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bkIJNzATg society.huanqiu.comarticle“濒死感”爆棚!有医院仅一周30多人被“放倒”,最小才7岁!这个习惯赶紧改/e3pmh19vt/e3ps21dgq“我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喘口气都费劲!” 近日一天上午 浙江45岁的胡女士(化名) 捂着胸口走进 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 前几天傍晚,胡女士莫名感到胸闷胸痛,在自行服药后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喘不上气,痛苦到“濒死感”爆棚 。她急忙赶到医院,可心电图、CT等相关检查都做了,却显示一切正常。“那这到底是咋回事?” 胡女士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该院中医科主任医生童奎骅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诊治发现胡女士舌苔白腻且脉象濡缓,属于典型的“阴暑”,中医又称其为“空调伤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空调病”。 谁也没想到 令她“濒死感”爆棚的元凶 竟是家里 那台24小时不停歇的空调 原来,自7月上旬开始,平时做服装生意的胡女士就开启“宅家避暑”模式,家里空调定在20℃,常把冰西瓜当饭吃。 医生表示:“简单理解,就是环境温度相对太低,毛孔被冷气冻住,使本该随汗液排出的寒湿全堵在经络里,所以胸口就像被塞了团湿棉花一样非常难受。”在为胡女士开具相应药物后,她的症状好转。 北仑二院供图 无独有偶 就在送走胡女士不久 童医生又接诊了 一位11岁的女孩皮皮(化名) ↓↓↓ 当时女孩高烧39℃,家长自述前一晚已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吃完药后情况有一定改善,可一觉醒来,体温居然又上来了。可在做了血常规检查后,却并未显示其存在异常。 在把脉问诊后,医生发现孩子喉咙不红不肿,但舌苔白厚,用刮痧板在孩子背部轻轻一刮,瞬间浮现紫黑色的痧点,这是“寒气闭表”的表现。 其实,皮皮的情况与胡女士非常相似,自放暑假后她便一直待在家里吹空调,每天冷饮冰棍不离手,而这样的坏习惯正是得病的“元凶”。“你说冰块包在棉被里,里面的热气能散出去吗?”医生对此感触很深,很多人觉得太热会导致中暑,便把空调打到最大,其实空调引起的“人造寒邪”同样需要防范。 据悉,近一周来,医院已接诊了30多例在空调里被“放倒”的患者,最小的7岁,最大的78岁,症状各种各样,包括头晕、腹泻、胸痛等。“时下已入伏,类似情况估计会越来越多。”童医生提醒。 昨天(7月22日)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到了 不少年轻人都依赖空调“续命” 然而24小时不间断直吹 并不可取! 在开空调消暑的同时 大家也要谨防“空调病” “空调病”,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也称为“空调综合征”。 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胸闷、烦躁、四肢乏力、关节疼痛、恶心、腹痛、记忆力减退、易感冒等。如果长期待在密闭的空调房中,可能还会出现慢性缺氧,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和心电图异常改变。 相信坊友们一定最想知道 夏天开空调 究竟开几度最合适呢? ↓↓↓ 一般来说 空调开26℃是最环保的 甚至有些地区会制定相关条例 要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 除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外 夏季不得低于26℃ 医生也建议26℃~28℃为宜 如何预防“空调病”? 这几点要牢记 1、风口朝上更制冷。一般来说,冷空气向下走,热空气反之。因此制冷时,最好将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流动,同时也可以避免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 2、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不要待得时间过长,每天应定时关闭空调并打开窗户,增加换气。最好在空调开启3小时左右,开窗通一会儿风哦!合理调整室内温差,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8℃为宜。 3、碰到闷热难受的“桑拿天”,要善用“除湿”功能,让室内湿度降低,不用调低空调温度,也会让人觉得舒适凉爽。 4、长期在空调室内者,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多喝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婴幼儿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不要直吹空调或频繁进出空调房间。 5、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马上吹空调,身体突然遇到冷风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会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好冷热过渡。