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NUu4avxZIv作者:萧达 青木 倪浩 戚席佳 甄翔china.huanqiu.comarticle顶住外部极限施压,展现外贸强大韧性,中国进出口创历史同期新高/e3pmh1nnq/e7tl4e309【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强劲的出口提振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政府设定的目标。”美国彭博社14日称。中国海关总署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日本《朝日新闻》称,中美贸易战在今年4月激化,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一度高达145%,中国对美出口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但中国通过拓展其他市场,依然实现了出口增长。同期,中国对东盟、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华尔街日报》称,中美5月会谈后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中国6月份的出口增长速度加快,超出市场预期。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发布另一项重要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彭博社等多家外媒认为,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长恢复,国内消费提振,这一系列积极信号有助于中国实现2025年GDP增长“5%左右”的预定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增长9.6%,对美下降9.3% 数据显示,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双方确认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举行的领导人会议核可并签署,发出继续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打造高水平区域自贸网络的清晰信号。 今年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稳居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5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0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 瑞士《金融与经济报》14日引述专家评论称:“中国出口经济为上半年画上了一个清晰的惊叹号。”但欧盟正在为另一件事焦头烂额。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14日,欧盟各国部长聚集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这一问题。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30%的关税“实际上将禁止”欧盟与美国的贸易。 中美贸易情况也受到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万亿元,下降9.9%,进口5303.5亿元,下降7.7%。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影响,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20.8%。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王令浚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既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国企业创新协同与民众福祉提升的现实需要。据了解,目前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中方愿再次强调,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来之不易,讹诈胁迫没有出路,对话合作才是正道。 《纽约时报》称,在美国关税冲击下,亚洲国家都在寻找美国之外的新贸易伙伴。“在特朗普总统的首个任期内,中国通过减少购买美国大豆来报复美国关税。巴西填补了这一空缺,如今已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让美国农民面临大豆产量过剩、买家不足的困境。” 6月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14日披露的还有一项重要数据:进入6月份,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具体看,6月份进出口规模达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为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 “中国6月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稀土出货量飙升60%至历史新高。”美国CNBC新闻网称,中国6月份稀土出口达到7742吨,同比增长60.3%,比5月份增长32%,创下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分析称,中国放开部分稀土出口后,外国买家大量囤货。 《华尔街日报》解读说,以美元计,中国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8%,这一数据好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测,也高于5月份4.8%的增幅。报道称,中美5月达成关税休战协议后,中国6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6.1%,因为高额关税和全球关税环境的普遍不确定性抑制了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即便如此,16.1%的降幅相较于5月份34.5%和4月份21%的降幅,已是明显改善。 按照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同步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暂停加征“对等关税”90天,截止日期为8月12日。因此,有不少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认为,中美经贸形势的部分回暖是因为美国进口商担心两国关税战再度升级而努力囤积中国商品,中国对美出口不太可能长期保持这么好的势头。中美贸易关系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双方须在8月12日之前达成一项永久性协议。 “变量可控”,中国海关总署负责人14日在谈到对下半年外贸走势的预期时,提到这个词。