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JU1TIBfxdE作者:叶蓝china.huanqiu.comarticle舞火龙庆中秋,香港探索深度游/e3pmh1nnq/e3pn61c2g【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为庆祝中秋佳节,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坑舞火龙从9月16日起一连三晚举行,引发香港社会的关注,也让市民对于这项非遗活动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16日是中秋迎月夜,舞火龙活动主办单位大坑坊众福利会在傍晚6时许,先将火龙带到莲花宫进行拜神开光仪式,随后在晚上7时半准时开始。全长67米的火龙,点缀着约1.2万根燃烧的线香,由300人共同舞动,穿梭在浣纱街至铜锣湾道的大街小巷,并在巡游过程中进行“火龙过桥”“火龙过龙尾”及“火龙缠双柱”等仪式表演。市民纷纷举起手机,希望可以记录下龙头经过的瞬间,并不断为火龙的精彩动作欢呼呐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舞火龙活动首次加入长达20米、由一万粒LED灯组成的小火龙,由约100名小朋友舞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围观拍照。据港媒报道,举着龙头的小朋友约七八岁,但臂力强劲。9岁的谭同学参与的是“纱灯组”,她表示,去年看表演时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年报名参加活动,明年还会再参加,“在场内感受到浓厚的活动气氛,十分有趣”。她的母亲表示,每年都会来观赏舞火龙表演,希望女儿可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一份力。来自夏威夷的Rangel在现场告诉记者,自己刚搬到香港两周,这是第一次观看舞火龙,“现场气氛极佳,十分喜欢舞火龙带来的能量,也能借此了解到很多香港文化”。手持火龙香的陈先生兴奋地说,“执到火龙香会发达”,希望今年可以万事如意。 香港大坑舞火龙活动始于1880年,当年大坑暴发瘟疫,为消灾灭瘟而举行这项活动。此后,每年中秋节舞火龙就成为一项习俗,以驱走疾病,为市民祈求平安幸福。火龙以珍珠草制成,长约67米,需要超过400人才能舞动。整个仪式由簪花挂红、插上香枝开始,随后在晚上游走于大坑的街道上。大坑舞火龙属于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9年被选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之一。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16日表示,舞火龙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独有的香港独特文化,今年活动有800人直接参与,其中50人制作火龙,300多人舞动大火龙,获得香港各界支持,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下的成果。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舞火龙是旅发局“本地特色旅游活动先导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多年来吸引不少游客来港观赏。香港《星岛日报》称,香港旅游发展局特意安排旅游义工及海外留学生参与大坑舞火龙工作坊,深入了解这一百年非遗经典,好让他们更有效地向游客宣传本地特有的节庆盛会。活动当天,旅游义工先到大坑火龙文化馆参观,了解舞火龙历史背景,再去大坑坊众福利会体验火龙扎作,与一些大坑街坊扎作师傅交流,了解大坑舞火龙盛会的今昔演变过程。22岁的旅游义工学员范乐心在师傅指导下学习扎火龙,第一次接触这门手艺的她手脚并用地操作铁线和麻绳,总算完成得有模有样。她表示,大坑舞火龙既是传统中国文化,也是香港特有节庆文化,契合现在年轻游客对深度游的喜好,吸引他们从中了解本地文化历史,今年更加入LED小火龙新元素,感受到香港的与时俱进,能够赋予传统节庆新面貌,创造崭新旅游体验。退休教师梁炜广已有6年旅游义工经验,他认为大坑舞火龙对于中国人而言有一份文化价值,值得传承下去。他非常乐见今年大坑舞火龙加入新元素,认为这有助于增强传统节庆吸引力,对于启发节庆深度游有一定帮助。香港赛马会主席利子厚表示,很高兴马会多年来能够拨款支持大坑舞火龙的举办,他非常支持大坑坊众福利会举办舞火龙儿童及青少年训练班,增加年轻一代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另据港媒报道,观众除了可以在现场观看一连三天的大坑舞火龙,维园也有直播,让大家共同感受浓厚的中秋节日气氛。1726607082703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肖山环球时报1726613456978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655259cfcde934650aa457bc71af275du5.jpg{"email":"xiaoshan@huanqiu.com","name":"肖山"}
