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J07IznDIm china.huanqiu.comarticle庐江县高质量发展创新举措/e3pmh1nnq/e3pn60p0i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工业强县,农旅富民,大美庐江”三大战略不动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2022年,经济总量稳居安徽省十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5亿元,增长7.8%,增速位居安徽省第一;财税收入4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三产结构优化调整为9.5:39:51.5,二产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做法有: (一)突出提质扩量,工业经济取得新成就。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全力招大引强,组建14个招商小组,锚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商,设立产业引导基金9个15.2亿元,深入对接力鼎资本等基金机构和省市平台公司。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430亿元,其中,江苏超电、国轩正极材料、云南金浔、极智嘉机器人4个项目超50亿元,国轩三元正极等10个项目超10亿元。建强三大园区,庐江高新区产业链生态圈持续扩大,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蓝讯科技、得壹科技等17个项目顺利开工,博赛利斯一期、精深精密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国轩科宏正式投产,标志着国轩电池材料系列项目产值超百亿、达130亿元。庐江制造走向世界,德科电气发电机“点亮”卡塔尔世界杯赛场。合庐产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8条市政道路基本完工,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完工,G60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昊港创等项目开工建设。庐江化工园建设持续跑出“加速度”,土方平整、人才公寓、集中供热等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安徽佑顺、安徽天铁、合肥赛纬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151亿元。加快转型升级,完成罗河铁矿500万吨扩能工程建设,南方水泥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赋能工业,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3个,成功引进老虎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行动意见、纾困助企5条、稳经济发展35条等系列政策,快速精准兑现惠企奖补3.48亿元,减税降费21.6亿元。 (二)突出靶向发力,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优化调整行政区划,东顾山、岗湾、移湖三个街道正式筹备挂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激发镇(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67亩、闲置土地1576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石峡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典型村、蒲岗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典型村。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改革成功经验在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和物业管理权限下放镇和街道。试点推行征收补偿“房票制”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深化国企改革,用市场化模式推动城投公司重组转型,以“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进合肥国家农高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推进“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歇业备案、简易注销改革,实行“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1.22万户。开展“政企有约”6次,走访企业60家,解决问题35条。加快创新步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122.3%。辰航俞书宏院士工作站在省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级,合肥星源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研发项目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突出融合发展,城乡建设绘就新图景。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县域“三区三线”划定。全年大建设项目开工281个,完成投资112.3亿元,增长24%,拆迁52万平方米,拆违10万平方米。全面加快路网建设,徽州大道南延庐江段建成通车,无岳高速东延、盛同路等稳步推进,开建合安高速柯坦道口、综合运输交通服务场站12个,建成庐巢路改造、洋河路南延等市政道路16.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4公里、养护236公里。全面开工建设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合庐市域轻轨完成工程可研及相关专题招标。引江济淮庐江段通水通航,罗埠大桥、白山大桥等28座跨河桥梁建成通车。新续建安置房630万平方米,建成磙桥三期、申山绿苑等安置房170万平方米,分配9258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个31.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2万人。加快推进重点圩口达标工程,其中,同大圩、杨柳圩、同心圩3个万亩圩口已基本完工,其余6个万亩圩口和2个5000亩以上圩口完成70%。全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供水管网6554公里,建成运行6座区域大水厂。建设农村污水管网89.4公里、污水处理站25座。开工建设庐城防洪排涝改造、城区污水厂扩建等3个项目。建成雪亮工程一期、城市生命线工程并试运行。投资0.8亿元实施小集镇农贸市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工白湖镇小集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城北农贸市场改造。 (四)突出宜居宜业,乡村振兴书写新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53亿元,实施项目113个,对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20.9万条、户均6.5条,脱贫人口年均收入达15751元,增长15.6%。