他表示,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据介绍,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中国今天发布重要数据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近期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了今年全球的贸易增速预期。欧洲新闻网14日称,未来几个月,美国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美国将于8月1日对中国之外的大部分国家恢复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美国和越南之间的协议也可能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半年美国对中国进行关税极限施压,是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一个极端事件,在这次严峻的考验中,中国外贸超预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并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强大的韧性是中国外贸未来平衡增长的底气和信心来源,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形成的。下半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强,中国外贸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将持续发挥作用。 亮眼的进出口数据让外界对中国经济信心更足。彭博社14日发文称,强劲的出口提振了中国经济,根据该媒体的一项调查,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政府的全年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将在15日公布这一重要数据。再加上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这将缓解北京在短期内推出额外刺激措施的压力。报道认为,据此,中国可以保留使用刺激政策的空间,以防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在8月中旬临时协议到期后再次爆发。 “太平洋两岸的企业都在观望,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能否就更持久的协议达成一致,或者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因重新征收超过100%的关税而再次被颠覆。”路透社14日称。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中国6月出口激增,进口意外反弹,为经济提供了意外的动力。15日发布的数据将进一步展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哥伦比亚商学院的中国经济专家告诉该报,美国和中国有机会在8月12日之前达成协议,部分原因是双方都希望达成协议。中国希望避免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美国方面在经历了中国控制稀土出口后,也比以前更愿意妥协。但鉴于美方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任何结果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戚席佳 甄翔】1752518715382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李雨童环球时报175253183995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e5716e43d387d663645fd7cac3814d5u5.jpg{"email":"weishaopu@huanqiu.com","name":"魏少璞"}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强劲的出口提振了中国经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预计将超过政府设定的目标。”美国彭博社14日称。中国海关总署当天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79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9%,创历史同期新高。其中出口13万亿元,增长7.2%;进口8.79万亿元,下降2.7%。日本《朝日新闻》称,中美贸易战在今年4月激化,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税率一度高达145%,中国对美出口连续3个月同比下降,但中国通过拓展其他市场,依然实现了出口增长。同期,中国对东盟、欧盟、韩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进出口都实现了增长。《华尔街日报》称,中美5月会谈后达成关税休战协议,贸易紧张局势缓和,中国6月份的出口增长速度加快,超出市场预期。15日,中国国家统计局将发布另一项重要数据:2025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数据。彭博社等多家外媒认为,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长恢复,国内消费提振,这一系列积极信号有助于中国实现2025年GDP增长“5%左右”的预定目标。 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增长9.6%,对美下降9.3% 数据显示,东盟继续稳居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今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总值为3.67万亿元,同比增长9.6%。在日前召开的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双方确认完成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磋商,一致同意提交今年10月举行的领导人会议核可并签署,发出继续推进地区经济一体化、打造高水平区域自贸网络的清晰信号。 今年上半年,欧盟占我国外贸总值的12.9%,稳居我国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中国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14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今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50年来,双方经贸合作优势互补,双边贸易额增长超过了300倍。今年上半年,我国对欧盟进出口2.82万亿元,同比增长3.5%,平均每天进出口超过150亿元,相当于建交时一年的贸易值。 