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fAdUJKzgm china.huanqiu.comarticle绍兴市柯桥区高质量发展介绍/e3pmh1nnq/e3pn60p0i柯桥原为绍兴县,西邻杭州、东接宁波,位于杭州湾大湾区的黄金腹地,是绍兴大城市的经济和商贸中心。2013年撤县设区,区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6万,辖11个街道5个镇340个村居社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1亿元、增长4.5%,总量居浙江省第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近600亿元、增长10.1%;外贸出口1339亿元、增长23%,占全国份额5.59‰;实到外资5.07亿美元、居浙江省第一方阵;轻纺城“线上+线下”成交额3311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443亿元、增长1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万元、居浙江省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万元、居浙江省第一,城乡收入比1.599:1。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89亿元、增长6.7%;预计半年度GDP增长7%以上。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40.6亿元、增长24.9%。1-5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1.1%;外贸出口586.9亿元、增长19.8%;实到外资1.2亿美元。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首个价值千亿级的区域品牌,“柯桥纺织”将市场、产业、科创“三大优势”转化为“三大高地”,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做法包括: 1.聚焦价值提升,推动轻纺市场转型发展。中国轻纺城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张“金名片”,是柯桥的立业之本、立城之本。目前,轻纺城拥有“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群,建筑面积390万平方米,销售网络遍布19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1/4的面料在此成交,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今年1-2月,轻纺城线上线下成交额438.5亿元、增长14.1%,尤其是3月,轻纺城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回升至3年来最高水平。一是持续推进市场进化。以轻纺城市场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仓储、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国际面料采购中心,引进国际检测头部企业法国必维,建设轻纺城数字物流港,开通全市首个铁路海关口岸中欧班列“绍兴柯桥号”,用好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大开放试点,持续推进市场迭代升级。二是做精做优大会赛事。连续24年举办国际纺博会,并引进拓展窗帘窗纱、家纺纺机等产业展,融合开展各类高端活动(赛事),形成“月月有会展,天天可时尚”浓厚氛围。去年的春季纺博会是疫情反复下全国线下专业纺织面料第一展,秋季纺博会吸引国内外客商5万人次,是全年规模最大的线下纺织实体展。同时,成功举办五届世界布商大会,集聚了一大批纺织精英,被列为浙江省“一带一路”“十四五”规划重大交流活动。三是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紧跟国际时尚潮流,大力发展时尚创意产业,累计集聚纺织(创意)设计平台和企业149家,从业人员3046人,2022年创意设计等服务性营收已达3.8亿元,带动服务对象形成销售收入近450亿元。同时,创新保护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县,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区。 2.聚焦产业集聚,推动现代纺织集群发展。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自2010年以来,在市委决策部署指导下,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定位,强势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印染企业从原来的259家(含越城区47家)整合到110家,全部搬迁集聚到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街道),高水平打造蓝印时尚小镇,建成全国最大绿色印染基地。印染产能占浙江省60%、全国40%,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15%以上,亩均税收提高到25.1万元;腾退工业土地1.3万亩,淘汰落后产能11.6亿米。二是全面推进技术革新。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我们专门制定设备、工艺技术、“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支持纺织印染类企业广泛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型设备、先进工艺,大力推动纺织印染企业创新发展、“机器换人”,使全区高端设备普及率达60%以上。三是大力整治“低散乱污”企业。规范提升纺织印染配套产业,划定安全生产和环保两条红线,以“四无”企业为重点,加大涉污企业清退力度,全面排查整治“低散乱污”企业,2022年完成整治提升386家,促进园区规范绿色发展。 3.聚焦智能制造,推动现代纺织创新发展。一是做强纺织创新平台。开园投用国内最大的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是浙江省首批6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唯一面向传统产业且政府主导在建的创新中心。该平台聘请陈文兴、孙晋良、倪庆清等国内外院士,拥有科研人员203人,入驻东纺院、西纺院等9大创新机构。自成立以来,已攻关科技项目80余项,其中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14项、申请专利51件,服务企业400余家。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鼓励纺织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区拥有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纺织类上市企业4家,研发人员合计2.7万人。