社会帮扶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活动,组建六大产业联盟,开展“四新”成果转化67项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新增水稻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优质专用粮面积发展至135万亩,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个,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个,万亩稻麦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种植面积达197万亩,产量76万吨,蔬菜产量56万吨,生猪饲养量21.6万头,新增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新改建标准化茶园约2700亩,推广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1.9万亩,全县茶产业产值达1.52亿元,增长53%。持续推进农田整治,建成同大马河等“小田变大田”万亩示范片5个、高标准农田5.38万亩,改造提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000亩。新建省级中心村10个,整治提升较大自然村庄289个,完成改厕10351户,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经营性收入总量达1.6亿元,经济强村总数139个,占比62.3%,其中100万元以上46个,村均经营性收入71.75万元。 (五)突出农旅富民,三产经济呈现新气象。“长藤结瓜”式发展乡村民宿,出台规范意见和扶持政策,建成冶父山银杏下、万山云溪山舍、矾山乔冲林场等精品民宿11家,启动花间堂、帐篷客、金山竹影等一批民宿项目建设,汤池-柯坦-万山、冶父山-白湖、罗河-矾山-龙桥三大民宿集群初具规模。探索乡村运营和“农舍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举办乡村运营商招募大会,18个试点村成功签约,签约总部经济企业140家。围绕打造十大旅游景区,开工建设矾矿文旅、柯坦大汉塘、万山十里长冲景观提升等项目,建成开放环冶父山风景道、壕熊世界、小满稻梦空间、蕻野纪露营基地、金汤湖等项目。独山获评3A级旅游景区,阳家墩景区获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罗河镇鲍店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汤池镇百花村荣获“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举办2022合肥都市圈露营大会暨庐江县第四届瓜果采摘嘉年华、“翻山越‘海’ 越野追峰”2022最美庐南川藏线穿越季首发仪式等旅游节庆活动,“这么近、那么美—乡村旅游到庐江”的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庐江美誉度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旅游人次856.4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成刘耋龄博物馆,提升改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加快建设舒庐干渠陈列馆、吴长庆故居修复等项目。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分拨中心,新改建镇级分拨中心14处,建成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98个,全县电商交易总额9.32亿元,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经营主体8家,超100万元农村名优电商品牌7个。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投入财政资金172.5万元,拉动消费2958万元。 (六)突出标本兼治,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河,完成河湖六乱问题整改328个,排查入河排污口886个,健全蓝藻三级防控体系,7个国考断面、9个省考断面、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年度达标率100%。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完成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46个,排查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户)331家,建成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个。全面实施巢湖综合治理,新续建“山水工程”项目20个,总投资75.26亿元,体量居全市首位。组建县农业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耕地,推广种植“绿肥+优质稻”3万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万亩示范区1个、百亩示范区22个。加强栖凤洲、马尾河湿地日常养护,黄陂湖湿地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第二批),综合治理及保护成效日益显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一大批候鸟在此繁衍生息。大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平均浓度下降5.9%、8.6%,完成裸土整治249块,秸秆综合利用率94.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第二位。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累计完成121座挖损山体治理修复任务,钟山铁矿、矾矿治理工程分别完成总投资的55%、72.5%,其中矾矿生态修复入选全国“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型案例”。全面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正式启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取证等信息化监管方式,指导企业解决实际环境问题65个。持续深化林长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11个。园林景观不断提升,新建绿化63.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5.2万平方米,建成小公园小游园4个。投资1.5亿元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七)突出普惠共享,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投入18.89亿元实施17项省定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拨付就业补助资金2498万元、稳岗补贴502万元。新增停车位4456个。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监测预警机制,救助困难群众7.93万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46亿元。开工新建县老年大学、新三中、岗湾小学临湖校区,推进合肥 42中南城校区建设,建成白山中心园等4所公办园。