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mmOl7Ywgx china.huanqiu.comarticle河南周口7月高温“全勤”,局部站点达特旱,农户:地干得发裂,机井的水掺有泥沙/e3pmh1nnq/e3pra70uk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以来河南省平均气温达30.5℃,较常年异常偏高3.2℃,为64年来同期最热。其中周口市7月实现高温“全勤打卡”,高温日数达到31天,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当地干旱特征尤为突出。 周口市气象台曾于7月25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目前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持续生效中。 8月4日,周口市郸城县一位农户张先生告诉九派新闻,今年他种了四五十亩地,主要作物有花生、玉米和中药材,五月播种后,到现在两个多月一直没怎么下过雨,只能靠人工用井水浇灌田地,一些没浇过的地块旱得发裂,裂缝可达五六厘米宽。 发裂的土地。图/受访者提供 公开信息显示,周口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4年周口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超183亿斤,稳居河南省第一位。8月4日,九派新闻多次联系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截至发稿,暂无有效回复。 【1】争分夺秒浇地,一天要喝十几瓶水 张先生介绍,由于高温干旱,家家户户都要靠井水浇地,而村里的机井有限,大家只能轮流抽水,一旦机井空下来就得立马去抢。为了抢井和浇地,这些天除了中午回家吃顿饭,其余时间他几乎都在地里,睡觉也只是在地里眯一两个小时。 “我的地要昼夜不停地浇上三天三夜才能浇完一遍,其间要扯着喷杆枪不停地喷淋,浇完了、浇透了才能回去睡觉,但也休息不了几天,每天近40℃的高温,撑不了多久,地就又干了。”他说。 张先生表示,这样的天气田地里热得没法待,不仅没有阴凉处可以遮阴,浇水时要扛着管子不停地在地里来回走动,“玉米地剌得慌”,还得穿厚衣服,也就越发晒得人头发晕。为了解渴和充饥,他一天要喝十几瓶水。 “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在地里扛着管子浇水时都中暑了,胳膊肿得比正常情况大了几倍,人也没有力气,最后是别人帮他把管子从腋下拽出来后,又把他拉到空调房里乘凉,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他说。 张先生介绍,目前他已争分夺秒地给玉米地浇了四遍水,花生地也浇了五遍,都是靠人工浇的。由于浇水浇得勤,现在长势还算好,一些来不及浇的玉米已经长不出来,叶子完全干枯了,有的甚至都旱死了。 叶子发黄、干枯的玉米。图/受访者提供 他补充道,不过现在这些作物还只刚长到成长周期的一半,花生还要两个多月才能收获,玉米也要一个半月。但村里这些25米深的机井从十几天前就快没水了,抽上来的水掺着不少泥沙,有时浇到一半抽不上来水还得停一会,让水攒一攒才能再继续浇,这种情况去年从未出现过。 张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去年浇三四遍地就够,截至目前今年浇地的次数已经翻了倍,要是接下来一直不下雨,到收获前还得至少再浇三遍水。 不仅如此,最近一个多月,浇地的费用也上涨了。“原本八毛多一度电,现在涨到了一块二三,浇一遍地的费用从两百多元变成了三四百元,成本提高了不少。往年浇地最多花个七八百元,今年起码得花一两千元。” 他还称,由于高温干旱,作物授粉受到影响,“不少玉米、花生剥开里面都没籽儿”,今年的收成预计最少减产一半。 【2】河南受旱面积达163万亩,6至7日将迎对流性降水过程 据《顶端新闻》8月2日报道,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当下河南省旱情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对举措时表示,目前,河南省旱情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9.8万亩。 从气象监测情况看,已经有41%的站点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驻马店、周口和漯河局部站点达特旱。在这样的气象干旱情况下,秋作物受旱面积没有那么大,主要原因是浇灌面积大。从7月初干旱发生以来,河南省已经累计浇灌10056万亩次,许多地块已经浇灌两三遍,一些地块浇了四五遍,有效遏制了旱情的蔓延,保持了秋作物生产大局稳定。 