三是深化产业数字变革。成功创建“织造印染产业大脑”省级试点,目前大脑已接入企业1700多家,产生纺织产业数据2.8亿条。同时,创新“浙里工程师”场景应用,入驻工程师6.5万名,已服务企业近万家次。 1689037796104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89037796104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9e2fb95372406b7a86fb00068f1a0bb1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柯桥原为绍兴县,西邻杭州、东接宁波,位于杭州湾大湾区的黄金腹地,是绍兴大城市的经济和商贸中心。2013年撤县设区,区域面积106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11.6万,辖11个街道5个镇340个村居社区,拥有1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2个省级开发区,是全国综合实力“十强区”。 202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01亿元、增长4.5%,总量居浙江省第十;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2.6亿元、同口径增长1.6%;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232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近600亿元、增长10.1%;外贸出口1339亿元、增长23%,占全国份额5.59‰;实到外资5.07亿美元、居浙江省第一方阵;轻纺城“线上+线下”成交额3311亿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6443亿元、增长17.8%;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8万元、居浙江省第四,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16万元、居浙江省第一,城乡收入比1.599:1。今年一季度,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7.89亿元、增长6.7%;预计半年度GDP增长7%以上。1-6月,实现财政总收入140.6亿元、增长24.9%。1-5月,实现固定资产投资246亿元、增长9.0%;规上工业增加值184亿元、增长11.1%;外贸出口586.9亿元、增长19.8%;实到外资1.2亿美元。 作为中国纺织行业首个价值千亿级的区域品牌,“柯桥纺织”将市场、产业、科创“三大优势”转化为“三大高地”,已成为全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主要做法包括: 1.聚焦价值提升,推动轻纺市场转型发展。中国轻纺城是浙江改革开放的一张“金名片”,是柯桥的立业之本、立城之本。目前,轻纺城拥有“东西南北中”五大市场群,建筑面积390万平方米,销售网络遍布19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年1/4的面料在此成交,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今年1-2月,轻纺城线上线下成交额438.5亿元、增长14.1%,尤其是3月,轻纺城日均客流量超10万人次,回升至3年来最高水平。一是持续推进市场进化。以轻纺城市场为核心,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物流仓储、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建成国际面料采购中心,引进国际检测头部企业法国必维,建设轻纺城数字物流港,开通全市首个铁路海关口岸中欧班列“绍兴柯桥号”,用好跨境电商和市场采购贸易两大开放试点,持续推进市场迭代升级。二是做精做优大会赛事。连续24年举办国际纺博会,并引进拓展窗帘窗纱、家纺纺机等产业展,融合开展各类高端活动(赛事),形成“月月有会展,天天可时尚”浓厚氛围。去年的春季纺博会是疫情反复下全国线下专业纺织面料第一展,秋季纺博会吸引国内外客商5万人次,是全年规模最大的线下纺织实体展。同时,成功举办五届世界布商大会,集聚了一大批纺织精英,被列为浙江省“一带一路”“十四五”规划重大交流活动。三是大力发展时尚产业。紧跟国际时尚潮流,大力发展时尚创意产业,累计集聚纺织(创意)设计平台和企业149家,从业人员3046人,2022年创意设计等服务性营收已达3.8亿元,带动服务对象形成销售收入近450亿元。同时,创新保护持续加强,知识产权工作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示范县,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纠纷快速处理试点区。 2.聚焦产业集聚,推动现代纺织集群发展。一是强力推进产业集聚。自2010年以来,在市委决策部署指导下,按照“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定位,强势推进印染产业集聚升级工程,印染企业从原来的259家(含越城区47家)整合到110家,全部搬迁集聚到柯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马鞍街道),高水平打造蓝印时尚小镇,建成全国最大绿色印染基地。印染产能占浙江省60%、全国40%,每米印染布附加值提高15%以上,亩均税收提高到25.1万元;腾退工业土地1.3万亩,淘汰落后产能11.6亿米。二是全面推进技术革新。在产业集聚过程中,我们专门制定设备、工艺技术、“三废”治理等方面的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支持纺织印染类企业广泛应用绿色环保的新型设备、先进工艺,大力推动纺织印染企业创新发展、“机器换人”,使全区高端设备普及率达60%以上。三是大力整治“低散乱污”企业。规范提升纺织印染配套产业,划定安全生产和环保两条红线,以“四无”企业为重点,加大涉污企业清退力度,全面排查整治“低散乱污”企业,2022年完成整治提升386家,促进园区规范绿色发展。 3.聚焦智能制造,推动现代纺织创新发展。一是做强纺织创新平台。开园投用国内最大的省现代纺织技术创新中心(鉴湖实验室),是浙江省首批6家技术创新中心之一,也是唯一面向传统产业且政府主导在建的创新中心。该平台聘请陈文兴、孙晋良、倪庆清等国内外院士,拥有科研人员203人,入驻东纺院、西纺院等9大创新机构。自成立以来,已攻关科技项目80余项,其中立项省尖兵领雁项目14项、申请专利51件,服务企业400余家。二是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持鼓励纺织企业创新发展,目前全区拥有纺织类高新技术企业255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中心29家、省级企业研究院5家,纺织类上市企业4家,研发人员合计2.7万人。三是深化产业数字变革。成功创建“织造印染产业大脑”省级试点,目前大脑已接入企业1700多家,产生纺织产业数据2.8亿条。同时,创新“浙里工程师”场景应用,入驻工程师6.5万名,已服务企业近万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