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Bjq7bov8n6 china.huanqiu.comarticle《拨浪鼓咚咚响》:那声声在敲击的,是我们奔赴生活热爱的心跳/e3pmh1nnq/e3pn60p0i文 | 战台烽 近日观影《拨浪鼓咚咚响》,被故事感动之余,也感慨良多。 ❖ 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作品,却颇具诚意和匠心,无论是以小人物的故事所投射的时代风貌 ,还是两位素人演员所带来的真挚表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看过《拨浪鼓咚咚响》之后,更是深感,有时候,电影作品,也是时代年轮的刻画者与记忆者,无论多少年过去,它都会不断提醒我们,曾经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段事,这样一抹虽艰苦却执着的生命亮色。 说起片名《拨浪鼓咚咚响》,首先便会生发出许多对“拨浪鼓”的记忆。 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拨浪鼓与最传统的卖货郎,总是形影不离。 他们推着售货小车走村窜巷,每每停下来便摇动手里的拨浪鼓,大人孩子们闻声而来,都会一窝蜂的围上去,翻看和选购货郎带来的各种物品。类似的场景,在歌唱家郭颂老师的代表作《新货郎》中,也有真实生动的呈现。 只是后来,当小卖铺遍地开花之后,卖货郎也就随之消失了。但近年来我也观察到,如《拨浪鼓咚咚响》中的苟仁这般,开着厢式小货车四处卖货的新式“货郎”,确实在各大集、各工地、各生活集聚区最常见:车停支摊,一个移动百货超市瞬间开张。 或许,已经消失的,只是那些被岁月大潮吞噬的标志性信物, 而售货车所带来的供需循环,却依然在迭代中,继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就像片中苟仁车上的喇叭所喊的那样:“蔬菜瓜果米面油,日用百货全都有,捎货捎人照老像……”,他的小货车俨然已经是一座生活服务综合体。 电影《拨浪鼓咚咚响》片名便有一语双关,其一大概指苟仁的“卖货郎”身份,其二也指他车窗上挂的那个玩具拨浪鼓。 那是他行车的“平安符”,更是他与病逝的儿子间的牵绊所在,因为这是儿子生前的玩具。 于是,当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和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阴差阳错间相遇之后,从初期的“不对付”,到渐渐派生出彼此间的关爱与依托。 这个过程,虽然质朴,但却极其动人,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欢乐场景。影片《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极其写实的电影作品,两位素人演员的本色出演,更是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 影片可以归类为公路电影,一大一小驾着货车行走在陕西城乡之间,生活的苦,那是真的苦,但是在苦日子里所迸发出的含蓄却不虚伪的关爱,也是真的暖。 命运,或许就像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充满了坎坷不平,但内心的温度,却也如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百川尽头终归海 。 苟仁和毛豆,就如我们常说“赖名好养活”,他们就这么坚强的,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努力生长。 《拨浪鼓咚咚响》的故事,发生于陕西省的榆林,影片让观众们更近距离感受到,与当下大城市的生活大相径庭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岁月虽然清苦,但影片没有刻意展示苦难,反倒于其中,让我们感受到太多的人生能量。 “爱”即便是在“润物细无声”中,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爱,能缩短所有的贫穷与富有、欢乐与痛苦的距离。 那声声在敲击的“咚咚”响的,不仅仅是拨浪鼓,更是从未停歇的,奔赴生活热爱的心跳。 1676613940006责编:崔舒飞环球时报娱评167661394000611[]//img.huanqiucdn.cn/dp/api/files/imageDir/e5a9e34730b2ae3a8515ff9439e35e62.png{"email":"cuishufei@huanqiu.com","name":"崔舒飞"}
文 | 战台烽 近日观影《拨浪鼓咚咚响》,被故事感动之余,也感慨良多。 ❖ 这是一部小成本电影作品,却颇具诚意和匠心,无论是以小人物的故事所投射的时代风貌 ,还是两位素人演员所带来的真挚表演,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都说电影是造梦的艺术,但看过《拨浪鼓咚咚响》之后,更是深感,有时候,电影作品,也是时代年轮的刻画者与记忆者,无论多少年过去,它都会不断提醒我们,曾经有这样一群人,这样一段事,这样一抹虽艰苦却执着的生命亮色。 说起片名《拨浪鼓咚咚响》,首先便会生发出许多对“拨浪鼓”的记忆。 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拨浪鼓与最传统的卖货郎,总是形影不离。 他们推着售货小车走村窜巷,每每停下来便摇动手里的拨浪鼓,大人孩子们闻声而来,都会一窝蜂的围上去,翻看和选购货郎带来的各种物品。类似的场景,在歌唱家郭颂老师的代表作《新货郎》中,也有真实生动的呈现。 只是后来,当小卖铺遍地开花之后,卖货郎也就随之消失了。但近年来我也观察到,如《拨浪鼓咚咚响》中的苟仁这般,开着厢式小货车四处卖货的新式“货郎”,确实在各大集、各工地、各生活集聚区最常见:车停支摊,一个移动百货超市瞬间开张。 或许,已经消失的,只是那些被岁月大潮吞噬的标志性信物, 而售货车所带来的供需循环,却依然在迭代中,继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就像片中苟仁车上的喇叭所喊的那样:“蔬菜瓜果米面油,日用百货全都有,捎货捎人照老像……”,他的小货车俨然已经是一座生活服务综合体。 电影《拨浪鼓咚咚响》片名便有一语双关,其一大概指苟仁的“卖货郎”身份,其二也指他车窗上挂的那个玩具拨浪鼓。 那是他行车的“平安符”,更是他与病逝的儿子间的牵绊所在,因为这是儿子生前的玩具。 于是,当一个寻找父亲的孩子,和一个失去孩子的父亲,阴差阳错间相遇之后,从初期的“不对付”,到渐渐派生出彼此间的关爱与依托。 这个过程,虽然质朴,但却极其动人,当然,其中也有很多让人忍俊不禁的小欢乐场景。影片《拨浪鼓咚咚响》是一部极其写实的电影作品,两位素人演员的本色出演,更是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感。 影片可以归类为公路电影,一大一小驾着货车行走在陕西城乡之间,生活的苦,那是真的苦,但是在苦日子里所迸发出的含蓄却不虚伪的关爱,也是真的暖。 命运,或许就像黄土高原上的千沟万壑,充满了坎坷不平,但内心的温度,却也如那九曲十八弯的黄河,百川尽头终归海 。 苟仁和毛豆,就如我们常说“赖名好养活”,他们就这么坚强的,在贫瘠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努力生长。 《拨浪鼓咚咚响》的故事,发生于陕西省的榆林,影片让观众们更近距离感受到,与当下大城市的生活大相径庭的另一种生存状态。岁月虽然清苦,但影片没有刻意展示苦难,反倒于其中,让我们感受到太多的人生能量。 “爱”即便是在“润物细无声”中,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因为爱,能缩短所有的贫穷与富有、欢乐与痛苦的距离。 那声声在敲击的“咚咚”响的,不仅仅是拨浪鼓,更是从未停歇的,奔赴生活热爱的心跳。