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aPGd1JRIn china.huanqiu.comarticle创新提质 数实融合——宁波市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e3pmh1nnq/e3pn60p0i“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国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市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1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704.3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2位。 当前,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为浙江“双城记”重要一极,宁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宁波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宁波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壮大、融合赋能升级、创新生态优化,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1%,入围国家2022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公示名单。 一、宁波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提质扩量,筑牢核心产业“主动力”。一是特色产业突破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特色领域,形成突破性发展。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4875.2亿元、增加值1119亿元。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一链四区”发展格局,集成电路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490.4亿元,同比增长16.8%。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培育形成“1+N+X”平台体系,浙江蓝卓supOS基础性平台列入国家双跨平台。二是骨干企业快速成长。聚焦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一批数字经济“大优强”企业,目前全市数字经济纳统企业1772家,其中2022年营收超百亿企业7家,入选2022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累计28家、“专精特新”企业73家。三是重大平台不断布局。鄞州、余姚入选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创建4个浙江省级数字经济“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芯港小镇、前湾新区数字经济园、宁波软件园、甬水桥科创中心等一批特色型功能园区加速落地。 (二)强化数实融合,释放产业变革“强动能”。一是智能制造全国领先。2017年,首创“点线面”结合智能制造模式成为工信部向全国推广的八大模式之一。“十四五”时期,宁波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行动,累计获评国家级产业数字化相关项目试点示范荣誉超110项。2022年9月4日,工信部首次在宁波召开“5G+工业互联网”全国现场会,揭开宁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篇章。二是各领域数字化广泛渗透。数字港航方面,“海丝指数”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宁波舟山港率先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港口”,建设形成“甬e通”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应用。信息消费方面,获评工信部2021年度信息消费十大优秀示范城市、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城市,形成小六买菜、海上鲜、云医院等8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直播电商方面,形成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巨量引擎浙江中心、阿里淘宝直播基地等为核心的直播电商经济产业生态圈。数字政府方面,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三;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三)强化创新引领,打造数字发展“新引擎”。一是创新能级不断提升。高能级布局打造甬江科创区,建设甬江实验室,组建东方理工大学,引进培育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2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中心、省级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先后落地。二是研发攻关加速突破。加强半导体材料、工业操作系统、关键基础件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攻克了超高纯溅射靶材、机器人控制器、5G芯片、工业物联网轻量级操作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南大光电、中芯宁波等多家企业揭榜国家重大专项,攻关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难题。三是交流合作深入开展。连续举办十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并于2019年起同期叠加举办四届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同时,近年宁波培育引进了中国机器人峰会、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等重大活动,助力宁波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和品牌建设。 (四)强化数字基建,夯实数字经济“硬支撑”。一是数据要素改革加快探索。聚焦公共数据、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新材料、港航物流、产业大脑等领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二是算力设施超前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已建成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等超30个市场化数据中心,设计机架超1.6万个。同时,宁波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为依托,全面托管和支撑市区(县、市)两级政务系统。近期,总投资额5.7亿元的宁波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项目上线运营。三是千兆城市迭代建设。