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C6JIjqKZ0J china.huanqiu.comarticle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环境介绍/e3pmh1nnq/e3pn60p0i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河北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39年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产业新城区,管理面积128平方公里。2022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占秦皇岛市的45.6%、40.1%、73.8%、 74.7%,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现代产业主阵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先后获得中国创造力开发区、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开发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发达。母城秦皇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距北京280公里、天津220公里,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6条国铁干线在此交汇,3条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实现1小时通达京津、2.5小时通达环渤海其它城市;秦皇岛港海运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戴河机场开通多条空中航线,已经形成了陆海空立体联动的交通航运格局。 二、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一流天成。秦皇岛开发区在2001年已成为全国第六家、河北省第一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近年来,投入巨资打造园林式城区,相继建成园博园、开放广场、翔园、森林体育公园、展园和戴河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景观,有力提升了开发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特色名片和金字招牌。 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全市项目建设主阵地、经济发展主战场,先后引进美国通用电气、臻鼎控股、韩国LG和中信、中船、中粮、哈电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建成世界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重要汽车玻璃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康复辅具和医疗健康五大产业。2022年,五大产业集群“四上”企业实现营收1144亿元。 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集群是开发区“顶梁柱”产业,云集了中信戴卡、凯斯曼、戴卡兴龙、兴龙轮毂、方华埃西姆、威卡威、旭硝子汽车玻璃、邦迪管路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特种车辆、汽车轮毂、汽车内饰件、汽车玻璃、汽车管路、汽车线束等为主的产品体系。其中,中信戴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于2021年9月斩获“灯塔工厂”殊荣,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领跑者。 二是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世界最大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美国ADM公司、世界最大粮油贸易企业——新加坡丰益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粮集团、中国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华龙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建立金海食品、中粮面业、永顺泰麦芽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品牌。 三是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以哈电重型装备、哈电通用燃机、天威秦变、威卡威等企业为龙头,以GE能源、五矿天威等企业为配套的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群。主导产品有燃气轮机、核岛主设备、特高压变压器、锂电池、光伏玻璃等。在这里生产出全国首台9FA级、HA级重型燃气轮机和全球最大的9H级燃气轮机。拥有世界一流的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生产基地。 四是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产业集群。位居全球印制电路板第一的鹏鼎科技在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投资、产值“双超百亿”。近几年,引进培育了海湾电子、中消云等一批智慧消防项目,海湾电子单体项目占到全球份额33%以上。该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电子线路板(PCB)、消防电子、电子医疗器械、LED半导体照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品结构。 五是康复辅具及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秦皇岛作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双试点”城市,具有“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该集群拥有以康泰医学、惠斯安普、爱迪特等为代表的数字医疗企业,以及与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的中秦兴龙康复辅具产业园。 秦皇岛开发区拥有三大优势产业平台,一是综合保税区。享受国务院专门赋予的“黄金十三条”政策,并实行与自贸区完全相同的政策。二是康复辅具产业园。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康辅产业将达到万亿级规模,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引进项目6个。三是秦皇岛港山海关港区,填海8000亩,均为工业用地,资源在全国绝无仅有。