瑞士《金融与经济报》14日引述专家评论称:“中国出口经济为上半年画上了一个清晰的惊叹号。”但欧盟正在为另一件事焦头烂额。美国总统特朗普12日宣布,将自8月1日起对从欧盟、墨西哥进口的商品分别征收30%关税。14日,欧盟各国部长聚集在布鲁塞尔开会,讨论这一问题。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表示,30%的关税“实际上将禁止”欧盟与美国的贸易。 中美贸易情况也受到关注。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国进出口总值2.08万亿元,同比下降9.3%,其中出口1.55万亿元,下降9.9%,进口5303.5亿元,下降7.7%。受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影响,中美贸易由第一季度同比增长转为第二季度同比下降,降幅达到20.8%。近期,日内瓦、伦敦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中美贸易有所回升。6月份进出口值从5月份不到3000亿元,回升到超过3500亿元,同比降幅也明显收窄。 王令浚表示,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这既是全球化时代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产业链深度融合的客观要求,也是两国企业创新协同与民众福祉提升的现实需要。据了解,目前中美双方团队正在加紧落实伦敦框架有关成果。中方愿再次强调,日内瓦共识和伦敦框架来之不易,讹诈胁迫没有出路,对话合作才是正道。 《纽约时报》称,在美国关税冲击下,亚洲国家都在寻找美国之外的新贸易伙伴。“在特朗普总统的首个任期内,中国通过减少购买美国大豆来报复美国关税。巴西填补了这一空缺,如今已成为中国大豆的主要供应国,让美国农民面临大豆产量过剩、买家不足的困境。” 6月数据“超出市场预期” 14日披露的还有一项重要数据:进入6月份,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而且增速都在回升。具体看,6月份进出口规模达3.85万亿元,同比增长5.2%,规模为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第二高位。其中,出口2.34万亿元,增长7.2%;进口1.51万亿元,增长2.3%。 “中国6月份出口增长超出预期,稀土出货量飙升60%至历史新高。”美国CNBC新闻网称,中国6月份稀土出口达到7742吨,同比增长60.3%,比5月份增长32%,创下2009年以来最高水平。分析称,中国放开部分稀土出口后,外国买家大量囤货。 《华尔街日报》解读说,以美元计,中国6月份出口同比增长5.8%,这一数据好于许多经济学家的预测,也高于5月份4.8%的增幅。报道称,中美5月达成关税休战协议后,中国6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16.1%,因为高额关税和全球关税环境的普遍不确定性抑制了世界最大两个经济体之间的贸易。即便如此,16.1%的降幅相较于5月份34.5%和4月份21%的降幅,已是明显改善。 按照5月12日发布的《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中美同步大幅降低双边关税,暂停加征“对等关税”90天,截止日期为8月12日。因此,有不少西方媒体和经济学家认为,中美经贸形势的部分回暖是因为美国进口商担心两国关税战再度升级而努力囤积中国商品,中国对美出口不太可能长期保持这么好的势头。中美贸易关系依然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双方须在8月12日之前达成一项永久性协议。 “变量可控”,中国海关总署负责人14日在谈到对下半年外贸走势的预期时,提到这个词。他表示,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中国不断扩大“朋友圈”,拉紧经贸合作纽带,大力提振企业信心,共同应对外部环境的急剧变化。据介绍,上半年,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比去年同期增加5个。在对欧盟、日本、英国等传统市场实现增长的同时,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上半年对非洲进出口1.18万亿元,增长14.4%,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增长13.8%。“爬坡过坎,关键是提振信心”。最新一期中国海关贸易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出口企业和进口企业信心都连续两个月回升。 中国今天发布重要数据 受美国关税政策影响,近期多个国际组织都下调了今年全球的贸易增速预期。欧洲新闻网14日称,未来几个月,美国贸易政策对中国的影响将变得更加明显,美国将于8月1日对中国之外的大部分国家恢复征收所谓的“对等关税”,美国和越南之间的协议也可能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 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周密14日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上半年美国对中国进行关税极限施压,是中国外贸面临的外部环境中的一个极端事件,在这次严峻的考验中,中国外贸超预期展现出强大的韧性,规模站稳20万亿元的台阶,并创下了历史同期新高。强大的韧性是中国外贸未来平衡增长的底气和信心来源,这是由多个因素共同发挥作用而形成的。下半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仍然非常强,中国外贸仍然面临严峻考验,但中国外贸的强大韧性将持续发挥作用。 亮眼的进出口数据让外界对中国经济信心更足。彭博社14日发文称,强劲的出口提振了中国经济,根据该媒体的一项调查,中国经济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长率可能略高于政府的全年增长目标,中国政府将在15日公布这一重要数据。再加上中国今年第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这将缓解北京在短期内推出额外刺激措施的压力。报道认为,据此,中国可以保留使用刺激政策的空间,以防与华盛顿的紧张关系在8月中旬临时协议到期后再次爆发。 “太平洋两岸的企业都在观望,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能否就更持久的协议达成一致,或者全球供应链是否会因重新征收超过100%的关税而再次被颠覆。”路透社14日称。美国《新闻周刊》评论说,中国6月出口激增,进口意外反弹,为经济提供了意外的动力。15日发布的数据将进一步展示中国经济的韧性。哥伦比亚商学院的中国经济专家告诉该报,美国和中国有机会在8月12日之前达成协议,部分原因是双方都希望达成协议。中国希望避免与美国的贸易紧张局势升级,美国方面在经历了中国控制稀土出口后,也比以前更愿意妥协。但鉴于美方政策的不可预测性,任何结果都不会让人感到惊讶。 【环球时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萧达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倪浩 戚席佳 甄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