全力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协同发展,累计建成5G基站超2.5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累计部署10G-PON端口数超9万个,具备覆盖超400万户家庭的千兆光纤接入能力,城市网络服务质量全国领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2023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宁波深入贯彻浙江省委部署要求,绘制形成“155”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新蓝图,将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一城四高地”的总目标,全力建设五大数字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数字集群跃升、数字能力逐新、数字主体攀高、数实深度相融、数字生态优化”五大攻坚计划,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核心产业营收分别达到1.5万亿元、1.2万亿元,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大引擎。 (一)塑集群,全力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一是锻强数字制造“硬实力”,加快创建电子材料、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以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为特色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数字服务“大提升”,加强数字贸易模式创新;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建设,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城。三是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布局元宇宙、量子科技等一批未来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强创新,全力育强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力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实施“科创甬江2035”计划,全力攻关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二是强力深化平台体系创新,高标准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加强数字经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三是强力加快数字人才创新,深化实施甬江人才工程,面向全球招引数字经济领域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 (三)助攀高,全力壮大数字企业梯队。一是打造“高成长”企业梯队,完善数字经济“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二是突破“高层级”平台经济,推动多领域平台化发展,引导产业链覆盖范围广、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开展平台化培育试点,壮大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群。三是推动“高效益”投资倍增,全力招引一批“大优强”和“强补延”项目;构建以基础设施、招大引强、增资扩产、园区平台、数字化改造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投资体系。 (四)深融合,全力塑造多元数字场景。一是深化智能制造引领。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5G全连接工厂、未来工厂、企业大脑。二是创新数字场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港航、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数字服务新场景,直播电商、无人零售等数字生活新业态,信息消费、云购物等数字消费新模式。三是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数字化设备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四是优化融合赋能生态。优化布局算力、通信、新技术等数字基础设施,开展“十景百品千项”行动。推动省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落地。 1688541802149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88541802149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3a2e299d57858bc36d74add5f4567962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书藏古今,港通天下”——宁波是全球重要的港口城市,中国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市陆域面积9816平方公里,海域面积83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61万。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5704.3亿元,居全国城市第12位。 当前,数字经济日益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2017年浙江在全国率先部署数字经济“一号工程”。作为浙江“双城记”重要一极,宁波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先后出台《宁波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质扩量行动计划》《宁波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宁波市超常规高质量发展数字经济行动纲要》,大力推动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壮大、融合赋能升级、创新生态优化,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2022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51%,入围国家2022年度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公示名单。 一、宁波数字经济发展主要做法与成效 (一)强化提质扩量,筑牢核心产业“主动力”。一是特色产业突破发展。聚焦集成电路、电子信息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特色领域,形成突破性发展。2022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营收4875.2亿元、增加值1119亿元。在集成电路领域形成“一链四区”发展格局,集成电路及其相关产业实现产值490.4亿元,同比增长16.8%。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培育形成“1+N+X”平台体系,浙江蓝卓supOS基础性平台列入国家双跨平台。二是骨干企业快速成长。聚焦数字经济市场主体培育,形成一批数字经济“大优强”企业,目前全市数字经济纳统企业1772家,其中2022年营收超百亿企业7家,入选2022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3家,国家级“单项冠军”累计28家、“专精特新”企业73家。三是重大平台不断布局。