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L4GFoLkYBo china.huanqiu.comarticle2025春运今日开启!出行必看/e3pmh1nnq/e7tl4e3092025年春运今日(14日)正式开启,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交通部门预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预计创历史新高。 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增长5.5%,铁路部门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 中国民航局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9000万人次,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 交通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 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 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根据分析研判,春运道路交通出行将呈现总量高位运行、节前节后短时集中、 潮汐式时空分布等特点。 铁路出行:购票盯好时间点 准备除夕回家的朋友需要注意,今日(14日)开始发售除夕当天火车票,“2025铁路春运购票日历”请收藏好↓ 从目前车票预售情况看: 热门出发城市 主要有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西安; 热门到达城市 主要有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上海、郑州、长沙、西安、杭州。 热门线路的直达火车票较为紧张,如果没有买到直达火车票,可以考虑“分段购票”。 春运首周天气如何? 本周天气总体较好,不管是东北还是南方的雨雪天气,停留时间都不长,强度总体也比较弱。受冷空气影响,从北方到南方,气温将会普遍下滑,在这一周气温将会起伏,升降波动会比较频繁。 目前北方空气干燥,冷空气难以造成大范围降雪,东北地区会有小范围的弱降雪存在,南方西南地区东部到江南北部以及华南将会出现降水,对于缓和前期的空气干燥非常有帮助。 在南方,降温将从15日开始陆续展开,降温最剧烈的是目前大幅偏暖的江南地区。在降温过后,15日~16日期间最高气温10℃线和15℃线将会明显向南收缩,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最高气温将会退到不足10℃,天气将会明显变冷。 公路出行:六大安全提示要牢记 近日,公安部结合往年春运期间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对2025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提示。 自驾车辆出行 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 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实习期驾驶人要谨慎选择长途自驾出行。 高速公路行车 要时刻保持安全车距,遇拥堵、缓行路段不要随意穿插,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临近驶出高速公路出口要注意观察标志标牌,提前靠右侧行驶,切勿在出口处急刹、急停、变道、倒车。 城市道路行车 要注意观察路况,保持安全车速,切勿因流量减少而放松警惕、超速行驶,途经无信号灯路口或斑马线,要提前减速观察,确保安全通过。 农村道路行车 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切忌弯道超车。 途经穿村过镇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按规定让行。 清晨、傍晚时段视线差,驾车时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尽量靠中线行驶。 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尽量减少自驾出行,确需驾车出行的,要降低车速、控制距离,不急打方向、不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 路面积雪或结冰,应尽量沿前车车辙轨迹行驶,切勿加速超车,需要停车时应提前采取措施。 乘坐客运车辆出行 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不要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超员客车,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乘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旅途中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感染 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专家建议从出行前准备、旅途中防护、旅途后卫生三方面着手加强防范。 出行前 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 ,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用品。对于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还应在出入境时做好个人健康申报。 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旅途中 在旅途过程中,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要佩戴口罩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另外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的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如果接触了这些公共设备设施,要及时洗手。 