今年将加速港区建设,为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理念开放创新,服务优质高效。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41种涉企经营审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行“谋划即招商、洽谈即入库、签约即帮办、立项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的产业项目“六即”改革,项目建设全面提速。 1678953418227环球网版权作品,未经书面授权,严禁转载或镜像,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责编:崔舒飞环球网1678953418227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0777be45774aff8e62e5335667970989u5.jp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全国首批、河北首家国家级开发区。经过39年建设,已发展成为集国家级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区、综合保税区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产业新城区,管理面积128平方公里。2022年,开发区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分别占秦皇岛市的45.6%、40.1%、73.8%、 74.7%,有效发挥了“窗口、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已成为全市经济发展增长极、现代产业主阵地、改革开放排头兵。先后获得中国创造力开发区、最佳投资环境开发区、最具发展潜力园区、全国首批民生改善典范开发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一、区位得天独厚,交通便捷发达。母城秦皇岛是环渤海经济圈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节点城市。距北京280公里、天津220公里,是全国综合交通枢纽城市。6条国铁干线在此交汇,3条高速公路贯通全境,实现1小时通达京津、2.5小时通达环渤海其它城市;秦皇岛港海运业务遍及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戴河机场开通多条空中航线,已经形成了陆海空立体联动的交通航运格局。 二、自然环境优美,生态一流天成。秦皇岛开发区在2001年已成为全国第六家、河北省第一家ISO14000国家示范区和河北省环境保护模范城。近年来,投入巨资打造园林式城区,相继建成园博园、开放广场、翔园、森林体育公园、展园和戴河生态园等一批生态景观,有力提升了开发区生产、生活环境品质。优美的生态环境已成为特色名片和金字招牌。 三、产业基础雄厚,发展前景广阔。作为全市项目建设主阵地、经济发展主战场,先后引进美国通用电气、臻鼎控股、韩国LG和中信、中船、中粮、哈电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建成世界最大铝制品生产加工基地、中国重要汽车玻璃生产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和北方最大粮油食品加工基地。重点发展汽车及零部件、粮油食品精深加工、新型能源装备制造、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康复辅具和医疗健康五大产业。2022年,五大产业集群“四上”企业实现营收1144亿元。 一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该集群是开发区“顶梁柱”产业,云集了中信戴卡、凯斯曼、戴卡兴龙、兴龙轮毂、方华埃西姆、威卡威、旭硝子汽车玻璃、邦迪管路等一大批骨干企业,形成了以特种车辆、汽车轮毂、汽车内饰件、汽车玻璃、汽车管路、汽车线束等为主的产品体系。其中,中信戴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铝车轮和铝制底盘零部件供应商,于2021年9月斩获“灯塔工厂”殊荣,成为全球制造业领域智能制造和数字化的领跑者。 二是粮油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世界最大粮油食品加工企业——美国ADM公司、世界最大粮油贸易企业——新加坡丰益集团、世界五百强企业——中粮集团、中国著名粮油加工企业——华龙集团等知名企业,在开发区投资建立金海食品、中粮面业、永顺泰麦芽等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培育了一大批知名品牌。 三是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目前已形成以哈电重型装备、哈电通用燃机、天威秦变、威卡威等企业为龙头,以GE能源、五矿天威等企业为配套的新型能源装备制造产业群。主导产品有燃气轮机、核岛主设备、特高压变压器、锂电池、光伏玻璃等。在这里生产出全国首台9FA级、HA级重型燃气轮机和全球最大的9H级燃气轮机。拥有世界一流的百万千瓦级核岛主设备生产基地。 四是精密电子信息技术及智慧消防产业集群。位居全球印制电路板第一的鹏鼎科技在开发区不断发展壮大,投资、产值“双超百亿”。近几年,引进培育了海湾电子、中消云等一批智慧消防项目,海湾电子单体项目占到全球份额33%以上。该集群已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电子线路板(PCB)、消防电子、电子医疗器械、LED半导体照明、软件开发、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的电子信息产品结构。 五是康复辅具及医疗健康产业集群。秦皇岛作为国家康复辅助器具产业综合创新试点和全国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试点“双试点”城市,具有“先行先试”的制度创新优势。该集群拥有以康泰医学、惠斯安普、爱迪特等为代表的数字医疗企业,以及与民政部国家康复辅具研究中心合作建设的中秦兴龙康复辅具产业园。 秦皇岛开发区拥有三大优势产业平台,一是综合保税区。享受国务院专门赋予的“黄金十三条”政策,并实行与自贸区完全相同的政策。二是康复辅具产业园。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康辅产业将达到万亿级规模,产业前景十分广阔。目前,产业园一期已建成,引进项目6个。三是秦皇岛港山海关港区,填海8000亩,均为工业用地,资源在全国绝无仅有。今年将加速港区建设,为临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四、理念开放创新,服务优质高效。始终把营商环境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局,实现“一枚印章管审批”,41种涉企经营审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推行“谋划即招商、洽谈即入库、签约即帮办、立项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交证”的产业项目“六即”改革,项目建设全面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