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普惠率达88.2%。丰富群众体育场所,新建健身设施240个,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工建设县医院传染病病房楼,加快推进县康养中心、县中医院城西医院和汤池等8个镇卫生院建设,建成县三院综合楼。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新改建17个养老服务中心,完成438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建成78个老年助餐机构并投入运营。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以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目标,严打违法犯罪,八类案件破案率100%,电诈警情、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 1686729653821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86729653821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1c4cee72e4693dfb81898473461157f0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工业强县,农旅富民,大美庐江”三大战略不动摇,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2022年,经济总量稳居安徽省十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1.5亿元,增长7.8%,增速位居安徽省第一;财税收入43.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3%;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4%;三产结构优化调整为9.5:39:51.5,二产比重提高3个百分点。主要做法有: (一)突出提质扩量,工业经济取得新成就。2022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4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专精特新冠军企业2家。全力招大引强,组建14个招商小组,锚定重点产业、重点企业,开展“线上”“线下”招商,设立产业引导基金9个15.2亿元,深入对接力鼎资本等基金机构和省市平台公司。全年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81个,协议投资总额达430亿元,其中,江苏超电、国轩正极材料、云南金浔、极智嘉机器人4个项目超50亿元,国轩三元正极等10个项目超10亿元。建强三大园区,庐江高新区产业链生态圈持续扩大,工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蓝讯科技、得壹科技等17个项目顺利开工,博赛利斯一期、精深精密等20个项目竣工投产,其中,国轩科宏正式投产,标志着国轩电池材料系列项目产值超百亿、达130亿元。庐江制造走向世界,德科电气发电机“点亮”卡塔尔世界杯赛场。合庐产业新城建设稳步推进,8条市政道路基本完工,污水处理厂主体结构完工,G60产业园、生物医药产业园、中昊港创等项目开工建设。庐江化工园建设持续跑出“加速度”,土方平整、人才公寓、集中供热等园区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推进,安徽佑顺、安徽天铁、合肥赛纬等14个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额达151亿元。加快转型升级,完成罗河铁矿500万吨扩能工程建设,南方水泥技改项目建成投产。深入推进智能制造赋能工业,新增省级数字化车间1个,市级智能工厂1家、数字化车间13个,成功引进老虎云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强化政策支持,出台“保主体、增主体、强主体”行动意见、纾困助企5条、稳经济发展35条等系列政策,快速精准兑现惠企奖补3.48亿元,减税降费21.6亿元。 (二)突出靶向发力,改革创新释放新活力。优化调整行政区划,东顾山、岗湾、移湖三个街道正式筹备挂牌,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新一轮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激发镇(园区)发展内生动力。优化资源要素配置,实施“亩均论英雄”改革,完成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处置批而未供土地667亩、闲置土地1576亩。深化农村“三变”改革,石峡村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典型村、蒲岗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市级示范典型村。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取得重大成效,改革成功经验在央视《焦点访谈》专题报道。全面推进公办养老机构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城市管理和物业管理权限下放镇和街道。试点推行征收补偿“房票制”改革,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深化国企改革,用市场化模式推动城投公司重组转型,以“管委会+公司”模式推进合肥国家农高区创建。优化营商环境,开展公共政策兑现和政府履约践诺行动,推进“一业一证一码”、证照并销、歇业备案、简易注销改革,实行“企业开办一件事”集成办理,全县新登记市场主体1.22万户。开展“政企有约”6次,走访企业60家,解决问题35条。加快创新步伐,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2家,实现增加值33亿元,增长122.3%。辰航俞书宏院士工作站在省绩效评价中获优秀等级,合肥星源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建研发项目获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突出融合发展,城乡建设绘就新图景。加快推进国土空间规划,完成县域“三区三线”划定。全年大建设项目开工281个,完成投资112.3亿元,增长24%,拆迁52万平方米,拆违10万平方米。全面加快路网建设,徽州大道南延庐江段建成通车,无岳高速东延、盛同路等稳步推进,开建合安高速柯坦道口、综合运输交通服务场站12个,建成庐巢路改造、洋河路南延等市政道路16.6公里,改造农村公路24公里、养护236公里。全面开工建设铜陵江北港铁路专用线,合庐市域轻轨完成工程可研及相关专题招标。引江济淮庐江段通水通航,罗埠大桥、白山大桥等28座跨河桥梁建成通车。新续建安置房630万平方米,建成磙桥三期、申山绿苑等安置房170万平方米,分配9258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19个31.6万平方米,受益居民1.2万人。加快推进重点圩口达标工程,其中,同大圩、杨柳圩、同心圩3个万亩圩口已基本完工,其余6个万亩圩口和2个5000亩以上圩口完成70%。全力推动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建设供水管网6554公里,建成运行6座区域大水厂。建设农村污水管网89.4公里、污水处理站25座。开工建设庐城防洪排涝改造、城区污水厂扩建等3个项目。建成雪亮工程一期、城市生命线工程并试运行。投资0.8亿元实施小集镇农贸市场及配套设施建设,开工白湖镇小集镇新型城镇化建设,完成城北农贸市场改造。 (四)突出宜居宜业,乡村振兴书写新篇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安排财政衔接资金4.53亿元,实施项目113个,对全县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措施20.9万条、户均6.5条,脱贫人口年均收入达15751元,增长15.6%。社会帮扶工作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大力实施“两强一增”行动,深入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活动,组建六大产业联盟,开展“四新”成果转化67项次,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8%,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达8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5%。新增水稻良种繁育基地3000亩,优质专用粮面积发展至135万亩,建设科技特派员工作站14个,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6个,万亩稻麦高标准全程机械化示范基地1个。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粮食种植面积达197万亩,产量76万吨,蔬菜产量56万吨,生猪饲养量21.6万头,新增稻渔(虾)综合种养面积3万亩。新改建标准化茶园约2700亩,推广生态茶园绿色防控技术1.9万亩,全县茶产业产值达1.52亿元,增长53%。持续推进农田整治,建成同大马河等“小田变大田”万亩示范片5个、高标准农田5.38万亩,改造提升高效节水灌溉工程3000亩。新建省级中心村10个,整治提升较大自然村庄289个,完成改厕10351户,创建省级以上乡村治理示范村5个。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壮大,经营性收入总量达1.6亿元,经济强村总数139个,占比62.3%,其中100万元以上46个,村均经营性收入71.75万元。 (五)突出农旅富民,三产经济呈现新气象。“长藤结瓜”式发展乡村民宿,出台规范意见和扶持政策,建成冶父山银杏下、万山云溪山舍、矾山乔冲林场等精品民宿11家,启动花间堂、帐篷客、金山竹影等一批民宿项目建设,汤池-柯坦-万山、冶父山-白湖、罗河-矾山-龙桥三大民宿集群初具规模。探索乡村运营和“农舍总部经济”发展模式,在全省率先举办乡村运营商招募大会,18个试点村成功签约,签约总部经济企业140家。围绕打造十大旅游景区,开工建设矾矿文旅、柯坦大汉塘、万山十里长冲景观提升等项目,建成开放环冶父山风景道、壕熊世界、小满稻梦空间、蕻野纪露营基地、金汤湖等项目。独山获评3A级旅游景区,阳家墩景区获批“安徽避暑旅游休闲目的地”,罗河镇鲍店村荣获“2022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汤池镇百花村荣获“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称号。举办2022合肥都市圈露营大会暨庐江县第四届瓜果采摘嘉年华、“翻山越‘海’ 越野追峰”2022最美庐南川藏线穿越季首发仪式等旅游节庆活动,“这么近、那么美—乡村旅游到庐江”的旅游品牌进一步打响,庐江美誉度不断提升。全年接待旅游人次856.4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8.5亿元。加强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建成刘耋龄博物馆,提升改造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纪念馆,加快建设舒庐干渠陈列馆、吴长庆故居修复等项目。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稳步推进,建成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级物流分拨中心,新改建镇级分拨中心14处,建成村级电商综合服务点98个,全县电商交易总额9.32亿元,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电商经营主体8家,超100万元农村名优电商品牌7个。开展消费券发放活动,投入财政资金172.5万元,拉动消费2958万元。 (六)突出标本兼治,环境质量获得新提升。扎实推进河湖长制工作,常态化开展巡河,完成河湖六乱问题整改328个,排查入河排污口886个,健全蓝藻三级防控体系,7个国考断面、9个省考断面、2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水质年度达标率100%。深入开展饮用水水源地和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专项行动,完成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46个,排查全县规模畜禽养殖场(户)331家,建成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6个。全面实施巢湖综合治理,新续建“山水工程”项目20个,总投资75.26亿元,体量居全市首位。组建县农业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巢湖流域一级保护区耕地,推广种植“绿肥+优质稻”3万亩,建立化肥减量增效万亩示范区1个、百亩示范区22个。加强栖凤洲、马尾河湿地日常养护,黄陂湖湿地入选省级重要湿地名录(第二批),综合治理及保护成效日益显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东方白鹳等一大批候鸟在此繁衍生息。大气质量持续改善,PM2.5、PM10平均浓度下降5.9%、8.6%,完成裸土整治249块,秸秆综合利用率94.8%,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居全市第二位。持续推进土壤污染防治,累计完成121座挖损山体治理修复任务,钟山铁矿、矾矿治理工程分别完成总投资的55%、72.5%,其中矾矿生态修复入选全国“202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典型案例”。全面提升环境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正式启用遥感监测、无人机取证等信息化监管方式,指导企业解决实际环境问题65个。持续深化林长制,创建省级森林城镇1个、省级森林村庄11个。园林景观不断提升,新建绿化63.8万平方米,改造提升5.2万平方米,建成小公园小游园4个。投资1.5亿元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全县环境卫生面貌焕然一新。 (七)突出普惠共享,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投入18.89亿元实施17项省定民生实事和10项“暖民心行动”。新增城镇就业1.2万人,拨付就业补助资金2498万元、稳岗补贴502万元。新增停车位4456个。建立社会救助主动发现监测预警机制,救助困难群众7.93万人,发放各类社会救助资金5.46亿元。开工新建县老年大学、新三中、岗湾小学临湖校区,推进合肥 42中南城校区建设,建成白山中心园等4所公办园。严格落实“双减”政策,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大幅提高,普惠率达88.2%。丰富群众体育场所,新建健身设施240个,举办全民健身运动会。开工建设县医院传染病病房楼,加快推进县康养中心、县中医院城西医院和汤池等8个镇卫生院建设,建成县三院综合楼。养老服务提质增效,新改建17个养老服务中心,完成438户居家适老化改造,建成78个老年助餐机构并投入运营。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事故起数、亡人数实现双下降。以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为目标,严打违法犯罪,八类案件破案率100%,电诈警情、可防性案件发案数持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