相关负责人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极端温度高。7月以来,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8℃,局部超过40℃。7月15日,全省111个县(区)最高气温超过40℃。二是过程雨量小。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同期少五成以上。三是持续时间长。周口、驻马店、漯河、商丘等地部分站点35℃以上高温连续日数达到15到31天,突破历史极值。驻马店、周口、商丘、信阳等地部分站点连续超过30天没有有效降雨。四是水位下降快。由于春夏连旱,抗旱浇灌贯穿春季、夏播和7月。受此影响,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57米。一些地方出现机井出水量减少,甚至不出水的情况。 混有泥沙的机井水浇过的作物。图/受访者提供 针对当前旱情,农业农村、财政紧急会商研判,安排下达2000万元抗旱资金,现金预拨中央5000万元抗旱资金和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支持重点地区抗旱保秋。周口市、驻马店市分别安排下拨抗旱资金2000万元、900万元,支持应急打井、机井维修、调水引水、设备购置。 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115万眼机井,持续做好机井检修,便于群众浇灌。水利部门组织水库开闸放水,累计调水9.49亿立方米。针对机井不足、群众排队的情况,周口、驻马店两市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打应急井1.29万眼,同时发挥沟渠连通成果,组织水泵抽引河水补源,挖掘浇灌潜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自7月中旬开始,启动干旱灾情一周两次报告制度,派出18个秋粮工作指导组和9个抗旱督导组分赴分包地市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秋作物墒情、长势和灌溉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抗旱所需问题。 九派新闻注意到,8月6日至7日,河南省大部将迎来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黄河以南局部地区恐遭遇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后,9日北部局部有中到大雨,14日前后中西部、北部还有小到中阵雨。 气象部门提醒,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短时强降水引发城市内涝、道路积水、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旱涝形势的急速转换。预计整个8月,河南全省降水呈“北多南少”格局,南部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代梦颖 1754379855783责编:张燕萍九派新闻1754379855783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影响,7月以来河南省平均气温达30.5℃,较常年异常偏高3.2℃,为64年来同期最热。其中周口市7月实现高温“全勤打卡”,高温日数达到31天,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当地干旱特征尤为突出。 周口市气象台曾于7月25日发布干旱橙色预警信号,目前高温橙色预警信号持续生效中。 8月4日,周口市郸城县一位农户张先生告诉九派新闻,今年他种了四五十亩地,主要作物有花生、玉米和中药材,五月播种后,到现在两个多月一直没怎么下过雨,只能靠人工用井水浇灌田地,一些没浇过的地块旱得发裂,裂缝可达五六厘米宽。 发裂的土地。图/受访者提供 公开信息显示,周口市是河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2024年周口市全年粮食总产量超183亿斤,稳居河南省第一位。8月4日,九派新闻多次联系郸城县农业农村局,截至发稿,暂无有效回复。 【1】争分夺秒浇地,一天要喝十几瓶水 张先生介绍,由于高温干旱,家家户户都要靠井水浇地,而村里的机井有限,大家只能轮流抽水,一旦机井空下来就得立马去抢。为了抢井和浇地,这些天除了中午回家吃顿饭,其余时间他几乎都在地里,睡觉也只是在地里眯一两个小时。 “我的地要昼夜不停地浇上三天三夜才能浇完一遍,其间要扯着喷杆枪不停地喷淋,浇完了、浇透了才能回去睡觉,但也休息不了几天,每天近40℃的高温,撑不了多久,地就又干了。”他说。 张先生表示,这样的天气田地里热得没法待,不仅没有阴凉处可以遮阴,浇水时要扛着管子不停地在地里来回走动,“玉米地剌得慌”,还得穿厚衣服,也就越发晒得人头发晕。为了解渴和充饥,他一天要喝十几瓶水。 “我的一个朋友前两天在地里扛着管子浇水时都中暑了,胳膊肿得比正常情况大了几倍,人也没有力气,最后是别人帮他把管子从腋下拽出来后,又把他拉到空调房里乘凉,过了好一会才缓过来。”他说。 张先生介绍,目前他已争分夺秒地给玉米地浇了四遍水,花生地也浇了五遍,都是靠人工浇的。由于浇水浇得勤,现在长势还算好,一些来不及浇的玉米已经长不出来,叶子完全干枯了,有的甚至都旱死了。 叶子发黄、干枯的玉米。图/受访者提供 他补充道,不过现在这些作物还只刚长到成长周期的一半,花生还要两个多月才能收获,玉米也要一个半月。但村里这些25米深的机井从十几天前就快没水了,抽上来的水掺着不少泥沙,有时浇到一半抽不上来水还得停一会,让水攒一攒才能再继续浇,这种情况去年从未出现过。 张先生告诉九派新闻,去年浇三四遍地就够,截至目前今年浇地的次数已经翻了倍,要是接下来一直不下雨,到收获前还得至少再浇三遍水。 不仅如此,最近一个多月,浇地的费用也上涨了。“原本八毛多一度电,现在涨到了一块二三,浇一遍地的费用从两百多元变成了三四百元,成本提高了不少。往年浇地最多花个七八百元,今年起码得花一两千元。” 他还称,由于高温干旱,作物授粉受到影响,“不少玉米、花生剥开里面都没籽儿”,今年的收成预计最少减产一半。 【2】河南受旱面积达163万亩,6至7日将迎对流性降水过程 据《顶端新闻》8月2日报道,河南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在解读当下河南省旱情及农业农村等部门应对举措时表示,目前,河南省旱情主要分布在豫东和豫南地区的驻马店、周口、南阳等地,农作物受旱面积达到了163万亩,其中严重受旱面积39.8万亩。 从气象监测情况看,已经有41%的站点存在重度以上气象干旱,驻马店、周口和漯河局部站点达特旱。在这样的气象干旱情况下,秋作物受旱面积没有那么大,主要原因是浇灌面积大。从7月初干旱发生以来,河南省已经累计浇灌10056万亩次,许多地块已经浇灌两三遍,一些地块浇了四五遍,有效遏制了旱情的蔓延,保持了秋作物生产大局稳定。 相关负责人指出,与往年相比,今年的旱情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极端温度高。7月以来,全省大部地区最高气温超过38℃,局部超过40℃。7月15日,全省111个县(区)最高气温超过40℃。二是过程雨量小。7月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79.5毫米,较常年同期少五成以上。三是持续时间长。周口、驻马店、漯河、商丘等地部分站点35℃以上高温连续日数达到15到31天,突破历史极值。驻马店、周口、商丘、信阳等地部分站点连续超过30天没有有效降雨。四是水位下降快。由于春夏连旱,抗旱浇灌贯穿春季、夏播和7月。受此影响,地下水位明显下降。平原区平均地下水位11.87米,较上年同期下降3.57米。一些地方出现机井出水量减少,甚至不出水的情况。 混有泥沙的机井水浇过的作物。图/受访者提供 针对当前旱情,农业农村、财政紧急会商研判,安排下达2000万元抗旱资金,现金预拨中央5000万元抗旱资金和1亿元“一喷多促”资金,支持重点地区抗旱保秋。周口市、驻马店市分别安排下拨抗旱资金2000万元、900万元,支持应急打井、机井维修、调水引水、设备购置。 农业农村部门统筹用好115万眼机井,持续做好机井检修,便于群众浇灌。水利部门组织水库开闸放水,累计调水9.49亿立方米。针对机井不足、群众排队的情况,周口、驻马店两市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打应急井1.29万眼,同时发挥沟渠连通成果,组织水泵抽引河水补源,挖掘浇灌潜力。 河南省农业农村厅自7月中旬开始,启动干旱灾情一周两次报告制度,派出18个秋粮工作指导组和9个抗旱督导组分赴分包地市田间地头,实地查看秋作物墒情、长势和灌溉情况,及时发现并帮助解决抗旱所需问题。 九派新闻注意到,8月6日至7日,河南省大部将迎来阵雨、雷阵雨,雨量分布不均,黄河以南局部地区恐遭遇大雨或暴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此后,9日北部局部有中到大雨,14日前后中西部、北部还有小到中阵雨。 气象部门提醒,需警惕局部地区因短时强降水引发城市内涝、道路积水、中小河流洪水及山洪地质灾害,防范旱涝形势的急速转换。预计整个8月,河南全省降水呈“北多南少”格局,南部旱情可能持续或发展。 来源:九派新闻 记者:代梦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