旅途后 在旅途结束以后,到了目的地或者是到了境外,要及时换洗衣物、洗手,另外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如果到目的地后出现了呼吸道症状,要尽量休息,不要带病去参加聚餐、聚会。 专家提示出境旅行人员,回国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行史。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 1736834948381责编:张燕萍央视一套173683494838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7fec0c2e560dadc695ca3c65d1101b2.pn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2025年春运今日(14日)正式开启,到2月22日结束为期40天。交通部门预测,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达90亿人次,预计创历史新高。 今年春运,全国铁路发送旅客有望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较去年春运增长5.5%,铁路部门每日安排旅客列车超1.4万列,客座能力同比增长4%左右。 中国民航局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旅客运输量预计将突破9000万人次,全国日均航班计划约18500班,同比增长8.4%。 交通部门预计,今年春运期间,自驾出行预计达到72亿人次, 约占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的八成, 高速公路车流量单日峰值或创历史新高。根据分析研判,春运道路交通出行将呈现总量高位运行、节前节后短时集中、 潮汐式时空分布等特点。 铁路出行:购票盯好时间点 准备除夕回家的朋友需要注意,今日(14日)开始发售除夕当天火车票,“2025铁路春运购票日历”请收藏好↓ 从目前车票预售情况看: 热门出发城市 主要有上海、广州、北京、深圳、杭州、成都、武汉、重庆、南京、西安; 热门到达城市 主要有北京、广州、武汉、成都、重庆、上海、郑州、长沙、西安、杭州。 热门线路的直达火车票较为紧张,如果没有买到直达火车票,可以考虑“分段购票”。 春运首周天气如何? 本周天气总体较好,不管是东北还是南方的雨雪天气,停留时间都不长,强度总体也比较弱。受冷空气影响,从北方到南方,气温将会普遍下滑,在这一周气温将会起伏,升降波动会比较频繁。 目前北方空气干燥,冷空气难以造成大范围降雪,东北地区会有小范围的弱降雪存在,南方西南地区东部到江南北部以及华南将会出现降水,对于缓和前期的空气干燥非常有帮助。 在南方,降温将从15日开始陆续展开,降温最剧烈的是目前大幅偏暖的江南地区。在降温过后,15日~16日期间最高气温10℃线和15℃线将会明显向南收缩,安徽、江苏、上海、浙江等地最高气温将会退到不足10℃,天气将会明显变冷。 公路出行:六大安全提示要牢记 近日,公安部结合往年春运期间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对2025年春运交通安全形势进行研判,并发出交通安全提示。 自驾车辆出行 应提前了解交通路况、天气预报和安全提示,合理安排出行时间、路线,尽量错峰出行。出行前要提前检查车况,驾车时要集中精力,不分心驾驶,不超速行驶,不疲劳驾驶。 要牢记“酒后不开车,开车不喝酒”,切勿酒驾醉驾。实习期驾驶人要谨慎选择长途自驾出行。 高速公路行车 要时刻保持安全车距,遇拥堵、缓行路段不要随意穿插,切勿占用应急车道,发生交通事故或故障,要“车靠边、人撤离、即报警”。 临近驶出高速公路出口要注意观察标志标牌,提前靠右侧行驶,切勿在出口处急刹、急停、变道、倒车。 城市道路行车 要注意观察路况,保持安全车速,切勿因流量减少而放松警惕、超速行驶,途经无信号灯路口或斑马线,要提前减速观察,确保安全通过。 农村道路行车 遇急弯陡坡、长下坡、临水临崖道路,要减速慢行,切忌弯道超车。 途经穿村过镇路段,要注意观察道路两侧车辆和行人,按规定让行。 清晨、傍晚时段视线差,驾车时要注意观察路上行人,尽量靠中线行驶。 遇低温雨雪冰冻天气 尽量减少自驾出行,确需驾车出行的,要降低车速、控制距离,不急打方向、不急踩刹车,防止车辆失控侧滑侧翻或追尾。 路面积雪或结冰,应尽量沿前车车辙轨迹行驶,切勿加速超车,需要停车时应提前采取措施。 乘坐客运车辆出行 要选择正规营运客车,不要乘坐站外揽客拼团“黑车”、超员客车,不要搭乘轻型货车、三轮车、拖拉机等非载客车辆,乘车时全程系好安全带。 旅途中注意防范呼吸道疾病感染 春运期间,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增多,呼吸道疾病感染风险加大,专家建议从出行前准备、旅途中防护、旅途后卫生三方面着手加强防范。 出行前 出行前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疫情和天气 ,备好口罩、消毒湿巾、免洗手消毒液等用品。对于有境外旅行计划的人员,还应在出入境时做好个人健康申报。 建议公众,尤其是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等人群,积极接种新冠、流感、肺炎球菌疫苗,以减少感染发病和重症风险。 如有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尽可能居家休息,推迟出行。 旅途中 在旅途过程中,建议老年人和一些慢性基础性疾病的患者,最好要佩戴口罩 ,避免一些不必要的交叉感染。 另外还要注意手卫生,在旅途过程中可能会接触一些公共的设施设备,避免用脏手摸自己的口、眼、鼻。如果接触了这些公共设备设施,要及时洗手。 旅途后 在旅途结束以后,到了目的地或者是到了境外,要及时换洗衣物、洗手,另外要做好自己的健康监测。如果到目的地后出现了呼吸道症状,要尽量休息,不要带病去参加聚餐、聚会。 专家提示出境旅行人员,回国后一旦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应及时就诊,并主动告知境外旅行史。 来源:央视一套微信公众号综合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朝闻天下》、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