【环球时报驻香港特约记者 叶蓝】为庆祝中秋佳节,拥有百年历史的香港大坑舞火龙从9月16日起一连三晚举行,引发香港社会的关注,也让市民对于这项非遗活动有了更加浓厚的兴趣。16日是中秋迎月夜,舞火龙活动主办单位大坑坊众福利会在傍晚6时许,先将火龙带到莲花宫进行拜神开光仪式,随后在晚上7时半准时开始。全长67米的火龙,点缀着约1.2万根燃烧的线香,由300人共同舞动,穿梭在浣纱街至铜锣湾道的大街小巷,并在巡游过程中进行“火龙过桥”“火龙过龙尾”及“火龙缠双柱”等仪式表演。市民纷纷举起手机,希望可以记录下龙头经过的瞬间,并不断为火龙的精彩动作欢呼呐喊。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舞火龙活动首次加入长达20米、由一万粒LED灯组成的小火龙,由约100名小朋友舞动,吸引大批市民和游客围观拍照。据港媒报道,举着龙头的小朋友约七八岁,但臂力强劲。9岁的谭同学参与的是“纱灯组”,她表示,去年看表演时非常感兴趣,因此今年报名参加活动,明年还会再参加,“在场内感受到浓厚的活动气氛,十分有趣”。她的母亲表示,每年都会来观赏舞火龙表演,希望女儿可以为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出一份力。来自夏威夷的Rangel在现场告诉记者,自己刚搬到香港两周,这是第一次观看舞火龙,“现场气氛极佳,十分喜欢舞火龙带来的能量,也能借此了解到很多香港文化”。手持火龙香的陈先生兴奋地说,“执到火龙香会发达”,希望今年可以万事如意。 香港大坑舞火龙活动始于1880年,当年大坑暴发瘟疫,为消灾灭瘟而举行这项活动。此后,每年中秋节舞火龙就成为一项习俗,以驱走疾病,为市民祈求平安幸福。火龙以珍珠草制成,长约67米,需要超过400人才能舞动。整个仪式由簪花挂红、插上香枝开始,随后在晚上游走于大坑的街道上。大坑舞火龙属于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并于2019年被选为“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优秀保护实践案例”之一。香港财政司副司长黄伟纶16日表示,舞火龙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全球独有的香港独特文化,今年活动有800人直接参与,其中50人制作火龙,300多人舞动大火龙,获得香港各界支持,是整个社会共同努力下的成果。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彭耀佳表示,舞火龙是旅发局“本地特色旅游活动先导计划”的重点项目之一,多年来吸引不少游客来港观赏。香港《星岛日报》称,香港旅游发展局特意安排旅游义工及海外留学生参与大坑舞火龙工作坊,深入了解这一百年非遗经典,好让他们更有效地向游客宣传本地特有的节庆盛会。活动当天,旅游义工先到大坑火龙文化馆参观,了解舞火龙历史背景,再去大坑坊众福利会体验火龙扎作,与一些大坑街坊扎作师傅交流,了解大坑舞火龙盛会的今昔演变过程。22岁的旅游义工学员范乐心在师傅指导下学习扎火龙,第一次接触这门手艺的她手脚并用地操作铁线和麻绳,总算完成得有模有样。她表示,大坑舞火龙既是传统中国文化,也是香港特有节庆文化,契合现在年轻游客对深度游的喜好,吸引他们从中了解本地文化历史,今年更加入LED小火龙新元素,感受到香港的与时俱进,能够赋予传统节庆新面貌,创造崭新旅游体验。退休教师梁炜广已有6年旅游义工经验,他认为大坑舞火龙对于中国人而言有一份文化价值,值得传承下去。他非常乐见今年大坑舞火龙加入新元素,认为这有助于增强传统节庆吸引力,对于启发节庆深度游有一定帮助。香港赛马会主席利子厚表示,很高兴马会多年来能够拨款支持大坑舞火龙的举办,他非常支持大坑坊众福利会举办舞火龙儿童及青少年训练班,增加年轻一代对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另据港媒报道,观众除了可以在现场观看一连三天的大坑舞火龙,维园也有直播,让大家共同感受浓厚的中秋节日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