鄞州、余姚入选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成功创建4个浙江省级数字经济“万亩千亿”产业平台,芯港小镇、前湾新区数字经济园、宁波软件园、甬水桥科创中心等一批特色型功能园区加速落地。 (二)强化数实融合,释放产业变革“强动能”。一是智能制造全国领先。2017年,首创“点线面”结合智能制造模式成为工信部向全国推广的八大模式之一。“十四五”时期,宁波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启动新一轮智能制造行动,累计获评国家级产业数字化相关项目试点示范荣誉超110项。2022年9月4日,工信部首次在宁波召开“5G+工业互联网”全国现场会,揭开宁波“5G+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篇章。二是各领域数字化广泛渗透。数字港航方面,“海丝指数”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宁波舟山港率先打造全国首个“5G+智慧港口”,建设形成“甬e通”国际贸易一站式服务应用。信息消费方面,获评工信部2021年度信息消费十大优秀示范城市、浙江省数字生活新服务先行城市,形成小六买菜、海上鲜、云医院等8个国家级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直播电商方面,形成宁波(前洋)直播中心、巨量引擎浙江中心、阿里淘宝直播基地等为核心的直播电商经济产业生态圈。数字政府方面,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连续四年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三;智慧健康、智慧教育、智慧交通等数字化公共服务普惠共享。 (三)强化创新引领,打造数字发展“新引擎”。一是创新能级不断提升。高能级布局打造甬江科创区,建设甬江实验室,组建东方理工大学,引进培育宁波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宁波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20余家数字经济领域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家石墨烯创新中心、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中心、省级智能工厂操作系统技术创新中心等先后落地。二是研发攻关加速突破。加强半导体材料、工业操作系统、关键基础件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攻克了超高纯溅射靶材、机器人控制器、5G芯片、工业物联网轻量级操作系统等一批关键技术。南大光电、中芯宁波等多家企业揭榜国家重大专项,攻关集成电路领域“卡脖子”难题。三是交流合作深入开展。连续举办十二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并于2019年起同期叠加举办四届世界数字经济大会。同时,近年宁波培育引进了中国机器人峰会、全球云计算大会、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等重大活动,助力宁波数字经济交流合作和品牌建设。 (四)强化数字基建,夯实数字经济“硬支撑”。一是数据要素改革加快探索。聚焦公共数据、医疗卫生、金融保险、新材料、港航物流、产业大脑等领域,创建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探索建设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流通体系。二是算力设施超前布局。据不完全统计,宁波已建成中国移动浙江(浙东)信息通信产业园等超30个市场化数据中心,设计机架超1.6万个。同时,宁波以一体化智能化公共数据平台建设为依托,全面托管和支撑市区(县、市)两级政务系统。近期,总投资额5.7亿元的宁波首个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一期)项目上线运营。三是千兆城市迭代建设。全力推动5G和千兆光纤网络协同发展,累计建成5G基站超2.5万个,实现乡镇及以上区域5G网络全覆盖,累计部署10G-PON端口数超9万个,具备覆盖超400万户家庭的千兆光纤接入能力,城市网络服务质量全国领先,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2023年,浙江省委“新春第一会”提出要以更大力度实施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宁波深入贯彻浙江省委部署要求,绘制形成“155”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新蓝图,将聚焦打造数字经济“一城四高地”的总目标,全力建设五大数字产业集群,大力实施“数字集群跃升、数字能力逐新、数字主体攀高、数实深度相融、数字生态优化”五大攻坚计划,全力推动数字经济超常规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现代产业体系,力争到2027年实现数字经济增加值、核心产业营收分别达到1.5万亿元、1.2万亿元,为宁波“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提供强大引擎。 (一)塑集群,全力推动产业能级跃升。一是锻强数字制造“硬实力”,加快创建电子材料、特色工艺集成电路国家级产业集群;培育打造以光学电子、汽车电子为特色的智能终端产业集群。二是推动数字服务“大提升”,加强数字贸易模式创新;深化工业互联网领军城市建设,积极争创中国软件名城。三是抢占未来产业“新赛道”。积极布局元宇宙、量子科技等一批未来产业,培育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 (二)强创新,全力育强发展新动能。一是强力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实施“科创甬江2035”计划,全力攻关集成电路、高端软件、智能网联汽车等“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二是强力深化平台体系创新,高标准推进甬江科创区建设,强化数字经济领域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培育。以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为牵引,加强数字经济重大产业平台建设。三是强力加快数字人才创新,深化实施甬江人才工程,面向全球招引数字经济领域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 (三)助攀高,全力壮大数字企业梯队。一是打造“高成长”企业梯队,完善数字经济“大优强”、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上市企业梯队培育机制。二是突破“高层级”平台经济,推动多领域平台化发展,引导产业链覆盖范围广、综合实力强的大企业开展平台化培育试点,壮大数字经济平台企业群。三是推动“高效益”投资倍增,全力招引一批“大优强”和“强补延”项目;构建以基础设施、招大引强、增资扩产、园区平台、数字化改造为重点的数字经济投资体系。 (四)深融合,全力塑造多元数字场景。一是深化智能制造引领。以“产业大脑+未来工厂”为引领,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改造“三个全覆盖”,打造一批全国领先的5G全连接工厂、未来工厂、企业大脑。二是创新数字场景应用。大力发展数字港航、智慧物流、数字金融等数字服务新场景,直播电商、无人零售等数字生活新业态,信息消费、云购物等数字消费新模式。三是加快数字农业发展。加快推动“互联网+”、数字化设备推广应用,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四是优化融合赋能生态。优化布局算力、通信、新技术等数字基础设施,开展“十景百品千项”行动。推动省级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试点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