注意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不过医生提醒 ↓↓↓ 若出现持续 胸闷、意识模糊等情况 请及时就诊 并立即排查心梗、脑卒中等急症 不可单纯归结于空调病 当然小坊觉得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 增强个人体质 通过提高个人体质和免疫力 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新闻坊综合潮新闻(记者 何丽娜 蒋升)、此前报道 1753231083203责编:张燕萍新闻坊175323108320311[]{"email":"zhangyanping@huanqiu.com","name":"张燕萍"}
“我胸口像压了块石头, 喘口气都费劲!” 近日一天上午 浙江45岁的胡女士(化名) 捂着胸口走进 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 前几天傍晚,胡女士莫名感到胸闷胸痛,在自行服药后不仅没有得到缓解,甚至喘不上气,痛苦到“濒死感”爆棚 。她急忙赶到医院,可心电图、CT等相关检查都做了,却显示一切正常。“那这到底是咋回事?” 胡女士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 该院中医科主任医生童奎骅在详细了解来龙去脉后,诊治发现胡女士舌苔白腻且脉象濡缓,属于典型的“阴暑”,中医又称其为“空调伤寒”,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空调病”。 谁也没想到 令她“濒死感”爆棚的元凶 竟是家里 那台24小时不停歇的空调 原来,自7月上旬开始,平时做服装生意的胡女士就开启“宅家避暑”模式,家里空调定在20℃,常把冰西瓜当饭吃。 医生表示:“简单理解,就是环境温度相对太低,毛孔被冷气冻住,使本该随汗液排出的寒湿全堵在经络里,所以胸口就像被塞了团湿棉花一样非常难受。”在为胡女士开具相应药物后,她的症状好转。 北仑二院供图 无独有偶 就在送走胡女士不久 童医生又接诊了 一位11岁的女孩皮皮(化名) ↓↓↓ 当时女孩高烧39℃,家长自述前一晚已给孩子服用退烧药,吃完药后情况有一定改善,可一觉醒来,体温居然又上来了。可在做了血常规检查后,却并未显示其存在异常。 在把脉问诊后,医生发现孩子喉咙不红不肿,但舌苔白厚,用刮痧板在孩子背部轻轻一刮,瞬间浮现紫黑色的痧点,这是“寒气闭表”的表现。 其实,皮皮的情况与胡女士非常相似,自放暑假后她便一直待在家里吹空调,每天冷饮冰棍不离手,而这样的坏习惯正是得病的“元凶”。“你说冰块包在棉被里,里面的热气能散出去吗?”医生对此感触很深,很多人觉得太热会导致中暑,便把空调打到最大,其实空调引起的“人造寒邪”同样需要防范。 据悉,近一周来,医院已接诊了30多例在空调里被“放倒”的患者,最小的7岁,最大的78岁,症状各种各样,包括头晕、腹泻、胸痛等。“时下已入伏,类似情况估计会越来越多。”童医生提醒。 昨天(7月22日)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大暑” 也就是一年中最炎热的阶段到了 不少年轻人都依赖空调“续命” 然而24小时不间断直吹 并不可取! 在开空调消暑的同时 大家也要谨防“空调病” “空调病”,是指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出现的头晕、头痛、食欲减退、关节酸痛、上呼吸道感染症状等,也称为“空调综合征”。 一般表现为头昏、头痛、胸闷、烦躁、四肢乏力、关节疼痛、恶心、腹痛、记忆力减退、易感冒等。如果长期待在密闭的空调房中,可能还会出现慢性缺氧,造成心肌不同程度缺血和心电图异常改变。 相信坊友们一定最想知道 夏天开空调 究竟开几度最合适呢? ↓↓↓ 一般来说 空调开26℃是最环保的 甚至有些地区会制定相关条例 要求公共建筑室内空调温度设置 除有特定要求并经批准外 夏季不得低于26℃ 医生也建议26℃~28℃为宜 如何预防“空调病”? 这几点要牢记 1、风口朝上更制冷。一般来说,冷空气向下走,热空气反之。因此制冷时,最好将风向朝上,让冷空气由上而下循环流动,同时也可以避免通风口的冷风直接吹在身上。 2、在使用空调的房间里不要待得时间过长,每天应定时关闭空调并打开窗户,增加换气。最好在空调开启3小时左右,开窗通一会儿风哦!合理调整室内温差,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5℃~8℃为宜。 3、碰到闷热难受的“桑拿天”,要善用“除湿”功能,让室内湿度降低,不用调低空调温度,也会让人觉得舒适凉爽。 4、长期在空调室内者,要保证每天有一定的室外活动时间,多喝水,加速体内新陈代谢。婴幼儿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更不要直吹空调或频繁进出空调房间。 5、大汗淋漓时最好不要马上吹空调,身体突然遇到冷风会导致血管迅速收缩,会引发一些心脑血管疾病,要做好冷热过渡。注意颈椎、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 不过医生提醒 ↓↓↓ 若出现持续 胸闷、意识模糊等情况 请及时就诊 并立即排查心梗、脑卒中等急症 不可单纯归结于空调病 当然小坊觉得 平时注意锻炼身体 增强个人体质 通过提高个人体质和免疫力 才是最重要的! 来源:新闻坊综合潮新闻(记者 何丽娜 蒋升)、此前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