效的“指南针”。谋民生之利,也是在谋发展之实。民生改善涵养更多有效需求,激发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全面把握两者辩证关系,推动形成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的良性循环,统筹做大“蛋糕”与分好“蛋糕”,定能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不断书写温暖的民生答卷。《 人民日报 》( 2025年08月10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